陈鸣志照片

陈鸣志

陈鸣志个人资料:陈鸣志(1946-2011),相声演员,天津人。 从小喜爱相声艺术,1953年拜相声名家于宝林为师,他的表演风格热烈洒脱,声情并茂,刚柔相济,演唱俱佳。晚年与张永久合作,表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传统相声。2011年4月11日上午,陈鸣志去世,享年65岁。……
资料更新时间:2020-01-22 09:45:06

一、个人简介

陈鸣志(1946-2011),相声演员,天津人。 从小喜爱相声艺术,1953年拜相声名家于宝林为师,他的表演风格热烈洒脱,声情并茂,刚柔相济,演唱俱佳。晚年与张永久合作,表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传统相声。2011年4月11日上午,陈鸣志去世,享年65岁。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鸣志

国籍:中国

民族:回族

出生日期:1946年

逝世日期:2011年4月11日

职业:相声演员

代表作品:《大娶亲》、《吃月饼》、《吃元宵》、《老老年》

三、人物生平

陈鸣志(1946.11-2011.4.11),回族,相声演员,天津人。天津曲艺界尊称他“陈九爷”。晚年与张永久合作,表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传统相声。2011年4月11日凌晨4:30在津逝世,享年65岁。

台上热情火爆,台下真诚大方的著名相声演员陈鸣志先生。他7岁从艺,时至今日已经50余年。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使得陈鸣志相声和相声艺术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这还要从他小时候说起。

陈先生幼年的时候,家住在和平区多伦道附近,他有个街坊叫张兴汉,是著名相声艺人冯立铎的弟子。1953年初的一天,张先生酒醉归来,对年幼的陈鸣志说:“我教你一段相声,你愿意学吗?”“愿意学呀!”于是张先生就教了一段《四辈》给陈鸣志。

一个星期之后,张先生把陈鸣志带到南市,年仅7岁的陈鸣志和相声前辈李洁尘(李伯祥的父亲)、郭全宝同台演出了这个节目,老观众对这个说相声的小孩子特别喜爱,对他的节目也非常满意。那年,陈鸣志第一次登台就顺利的赢得了开门红,这也为他日后从事相声专业树立了信心。

不久,他又幸运的遇到了刚从朝鲜慰问演出归来的于宝林先生,于先生主动收7岁的陈鸣志为徒。此次,陈鸣志正式走上了曲艺之路。拜师仪式上,曲艺老前辈周德山、陈士和等勉励他要好好学艺,争取早成栋梁。和陈鸣志一起拜师的还有王鸣楼以及张兴汉先生的夫人张紫茹。陈鸣志先生除了经常向恩师于宝林先生问艺之外,也得到了张兴汉先生的点拨。在张先生的指导下,陈鸣志很快掌握了《打灯谜》、《八扇屏》、《五红图》等传统节目,张兴汉先生非常喜欢天资聪颖的陈鸣志,口传心授,因材施教,从不保守。年少时的陈鸣志就立志要刻苦钻研相声艺术,为曲艺事业奋斗终身。

在工厂下放的时候,他回到家根本睡不着,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这时候最为兴奋。想起台下观众热切的眼神、如潮的掌声,陈鸣志几次难以自控地想要说相声,又无数次地将这种冲动压下去。

“我晚上背着包出门去演出,是一种幸福;进到剧场看到陆续涌入的观众,是一种骄傲;如果再碰上几位老观众和我打招呼,那就是莫大的享受了。”病中的陈鸣志向记者许下一个诺言,“只要我还能演出,就一定为观众服务。”在他的眼中,相声已经不仅仅是一门手艺、一项技术,而是一种精神寄托。

在工厂下放的二十多年里,陈鸣志一天也没有说过相声,不仅没有说过,连身边朝夕相处的工友也根本不知道他原来是个相声演员。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天津电视台《鱼龙百戏》节目请他出山,同事在电视上看到他表演的传统相声《戏迷药方》,才知道:“原来他是个说相声的!”这么多年不说相声,对于一个从7岁起就学习相声到处演出的人来说,不啻一种煎熬。但陈鸣志就是不开口,“我不说相声是怕给相声丢脸,因为爱它,所以更不能玷污了它。

