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贤章照片

程贤章

程贤章个人资料:程贤章,1932年生于印尼雅加达市,6岁回国,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中共党员。原广东文学院院长,国家一级作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资料更新时间:2020-04-14 03:27:59

广东省名人 梅州市名人 梅县区名人

一、个人简介

程贤章,1932年生于印尼雅加达市,6岁回国,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中共党员。原广东文学院院长,国家一级作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程贤章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印尼雅加达市

出生日期:1932年

逝世日期:2013年1月25日

毕业院校:桂林广西大学中文专修科

代表作品:围龙,我说红楼,大迁徙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三、简历

1953年毕业于桂林广西大学中文专修科。1958年开始从事报业工作,1979年进入广东省作家协会。1996年退休后,他把精力投进文学创作上,先后出版了《围龙》、《我说红楼》、《大迁徙》等作品,是广东省较优秀和较有影响的著名作家。

历任粤东区党委广东第三干部文化学校教师,《汕头日报》记者、编辑,《梅州日报》记者组、编辑组组长,《风流人物报》主编,广东文学院副院长、院长,嘉应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广东省作家协会第二、三、四、五届理事,中共梅县区委常委、梅江区委副书记,梅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3年1月25日在梅州逝世。

四、写作

在广东文学界,程贤章是个高产的作家,退休后,写作、读书、收藏三件事使这位老作家的生活过得充实无比。他不仅创办了全国闻名的作家庄园,还每年至少写一本书。迄今为止创作中短篇小说四十余篇,报告文学两部,长篇小说十部。

作品主要有《程贤章长篇小说系列》,其中与王杏元合作的长篇小说《胭脂河》被改成六集电视剧并获全国松蕾杯奖,《神仙·老虎·狗》、《围龙》荣获广东鲁迅文学奖,与廖红球合作的报告文学《大亚湾的诱惑》、《梅江舞彩虹》分别获《人民日报》报告文学一等奖、二等奖,与林雨纯合作的《板田巨变》获《人民日报》三等奖等奖项。

五、收藏

在广东收藏界,程贤章可谓大名鼎鼎,广州和梅州的古董商人,每收到一件古董,都要先和程贤章联系。程贤章用他渊博的文化底蕴和不耻下问的求知精神,着实收藏到了不少文物精品。他收藏到的黄香铁的《读白华草堂诗选》全集及黄香铁的手稿《庚辰集》和《槛花馆翰林集注》,就是他多方考证后收藏起来的。

程贤章收藏文物,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爱好,量力而行进行有选择的收藏。他以收藏笔、墨、纸、砚和梅州地方出土的高古陶瓷为主。程贤章告诉记者,他收藏了名砚近百方,其中有宋代八角瓷砚、李渔款歙砚、石燕化石鲁砚、宋朝著名书法家崔与之收藏的澄砚等名家石墨三十余枚;由清代至现代的各种毛笔二十多枝。

古代书籍在程贤章的藏品中占了很大的分量,已达四百多套。其中民国四年初版、宣纸印刷的《辞源》,道光年间以四种颜色印刷的世界上第一本介绍验尸学的《洗冤录》,清朝雍正御本《尚书》,《昭明文选》,日本明治年编印的中国明代《画谱》,日本东京石印版的梁启超《饮冰室文集》,康熙五十五年木刻版的《康熙字典》,新中国成立后仅有的木刻本《共产党宣言》等,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坐拥古书之中,信手翻阅,仔细诵读,他常以万卷藏书自乐。

程贤章从作家成为收藏家,成为作家庄园园主,有着过人的精力。他说,读书,是每日的必修课;写作,是他观察社会、思考生活、写作欲望喷发的总结;而收藏文物,则是他怡情养性,调节身心的最好娱乐节目。

当程贤章从广东文学院院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回到故乡梅州后,他灵光一闪:在故乡秀美的山水中耕山种果办一个作家庄园,有条件时建几幢别墅、博物馆,请全国各地的作家来此写作,四季山水如画、瓜果飘香,肯定能激发他们的灵感,或可写出鸿篇巨著呢。

梅州市梅县区图书新馆建成后,程贤章应当地主要官员的要求,捐赠了五千多册藏书和一百余件文物。文化界人士在赞誉的同时,也恍然大悟:原来程老的收藏乃是为作家庄园博物馆开馆“备战”。

六、论创作

(访谈)

程贤章:我文化的根在客家

《神仙·老虎·狗》把所有灵感都掏出来了。

我总感到创作这个东西,逼不出来,肯定你的心灵对文学虔诚,一见钟情

有时候,我会跟我的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快乐,一起悲伤。

记者(以下简称“记”)是什么动力驱使您一直创作到今天?程贤章:(以下简称“程”):你说我为名嘛,我也有一点点名,我做什么都有名,我办报纸办得很好,做记者,当编辑,都当得不错。

我还可以做个小官吏,可以帮人去当智囊团,待遇都比写小说好。

但是我都没有这样,还是去写小说,写了十部长篇。我写小说,不把它当作苦差事,不管它有没有稿费,我的最高目标,是出书不要我出钱就行啦,其它都无所谓。

记:程老写小说,有没有那种忘我的境界?

