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悟照片

孙学悟

孙学悟个人资料:孙学悟,化工专家,中国化工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他主持创办中国第一个化工科研机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开创了中国无机应用化学、有机应用化学及细菌化学的研究,促进了久大盐业公司和永利化学工业公司的生产建设及西南地区化学工业的发展。他先后提出了一系列联系实际、结合生产的科研工作指导思想,积累了组织管理科研工作的丰富经验,团结和培养了一大批化工科技人才,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资料更新时间:2020-01-23 18:38:42

中华名人 荣誉人物

一、个人资料简介

孙学悟,化工专家,中国化工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他主持创办中国第一个化工科研机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开创了中国无机应用化学、有机应用化学及细菌化学的研究,促进了久大盐业公司和永利化学工业公司的生产建设及西南地区化学工业的发展。他先后提出了一系列联系实际、结合生产的科研工作指导思想,积累了组织管理科研工作的丰富经验,团结和培养了一大批化工科技人才,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孙学悟 - 早年生涯

孙学悟,字颖川,1888年10月27日生于山东省文登县威海卫孙家瞳的一个商人家庭。兄弟4人,3个哥哥都随父经商。因他自幼聪颖,其父一心想把他培养成一个读书人。当时的威海为英国的租借地,少年孙学悟对西方的科学和民主思想以及殖民主义者的侵略与剥削行为感受颇深,从小思路开阔,满怀爱国热忱。他于1905年在英国人开办的安里甘堂学校完成中学学业后,奉父命东渡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同年,他在日本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翌年受命回国参加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活动。其父以他无故辍学回国而震怒,将他严加禁锢,不许外出。1907年,孙学悟人上海圣约翰大学,以读书为掩护,继续进行革命的宣传活动。一段时间后,他逐渐感到奔走革命宣传收效甚微,遂萌发了科学救国思想,志在以实实在在的科学技术来振兴贫穷落后的中国。1910年,孙学悟考入清华学堂留美预备班。1911年赴美,人哈佛大学攻读化学。1915年,获化学博士学位,因成绩优异留校任助教。1919年,孙学悟应张伯苓邀请,满怀振兴中华之志离美回国,为南开大学筹建理学系。

1920年,原在哈佛大学的同学邀聘他到开滦煤矿任总化学师,孙学悟以其更接近生产实际而应聘。开滦煤矿是英资企业。孙学悟在工作中日益领悟寄人篱下之感,有悖自己振兴民族工业的初衷,尽管享受着华人学者最高待遇,月薪高达300银元,但终非所愿。时值范旭东创办久大、永利两公司,邀请孙学悟前往。范旭东的“工业救国”思想,引起了孙学悟的强烈共鸣。1922年,孙学悟在与清华留美预备班、后又同赴美国留学、新近回国在永利公司工作的侯德榜交往中,甚感知己,乃慨然接受范旭东共襄永利之邀。侯德榜曾对他半开玩笑地说:“咱们的薪金待遇可比不上开滦啊!”孙学悟正色回答:“如果为了高薪和优厚待遇,我何必回国?得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建咱们国家自己的化工事业,这正是我的夙愿,就是穷也干。”乃毅然来到荒凉的塘沽盐滩就任久大盐业公司化学室主任,负责筹办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以下简称黄海)。范旭东对他说:“中国如果没有一班人肯沉下心,不惮烦,不为当世功名富贵所惑,埋头苦干,创造新的学术技艺,中国决产不出新的生命来。”孙学悟极表赞同,并欣然受命担任了中国第一个化工科研机构的社长。

