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曙辉照片

陈曙辉

陈曙辉个人资料:陈曙辉,原名水源,又名陈曦,1915年10月6日生于河南滑县城东南新楼村(现属长垣方里乡)一个富裕家庭,学生时代即受革命思潮的影响,立下了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资料更新时间:2020-03-30 17:12:32

一、个人简介

陈曙辉,原名水源,又名陈曦,1915年10月6日生于河南滑县城东南新楼村(现属长垣方里乡)一个富裕家庭,学生时代即受革命思潮的影响,立下了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曙辉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河南滑县城东南新楼村

出生日期:1915年10月6日

逝世日期:1940年

职业:抗战烈士

毕业院校:抗日军政大学

主要成就:滑县县长,八路军冀鲁豫游击二支队队长,一二九师新八旅参谋

三、人物经历

陈曙辉1924年考入滑县欧阳书院第一高级班,1926年入卫辉十二中学就读,1928年考入开封省立中学求学。在校期间与革命师生交往甚密,经常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报刊和鲁迅的著作,开始接受革命思想。他对军阀混战深恶痛绝,积极参加了反军阀、反饥饿的罢课斗争。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为了镇压学生运动,派特务到学校检查学生作文,发现曙辉写的《农人叹息》、《悲念先烈》、《长夜盼明灯》等文章中,记述了军阀混战,农村凄凉,民不聊生的惨景,便把他列为共产党嫌疑犯关进醒悟院。陈家中闻讯便托一位亲友打通关系,营救释放,随被开除学籍。省教育厅还通令各地均不准再吸收其入学,他只好将原名水源改为曙辉。

1931年陈转入安阳高中,因向往真理,抨击时弊和与警察发生纠纷,又以闹学潮的罪名再次被开除学籍。为了寻求出路,16岁的陈曙辉毅然弃家出走,又改名陈曦,到大名、保定求学。1934年底,正值国民党中央军校招生,曙辉经校方推荐,考入国民党中央军校,后赴鲁山受训。1935年5月毕业,留校任第六期军事教官(校址迁四川丰都)。1936年调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队,任新生活运动促进会视察员。同年秋,以中央新运会视察员的身份,赴滑县视察,恰遇老同学伦万卷。在谈论形势时陈对伦说:共产党前途光明,大有希望,共产党必胜。接着又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让他们作好抗日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从滑县视察后,陈曙辉回到南京,更加坚定了抗日的信念,便秘密串通一批东北籍沦陷区的官兵,准备奔赴抗日前线。后因泄密被国民党反动政府以“赤化”分子的罪名,全部抓进监狱,直到同年“西安事变”发生后,才获释恢复工作。

1937年7月7日,日寇大举进攻华北,国民奋起反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曙辉满怀抗日热忱,以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别动队队员的身份,从南京带回一些枪支弹药等军需物资及活动经费,日夜兼程返乡。途经新乡时,恰遇老同学胡济普,一路相助赶到滑县,先将军械物资藏在裁缝吕富山家里,又急忙返家拜访了几位亲友同学,具体商讨如何起兵抗日的事宜。

1937年9月,在邵二寨成立华北人民自卫军训练班,聚集百余人,树起了保家卫国的旗帜。

1938年1月15日夜,滑县县长许兴凯因恐惧日寇弃职南逃,陈则在滑县南部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在其宣传鼓动和以“关岳会”的名义号召下,广大民众纷纷起来响应,迅速发展到450余人的民军。继而,正式建立了华北人民自卫军,陈曙辉任司令。这支民军武装迅速发展壮大,他们经常活动于滑县、濮阳、长垣一带,神出鬼没地袭击日寇,声望日高,威名大震。

1938年3月,陈曙辉等18名勇士,各带20响手枪一支,子弹百余发,手榴弹4枚,化装后深夜潜入滑县城里。他蓬头垢面,衣服破烂,挎篮拖棍,沿街乞讨,侦察敌情,暗与争取对象警察局长李福五接头后,决定在滑县西关伏击下乡扫荡的日寇。早饭后,一队日军行至西门盆圈时,陈曙辉鸣枪为号,李福五按计划关闭城门,紧接着四面八方向日军一齐开火。日军毫无准备,惊慌失措,无处躲藏,往外冲有枪弹封锁城门,往里退二道城门紧闭,两面夹击,约半小时,大部敌人被歼。这次共消灭日军47人,缴获长短枪支32支,子弹1千余发。当道口镇的鬼子闻讯赶来增援时,陈曙辉已带领18名勇士远走高飞了。

