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芝照片

李景芝

李景芝个人资料:李景芝(1963)山东省鄄城人,中国戏剧家协会安徽省分会会员。……
资料更新时间:2023-10-08 05:27:15

戏曲 演员 豫剧 豫剧演员

一、个人资料简介

李景芝(1963)山东省鄄城人,中国戏剧家协会安徽省分会会员。

二、李景芝 - 经历

1963年,李景芝出生在山东省鄄城县一个农民家庭,天生聪颖的她自幼便显示出异于常人的艺术天赋——不但有一副洪亮甜润的好嗓子,还有着极好的舞台感。李景芝的爷爷是一位离休老干部,他最喜欢的就是戏曲,常常在逗大孙女李景芝玩的时候,就不由自主的唱上几段。受老人的熏陶,李景芝打小就开始迷戏。“我两三岁的时候,俺妈有次找不到我,急坏了,后来听邻居说才在村里的戏台上找着我,她说我当时正在上面跟着人家一边哼哼一边扭呢。”李景芝笑着说,从那时起,也许她就注定要和自己最喜欢的戏曲相伴一生了。

小学毕业以后,成绩优秀的她却因为家庭成分问题不能升入初中。求学无门,另一条道路却对她招手。1976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南省台前县曲艺团(1978年改为台前县二夹弦剧团)。能够把自己的爱好当成职业,李景芝喜出望外。经过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加上出色的个人素质,李景芝很快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花旦演员,先后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三看御妹》、《屠夫状元》等剧中担任主角,以优秀的表演艺术和良好的台风成为“当家花旦”。

1980年,亳县二夹弦戏校成立,李景芝受邀来到了学校工作。“当时我主要是考虑自己的基本功不行,想借到亳县工作的机会,在戏校里一边工作一边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当时根本没考虑在这里能呆多长时间,但没想到一呆就是一辈子了。”李景芝以这样的方式和亳州结缘,但令她更加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个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城市,给她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平台,让她成为一名出色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在初到亳县二夹弦戏校的时候,17岁的李景芝和其他的70多个从一万多人中筛选出的同事相比,毫无优势可言。“我在我们一批人里年龄是最大的,他们有的年龄小的同学身体素质很好,而我相对而言年龄已经偏大,腿脚比他们生硬得多。”

好强的李景芝并不服输,她深知,想在这些优秀的同事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那时候,我每天都是早上5点多起床,踢腿、下腰、上铃、走台步、调嗓子,一点也不敢马虎。”李景芝说,那时的训练条件非常艰苦,他们练翻跟头没有海绵垫子,就在地上挖个大坑,在坑里填上麦秸,很多人练一上午下来背上全是瘀青。

艰苦的环境才能真正考验人对艺术的追求。在刻苦的训练和对业务孜孜不倦的钻研中,李景芝的艺术才华得到长足的发展。除了花旦外,青衣、老旦、帅旦也都成为她的拿手行当。她先后主演了《刎经堂》、《凤冠梦》、《孟姜女》等一系列大型戏曲,成为团里年轻演员的佼佼者。

荣誉也开始不断降临到这个刻苦的女孩身上。1982年,李景芝被吸收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安徽省分会会员,1983年,她主演的《湖阳公主》获得阜阳地区首届戏剧节演员一等奖,1984年,她当选为亳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同年被亳县妇女联合会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并被共青团安徽省委授予“安徽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三、李景芝 - 艺术追求

1986年,李景芝因为家庭原因调入河南省台前县豫剧团工作。暂时离开亳州的她,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李景芝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将二夹弦的行腔艺术揉进豫剧演唱之中,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和艺术特色。

不仅如此,李景芝还多次到外地向名家悉心学习,并拜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为师。在马老师的指点下,李景芝的表演技艺更加精湛。

人称“江南才子”的当代著名剧作家罗怀臻当时在观看了李景芝的表演后,激动地说:“李景芝不但扮相美,最难得的是声音美,她善于修饰自己的声音,通过声音传达美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河南省著名戏曲评论家荆华先生在看过李景芝的演出后也激动地说道:“又发现了一个人才。”

