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照片

温庭筠

温庭筠个人资料: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男,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温庭筠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为放浪。曾任随县和方……
资料更新时间:2019-12-16 08:37:22

一、个人简介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男,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温庭筠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为放浪。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 《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二、基本资料

本名:温庭筠

别称:温八叉、温庭云

字号:字飞卿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

出生时间:约812年

去世时间:约866年

主要作品:《商山早行》《过陈琳墓》《菩萨蛮十四首》《望江南》等

主要成就:诗词创作

职业:唐代诗人、词人

地位:花间词派代表人

信仰:道家

三、生平经历

温庭筠,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裔孙。唐宪宗元和七年(812),生于太原。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温庭筠二十岁。温庭筠朋友李远登进士。温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寄李员外远》。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温庭筠二十一岁。有诗《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温庭筠二十四岁。六月温造卒,七十岁。温造是温庭筠族亲,官至兵部侍郎、礼部尚书。旧唐书本传记温造晚年敛财而且悭吝。温庭筠集中没有提到过温造、温璋父子。

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温庭筠二十七岁。温庭筠似曾与庄恪太子(唐文宗子,名永)交往,故应于是年前迁居长安。有诗《庄恪太子挽歌词二首》。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温庭筠二十八岁。秋试京兆,不第,返回故乡太原。本年三月裴度卒。温庭筠集中有《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可能作于本年。据此诗中“从今虚醉饱,无复污车茵”,温庭筠可能曾与裴度有交往。集中另有《题裴晋公林亭》,裴晋公指裴度,此诗作于裴度卒后,年月不详。

唐文宗开成五年(840),温庭筠二十九岁。秋抱疾,不得随计入京。此时尚有亲在且未婚。是年温庭筠游江淮为亲表所辱《玉泉子》记“温庭筠有词赋名,初从乡里举,客游江淮间。扬子留后姚勖厚遗之,庭筠少年,其所得钱帛,多为狎邪所费。勖大怒,笞且逐之”。由岐改名庭筠当在此年,改名可能是因为江淮被辱。

是年温德彝奏回鹘侵迫西城。温庭筠诗集有《伤温德彝》,当作于会昌三年之后。诗:《病中书怀呈友人》(诗序: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不得与乡计偕至王府。将议遐适,隆冬自伤,因书怀奉寄殿院徐侍御,察院陈李二侍御,回中苏端公,鄠县韦少府,兼呈袁郊、苗绅、李逸三友人一百韵。此诗又名《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因书怀奉寄殿院徐侍御一百韵》、《书怀百韵》);《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献李德裕,一说献李绅)。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温庭筠三十一岁。长子温宪约生于此时。温宪曾擢进士第。《全唐诗话》:“温宪员外,庭筠长子也。僖昭之间,就试于有司。值郑相延昌掌邦贡,以其父文多刺时,复傲毁朝士,抑而不录,遂题一绝于崇庆寺壁。后荥阳公(郑延昌)登大用,因国忌行香见之,悯然动容。暮归宅,已除赵崇知举,即召之曰:‘某顷主文衡,以温宪庭筠之子,深嫉怒之,今日见一绝,令人恻然,幸勿遗也。’于是成名。诗曰:‘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有诗《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二首》(吊刘禹锡)。

唐武宗会昌三年(843),温庭筠三十二岁。夏承焘认为赵嘏是年举进士。温庭筠诗集中有《和赵嘏题岳寺》,无纪年。有诗《伤温德彝》。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温庭筠三十五岁。诗集中有《觱篥歌》,自注“李相伎人吹”,诗云“黑头丞相八天归,夜听飞琼吹朔管”。李相指李德裕。顾予咸补注《温飞卿诗集笺注》中认为此诗作于李德裕死后,有哀悼李德裕之意。夏承焘认为此诗应作于李德裕居相位时,姑系于此。有诗《会昌丙寅丰岁歌》。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温庭筠三十六岁,在长安应进士试,不第。旧唐书温庭筠传:“初至京师,人士翕然推重。然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恻艳之词,公卿家无赖子弟裴诚(裴度子或侄)、令狐滈(令狐绹子)之徒,相与蒱饮,酣醉终日,由是累年不第。”诗集中有《春日将欲东归,记新及第苗绅先辈》,一作《下第寄司马礼》,无纪年。本年温庭筠赴京应进士试,在长安与令狐绹子令狐滈、裴度子裴诚等狎游。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温庭筠三十七岁。诗集中有《题李相公敕赐锦屏风》:“丰沛曾为社稷臣,赐书名画墨犹新。几人同保山河誓,犹自栖栖九陌尘。”伤李德裕远谪,可能作于是年。

