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光照片

张其光

张其光个人资料:张其光,又名信千,字奎垣,广东新会双水区豪山乡人。青年时,适清廷招募水兵,以抵御席卷大江南北的太平军。他决心效忠清廷,以平民身份招集一批壮丁,结队投军,而且卖去家产充作经费。他带的壮丁被编入左宗棠统率的水军, 调到浙江参加与太平军作战。官至浙江提督,先后驻防浙江、福建、台湾。同治七年张其光钦赐“振勇……
资料更新时间:2020-02-16 16:45:34

一、个人简介

张其光,又名信千,字奎垣,广东新会双水区豪山乡人。青年时,适清廷招募水兵,以抵御席卷大江南北的太平军。他决心效忠清廷,以平民身份招集一批壮丁,结队投军,而且卖去家产充作经费。他带的壮丁被编入左宗棠统率的水军, 调到浙江参加与太平军作战。官至浙江提督,先后驻防浙江、福建、台湾。同治七年张其光钦赐“振勇巴图鲁”名号是唯一广东籍巴图鲁,光绪元年被皇帝授赏黄马褂,1893年两次被皇太后召见赐克食恩礼。在浙江期间深受浙人拥戴,在浙江有“张公庙”纪念他,浙江人称其为“张将军”,称其统率的军队为“张家军”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其光

别名:又名信千,字奎垣

国籍:中国(清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新会双水区豪山乡

出生日期:1831

逝世日期:1895

职业:浙江提督

主要成就:清朝钦封的唯一广东籍巴图鲁

代表作品:1875年被光绪皇帝授赏黄马褂,1893年两次被皇太后召见赐克食恩礼

三、人物介绍

张其光(1831-1895年),又名信千,字奎垣,广东新会双水区豪山乡人。

四、人物简历

青年时,适清廷招募水兵,以抵御席卷大江南北的太平军。他决心效忠清廷,以平民身份招集一批壮丁,结队投军,而且卖去家产充作经费。他带的壮丁被编入左宗棠统率的水军,调到浙江参加与太平军作战。

咸丰十年(1860年),张其光奉命率领广东船艇扼守富阳、淳安一带,保卫宁波和绍兴的安全。次年,被围攻杭州的太平军击伤,浙东各县也被太平军占领。

咸丰十二年(1862年)春,他伤愈回营,被任为统率广济右军陆勇兼水师红单船,去浙东攻打太平军。在大批清军配合下,收复绍兴、桐乡、肖山等县,受到封赏。

同治二年(1863年)赏戴蓝瓴,记名参将;

同治四年(1865年),任记名总镇,署乍浦协统带,浙江巡洋红单船艇,赏换花翎,升任定海镇总兵;同治七年钦赐振勇巴图鲁名号,记名提督衔;同治十一年任护理浙江提督军军门。

同治十二年(1873年)三月,任福建、台湾挂印总兵。当时,日本唾涎台湾,唆使番社土著叛乱,袭击清政府委派的台湾地方政府官员。张其光被任为副将,统率兵勇进驻台湾。他上任后,以严明的纪律管理军队,以清廉勤政勉励部属,以宽大仁政抚慰番民,社会转趋安定。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寇侵袭台湾后山,又指使番人做内应。清政府派沈葆桢为钦差大臣到台湾备战。沈派张其光率兵戍守南路,驻兵于枋寮,扼守隘寨。他以爱国主义大义激励居民,编练成军,严守海疆。日寇见有防备,只得撤兵。之后,张其光着手开辟蛮洞。他不辞劳苦,走遍台湾南北,每到一处,惩恶彰善,抚恤番人。两年间安抚番社60余个,将台湾南路交通开通。

光绪元年(1875年),张其光因水土不服,被调回浙江任总兵。

光绪五年三月,曾回新会家乡为母祝寿。八月,任福宁镇总兵。光绪七年实授浙江提督。

光绪九年开始,法国殖民主义者侵略安南,发生中法战争。次年,法国派兵侵犯福建马江以及台湾基隆,闽浙沿海加紧戒备。张其光力任守御,尽力筹措,添筑龙湾炮台。官库不够开支,他捐俸银2000两,促成这项军事建设。银两的价值:古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一两半银子,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张其光因积劳成疾,吐血身亡,终年64岁。

五、人物事迹

征召投军,戎马倥偬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张其光出生在新会双水的豪山乡。字信千,号奎垣,少年时就喜欢练功习武,研究兵法。咸丰八年(1858年)清廷面对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英法联军侵华,急令沿海地区招募兵丁,27岁的张其光闻讯后便招集200多同乡壮丁,变卖家产后结队前往浙江投军,被编在左宗棠的浙江水师。

咸丰十年(1860年),张其光奉命组建“广艇”(广东战船)扼守杭州富阳、淳安一带,因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表现神勇,“广艇”名声大振,张其光被任命为统率广济右军的陆勇。后来更受到朝廷嘉奖,赏戴蓝翎,记名参将,加副将衔。