同年5、6月间,陈偕同宋健生(启明)、蔡一宾赶赴洛阳,上书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自荐任滑县县长。程接见并准其所请。陈回县后疾速组成县政府,率领军民武装频繁出击,抵抗日寇,部队迅速壮大。中共滑县县委对陈的抗日爱国行动极为关注,不断派人到陈部做争取工作,使他日益倾向共产党,积极拥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38年8月初的一天傍晚,中共地下党员张慧僧通知陈曙辉,八路军青年纵队准备攻打滑县城和道口镇,要他配合行动。陈曙辉与青年纵队商定:由青年纵队攻打道口镇,陈曙辉率部攻打滑县城。民军抽出一个队由史臣岫当队长,陈曙辉亲自指挥。当夜12点部队从留固出发,行至距滑县城约2里处,兵分3路,分别对南门、北门、东门发起攻击。守城的伪军扈全禄部士兵,听说陈曙辉又来了,吓得边打边从西门拼命逃窜,陈率兵乘胜追击,赶跑了敌人,收复了滑县。8月4日贴出布告,通告全县,陈曙辉正式接任滑县县长。

陈曙辉上任后,第一件事就制定公布了“滑县抗日救国条例”。8月7日召集全县绅士开会,他首先阐明有关抗日救国的道理,并约法三章,号召各阶层人士,有钱出钱,有粮纳粮,有人出人,各尽其能。同时宣布:违令者罚,破坏者关,罪恶严重者杀。会后,他连夜赶回家中,说服父亲,催促兑现。因此,四乡八镇的富户均迅速如数交纳粮款,唯有张三寨村王锡久等“钉子户”,依杖豫北地区专员龚柏岭的势力拒不交纳,陈曙辉便率兵前往,将王锡九拘禁起来,没收了其家庭浮财,然后开仓济贫,慰劳抗日家属。随后又拔除了草坡、角城的两个“钉子户”,民众无不拍手称快。

陈曙辉被河南省政府主席任命为滑县县长后,迅速组建县政府,并领导军民频繁出击日军,抗日队伍迅速壮大。正当陈曙辉大展抱负,实现自己报国夙愿的时候,遭到了国民党第一战区冀鲁豫总指挥兼安阳专员龚柏岭的掣肘和排斥,陈曙辉甚感愤懑和不安。中共滑县工委得悉这一情况后,便主动找陈谈全国的抗日局势,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传递八路军抗日的胜利消息,并派聂季超、耿廷舟、宋健生等地下党员反复向陈做争取工作。

王锡久因被惩罚,对陈曙辉怀恨在心,他串通几户士绅联名控告陈曙辉,说他一向倾向共产党,背叛党国,如不剪除,后患无穷。1938年9月,龚柏岭在滑县召开的县长会议上,宣布免去陈曙辉的滑县县长职务,调任延津县县长,企图先解除全部武装,然后剪除他。陈曙辉当即识破了龚的阴谋诡计,他斩钉截铁地说:“县长大印我可即刻奉还!人民自卫军属于民众,抗日武装陈某无权移交一枪一弹”。中共滑县工委闻讯后,立即通过陈的亲戚钟彬之将险情告诉了他,并让他立即起义。此时,陈曙辉终于认清了龚柏岭之流的真面目,认识到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才是真正的抗日队伍,当机立断,遣散了反对起义的官兵,于12月28日率部300余人由瓦岗辗转到大寨,然后开赴内黄牡丹街,加入八路军冀鲁豫游击二支队,陈被任命为支队队长。

由于陈曙辉抗日积极,在自卫军中能与官兵打成一片,又能密切联系群众,当时在长垣、滑县一带享有很高的声望。为此,党组织对其极为关心,尤其对他向往革命,追求光明,日益进步的思想十分赞赏。党组织为了争取陈曙辉,发展和巩固这支抗日武装,中共滑县县委曾多次派人与陈接触。当时滑县县委书记赵紫阳对陈做了大量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向陈曙辉讲形势、讲前途、讲统战和党的有关政策,进行爱国爱民教育,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抗日热情。

从此,他与共产党来往接触更加密切频繁。

为早日实现参加八路军、投奔光明的宿愿,陈曙辉事先作了充分准备。他通过张静岭的介绍,派部下耿延洲、宋启明、佘择轩等同志前往河北省肥乡县新庙村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军政训练班去学习军事。1938年5月,又派蔡一宾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转延安大学)去学习建军之道,还派杨飞彤到武汉学习游击战术。陈曙辉决心以八路军为榜样来改造武装自卫军,使其逐渐成为新型的人民军队。

1938年8月中旬某日,陈曙辉又派宋启明到镇平石佛寺去见历史老师毛健予,经毛介绍面见范文澜,范通过马致远(即刘子厚)给一二九师刘伯承师长写信,请求帮助妥善解决陈部编入八路军的问题。当宋启明带回马致远给刘伯承的信件时,陈曙辉十分欢欣,倍受鼓舞,遂派耿、宋去找正在高平办救国会干训班的赵紫阳一起去河北南宫一二九师拜见刘伯承,请示改编自卫军。赵紫阳热情接待并与宋同去。在赵紫阳的帮助下,加快了陈部改编为八路军的步伐。

