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树照片

张江树

张江树个人资料:张江树(1898—1989),物理化学家和教育家。毕生致力于物理化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我国早期物理化学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与黄子卿齐名,因而素有“南张北黄”之称,为我国化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培育了中国几代科学技术人才。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始终如一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发展……
资料更新时间:2020-02-16 04:06:37

一、个人简介

张江树(1898—1989),物理化学家和教育家。毕生致力于物理化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我国早期物理化学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与黄子卿齐名,因而素有“南张北黄”之称,为我国化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培育了中国几代科学技术人才。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始终如一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江树

别名:雪帆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中国江苏省常熟县

出生日期:1898年6月15日

逝世日期:1989年10月8日

职业:物理化学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加州大学、哈佛大学

主要成就:物理化学教育、高等化学教育

代表作品:《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

三、生平

张江树,又名雪帆。1898年6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童年时代家境清寒,深感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因而克勤克俭、发奋求学。1910年,他考入上海龙门师范学校(上海中学的前身)。读书时,更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从不放过学问上的任何难点和疑点,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高材生。191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的前身),1918年毕业后留校任化学助教,从此与化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四、考察我国化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0世纪初叶,我国的化学工业刚刚起步,道路艰难,张江树十分关注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状况。他利用受聘到厦门集美师范学校、上海松江县第三中学等担任化学教员的机会,考察我国化学技术发展的状况。我国当时的化学工业多限于制造漆、碱和一些无机盐产品,不仅未能和我国历史悠久的造纸术、制造火药、发酵术等化学工艺技术相称,和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则差距更大。张江树深感我国化学技术太落后,化学技术人才太缺乏,逐步萌生了“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想。1923年,他考取公费赴美国留学,先在美国加州大学(插班四年级)读化学,1924年又成为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生,两年后获得了哈佛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26年,张江树怀着满腔热情回国,立志在化学领域中为祖国富强而努力。

五、任教

张江树回国后,先后在光华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他治学严谨,讲课概念清晰,实验技术精湛,深受学生们的敬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担任中央大学化学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当时国民党政府欲把学校迁往台湾,遭到张江树等的断然拒绝。为了护校,他参加了由进步教师组织的“校务维持委员会”,积极支持进步的学生运动。置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迫害和要挟于不顾,表现了一名爱国知识分子的气节。

六、南京大学教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张江树先后担任了南京大学教务长、理学院院长,南京工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当时他曾收到过国民党特务寄来的装有子弹的恐吓匿名信,但他对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坚定信念却从未动摇过。

七、华东化工学院院长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委任张江树为华东化工学院院长,并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从此,他又为创建我国第一所高等化工院校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和心血。在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他带领华东化工学院的全体师生艰苦奋斗,勤俭办学。从简陋的教室、宿舍和实验室开始,边教学、边建设,这一传统使华东化工学院在上海高等院校中被视为勤俭办学的标兵。他从学科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工作、学生教育直到行政管理,事无巨细都一一过问。在他的辛勤努力下,使华东化工学院在较短的时间内已初具规模,并于1960年10月被列为全国重点院校。“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虽然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和迫害,仍然尽力工作,设法减轻学校遭受破坏的程度。1978年张江树恢复院长职务后,立即进行恢复整顿工作,使学校得到迅速发展。1981年起,因年迈多病他退出第一线,担任华东化工学院名誉院长,但仍始终关注学校的改革和建设的进程。华东化工学院从一个单科性的学校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所理工文并举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凝聚着张江树的半生心血。

八、中国民主同盟

张江树于1949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历任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参议员、民盟上海市委委员和顾问。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宿愿。张江树曾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届人民代表和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至七届人民代表。他十分关注高等院校的教材建设,曾长期担任全国高等工科院校化学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和《辞海》化学分科的主编。

张江树为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和推进我国的化学科学,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九、潜心化学研究和编写教材

早在30~40年代,张江树就在化学科学研究方面,取得过不少成果,曾发表“铜与盐酸之化学作用”、“氯化亚铜在浓盐酸中的浓度”、“阳起石的分析”、“用共鸣法测定电解常数及电矩”、“中国三电化学研究”等论文共10余篇。但他清楚地认识到,要振兴祖国的化学技术,关键是要培养出大批的化工人才。但是,当时的中国化工高等教育受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经济和政治的严重影响,大学教学中几乎全部采用外国教材。针对这一情况,张江树在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同时,开始致力于编写中文教材。1945年,他编写的《理论化学实验》一书问世了,这是我国化学家编写并出版的第一本物理化学教材。在此期间,他先后撰写了《电池》、《化学教学法》、《高中化学》等数本教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江树先后担任许多行政职务,占去了他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他仍然关心着教材建设。他综合分析了国家建设和各部门的科学发展中带关键性和普遍性的问题,认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一些重点研究项目,如原子能和平利用、抗生素、高聚物、石油等都和物理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认为物理化学对于充分运用自然财富、选择最佳工艺过程及最有效地控制工艺过程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迫切需要编写一本能结合中国国情的物理化学教材。于是,他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组织并领导了物理化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并以“简洁、精炼、清晰、明了”为新教材的特色。1959年,由他主编的《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一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成为我国第一部供工科大学使用的物理化学统编教材,它为以后高等院校化工教材的编写奠定了基础。

