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瓦伊照片

纳瓦伊

纳瓦伊个人资料:是维吾尔族察合台文大诗人和学者,用本民族语言创作了4部抒情诗集和6首长诗,反对封建领主的争权夺利,谴责暴政和不义,表达了人道主义思想。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并对中亚细亚其他民族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资料更新时间:2020-04-14 14:51:39

一、个人简介

是维吾尔族察合台文大诗人和学者,用本民族语言创作了4部抒情诗集和6首长诗,反对封建领主的争权夺利,谴责暴政和不义,表达了人道主义思想。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并对中亚细亚其他民族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纳瓦伊

外文名:Alxir nawayi

别名:艾里西尔·纳瓦伊

国籍:中国

民族:维吾尔族

出生地:阿富汗斯坦赫拉特

出生日期:1441年2月9日

逝世日期:15011月3日

职业:大诗人、思想家、学者、哲学家、文学家

信仰:伊斯兰教

主要成就:《五诗集》

代表作品:《法尔哈德和希琳》

三、艾里西尔·纳瓦依生平

艾米尔·尼扎米丁·阿里舍尔·纳沃伊(1441-1501年,简称阿利舍尔·纳沃伊)是十五世纪乌兹别克族帖木儿帝国诗人,伟大的学者、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纳瓦依”是其笔名,意为“曲调、鸣啭”。生于今阿富汗境内的赫拉特。出身于突厥族察合台系巴尔拉斯部,祖辈为贵族,其父曾任帖木儿王朝廷书记官。纳瓦伊自幼受良好的宗教和文化教育,15岁时即以诗作闻名。是霍拉桑的帖木儿后王苏丹侯赛因·拜卡拉的同窗好友,1469年任宫廷掌玺官。1472年被任命为大臣,并取得“埃米尔”称号,担任苏丹侯赛因在首都赫拉特的代表。后一度失宠,被派往阿斯特拉巴德任监察官员。他反对达官贵人的贪赃枉法,因而引起宫廷不满,终于被迫离职。 1488年回到故乡赫拉特(今阿富汗斯坦境内的一个城市),专心写作。1501年1月3日病逝。

当时的赫拉特城为中亚文化的中心.纳瓦依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青少年时代不断研习突厥、波斯、阿拉伯的语言文学以及历史、哲学、天文、历算等,还攻习过绘画和音乐。他聪明好学,记忆惊人,又经过一些知名学者的指点,在文化领域的诸方面部取得了卓越成就。纳瓦依的成功还由于他特殊的身世遭遇。他出身名门显贵,家庭曾遭受打击迫害,转辗流徙,贫愁交加,饱尝世间辛酸,熟睹人生苦难。这对他的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

1449年,由于帖木儿王朝发生了夺位之争,艾利希尔·纳瓦依一家被迫离开赫拉特,在1452年乌布勒·卡希姆·巴布尔(UbulQosimBobur)执政后又回到赫拉特.纳瓦依15岁登上诗坛,童年的诗作就受到前辈诗人鲁提菲的奖赏.以后他到了马什哈德(Mashhad,今伊朗境内),开始用两种语言——波斯语和突厥语写诗.因此他很快便获得了“双语大师”的美誉.他用波斯语写的诗,署名“帕尼”(隐士之意),用突厥语写的诗,署名“纳瓦依”(呐喊、知心人之意).同时从事哲学、文学艺术研究。1466年回到故乡赫拉特.

1469年,他童年时代的同学及朋友侯赛因·巴伊卡拉(HuseyinBayqara)执政控制了赫拉特.纳瓦依最初曾对他寄于极大的希望。以为他会主持正义,推行教化.但结果很令纳瓦依失望。1470年,赫拉特爆发了起义。纳瓦依对起义表示同情.后来,起义以和解宣告结束。他在调解中起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人们极大的爱戴.1472年4月开始,纳瓦依在苏尔坦·侯赛因·巴依喀拉宫廷任宰相,他主持正义,加强整顿,推行改革,抑制豪门权贵,保护平民权益,提倡学术,奖励后学,对繁荣文化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遭到了上层保守势力的反对。1476年,因遭诽谤而辞职。从此一心从事文学创作。在以年的生涯中,把大量心血和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文学创作,留下了三十多部著作。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人道主义思想,讴歌正义、善良、智慧、勤劳,追求真善美.揭露残暴,昏昧、奸诈、伪善,鞭挞假恶丑.1501年,纳瓦依在赫拉特逝世,被安葬在那里,(最近几年乌兹别克斯坦派人去阿富汗重新修建了阿里舍尔·纳沃伊之墓上的建筑,并在周边进行了绿化)。

从以上简历可以看出,赫拉特城是纳瓦依一生中的主要活动地。这个城市是14~15世纪中亚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纳瓦依的家庭也是文学世家.他自幼就在当时知识渊博的学者那里学习。被他称为在突厥语言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诗人。以浓厚的兴趣学习阿拉伯文学、波斯文学,系统地学习了波斯语。这为他更好地创作奠定了基础。

在纳瓦依之前和与之同时代的一些诗人指出了察合台语文的一些优越性.但纳瓦依时期的学者中仍存在着较多的用波斯语写作的倾向。纳瓦依批评丁这一倾向,用察合台浯文进行文学创作,使这一语文更加发达、完美.并使自己的创作达到顶峰。纳瓦依不仅自己投身于文学创作,还为霍拉桑文学环境的创造付出了大量精力。自己出资建立清真寺、经文学堂及其他教育机构,把饱学之士集中起来,为他们专心从事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他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终生遵从禁欲主义,未曾娶妻。他积极倡导和兴