1938年8月底的一天,陈曙辉按照党的指示到予定地点,具体协商参加八路军的有关事宜。10月间,根据党组织的安排,乘敌人不备之际,陈曙辉率部队秘密转移到桑村(地下党活动中心)换上八路军的服装,正式加入人民军队,计有400余人,枪支弹药配备齐全。其中有文工团男女学生40余人,另有电台一部。部队于10月6日开赴内黄县井店村编入冀鲁豫抗日第二支队,陈曙辉任支队长,鲍启祥任副支队长,直南特委委员刘汉生任政委,军事领导归属一二九师,党务由直南特委领导。

二支队(亦称黄河支队)在井店驻防几天后,即开赴鲁西南与日伪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重创了李鸿典、马风诺等3股顽匪,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稳定了地方秩序。尔后又捣毁了敌人重兵把守的内黄车站,扒毁铁路10余里。继之,又挥师东进,破坏津浦干线40多里,使鲁、苏、豫三角地带的交通大动脉一度中断,为八路军主力进军苏皖,争取了主动权。这一时期,该支队还重创了伪十四团,并配合八路军十五团拔掉了新崔寨据点,消灭日伪一个营。黄河支队在鲁西南广大地区纵横驰骋,大显神威,从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巩固了红色政权。

1939年春,由于部队不断发展壮大,杨得志赴冀鲁豫组建冀鲁豫支队,下辖5个大队,陈曙辉被任命为第三大队队长。后来,该支队开赴苏北编入新四军。

1939年8月,陈曙辉奉命前往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次年2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派往冀南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八旅任参谋,陈曙辉走向了新的战斗岗位。

陈曙辉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犹如鱼归大海。他对党更加忠诚,工作积极,英勇善战。他那高度的爱国热情、英勇机智和非凡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了战争”。当战局处于最残酷、最紧张的关键时刻,陈曙辉收到几次家书,其母催他回去再续亲缘。他当即给老人写信说:“我以国为家,身不由己,现在国难当头,家亦难保,何有婚姻可论。”陈曙辉毅然率部南征北战,他只有一个念头,日寇不灭,誓死抗战到底。

1940年初,陈曙辉奉命到太行山八路军前线总指挥部短训处学习,半年后被分配到冀南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八旅任参谋,后又调做文化工作,并肩负教导队军事训练的重任。他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谙练操典,做出了优异成绩,圆满完成了党交给的繁重任务。?

陈曙辉虽不是共产党员,然而,他却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光荣义务——把革命利益、党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他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平易近人,任劳任怨。在部队文化教育工作中,对学员精心指教,诲人不倦,他千方百计提高部队的文化水平,他是共产党人最值得信任的同志和战友。?

1940年秋天,日寇对冀南抗日根据地实行惨无人道的“大扫荡”,环境极其恶劣,战斗异常频繁。在一次反扫荡的激战中,陈曙辉被几倍于己的敌人包围了,在打退日寇10余次冲锋之后,弹药用尽就和敌人肉搏战。他紧紧地抱着一个鬼子撕打,不幸突然中弹,当时嘴里还衔着咬下来的半个带血的耳朵,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于河北省曲周县北寺头战场,年仅25岁。

陈曙辉牺牲后,八路军冀南部队新八旅政委王幼平与刘汉生部联系,始知这位坚强不屈英勇善战的普通战士,原来是冀鲁豫边区八路军抗日第二支队队长。王幼平回忆说:曙辉同志,中等身材,长园脸,红朴朴,精神饱满,着装整洁,举止端庄,颇具军人姿态和风范,直到牺牲,始终表现对党无限忠诚。?

每当该部队党组织领导和同志忆及他时,总是痛感惋惜地说:曙辉同志才智过人,忠党爱国,英勇善战,生前一贯表现积极,曾多次申请入党,惜为“左”倾思想所阻,未能如愿以偿。然而,他不愧是一位光荣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1941年4月20日延安《新中华报》曾在头版刊登报导《河南滑县群众领袖陈树(曙)辉同志抗敌殉国,闻名莫不深为痛悼》的挽文,称赞他是滑县很有声望的群众领袖,抗大优秀的学生,勇敢的黄河支队长,共产党很好的同情者,八路军文化工作模范战士。

陈曙辉烈士纪念碑原于1956年立于方里乡新楼村,后搬入长垣县烈士陵园。陈曙辉烈士碑碑高4米,宽1米,于1978年9月被长垣县政府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碑的正面中间一行大字是“为中国革命而牺牲是人生最大的光荣”是赵紫阳所题。

四、个人评价

陈曙辉把革命利益、党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他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平易近人,任劳任怨。在部队文化教育工作中,对学员精心指教,诲人不倦,他千方百计提高部队的文化水平,他是共产党人最值得信任的同志和战友。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