陈鸣志是位多产的曲艺艺术家,主要作品有:《菜单子》、《地理图》、《夸住宅》、《洋药方》《戏迷药方》、《吃元宵》、《老老年》、《大娶亲》、《吃月饼》、《老老年》、《论梦》、《反七口》、《对春联》、《三字经》、《八扇屏》。2009年整理发掘的传统节目《偷娃娃》。

他始终认为,当演员就得卖力气“都说观众是演员的衣食父母,并不是说演员是‘儿子’,而是说对待观众必须要有足够的尊重。只要演出就要卖力气,不真心对观众不会有好的回报。”这是陈鸣志的艺术信条。

“艺术可以通过不断努力去提高,但德行是演员从一开始就必须做到的。”于是,陈鸣志在台上从不敷衍了事,即使没有麦克风,在谦祥益那样的茶楼里,也要保证最后一排的观众能听见他说的相声。

“记得早年张兴汉先生教导我说:没有凉的换不来热的,没有真的换不来饭。现在我越来越理解了这句话。我们这一行赚的是艺术钱,不是糊弄钱,耍奸偷懒是不道德的。”

或许是个性使然,陈鸣志的节目也很“另类”。不仅对节目的语言和字句都挨个斟酌,而且加入自己的观点。例如传统相声《五红图》就是陈鸣志成功改造的例子。

“这个段子是个传统节目,一般是刚学徒的小徒弟和师傅一起说,由师傅来捧哏,一老一少的搭档产生喜剧效果。相声行当里称之为‘温活’,因为包袱不容易抖响。我就把它改造了一下,‘文活武使’,把那些儿童的话改成大人说的话,再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改造,一下就让这个段子变得不一样了。”

陈鸣志是出了名的性子直、脾气大,他对弟子的要求也十分严格。“我拿年轻人都当自己的孩子,给他们说‘活’,讲门道。我觉得这样做对得起孩子。我知道自己脾气最坏,但我相信自己的人缘并不坏。虽然我经常会教训他们,甚至没鼻子没脸地数落他们,但孩子们坐在一起的时候,肯定不会在背后骂我,因为我是真的打心眼里为了他们好。”陈鸣志说“活”不分内外,只要是小辈的演员向他请教,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相声已经毁在我们这一代手里,”采访中,陈鸣志屡次语出惊人。所谓的“毁”,他解释为老一辈的传统经典没有充分继承,在他这一辈人中又由于某些的原因对相声传统一知半解,“没有老的东西,相声就不是相声了。相声离不开基本的套路,无论再怎么创新、改革,它的基本套路不会改变。我要尽我所知,告诉孩子们,如果做到了,就是传承成功了。”

“我恨‘演’相声!”这又是陈鸣志的惊人之语。他认为相声演员应当以“说”为主,而不是以“演”为主。

四、演艺历程

2005年5月22日,为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3周年,天津电台文艺台《每日相声》栏目、天津维高文化艺术经纪有限公司、中国大戏院、《津门曲坛》杂志社在中国大戏院联合“津京两地精品相声展演”。著名相声演员陈鸣志与田立禾、范振钰、王文玉、佟守本、张永久、及杨威、杨化然父子联袂登台。

2006年12月31日,卫派相声晋京大拜年第一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演出,由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天津市群众艺术馆主办,民族文化宫、北京世纪誉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群星文化体育经纪有限公司承办。与张永久合演相声《对春联》。

2007年1月2日,卫派相声晋京大拜年第三场,与张永久合演相声《姥姥年》。

2007年4月16日,刘春慧拜张文霞为师。拜师仪式完全遵照相声界的传统进行,刘春慧向师父张文霞鞠躬、献礼。拜师仪式上,“引师”陈鸣志、“保师”邓继增、“代师”魏文华、王殿英、李志朋分别对张文霞喜收刘春慧表示祝贺,李伯祥、尹笑声等相声名家也出席了拜师仪式,于佑福、回婉华特意从北京赶来祝贺。