唐宣宗大中四年(850),温庭筠三十九岁。集中有《李卫公》二首,语多讽刺。注者曾益和夏承焘都力辩此二诗为伪作。夏承焘记李商隐本年初得侍御史。又记党项为边患,发诸道兵讨之,连年无功,戍馈不已。温庭筠诗集中《山中与诸道友夜坐,闻边防不宁,因示同志》约作于此一二年。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温庭筠四十一岁。杜牧见温庭筠诗,赏之。温庭筠致书杜牧,望引荐。

唐宣宗大中九年(855),温庭筠四十四岁。三月,试博学宏词科,为京兆尹柳熹之子柳翰假手作赋。旧唐书宣宗纪:“三月,试宏词举人,漏汇题目,为御史台所劾,侍郎裴谂(裴度之子)改国子祭酒,郎中周敬复罚两月俸料,考试官刑部郎中唐枝出为处州刺史,监察御史冯颛罚一月俸料。其登科十人并落下。”其事实起于温庭筠。《东观奏记·下》:“初,裴谂兼上铨,主试宏、拔两科。其年,争名者众,应宏词选,前进士苗台符、杨岩、薛䜣、李询、古敬翊已下一十五人就试。谂宽豫仁厚,有赋题不密之说。前进士柳翰、京兆尹柳憙之子也。故事,宏词科只三人,翰在选中。不中选者言翰于谂处先得赋题,讬词人温庭筠为之。翰既中选,其声聒不止,事彻宸听。”《唐摭言》卷十一:“开成中,温庭筠才名籍甚;然罕拘细行,以文为货,识者鄙之。无何,执政间复有恶奏庭筠搅扰场屋,黜随州县尉。”当指此。是年温庭筠试有司,不第。上考官沈询(沈传师子)书千余言。新唐书温庭筠传:“大中末,试有司,廉视尤谨,廷筠不乐,上书千余言,然私占授者已八人,执政鄙其为,授方山尉。”此数语用北梦琐言及唐摭言。《北梦琐言》卷四:“庭云又每岁举场多借举人为其假手。沈询侍郎知举,别施铺席授庭云,不与诸公邻比。翌日帘前谓庭云曰:‘向来策名者皆是文赋托于学士,某今岁场中并无假托学士,勉旃!’因遣之,由是不得意也。”《唐摭言》卷十三:“山北沈侍郎主文年,特召温飞卿于帘前试之,为飞卿爱救人故也。适属翌日飞卿不乐,其日晚请开门先出,仍献启千余字。或曰‘潜救八人矣’。”沈询知举在大中九年,故此事系于是年。沈询苏州人,曾镇潞州,新唐书卷132本传。

是年杜悰离开淮南。温庭筠诗《题杜邠公林亭诗》原注:“时公镇淮南,自西蜀移节。”此诗作于杜悰镇淮南期间。夏承焘认为杜悰镇淮南在大中三年后,此年七月前。张采田认为杜悰大中六年镇淮南。有诗《秋日旅社寄义山里侍御》(温李酬唱始于此)。

唐宣宗大中十年(856),温庭筠四十五岁。尹楚兵据刘学锴《温庭筠文笺证暨庭筠晚年事迹考辨》记本年温庭筠因搅扰科场被贬隋县尉,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留为从事,署巡官。此前,因宣宗爱《菩萨蛮》词,令狐绹曾假温庭筠作密进之,戒令勿泄,而温庭筠遽言于人,由是绹疏之。加之温庭筠屡讥其短,令狐绹不与荐导,故温庭筠累试不第(见《北梦琐言》《类说》《唐诗纪事》《乐府纪闻》)。是年令狐绹兄令狐绪已在寿州刺史任。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温庭筠四十八岁。段成式与温庭筠诗牍往还,结为儿女亲家,当在是年前后。酬唱诗文包括《柔卿解籍戏呈飞卿三首》《嘲飞卿七首》《与温飞卿书八首》《寄余知古秀才散卓笔十管,软健笔十管书》等。

