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骞照片

陈骞

陈骞个人资料:陈骞(211-292),字休渊,临淮东阳(今安徽天长)人,曹魏司徒陈矫子。西晋开国功臣,官至大将军,于《晋书》中有传。……
资料更新时间:2020-04-18 12:40:14

历史人物 三国 西晋 大臣 曹魏

一、个人资料简介

陈骞(211-292),字休渊,临淮东阳(今安徽天长)人,曹魏司徒陈矫子。西晋开国功臣,官至大将军,于《晋书》中有传。

二、生平经历

幼有才智 陈骞自幼为人沈厚,相当有智谋。郭颂《世语》曾载一故事,指陈骞父亲陈矫担任魏国的尚书令时,曾因受侍中刘晔的谗言攻击而感到忧虑。当时陈矫便将这个形势告知两名儿子,长子陈本想不出什么主意,而陈骞就对其父说:“主上是一位明圣的君主,而父亲大人您则是一位顾命大臣。即使君臣间有什么不如意,对您而言最大的损失也只不过是不能做到三公而已。”结果曹睿果然没有因谗言而难为陈矫;另外,陈骞年幼时亦曾受到夏侯玄的轻视和侮辱,但陈骞一点都不以为意,反令夏侯玄感到奇异,从而欣赏陈骞起来。可见陈骞自幼已经见事甚明,而且深知处世之道。文武双全 出仕以来,陈骞历任尚书郎、中山太守、安平太守,均以良好治绩闻名。后来被征为相国司马、长史、御史中丞,再迁尚书,获封安国亭侯。其时蜀国的军队多次从陇右进军,陈骞便以尚书的身份行征蜀将军之职,成功击破蜀军。后来诸葛诞于寿春作乱,陈骞再以尚书身份担任安东将军。讨平诸葛诞后,陈骞一直历任军职,先持节都督淮北诸军事,正式受拜为安东将军,进爵广陵侯;再转都督豫州诸军事、担任豫州刺史。继而先后转都督江南诸军事及荆州诸军事、任征南大将军,获封郯侯。直至司马炎受禅,建立晋朝,陈骞便以佐命大臣的身份获封车骑将军、高平郡公,迁任侍中、大将军,在外则负责都督扬州诸军事,假黄钺。高瞻远瞩 咸宁年间,陈骞先后迁任太尉及大司马,位列三公。他在某次入朝时曾向司马炎说:“胡烈、 牵弘皆这两个人都是有勇无谋之士,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并非镇治边境的理想人选,如不另觅良将替换,必将成为国家的耻辱。愿陛下好好考虑。”当时牵弘官任扬州刺史,曾经不听从作为上司的陈骞的指令。司马炎便因此认为陈骞之言只是出于将领间不和的心态而已,为了尊重陈骞,司马炎便召牵弘入朝,可是没多久又命其出任凉州刺史,可见他根本没有细心思考过陈骞的意见。陈骞知道司马炎的决定后,叹息不已,认为这个决定必然会以失败告终。结果牵弘和胡烈二人真的在守边期间与外族起了冲突,二人均殁于战事中,这些乱事在经历过数年的讨伐下方才平定,事后司马炎亦为此事感到后悔不已。年高望重 陈骞为人很有度量,能够包涵别人的缺点,每次任官都能把治地管理得相当称职,常居于外州的他,深得各方士民之心。他与贾充、石苞、 裴秀都是司马炎的重要心腹,而当中陈骞的智计是最出色的,连贾充等人亦自愧不如。陈骞晚年已经位极人臣,开始打算急流勇退。咸宁三年(公元278年)上表要求入朝为官,不愿再镇州郡,于是职迁大司马。后陈骞屡次告病请辞,司马炎均下诏表示国家需要其在位以察朝政,不肯让其辞官。陈骞不服气地回到自己的居所,可是司马炎又命侍中请陈骞回到大司马府任事。在连番请辞之下,司马炎终于肯让陈骞退下来,赐予等同太保、太傅的地位及相应的仪杖,封高平公,此后毋须上朝,并以安车驷马送还私第。司马炎对陈骞十分亲重,又因他是故老元勋,因此以重礼相待。元康二年(公元292年),陈骞逝世,终年八十一岁。朝廷追赠太傅,谥号为“武”。其子 陈舆嗣爵。

三、参考资料

《三国志》

陈骞,临淮东阳人也。父矫,魏司徒。矫本广陵刘氏,为外祖陈氏所养,因而改焉。骞沈厚有智谋。初,矫为尚书令,侍中刘晔见幸于魏明帝,谮矫专权。矫忧惧,以问骞。骞曰:“主上明圣,大人大臣,今若不合意,不过不作公耳。”后帝意果释,骞尚少,为夏侯玄所侮,意色自若,玄以此异之。

起家尚书郎,迁中山、安平太守,并著称绩。征为相国司马、长史、御吏中丞,迁尚书,封安国亭侯。蜀贼寇陇右,以尚书持节行征蜀将军,破贼而还。会诸葛诞之乱,复以尚书行安东将军。寿春平,拜使持节、都督淮北诸军事、安东将军,进爵广陵侯。转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持节、将军如故。又转都督江南诸军事,徙都督荆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封郯侯。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车骑将军,封高平郡公,迁侍中、大将军,出为都督扬州诸军事,余如故,假黄钺。攻拔吴枳里城,破涂中屯戍。赐骞兄子惺爵关中侯。

咸宁初,迁太尉,转大司马。骞因入朝,言于帝曰:“胡烈、牵弘皆勇而无谋,强于自用,非绥边之材,将为国耻。愿陛下详之。”时弘为扬州刺史,不承顺骞命。帝以为不协相构,于是征弘,既至,寻复以为凉州刺史。骞窃叹息,以为必败。二人后果失羌戎之和,皆被寇丧没,征讨连岁,仅而得定,帝乃悔之。

骞少有度量,含垢匿瑕,所在有绩。与贾充、石苞、裴秀等俱为心膂,而骞智度过之,充等亦自以为不及也。累处方任,为士庶所怀。既位极人臣,年逾致仕,思欲退身。咸宁三年,求入朝,因乞骸骨。赐衮冕之服,诏曰:“骞元勋旧德,统乂东夏,方弘远绩,以一吴会,而所苦未除,每表恳切,重劳以方事。今听留京城,以前太尉府为大司马府,增置祭酒二人,帐下司马、官骑、大车、鼓吹皆如前,亲兵百人,厨田十顷,厨园五十亩,厨士十人,器物经用皆留给焉。又给乘舆辇,出入殿中加鼓吹,如汉萧何故事。”骞累称疾辞位,诏曰:“骞履德论道,朕所咨询。方赖谋猷,以弘庶绩,宜时视事。可遣散骑常侍谕意。”骞辄归第,诏又遣侍中敦谕还府。遂固请,许之,位同保傅,在三司之上,赐以几杖,不朝,安车驷马,以高平公还第。帝以其勋旧耆老,礼之甚重。又以骞有疾,听乘舆上殿。

骞素无謇谔之风,然与帝语傲;及见皇太子加敬,时人以为谄。弟稚与其子舆忿争,遂说骞子女秽行,骞表徙弟,以此获讥于世。

元康二年薨,年八十一,加以衮敛,赠太傅,谥曰武。及葬,帝于大司马门临丧,望柩流涕,礼依大司马石苞故事。子舆嗣爵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