程:忘我啊!有时候,我会跟我的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快乐,一起悲伤。我拿两部长篇小说的原稿给你看,没人相信我在4个月写出了两部长篇。2004年暑假时写的,已出版,《仙人洞》是一个,《长舌巷》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背景,完全不同的人物。

记:当年您的《围龙》要改成电视剧,炒得很火,这是不是您最欣慰的作品?

程:我最欣慰的不是《围龙》,《围龙》是大家看我写了一个客家题材的小说,感到新鲜。我最欣慰的一部小说是《神仙·老虎·狗》,因为这部小说有我自己的影子在里面,我把所有的灵感都掏出来了,写得比较厚实,我认为它代表了我的水平。因为这部小说,我入围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后来,评委之一孟繁华见了我就说:“你是程贤章,你写的《神仙·老虎·狗》当年被我枪毙了。你有意见吗?”我说:“你应该把它枪毙,不枪毙,你的茅盾文学奖档次就下降了。”(笑)

谈客家文学

记:您作品中的人物,大都来源于梅州这块土地。有人说,您是客家文学的开山祖师。您经历丰富,可写的题材很多,当初怎么想到要打出客家文学这个旗号?

程:所谓客家文学,我看也不过是地域文学里比较有特色的文学。

地域文学全国各地都有。比如沈从文的湘西,贾平凹的商州,张贤亮的西北。我们的地域文学就是客家文学,我除了写珠江三角洲的报告文学之外,长篇短篇都是写客家。所以他们就把我称为客家文学的开山者。

写客家,是因为我文化的根在客家。你说你写的是客家文学,以前有谁讲?没有人讲,就是我在《围龙》,打着写客家人的旗号,写客家人一百年来的风云际遇。这样,我就把这个旗号打出去了。

记:您在汕头生活了10年,广州生活了20年,关于汕头和广州的小说却很少,为什么?

程:我创作的母体在哪里?就是客家。我生在这个地方,闭着眼睛都能够说出这里的一草一木。你指着一棵树,我可以讲出这棵树的经历。你指着一座房子,我可以说出这个房子几代人的故事;你指着这个人,我可以说出他同周围人的关系。我的客家情结也就是这样生长出来的。以前有领导曾经想要我继陈残云的《香飘四季》之后,再写一本充分反映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的书。我写不出,我对珠江三角洲的民俗民情把握不准。

记:张炯主编的《新中国文学五十年》把您归为地域文学中的乡土派,您觉得您的客家文学作品特色在哪里?

程:我的特色就是乡土味很浓。张炯把我和贾平凹、刘绍棠一同归为乡土作家,就是因为他看我的作品也是这样,没有做作,写你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我自然就选择了这一块土地,结果成全了我。

谈农村题材文艺创作

我们农村杀一头猪,就要一村人来庆祝,猪血猪肠这些都要切得很细,大家一起吃,高高兴兴。就像贾平凹说的:我是农民。我感到我骨子里还是农民。

记:您曾说,您将把创作的重点进行调整,把写作的焦点放到农村题材上。能否谈谈您新的创作计划?

程:我是很想很想再写一部长篇小说,写我们中国农民的悲哀,就是没有土地。我一直在调整,想着怎么样来给我们的国家分忧,又能给农民说一点公道话。我举一个例子,这次你们要去参观的温家祠,我的《仙人洞》就是写那里的土地改革,但是我再去那个老根据地的时候,发现还是穷。我拿不定主意,为什么50年后农民还是那么穷?

这个现象是十分值得人们深思的。

记:我们知道,您已经过了30多年的城市生活,写农村题材,写农村的土地问题,您觉得自己还能把握当今的现实吗?

程:我还没有认同城市。我认为城市就是一座座“水泥森林”。是农村封闭还是城市封闭?我可以辩论。我认为农村开放,城市封闭。你看看我在城市的这幢房子,上面住着谁,我不知道。老死不相往来,你说是封闭还是开放。

记:那您有没有为了写自己的作品,到农村去调研,收集一些故事,了解农村最新的发展?

程:我退休后,一直生活在农村。我住的地方原来是五七干校,是我劳改的地方,成了我的书斋。所以我不用再下农村,我已经在农村了。虽然以前我很少写底层的芸芸众生,但是从《仙人洞》开始,我笔下的人物全是底层的了。剃头的,杀猪的,卖古玩的,种菜的,我愿意写他们,很生动。至于要不要去收集素材,我可以说,只要我一开口,你可以听我讲三天故事。

七、专家评价

写土改,《仙人洞》最独特

陈晓明(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学评论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写土改的作品有不少,程贤章的《仙人洞》无疑是最为独特、朴实而真实的作品。在刘震云和苏童对土改的书写中,都没有那种历史的亲历性,但程贤章先生亲历了土改,他怀着对历史的真挚记忆来重书这段历史,这就可以说,土改的历史,第一次以亲历者的本真性的经验得以重现。

写客家人,写坚韧,也写缺点

蒋述卓(暨南大学党委书记,著名学者,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程贤章的小说描写普通人的命运,表现客家精神,反映梅州客家文化,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自己的独特思考和表达方式。在广东的作家中,除了上一辈的秦牧,在下一辈的六七十岁的作家群中,他是一位标志性的作家,是一面标志性的旗帜。程贤章的小说写客家文化,既写了客家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对客家文化中的一些缺点毫不讳忌,给我们很多人性的启示。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