当时,国内还没有化工科研机构,无成例可援。孙学悟乃参考英国皇家学会和法兰西科学院的方式,不限门类,不分学术派别,广邀名人学士来黄海,按各人志趣,自由选择科研课题;自己则甘当后勤,为大家努力创造做学问的条件。初期,有不少课题围绕久大、永利生产建设中碰到的问题,工作获得了成效。如采集整理生产中有关数据,建立分析方法和操作规程,研究改进工艺、设备,研究处理废液,回收副产品等。其中,尤以改进盐质,增产牙膏用轻质碳酸镁及棉纺用湿润剂氯化镁等成效显著,使久大利润大幅度增加。20年代后期,与生产建设无关、科研无效的课题日多,孙学悟总结了经验教训,决心进行改革。他提出:“学术研究必须切合实际,针对中国之情势,以中国之原料,生产国人所需之商品”;确定黄海的研究方向为无机应用化学与有机应用化学;主要研究对象为肥料、水溶性盐及轻金属。稍后,孙学悟注意到一些国家致力于开展细菌在工业和军事上应用的研究,很有感受,决定增加细菌化学作为黄海的研究方向。他指出:研究和利用细菌发酵,始自中国,的祖先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应能大有作为。遂于1931年成立菌学研究室,着手采用科学方法对历史悠久的祖国酿造技艺进行系统的整理、提高,建立菌学基础和菌学规范,开拓新式实业。通过整顿,黄海的科研事业逐渐步入正轨。经过几年努力,陆续取得不少重要科技成果。1933年,用江苏海洲磷灰石制过磷酸石灰,取得了小试验成果,并建设了中试装置。1935年,用矾石制铝氧,再电解提铝,冶炼出了中国第一块金属铝,并用金属铝制成一具小飞机模型,对中国炼铝工业的腾飞寄予厚望。同年,黄海对永利碱厂碳化塔完成系统查定、改进,大幅度地提高了纯碱生产能力。

正在黄海事业蒸蒸日上,陆续获得实用性研究成果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了。日本侵略军大举侵占华北,孙学悟忍痛率众西撤。1938年春,到达选定的长沙水陆洲建设新社址,预定11月建成新屋,开始工作。10月,武汉失守,长沙告急,黄海不得不放弃水陆洲新址迁往四川。经过一年多颠沛流离以及交通运输困难等的折腾,黄海15年积累和收集的仪器、图书、资料损失大半。孙学悟呕心沥血、辛勤经营的许多成绩付诸东流,使他极为痛心。黄海人川到达重庆后,孙学悟明确提出:“化学研究不要在大城市凑热闹,要和生产相结合。”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黄海全部人员器材随永利搬到五通桥。1939年,在孙学悟主持下,修改了黄海社章,决议以协助化工建设为宗旨,从事西南资源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成为开发西南化学工业的智囊与钥匙。根据西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孙学悟主持重新安排了重点科研领域及课题:在菌学方面,先后开展了糖蜜、饴糖、茶叶、白菜和豆腐等发酵制柠檬酸、丙酮、丁醇、砖茶、泡菜、豆腐乳等的研究;积极开展菌的收集、筛选和培植;对盐里的细菌和分解石油的细菌,也进行了探索研究。为宣传菌学知识,推广菌学技术,在黄海经济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孙学悟多方筹集资金,创办了《发酵与菌学》双月刊。直到黄海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前一年即1951年为止,这个刊物连续出版了12卷计70期,发表文献233篇,它同黄海菌学研究室一起对开拓与促进中国细菌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无机应用化学方面,黄海着重对当地井盐的开采利用做了大量研究开发工作,首创了电力吸卤、条架晒卤、塔炉蒸发等新工艺,对改进四川盐业的落后面貌,缓解当地燃料缺乏的困难有重大作用。其中枝条架晒卤能节省制盐燃料2/3以上。他们通过研究,还改良了盐质,对防治犍为、乐山地区流行的痹病十分有效,解除了该地区人民的体质和生命长期遭受的威胁。综合利用盐卤回收无机盐,用四川叙永黏土和云贵铝钒土制取氧化铝,用江西鉍矿炼制药用金属鉍等等,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不同程度地取得了成果和进展。在有机应用化学方面,黄海着重研究西南特产五棓子的利用途径,其中制取棓酸、染料等已获得成果并建厂生产。黄海在抗战期间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支援了抗战,享誉西南,得到了华西人民的厚爱。

三、孙学悟 - 科研工作

孙学悟一贯主张“工业的基础在科学,科学的基础在哲学。”因而他在强调科研工作要紧密联系实际,结合生产的同时,十分重视哲学。他提出:“中国过去的哲学思想偏重人与人的关系,只须略为一转,即可进入人与物的关系上去,借以沟通中西思想,提倡日常生活与智理相融洽,再加吾人历史背景的灌溉,则自信力有所依据。‘人能弘道’,乃中国治学之铁律,何患近代科学不在中国生根而构成中国将来历史之一因素?因有哲学思想,则不患其脱节,更大的创造自能应运而生,毫无疑义。”为此,1945年黄海又创设哲学部,聘请北京大学教授熊十力主持部务,旨在从哲学与历史的角度探求振兴中国科学技术之路。虽然为时不久,黄海又几经变化,这方面的工作未得深入开展,但这些观点却是孙学悟追求近代科学在中国生根宏愿的反映,也是中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思想萌芽。