是年温庭筠贬为随县尉,依徐商于襄阳,商署为巡官。顾肇仓认为《唐诗纪事》卷十七、《全唐诗话》卷五温宪条下称“员外庭筠”,当系署巡官时所带京衔为检校员外郎(从六品上),但不知检校何部。后来温庭筠再次入京补国子助教,亦从六品。温庭筠贬随县尉的时间和事因,历来说法不一。《北梦琐言》、《南部新书》、《全唐诗话》仅云贬在宣宗时。新唐书传作“大中末”。旧唐书传则云“属徐商知政事,颇为言之。无何,商罢相出镇,杨收怒之,贬为方城尉。再迁隋县尉,卒。”此说甚误。《东观奏记·下》:“勅:‘乡贡进士温庭筠早随计吏,夙着雄名,徒负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放骚人于湘浦,移贾谊于长沙,尚有前席之期,未爽抽毫之思,可随州随县尉。’舍人裴坦之词也。庭筠字飞卿,彦博之裔孙也,词赋诗篇冠绝一时,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连举进士,竟不中第。至是,谪为九品吏。进士纪唐夫叹庭筠之寃,赠之诗曰:‘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人多讽诵。上明主也,而庭筠反以才废。制中自引骚人长沙之事,君子讥之。前一年,商隐以盐铁推官死。商隐字义山,文学宏博,笺表尤着于人间。自开成二年升进士第,至上十二年,竟不升于王庭。”其中记温庭筠贬随县尉在李商隐死后此年,故系于是年。

其贬谪之由,《唐摭言》卷十一记出于搅扰科场:“无何,执政间复有恶奏庭筠搅扰场屋,黜随州县尉。”新唐书温庭筠传:“大中末,试有司,廉视尤谨,廷筠不乐,上书千余言,然私占授者已八人,执政鄙其为,授方山尉。”有认为温庭筠被贬是因为得罪令狐绹。《南部新书》丁卷:“宣皇好文,尝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进士温岐即庭筠续之,岐以‘玉跳脱’应之,宣皇赏焉。令以甲科处之,为令狐绹所沮,遂除方城尉。初绹曾问故事于岐,岐曰:‘出《南华真经》,非僻书也。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绹怒甚。后岐有诗云‘悔读《南华》第二篇’之句,盖为是也。”

有认为是因为得罪杨收。见前所录旧唐书传。及新唐书温庭筠传:“会商罢,杨收疾之,遂废卒。”也有认为是得罪宣宗的。《北梦琐言》卷四:“宣皇好微行,遇于逆旅,温不识龙颜,傲然而诘之曰:‘公非司马长史之流。’帝曰:‘非也。’又谓曰:‘得非大参簿尉之类。’帝曰:‘非也。’谪为方城县尉,其制词曰:‘孔门以德行为先,文章为末。尔既德行无取,文章何以补焉。徒负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云云。竟流落而死也。”夏承焘认为在这些说法中,前二者(搅扰科场、得罪令狐绹)较可信。《乐府记闻》:“宣宗爱唱菩萨蛮,令狐绹假温庭筠手撰二十阙以进,戒勿泄,而遽言于人。”此条亦见于《北梦琐言》。温庭筠集中《菩萨蛮》词当作于大中年间。

唐懿宗大中十四年/咸通元年(860),温庭筠四十九岁。时应在襄阳、江陵之间。段成式又有《寄温飞卿葫芦管笔往复书》;温庭筠有《答段柯古赠葫芦管笔状》。,温庭筠在襄阳,与段成式、余知古、韦蟾、徐商辈唱和,嫁女于段成式子安节。(案:方南生《段成式年谱》中将段温唱和系于上一年。)有《汉上题襟集》十卷,清初尚存,今佚。张采田认为温庭筠为徐商从事,首尾不过一年。徐商咸通元年调任京职,温庭筠解职归江东。客江陵,贫病交侵,旅况颇窘。有诗《和段少常柯古》《答段柯古见嘲》《和周繇广阳公宴嘲段成式》《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注云:成式、韦蟾同咏,出纪事)。有文《答段柯古赠葫芦管笔状》、《上令狐相公启》(从襄阳干谒令狐绹)、《谢纥于相公启》。

唐懿宗咸通二年(861),温庭筠五十岁,或在江陵。因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去年内征,温庭筠离襄阳幕,本年抵江陵,入荆南节度使萧邺幕为从事。在荆南幕曾上书令狐绹(上令狐相公启),冀其汲引。