同治年间,浙江沿海海盗、倭寇猖獗,张其光调任海防,记名总镇,署乍浦协统带。期间他多次突袭、围剿海盗、倭寇。曾击沉倭寇战船数十艘,生擒海盗50多人,救出被劫乡民180多。同治七年(1868年),张其光再次受到朝廷的嘉奖,加总兵衔,钦赐“振勇巴图鲁”名号,并先后担任了定海镇总兵、护理浙江提督军军门和瑞安协副将等要职。

挂印台湾,抵御倭寇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日本唾涎台湾,唆使当地蕃社土著叛乱,时任闽浙总督的李鹤年向同治皇帝推荐张其光出任台湾总镇,挂印台湾总兵官。接受钦命后,张其光立即统率兵勇进驻台湾。

翌年,日本借琉球船民事件向清廷发难,侵袭台湾后山,同时指使岛内蕃人挑起内乱。张其光一方面赴广东南澳招募两千粤兵急赴台湾,扼守隘寨,加强备战,在从屏东至卑南长达200多公里的主要路段设置堡垒,派屯营哨,严防日本入侵。同时上书朝廷,在台湾实行“抚蕃开山”政策。他走遍台湾南北,开辟蛮洞,惩恶彰善,以宽大仁政抚慰蕃民,安抚蕃社60多个,使社会转趋安定。他还积极组织蕃社一起抵抗倭寇,最后迫使日本撤出台湾。张其光在台湾的功绩再次受到清廷称赞,不仅御赐水师提督衔,而且赏穿黄马褂。

威镇海疆、咯血沙场

清光绪初年(1875年),张其光调任浙江总兵,光绪五年(1879年)回新会豪山村为母祝寿时,光绪皇帝曾亲笔御书“萱荫延芳”匾额,并赐玉如意、蟒缎等贺礼。据说这些文物如今仍收藏在新会博物馆。

以后张其光先后担任福建福宁镇总兵官、浙江水师提督和温州镇总兵官等职。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国军舰不断侵扰福建马尾、台湾基隆和浙江温州等地。张其光积极修筑炮台,甚至捐出俸银而力任守御。光绪二十年(1894年)张其光出任镇海,总领浙江海陆防务,镇海一役,更是大败法国军舰,巩固了浙江海防,立下了显赫战功。光绪皇帝专门奖赏官银,授三品官,而当地民众则将他称为张将军,他所统率的水师也因此被称为“张家军”——“从农民到将军”,张其光演绎了他戎马倥偬辉煌的一生。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1月,张其光在前往宝山阅兵时突然咯血病逝于海防任上,终年64岁。清廷专门为他在新会家乡赐建了张将军家庙。

六、新会发现张将军家庙

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豪山村发现了清代年间福建、浙江、台湾挂印总兵,浙江水师提督张其光的一批文物古迹。当地政府拟将这些丰富的文物古迹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吸引更多游客参观。

这批重要文物古迹见证了张其光在捍卫祖国抵抗侵略者的斗争中屡立战功,多次受朝廷嘉奖封赐。从当地流传的“新会文有梁启超,武有张其光”的口头禅,可以印证张其光的历史功迹几可与梁启超齐名。 张将军家庙这座古建筑坐落在新会市豪山村北面,建于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据介绍,该古庙是清朝光绪皇帝为表彰张其光英勇抗击侵略者立下显赫战功奖赏官银而建的,占地2000多平方米,由前中后三进式组成。前座门口有一花岗岩凿成的石匾额,刻有“张将军家庙”五个苍劲雄浑的大字,为清代光绪年间钦差大臣、广西巡抚钟熊祥手书。整座家庙具有晚清岭南古建筑的风格,其驼峰、枕墩、外墙等都有十分精美的木雕和灰塑。古庙建筑规模是按清代有功之臣规格由朝廷钦准建造的。家庙门口,当年放置一雄一雌两只石狮子,其造型形神兼备,雕工精致。上个世纪50年代,这对石狮子被搬到了新会人民会堂门口至今。豪山村的“张将军家庙”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其光祖祠在豪山村小学,有一座年代更古老的祠堂,就是张其光的祖祠。祠堂左右立有两杆石华表,高8.8米,直径0.3米,华表有浮雕祥龙环绕,似腾挪欲飞状;顶部端坐两只神态各异的石狮。据介绍,这两杆华表也是按朝廷表彰有功之臣的规格凿成的。在左侧的华表基座,竖着一块朝廷皇帝钦赐张其光为“振勇巴图鲁”的功名石碑。据专家考证,“巴图鲁”是清朝一种荣誉的封赠,为“勇士”之意;张氏祖祠前还竖立着一块堪称石雕工艺杰作的石厥。石厥精雕细琢着两只足踩绣球嬉戏的瑞狮,一对单腿独立的仙鹤,两位抱拳作揖的儒臣,四只拱托旭日的凤凰。石厥内书“圣旨奉天诰命臣张其光”,据考证,这是皇帝对张其光赐爵和授官的诏令。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