办伊斯兰文化事业,在赫拉特等城市主持兴建了清真寺、伊斯兰经学院,并经常给学者、诗人、音乐家等以慷慨资助和保护,对帖木儿王朝伊斯兰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博学多才,对宗教、历史、哲学、绘画、建筑学和音乐等都有较深的造诣。纳瓦伊最早用察合台文创作诗歌,其颂诗、鲁拜诗最为著名,是乌兹别克文学的开创者。他还是著名的乐师,所创作的“纳瓦木卡姆”曾蜚声中亚,并传播到世界其它地区。在宗教思想上,纳瓦伊深受贾米苏菲主义思想的影响,对纳格什班迪耶教团的学理和修持道路作了发展和阐释,提出了入世主义的道乘修持原则。他认为苏菲应“修道于众,外与被创造物、内与造物主联系”。认为“善德来自于社会,来自于与世人交往,以求相互有益。修道者如此互相交往,方能获众多善果。”因此“要巡游于人世之上”,“修道于人群之中”(见《爱之轻风》、《伊斯坎德尔之墙》)。这些观点概述了纳格什班迪耶教团崇尚现实生活的原则。

由于阿利舍尔·纳沃在乌兹别克族文学史上具有卓越贡献,成为乌兹别克文学的奠基人,在乌兹别克斯坦阿利舍尔·纳沃无处不在,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在乌兹别克斯坦设有纳沃伊州、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设有阿利舍尔·纳沃艺术剧院、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设有阿利舍尔·纳沃伊国家公园、在塔什干市设有阿利舍尔·纳沃伊大街、在塔什干市设有阿利舍尔·纳沃伊雕像好几个,在塔什干市设有阿利舍尔·纳沃伊地铁站、在乌兹别克斯坦货币上印有阿利舍尔·纳沃伊雕像图案,在塔什干市设有阿利舍尔·纳沃伊图书馆,在塔什干市中心设有阿利舍尔·纳沃纪念碑,当各国领导人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时总会到这个纪念碑前为乌兹别克族伟人鲜花致敬。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以及各大院校、国家机关等部门,每年组织举办阿利舍尔·纳沃伊诞生纪念活动。(比如庆祝了阿利舍尔·纳沃伊诞生550周年、769周年、570周年、571周年、572周年、573周年、574周年、575周年576周年)。

2017年3月13日上午,乌兹别克斯坦传奇乌兹别克族诗人阿里舍尔·纳沃伊雕像揭幕仪式在上海大学成功举行,乌兹别克族人民视他为本民族的优秀代表人物,在上海大学树立阿里舍尔·纳沃伊的雕像,是中乌两国人民友谊深厚源远流长的象征。

四、艾里西尔·纳瓦依著作

生于官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5岁时即以诗作闻名。

1469年任霍拉桑苏丹胡先·拜卡尔的掌玺官,1472年被任命为大臣,并取得“艾米尔”(东方伊斯兰国家的军事首领)的称号。他提倡艺术,并经常给学者、诗人和音乐家等以慷慨的资助。他反对中世纪的专制制度,反对达官贵人为富不仁,贪赃枉法,因而引起宫廷的不满,终于被迫离职。

1488年回到故乡格拉特,埋头写作。他的作品有30卷,最负盛名的是《五诗集》,包括《正直者的不安》(1483)、《莱伊丽和马季农》(1484)、《法尔哈德和希琳》(1484)、《七行星》(1484)和《伊斯坎德尔墙》(1485)5部长诗。1498至1499年又出版重要诗集《思想的宝库》,包括《童年的异事》、《青年的珍品》、《中年的异事》和《老年的训言》。此外还著有哲学论文《心之所钟》(1500)和有关诗学的文章。《心之所钟》谴责荒淫无道的执政者,主张由正直的执政者治理国家。

(一)《四卷诗集》,《精义宝库》.

纳瓦依的《四卷诗集》,又被称为《精义宝库》,包括十六种格律的抒情诗集,收录三千一百三十二首短章,近四万五千行。这部诗集是根据人生的不同时期编写的。《四卷诗集》的序言说明了这些时期的顺序为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但是,当代研究者发现纳瓦依的抒情诗,不是按历史顺序,而是按内容编的。

(二)《五卷诗集》(海米赛)

这部诗集是纳瓦依文艺创作的顶峰,也是乌兹别克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五卷诗集》是诗人于1483~1485年在赫拉特用突厥语写成的.也被称为《海米赛》。“海米赛”一词是文学术语,本义是“五”的意思.这一术语是在中世纪伊斯兰文学中形成的。作为一种文学流派的名称曾采用过《王部诗》、《五部诗集》、《五卷集》、《五部书》等.

(三)、纳瓦依的其他著作

除了《四卷诗集》和《五卷诗集》外,还有《艾力伯因》、《诗的真谛》.《瓦台甫书》、《先知与学者史》、《赛依僖·喀赞·艾尔德希尔传》、

《穆罕默德英雄传》、《韵律准绳》、《鸟语》、《两种语言争辩》、《文坛荟萃》、《情之所钟》、《法尼诗卷》、《刍议》等.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