唐懿宗咸通三年(862),温庭筠五十一岁,或在江陵。

唐懿宗咸通四年(863),温庭筠五十二岁,过广陵为虞侯所辱,诉之令狐绹,至长安雪冤。《太平广记》卷351据《南楚新闻》记:“太常卿段成式,相国文昌子也,与举子温庭筠亲善,咸通四年六月卒。庭筠居闲辇下,是岁十一月十三曰冬至,大雪,凌晨有扣门者,仆夫视之,乃隔扉授一竹筒,云:“段少常送书来。”庭筠初谓误,发筒获书,其上无字,开之,乃成式手札也。庭筠大惊,驰出户,其人已灭矣,乃焚香再拜而读,但不谕其理。辞曰:“恸发幽门,哀归短数,平生已矣,后世何云。况复男紫悲黄,女青惧绿,杜陵分绝,武子成<卷君>。自是井障流鹦,庭钟舞鹄,交昆之故,永断私情,慨慷所深,力占难尽。不具,荆州牧段成式顿首。”自后寂无所闻。书云〈卷君〉字,字书所无,以意读之,当作群字耳。温段二家,皆传其本。子安节,前沂王傅,乃庭筠婿也,自说之。”(“闲居辇下”辇下指长安。)新唐书温庭筠传:“徐商镇襄阳,署巡官,不得志,去归江东。令狐绹方镇淮南,廷筠怨居中时不为助力,过府不肯谒。丐钱扬子院,夜醉,为逻卒击折其齿,诉于绹。绹为劾吏,吏具道其污行,绹两置之。事闻京师,廷筠遍见公卿,言为吏诬染。”

顾学颉《新旧唐书温庭筠传订补》中认为温庭筠咸通三年春夏之交由江陵起行至扬州。咸通三年冬令狐绹镇淮南,二人有宿怨,令狐绹又恨温庭筠久不刺谒,故意使人折辱温庭筠。夏承焘认为温庭筠由江陵启程去扬州在是年(咸通四年)春夏。

温庭筠再贬方城尉,约在此年。《云溪友议》卷七记纪唐夫赠温庭筠诗:“何事明时泣玉频,长安不见杏园春。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且尽绿醹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方城若比长沙路,犹隔千山与万津。”应作于此时。诗:《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顾学颉将此诗系在本年春)。文:《上裴相公启》(辩白在淮南为令狐绹指使虞侯折辱事,裴相公或指裴休,此启即旧唐书所谓“自至长安,致书公卿闻雪冤”事);《程修已墓志》。

唐懿宗咸通六年(865),温庭筠五十四岁。十二月,襄阳为前刺史徐商立德政碑,李骘撰。

唐懿宗咸通七年(866),温庭筠五十五岁,在长安为国子助教。旧唐书本传:“属徐商知政事,颇为言之。无何,商罢相出镇,杨收怒之,贬为方城尉。再迁隋县尉,卒。”夏承焘认为这里的“贬为方城尉。再迁隋县尉”时序有误。

《唐才子传》卷八:“庭筠仕终国子助教。竟流落而死。”新唐书温庭筠传:“俄而徐商执政,颇右之,欲白用。会商罢,杨收疾之,遂废卒。”一般认为温庭筠任太常博士(一说为国子助教,均主国子监考试)是借徐商之荐,徐商罢相后温庭筠为杨收所疾,罢官。徐商罢相时间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咸通六年和咸通十年两种说法。这里据《榜国子监》知温庭筠咸通七年仍在国子监任职。

尹楚兵《令狐绹年谱》中记本年温庭筠任国子助教,主持秋试,因榜进士诗三十余篇以振公道,触怒宰相杨收,贬方城尉,旋卒。有文《榜国子监》。

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四月,温庭筠弟温庭皓被杀于徐州。新唐书记“咸通中,署徐州观察使崔彦曾幕府。庞勋反,以刃胁廷皓,使为表求节度使,廷皓绐曰:‘表闻天子,当为公信宿思之。’勋喜。归与妻子决,明日复见,勋索表,倨答曰:‘我岂以笔砚事汝邪?其速杀我。’勋熟视笑曰:‘儒生有胆邪,吾动众百万,无一人操檄乎!’囚之,更使周重草表。彦曾遇害,廷皓亦死,诏赠兵部郎中。”而《资治通鉴》记“勋召温庭皓,使草表求节钺,庭皓曰:‘此事甚大,非顷刻可成,请还家徐草之。’勋许之。明旦,勋使趣之,庭皓来见勋曰:‘昨日所以不即拒者,欲一见妻子耳。今已与妻子别,谨来就死。’勋熟视,笑曰:‘书生敢尔,不畏死邪!庞勋能取徐州,何患无人草表!’遂释之。”六月,徐商罢相,出为荆南节度使。是年二月杨收流驩州,寻赐死。新旧唐书所记徐商罢相后温庭筠为杨收所疾,贬官事,夏承焘认为有误。