2008年2月10日,天津市曲艺家协会主办的“笑声融化冰雪爱心企盼平安——天津相声界赈灾义演”在大金台相声茶馆举行。天津相声界多位名家齐聚一堂,为南方灾区奉献爱心。演出结束后,天津市曲协和大金台相声茶馆将演出所得和募集到的善款1万余元捐献给天津市红十字会,委托他们表达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爱心。赵津生、耿伯春、陈鸣志、邓继增、佟守本、汪恩禄、黄铁良、何德利先后上场为观众表演了《铃铛谱》、《老老年》、《同仁堂》、《打砂锅》等相声段子

五、成就及荣誉

1958年,陈鸣志参加了天津红桥区曲艺团,这是一个名家云集,实力超强的曲艺团体。林红玉、张玉昆、廉月儒、艳桂荣等都是该团的主要演员。对于喜欢曲艺的陈鸣志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乐园”,更是他练就相声艺术的大熔炉。在红桥区曲艺团期间,陈鸣志更多地得益于相声名家杨少奎先生。每天两场的演出使陈鸣志先生与张宝如、丁文元、张紫茹等众多相声艺人同台献艺,技艺大增。在杨少奎先生的指导下,陈鸣志陆续演出了《菜单子》、《地理图》、《夸住宅》、《洋药方》等节目,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与众多同龄演员相比,陈先生是颇具实力的一个。

正当陈鸣志先生的相声艺术崭露头角之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曲艺团被迫解散,曲艺艺术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受到了空前的摧残,相声艺术也在劫难逃。不单是艺术,即便是人的尊严也受到了践踏。陈先生先是被下放到了红桥区清洁大队,后来又转到工厂。尽管饱受艰苦,但陈先生却非常乐观,他坚信早晚有一天,相声艺术会重见天日,再塑辉煌,民间艺术决不会毁于一旦!

抱着坚定的相声复兴信念,陈鸣志终于迎来了重返舞台的一天。上世纪90年代,应天津电视台《鱼龙百戏》节目编导刘国器先生的邀请,陈鸣志和邓继增表演了传统相声《戏迷药方》,时隔20余载,陈鸣志的相声依旧,情感依旧,精神依旧。

1999年,陈鸣志参加了恩师于宝林倡导组建的天津市哈哈笑艺术团,后又到众友相声艺术团,每周坚持在名流茶馆、中华曲苑演出相声大会。对于久违了相声大会这种“传统”形式的老观众来说,他们渴望已久,对于从未见过相声大会这种“全新”形式的新观众来说,他们充满新奇,于是茶馆相声很快收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陈鸣志和他的同行们一样,得到了巨大的鼓舞。特别是大批年轻观众的加盟,更是令陈先生震撼而感动。陈鸣志常说:“天津的观众太可爱了,天津的观众是最负责任的曲艺观众,没有天津观众对相声艺术的呵护,对相声演员的培养,也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谁要是站在台上不卖力气,谁就对不起我们的衣食父母,对不起相声这两个字。”

虽然阔别舞台多年,但是陈鸣志凭借扎实的功底和超强的记忆力,很快拾起了“老活”,恢复到了最佳演出状态。舞台上的陈鸣志精神饱满,魅力四射,花甲之年,尽显大将风范。他的表演热烈洒脱,声情并茂,刚柔相济,说唱俱佳。几年来,先后与郑福山、邓继增、张永久合作,表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传统相声,如《吃元宵》、《老老年》、《对春联》等。每次登台,观众均报以热情洋溢的掌声,其表演风格很受欢迎。一些热情的网友把陈鸣志的相声放到了网上,为此陈先生很高兴,也很赞成。这对相声艺术的普及和发展大有好处,从中也能争取到大量的年青观众,繁荣相声事业。

“说”是相声的四门功课之首,也是相声艺术同戏剧本质的区别。相声是老百姓的艺术,演员通过说笑话、讲故事与观众交流,显得自然、亲切;而“演”就有一种做作的感觉,过于程式化的东西无疑拉远了台上台下的距离,假如相声演员重“演”轻“说”,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违反了相声的规律。陈鸣志不但努力继承着相声的传统,同时也很注重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不断与时俱进。