抗战胜利后,孙学悟四处奔走为黄海筹措复员搬迁的经费,勘选新的社址,并于1946年底,选派了黄海技术骨干赵博泉、吴冰颜、魏文德、孙继商、郭浩清、肖积健等去美国深造。1947年,黄海董事会决定在南京设社长室(1948年冬迁上海),在青岛设基本工业化学研究所,并准备成立人类生理研究所。1948年,黄海得侯德榜和永利捐赠,于10月购得北京东城芳嘉园的房产,作为社址。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孙学悟毅然将黄海社长室由上海迁京,并着手集聚分散在国内外的黄海职工来京。1951年5月,黄海在京召开董事会,决定结束五通桥分社,撤销青岛的基本工业化学研究所,集中人员和设备到北京,成立总社。黄海内部,设置发酵与菌学研究室,有机化学研究室,无机化学研究室,化工研究室及分析化学研究室,并扩大范围开展科研工作。在总社成立会上,孙学悟满怀激情回顾了黄海的发展历程,提出:“黄海自成立近三十年来,可说是一页坚韧死守的奋斗史。死守的是什么?死守的是一点信念,科学非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不可。可庆的是,重视科学的新中国已经诞生,按人力、物力及一切条件来讲,从未有目前之优越。可深信中国自有历史以来,恐怕眼前便是科学在中国生根的时候了!”他的讲话,强烈地激励着黄海职工,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远的印象。

孙学悟曾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屡次拒邀为官,始终坚守科研阵地。1942年他还严正拒绝了外来压力要黄海社人员集体加入国民党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多次谆谆嘱咐三个儿子积极投入祖国的建设事业,函嘱在美国的次子孙继商、并急电截留在香港准备旅美的儿媳刘爱璧回国效力。从1949年秋开始,他和侯德榜、李烛尘一起,多方努力积极动员说服永利、久大同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改造,倡导永利、久大走公私合营之路。1952年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和久大盐业公司先后实现公私合营,开创了中国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先例。1950年3月,孙学悟受中央政府重工业部委派率团赴大连考察日本占领期间创办的大连化学工业研究所,为国家接管作准备。同年10月,他应邀列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届三次会议。这些活动,不仅反映了孙学悟的政治态度,而且使他不断获得新的感受。他日益深刻体会到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根本变化,认定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科研工作必须与国家科研部门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他的这些想法在黄海职工中传播开来,很快取得共识,经和有关部门多次商谈,也得到了同意,1952年2月,黄海董事会致函中国科学院,申请接管。月底,中国科学院同意接管黄海,将黄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并任命孙学悟为所长。

然而不幸的是,就在孙学悟准备到职为祖国科技事业大干一番的时候,癌症袭来,他自此卧床不起,于1952年6月15日在北京病逝。

孙学悟一生淡泊名利,坚定献身化工科研事业,矢志不移,辛勤耕耘30年,在永利、久大、黄海做了大量科技领导管理工作,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受到人们的崇敬和爱戴。范旭东和“永、久、黄”的同仁尊称他为“西圣”,侯德榜和李烛尘尊称他为“军师”、“智囊”,许多化工科技人员尊称他为导师,学习的楷模,“近代化工界的圣人。”

四、孙学悟 - 个人简历

1888年10月27日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县威海卫。

1902—1905年在威海安里甘堂学校读书。

1905—1906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

1907—1910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

1910—1911年在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堂读书。

1911—1919年在美国哈绋大学攻读化学;1915年获化学博士学位,留校任助教。

1919年在天津南开大学筹建理学系。

1920—1922年任开滦煤矿总化学师。

1922—1952年任塘沽久大盐业公司化学室主任,创办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任社长。

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所长。

1952年6月15日在北京病逝。

五、孙学悟 - 主要论著

1孙学悟.考察四川化学工业报告.黄海社调查研究报告第一号,1932

2孙学悟,方心芳.改良高梁酒酿造之初步试验.黄海社调查研究报告第三号,1932

3方心芳,孙颖川.酒花测定烧酒浓度法.黄海社调查研究报告第六号,1933

4方心芳,孙颖川.汾酒用水及其发酵醅之分析.黄海社调查研究报告第八号,1934

5孙颖川,方心芳.山西醋.黄海社调查研究报告第十一号,1934

6孙颖川,方心芳.高梁酒曲之改良.工业中心,1935,4(4)

7孙颖川,方心芳.诗书二经关于酒的描写.黄海发酵与菌学特辑,19401(5)

8孙学悟,二十年试验室.黄海二十周年纪念册,1942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