在1988年全国首届中青年演员戏曲大奖赛中,李景芝获得了表演奖,并在河南省的各项戏曲表演比赛中屡获佳绩。1994年,李景芝应原亳州市梆剧团聘借,主演二夹弦《湖阳公主》并获得阜阳地区第三届艺术节演员一等奖。1997年,离开亳州11年的李景芝调入原亳州市梆剧团工作,同年被市政授予“先进工作者”,并担任原亳州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其实,彼时的戏曲艺术,已经在流行歌舞等新的艺术形势下逐渐衰退了。“那时我和我丈夫的工资加在一起才二百多元,上有老下有小的,根本不够一家人的花销。”李景芝回忆说,由于工资过低,很多团里的演员们都在外面寻找其他职业,有的甚至卖茶叶蛋,烤羊肉串。一些有门路的演员则纷纷另觅职业,从此离开了戏曲表演舞台。在1980年和李景芝一起进剧团的70多人里,最后留下的不到10个。

“不是没有动摇过,真的,但是考虑很久,觉得要放弃已经深爱多年的戏曲,心里实在舍不得。”戏曲对李景芝来说,已经不仅是一种爱好,一个职业,更成为了她生命中的一部分。

艺术本来就是一个不断互相选择的过程,李景芝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也让艺术最终选择了她。李景芝的艺术成就开始突飞猛进。1999年11月,在由安徽省文化厅主办的“99’安徽省现代小戏、传统小戏、折子戏调演”中,李景芝主演的折子戏《出征》以精湛的技艺力克群雄,荣获优秀演出奖,李景芝获得演员一等奖,并排名第一;2000年,李景芝被评为安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并当选为亳州市第一届政协常委;2003年,她参加全国“国花杯”中青年戏曲大赛,出演曲目《五世请缨》获十佳金奖,并在同年的第七届安徽省艺术节上以《三板正堂》获一等奖及第二届安徽省戏曲红梅奖金奖,李景芝被中国戏剧家协会吸收为会员。2005年,荣誉等身的李景芝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

树立理想,努力追求,不断坚持,再达成梦想,坐在亳州梆剧团的演艺厅里,李景芝谈起自己数十年来对于戏曲艺术的追求,更多的是从容淡定。

她的手机响了,铃声居然是京剧《红灯记》选段。“我特别喜欢京剧,算是个票友吧。”微笑的李景芝在随口唱了两句京剧台词后说,“唱京剧,对我平时在梆剧和二夹弦里的咬字和念白都有帮助。”正是有着这种兼容并包的胸怀和不断学习的态度,李景芝在艺术的道路上才越走越远。

四、李景芝 - 严于律己

亳州市谯城区梆剧团南边的白杨树下,前一日的细雨混合树叶的清香,让人觉得神清气爽。亮相、走台步、吊嗓子……早早来此练功的李景芝,一招一式,都彰显大家风范。 “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行家知道;三天不练,所有人都知道。”这句普普通通的话,一直被李景芝奉为座右铭。尽管已经是国家一级演员,又获得过无数的荣誉,可是早起练功仍是李景芝多年养成的习惯。 “这是对观众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事业负责。”李景芝说。 李景芝对艺术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梆剧团里是出了名的。 年龄大、资历老,让李景芝成为亳州市谯城区梆剧团里的大姐。这个大姐在多年以来也一直尽着自己的职责:对后来的演员言传身教,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几十年来,李景芝几乎没和别人红过脸。但有一条,表演的时候一定要一丝不苟,任何对于艺术的不尊重,都会触怒李景芝。 “以前剧团不景气的时候,很多人开始对表演无所谓,上台的时候有时候妆也不化,包包头就上去了,我当时就发怒了,狠狠地说了他们一顿。”李景芝觉得,作为一名演员,在台上你代表的是你所扮演的角色,这些角色在观众眼中根深蒂固,任何的马虎不但是对角色的亵渎,更是对观众的不尊重。 团里负责业务的蒋子龙非常尊重李景芝,多年的合作让他们彼此之间非常了解。“景芝姐对待演出非常认真,化妆的时候要求头上一丝头发都不能乱,而且新到一个地点演出,该唱几出戏,什么时候唱,需要哪些东西,这些不用我提醒,她自己都清清楚楚。”