长期以来,张江树还主持了教育部高等工科院校化学教材编写委员会的工作,在普通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化学课程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60年代,我国第一次系统地出版了工科化学的整套教材,这和张江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张江树是中国化学会的创办人之一。1986年,中国化学会在祝贺他从事化学工作50年时赠与的荣誉证书上写道:“建会元勋,一代师表”,正是张江树一生业绩的很好写照。

十、毕生从事教育

毕生从事教育,培育了中国几代科学技术人才

张江树在从事高等化工教育的几十年间,素以严以律己、治学严谨著称。无论是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还是身受“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他都能大义凛然、爱憎分明、坚持真理。“文化大革命”期间,张江树虽然受到冲击和迫害,但他坚信这只是一片乌云,遮不住和煦的阳光。粉碎“四人帮”后,他曾赋诗一首以表达他的心情和志趣:“黍谷阳生帮会催,军民同庆喜联怀。揭开鬼脸穷千态,重换桃符第一回。团结最能除反侧,启先还得靠寒梅。百年大计须科技,老九中间培异材。”

无论对青年教师、研究生,还是大学生,在业务上张江树都严格要求,他既强调理论教学,又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亲自为青年教师讲解物理化学课程中的一些不易阐明的概念和为学生讲授“熵”等一些较难的章节。张江树对于物理化学中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有精辟的见解,他提出的“不可逆度”的概念,一直为华东化工学院物理化学教学所沿用。近年来,由于能量有效利用问题日益受到工程技术界的重视,“不可逆度”的概念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十分强调教学实验,注重基本操作和技能的训练,要求青年教师、研究生和大学生自己动手,并不断更新实验内容及设备。他对学生要求很严格,他认为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培养出理论联系实际并具有工作责任心的人。

张江树讲课时,教室里总是座无虚席,甚至连走道上都坐满了旁听者。学生们都说:“张先生讲课循循善诱、由浅入深、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听他的课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华东化工学院曾经编写过一本《物理化学》教材。当时已80岁高龄的张江树,在审阅初稿时,逐字逐句地阅读和推敲书中每一条原理和每一个公式的叙述和推导过程,初稿上留下了密密麻麻工整而准确的修改意见。他也十分注重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工作,不仅亲自参加“重水”的研究项目,而且还倡议每逢校庆日举行科学研究报告会,热情鼓励在研究工作中有成绩的人员。

张江树担任华东化工学院院长的几十年间,在各项工作中讲究实效,反对夸夸其谈;推行精兵简政,反对机构重叠和人浮于事;讲究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讲究效率,反对公文旅行、相互扯皮及拖拉作风。张江树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关心同志,但又刚正不阿,对不良风气和行为敢于进行批评,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他题词的“勤奋求实”的校训,已成为华东化工学院全体师生的座右铭。他所创导的这种品质和他所培育的成千上万名优秀化学化工人才,已经遍布在我国的化工生产和教育战线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十一、简历

1898年6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

1914年毕业于上海龙门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

1918—1923年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化学助教。

1926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

1927年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

1927—1949年任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

1932—1943年参与创建中国化学会,并于1941年—1943年当选为该会第八至十届理事会理事。

1949—1950年任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理学院院长兼化学系主任。

1950—1951年任南京大学教务长兼理学院院长。

1952年任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筹备委员会主任。

1952—1989年任华东化工学院院长;1981年至1989年任该院名誉院长。

1989年10月8日病逝于上海。

十二、主要论著

1张江树.氯化铊在盐液中之浓度.美国化学会志,1925.

2张江树.铜与盐酸之化学作用.中国科学会杂志,1933,17(2).

3张江树.用共鸣法测定电解常数及电矩.中国化学会志,1933,1:107.

4张江树.氯化亚铜在浓盐酸中的浓度.中国化学会志,1934,2:298.

5张江树.氯化亚铜在氯化氢乙醇溶液内之溶度(淡).中国化学会志,1934,2:307.

6张江树.电池.南京:钟山书局,1934.

7张江树.氯化亚铜在氯化氢乙醇溶液内之溶度(浓).中央大学科学研究录,1935,甲组2(2).

8张江树.阳起石的分析.中央大学科学研究录,1936.

9张江树.化学教学法.1943.

10张江树.中国三电化学研究.中国化学会志,1944,(8):83.

11张江树.理论化学实验.上海:商务印书馆,1945.

12张江树.高中化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2.

13张江树.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