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此年温璋以京兆尹贬为振州司马,服毒自尽。温璋是温庭筠远亲。道士鱼玄机以笞杀女童绿翘事,被温璋所杀。鱼玄机当死于此前数年,有《冬夜寄温飞卿》《寄飞卿》诗。有诗《赠蜀将》(自注:蛮入成都,频着功劳。)

此年后温庭筠行实皆无可考。约卒于咸通末,年六十左右。

四、文学成就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语言工练,清俊明快,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被称为花间鼻祖。他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三人都排名十六,故称“三十六体”。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己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又载张惠言语云:“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刘熙载《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温庭筠在词史上的地位,确是非常重要的。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温庭筠诗词集,据《新唐书·艺文志》,当时曾有《握兰集》三卷,《金荃集》10卷,《诗集》5卷,《汉南真稿》10卷,又有与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诗文合集《汉上题襟集》10卷,知其创作颇丰,可惜其集不传。今所见温庭筠之诗词,为《花间集》《全唐诗》《全唐文》中所保存者。现存诗310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以及清曾益等人的《温飞卿诗集笺注》;现存词有王国维所辑的《金荃词》收70首,林大春汇集《唐五代词》录70首。

温庭筠词惟题材偏窄,被人讥为“男子而作闺音”。代表词作有《望江南》二首、《菩萨蛮》十四首、《更漏子》六首、《酒泉子》四首、《杨柳枝》、《南歌子》、《河渎神》、《诉衷情》等。

除诗词外,温庭筠还是一位小说作家、学者。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撰有小说《乾巽子》3卷、《采茶录》1卷,编纂类书《学海》10卷。可惜几乎全部亡佚,仅《乾巽子》部分文句在《太平广记》里尚有所引录,现如今无从探知其详。尤其是《学海》10卷的亡佚,实在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损失。如果《学海》能保存下来,必然会对学术研究和辑佚等工作大有贡献。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中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不但诗文集亡佚,连有关温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如今难以考知温庭筠的详细情况,《唐才子传》所载温庭筠传,也时序颠倒,舛错支离。虽经有关专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虽则如此,温庭筠还是在文学史上大放光辉,名垂千古。

温庭筠作品有传奇《乾巽子》三卷,今不传,部分篇什见于《太平广记》。《采茶录》一卷,不传。类书《学海》十卷,佚。诗文集《握兰集》三卷,《金荃集》十卷,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汉上题襟集》十卷,皆佚。今存诗九卷,文一卷。

温庭筠工书法。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题温飞卿书》:“湖阴曲,温飞卿书,似平原而遒媚有态,米元章从此入门。”其书法作品今不传。

苏武庙

觱篥歌

利州南渡

瑶瑟怨

嘲春风

过陈琳墓

赠少年

拂舞词

鸡鸣埭曲

舞衣曲

夜宴谣

商山早行

锦城曲

照影曲

黄昙子歌

织锦词

莲浦谣

生禖屏风歌

清明日

过分水岭

郭处士击瓯歌

遐水谣

湘宫人歌

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吴苑行

常林欢歌

晓仙谣

咸阳值雨

伤温德彝

词牌

名称

梦江南

梦江南·千万恨

玉蝴蝶

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

菩萨蛮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

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

更漏子·柳丝长

归国谣

归国遥·香玉

酒泉子

酒泉子·罗带惹香

定西番

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

杨柳枝

杨柳枝·苏小门前柳万条

杨柳枝·金缕毵毵碧瓦沟

南歌子

南歌子·转盼如波眼

南歌子·鬓垂低梳髻

河渎神

女冠子

清平乐

清平乐·上阳春晚

遐方怨

思帝乡

思帝乡·花花

河传

河传·江畔

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

荷叶杯

五、历史评价

纪唐夫《送温庭筠尉方城》:何事明时泣玉频,长安不见杏园春。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且尽绿醹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方城若比长沙路,犹隔千山与万津。

鱼玄机《冬夜寄温飞卿》: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

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温庭筠词极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李商隐是旧传统的结束者,温庭筠是新趋势的发扬者。

六、亲属成员

世系:温彦博——温振——温翁归——温绩——温曦——温西华——温庭筠——温宪——温顗——温郢

兄弟姐妹:温庭筠有弟温庭皓,曾任武宁节度使崔彦曾团练巡官,两《唐书》有传。有姊适赵颛,见《玉泉子》;又有姊或妹适吴兴沈氏。

子女:温庭筠有子温宪,有诗名,“咸通十哲”之一。温庭筠有女儿嫁给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七、史料记载

刘昫《旧唐书》

欧阳修《新唐书》

辛文房《唐才子传》

王定保《唐摭言》

孙光宪《北梦琐言》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