陈鸣志为相声艺术辛勤的耕耘了几十个春秋,从不知疲倦,他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都献给了自己钟爱的相声事业。新世纪,天津茶馆相声的繁荣史上永远留有陈鸣志的名字——这位充满激情,始终具有蓬勃活力的相声勇将。

陈鸣志为人直爽,从不计名利,更不会趋炎附势,攀龙附凤。他的人品和他的相声艺术一样率直而热情,豪放而洒脱,陈鸣志常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傲气不能有,但傲骨却不能丢,我们站在台上,既要对得起观众,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相声”这两个字。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如今,陈鸣志依旧活跃在舞台上,为观众服务,为相声呐喊!

六、身患癌症

2010年,陈鸣志因查出癌症而被迫告别舞台,生病期间,他与病魔做着顽强的斗争。作为深受相声爱好者推崇的艺术家,陈鸣志的病情牵动了广大相声爱好者的心,时常有相声迷来到医院探望。

病中的陈鸣志依然同往常一样关心着相声,关心着相声艺术的发展。2010年10月,他带病参加了《众友十年》的签售活动。2011年2月,在谦祥益文苑以及各位同行、友人的帮助下,《陈鸣志相声文集》编纂成书,成为陈鸣志一生不懈钻研的相声艺术的完美总结。

2011年4月11日上午7时,陈先生在津逝世,享年65岁。

2011年4月11日上午,在天津众多相声演员更新微博中得知天津相声表演艺术家陈鸣志今早病逝,享年65岁。不少曲艺界人士转发消息,并祝陈九爷一路走好。由于陈鸣志是回族,灵堂布置极其简易,没有花圈和挽联,其遗体被安放在位于小区楼群中央的清真寺。陈鸣志1946年生人。从小喜爱相声艺术,1953年拜相声名家于宝林为师,他的表演风格热烈洒脱,声情并茂,刚柔相济,演唱俱佳。对于相声艺术,陈鸣志有着独到的理解,他认为相声演员应当以“说”为主,而不是以“演”为主,在他的相声段子里,经常能听到一些新名词,常令观众耳目一新,产生共鸣。

七、悼念大师

郭德纲:唉,好人不长寿。愿陈先生一路走好,郭德纲率德云社哀悼。

王海(郭德纲经纪人):惊闻陈鸣志先生辞世,心感悲痛!想起当年德云社刚刚见起色,整个天津相声界谩骂声一片,唯有陈先生站出来说:“你们别骂了,至少现在咱们的相声市场火了,票好卖了。我念郭德纲的好。”愿陈鸣志先生一路走好!

赵津生:陈先生,一路走好!

天津相声演员张楠:陈先生给我说过活,就相当于是给过饭。先生无常的四个小时前我守在先生身边,看了最后一眼。因为民族礼数不同,先生无常后就不能行礼了,所以当时给先生磕了三个头,算是对先生的感谢了,我没什么遗憾的了。艺久叩拜!

徐德亮:我最早知道陈鸣志先生,是两千零二年左右去天津听节目……我对《吃元宵》及这个包袱记忆深刻……后来我又去了一次天津,正赶上的还是这段儿,包袱一样的准确,一样的效果绝佳,这次我也记住了这位先生的姓名。

张伯鑫:天津相声表演艺术家陈鸣志先生今早驾鹤西游。《吃月饼》《老老年》已成绝唱,九爷一路走好!

郭德纲率德云社悼念恩人

天津相声演员张楠在微博中发布了此消息,不少曲艺界人士转发消息,并祝“陈九爷”一路走好。郭德纲在微博中叹息:“唉,好人不长寿。愿陈先生一路走好,郭德纲率德云社哀悼。”据了解,陈鸣志先生对郭德纲来说,是有恩之人,支持过德云社。郭德纲经纪人王海听闻噩耗,震惊与悲痛同时,也透露:“当年德云社刚刚见起色,整个天津相声界谩骂声一片,唯有陈先生站出来说:‘你们别骂了,至少现在咱们的相声市场火了,票好卖了。我念郭德纲的好。’”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