五、李景芝 - 热心传帮带

一个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不仅仅自己有很高的成就,还要体现在对于其他演员的言传身教上。 今年才从濮阳来到亳州市谯城区梆剧团的小演员李倩,谈起李景芝老师来,一脸崇拜之色:“李老师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毕业于河南省艺校的李倩今年19岁,唱花脸,由于来团的时间短,她还没机会正式在戏台上亮过唱腔。不过李老师对李倩非常照顾,不管是戏台上的台型、亮相,还是平时练功时吊嗓子,李老师都亲自指导她,告诉她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我以前在艺校上学的时候,学校里有几个国家一级演员,可他们态度都很冷淡,我们主动打招呼他们都不理,哪有像李老师这样亲切的。”李倩说。 17岁的小演员卢香玉现在团里唱旦角,她觉得,同是旦角的李老师,不管是人品、演技、唱腔,都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卢香玉说了一件让自己很感动的事,有一次,她们外出到河南某地演出,当地给她们5个小演员安排住的地方离团很远,条件很差且不安全,她们几个都很害怕。李老师知道以后,立即把她们接到主办方特意为自己安排的房间里,“我们6个人挤在一张床上,当时感觉李老师真的像妈妈一样”。 “景芝姐在业务和生活上的传帮带,是我们团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梆剧团团长刘传师也用“景芝姐”称呼李景芝。他认为,正是李景芝悉心教导,绝不藏私,才让团里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演员;也正是李景芝关心演员,爱团如家,梆剧团才能有那么强的凝聚力。

六、李景芝 - 愿望

在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李景芝谈起一个让她非常感动的人物。那是河南开封的一个姓田的老太太,她非常喜欢二夹弦。由于当地政府不重视,二夹弦在开封濒临灭绝。田老太太就卖了自己的房子,开办戏校,招了二三十个能唱的好苗子,希望能把二夹弦这个剧种流传下去。可是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对文化传承的。田老太太苦苦支撑,但戏校还是办不下去了,老太太很失望。“前几天,她还打电话给我,问问有几个好苗子能不能送到我们团里来。”说到这,李景芝的眼圈红了。 不是追逐名利,纯粹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这个老太太的追求和努力让李景芝深为感动。“我现在年龄也不小了,再过三、五年,可能也要退了。现在学二夹弦的孩子越来越少,以后我们如何能把二夹弦传承下去呢?”李景芝的第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关心二夹弦,关心这个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亳州剧种,希望政府能够给梆剧团和二夹弦更多的支持,为更多愿意唱二夹弦的孩子解除后顾之忧。 李景芝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能够排一出属于她自己的戏,因为只唱别人的戏,唱得再好,也只是一个演员,而不能成为一个流派的代表;另外一个是剧团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唱响中国,唱响世界。但是她说,后两个愿望,无法和第一个愿望相提并论,因为“对于文化的传承可能会耗尽很多老艺术家一生的心血”,所以“只要二夹弦能继续唱下去,能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以后的人,不知道李景芝是谁,又如何?”

七、李景芝 - 成就

1999年参加安徽省折子戏调演梆剧《出征》一折,获演员一等奖。

2000年参加安徽第六届艺术节。二夹弦《刎经堂》一折,获演员一等奖。

2003年参加全国“国花杯”中青年戏曲大赛《五世请缨》一剧获十佳金奖。

2004年参加安徽省“红梅奖”获金奖。

擂响中国——第二届梨园春全国专业戏曲演员擂台展演银奖。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