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 书法家
莫叔华,男,1949年4月出生于湖南安化梅城,号紫云山人,系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剪纸学会会员,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名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名家联合会会员,国际名家书画院副院长,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冷水江市美协副主席。
五十年代起随上海新华艺专毕业的父亲莫逊人(师从刘海粟、黄宾虹,张善籽,潘天寿等名师)学画30余年,同时反复临习《芥子园》,之后不仅一直追求吴昌硕、石涛、潘天寿、李苦禅、崔如琢、欧阳笃才等大师以书入画、以篆入画之笔力与风格、又广泛汲取众多中青画家之所长,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至今有20余幅书画作品获全国金、银、铜奖,六幅被教育部选送联合国人口基金展出,两幅作品在央视展播,多幅作品被各级博物馆及欧美、港澳台友好人士收藏,10余家报刊杂志及网站予以报道。13次出席教育部中小学美术教材研讨及中南六省美术教学交流,10余篇论文获省部级以上奖,所辅导的学生400余名考入央美、国美等各大美院。1997年作为湖南三名全国优秀美术教师代表之一,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李岚清副总理等中央领导接见、颁奖并合影,98年获文化部“德艺双馨”称号。
花鸟画家莫叔华
王楚涵
当今艺术界,各种流派纷呈异彩,有的高举“西为中用”的旗帜、有的高呼“前卫”口号……有的依旧执著于传统,在这个执著于传统的大军中就有莫叔华。莫叔华,号紫云山人,祖籍湖南的安化梅城,教坛耕耘了43年后退下来居于锑都一隅。
莫叔华少年恰逢国家进入“反右”高潮、青年前期恰逢“文化大革命”,可谓命途多舛。好在开明儒雅的父亲莫逊人(刘海粟,张善籽入室弟子)很重儿女教化,使莫叔华自幼就有了良好的书画启蒙。经几十年的坚持、笔墨浸淫和融会贯通,其书既有唐楷功夫,又具魏晋风骨。中锋走笔使笔墨酣畅似行云流水,结体浑然而气脉相连,极具行草书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常用浓淡、黑白、疏密、直曲、方圆和长短的对立统一,使整篇达到美、力、神三者的和谐统一。其书作流露出一种奇崛清逸的气势,读之如旧时朗月,别具情致,书者的风骨气度、淡泊宁静尽现。
莫叔华花鸟艺术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心境行修的取向淡雅,题材选择清醇,在传统中出新意,技艺提炼精湛。欧阳笃材老前辈曾称道莫叔华的花鸟:“作品的生命张力契合自然,水墨淋漓中见富丽,笔势墨韵很具意趣。”康移风老师也风趣地说莫叔华的作品“时、时”、“可、可”,“创作时不忘在传统中求变求新,又随时随地注入自己的生命,催人奋发向上。”“可观:赏心悦目,可品:意韵无穷。”
《清香图》,逆笔而上的遒劲线条上支着一个莲蓬,旁边是一株反向的墨荷,大大的荷叶与莲蓬及墨色荷干互为依托。一只翠鸟侧立于苇杆上,低头在努力地寻找自己美丽的身影。两柄苍遒的荷干却使画面变得厚重,画面简约但“独醒、独清”的精神却昭然纸上,有一种脱尘之感、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意境。!构图上,显然汲取了八大山人的简约凝练,荷叶是用笔毫揉就的,墨色深深地浸润于纸里,加上水之清澈,有一种清润通透之感。
2012年的暑期,莫叔华重访了阔别卅五年的人生驿站——插队所在地安化紫云的团云,重访使他对艺术的追求便有了一次洗礼。《正值故乡山花烂漫时》里,过去的乐赏在重游中变得如此生动浓烈,而恐惧和焦虑却在豪迈里得到了彻底的释怀,这是一种直面世界的坦率,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家的生命体验。《生活充满笑》、《童年的回忆》、《相聚在金秋》等无不流露出他的人文关注。强调意在笔先,想象力补充了花鸟诗意的本质,让创造力更能淋漓尽致地发挥、作品血肉更加饱满,是一种蔚然于人文的花鸟。
莫老师因突出的教学业绩得到了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人民大会堂的接见、颁奖并合影留念,六幅作品在联合国人口基金展览并被文化部授予“德艺双磬”奖,在2011年“弘扬北京精神、营造地铁文化”全国书画名家精品展中莫老师的《品秋图》获银奖,2012年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迎新春书画作品展播”展播了他的部分力作。一位写意画家的成就,说到底是气质、修养、人格、情操等多方面相契合的结果。正因为德艺双磬,所以他被聘为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名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