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琪良照片

杨琪良

杨琪良个人资料:杨琪良,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家。《红旗谱》小说主人公原型,新中国总理周恩来的爱将。钓鱼台国宾馆工程领导成员。……
资料更新时间:2020-05-03 19:43:11

河北省名人 沧州市名人 任丘市名人

一、个人简介

杨琪良,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家。《红旗谱》小说主人公原型,新中国总理周恩来的爱将。钓鱼台国宾馆工程领导成员。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杨琪良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 任邱

出生日期:1914年

逝世日期:2003年

职业:外交部政治部主任

三、人物生平

1930年在保定第二师范读书时参加了共产党组织的爱国学生运动,1931年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战争年代,历任河北省人民抗日自卫军第五路军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冀中军区独立第四支队政治部主任、八路军120师独立第一旅政治部主任兼晋绥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军第一军第二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军党委委员。

在解放战争时期和驻外使馆工作期间撰写的两个调查报告,受到毛泽东同志的赞扬及批示。

四、工作履历

1930年在保定第二师范读书时参加了共产党组织的爱国学生运动。

1931年参加革命工作(反帝大同盟)。

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河北省人民抗日自卫军第五路军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冀中军区独立第四支队政治部主任、八路军120师独立第一旅政治部主任兼晋绥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军第一军第二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军党委委员等职务。

1950年7月调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工作,先后担任中国驻波兰使馆参赞、外交部总务司司长等职。

1961年起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摩洛哥大使。

1969年,接替曾涛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尔及利亚大使。

1971年2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建交后,中国开始派遣驻尼日利亚特命全权大使。其担任首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尼日利亚大使。后一度回到外交部内,担任外交部政治部主任。

1979年2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葡萄牙共和国建交后,中国开始派遣驻葡萄牙特命全权大使。其担任首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葡萄牙大使。

1983年12月卸下公职退休。

2003年9月21日逝世,享年89岁。杨琪良同志在病危期间和逝世后,曾庆红、贺国强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五、纪念文选

永远的记忆——《一军军史》节选

1939年4月前后,冀中军区独4支队与120师358旅715团合编组成120师独1旅,是为1军2师机关前身。

独立第4支队。该支队前身为高士一、杨琪良领导的河北人民抗日游击军第5路。“七七”事变以后,冀中大清河流域两岸广大民众抗日情绪高涨,在苟各庄、史各庄地区,以杨琪良、高万德为首的中小知识分子、进步教员和青年学生,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团结各乡进步人士,1个月内在周围数十个村庄建立抗日救国会组织,准备组织抗日武装。

1937年9月20日,日寇小林中队约100余人,乘民船80余只由保定沿大清河驶往天津,黄昏前停泊在娘娘宫。船上有3名日寇上岸,企图奸淫掳掠,被该村抗日救国会负责人王金玉发现,当场击毙其1人。随即,王金玉立即上房鸣锣聚众,号召大家“打鬼子”,一时全村群众纷纷持枪上房。日寇不明真相,以为遭中国军队伏击,全队弃船上岸,自西、北两面向娘娘宫村攻击。村民群众在自发抗日情绪激励下,与日寇生死搏斗。娘娘宫共有百余户,大多皆有枪支,而且房屋坚固,日寇攻击未逞,双方形成对峙。此时,娘娘宫周围48个村庄群众都手持武器,自动向娘娘宫围拢,向日寇攻击。在四面八方攻击和震天动地呐喊中,日寇不知所措,先向东突围,被迎头痛击,后向北乘船逃跑,遭北岸猛烈射击后又离船东逃西窜,无法突围。经1昼夜激战,仅10余人绕路逃脱,群众击毙日寇90余人,缴轻机枪5挺,步枪70余支。娘娘宫战斗后,日寇由天津开来汽船20余只,满载1000余人前来报复,并有3架飞机助战。当地群众已逃避一空,日寇兽性大发,将娘娘宫附近村庄付之一炬,大火延烧3日,人民流离失所,抗日怒潮更加高涨。

此时,杨琪良、高万德通过在新安、任丘两县交界地区组织抗日武装的王烈钧,与中共保属特委军事委员侯玉田和中央派来的红军干部孟庆山取得联系。鉴于人民抗日情绪高涨,时机成熟,遂进一步号召与组织当地人民“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保家卫国,剿匪除奸”。他们以抗日救国会为基础,发动群众搜集民间枪支,开始在苟各庄、宗家佐地区成立起百余人武装。孟庆山决定将以上群众武装整编为游击第14支队,委任高万德为支队长、杨琪良为政治主任。继而争取和推动高万德之父高士一(任丘有名士绅)参加组织抗日武装,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广泛进行宣传动员。在抗日形势推动和影响下,任丘县东北地区和雄县东南地区,很快掀起了参军抗日热潮。支队成立后,摧毁汉奸武装和日伪组织,争取改造游杂武装,收复广大地区,直接威胁敌天津、保定两大基地。至10月底,周围百余村庄相继成立起17个支队,共3000余人。虽组织不严,枪支不全,但声势浩大。

此时,侯玉田奉人民自卫军司令吕正操、政治主任李晓初之命到苟各庄,将部队改编为“河北人民抗日游击军第5路”,委任高士一为总指挥、杨琪良为政治主任,总指挥部设在大苟各庄高士一的家中。至1938年3月,部队不断取得小的战斗胜利,影响和队伍日益扩大,争取了苏桥商团400余人,收编了反正伪军黄久征旅2000余人(改称独立旅),不久胜芳自卫团也派人接洽来归。第5路迅速发展到7000余人、枪5000余支,相继成立了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发展了一批党员,开办了军政干部学校和农民培训班。4月初,吕正操亲临大苟各庄视察,在听取汇报后指示高士一加紧整顿部队,并派张镜明、陆冠洲到该部担任副总指挥和参谋长。

1938年6月,第5路奉命改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独1支队,支队司令员高士一、政治主任杨琪良,指挥部由苟各庄移到史各庄。所属独立旅2000余人改编为1团,团长黄久征、政治主任解云清,驻苏桥和靳家堡地区;基本部队6个营1000余人改编为2团,团长韩溪泉、政治主任高万德,驻莫州;胜芳自卫团、苏桥商团共1400余人合编为3团,团长戈福声、政治主任李兰芳,驻胜芳。杨琪良、高万德一起抓紧政治整军,进行纪律教育,清理不纯分子,淘汰老弱病残,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各级党团组织。部队经此整顿后,开始成为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革命力量,并继续向大清河下游发展。9月20日,部队奉命改称独4支队,团改称大队,并调整部署。1大队移驻保定以南张登镇,2大队移驻胜芳,3大队移驻高阳县石庄、旧城,支队部兼任丘警备司令部,由高阳县旧城移至任丘城内。10月,3大队开往安国和安平县李亲故镇驻防。

该部自成立至1938年10月反“围攻”前,1年内共进行大小战斗30余次,毙伤俘敌937人,收复了雄县、霸县、苏桥等城镇。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独4支队先后转战安国、博野、蠡县、清苑、高阳、任丘、河涧、肃宁地区,共进行大小战斗21次,毙伤俘敌753人,连续4次粉碎敌人“围攻”。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