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化虎(1914-2004),原名晋生,民兵英雄,山东海阳人。1941年在家乡参加民兵组织,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海阳县村民兵分队长、队长,海阳县子弟兵团“化虎营”营长兼行村区武装部副部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制造石雷、子母雷等地雷,创造绊雷、梅花雷等布雷方法,培训了一千多名爆契手,先后炸死敌人一百七十一名,并创一雷杀伤七个敌人的纪录。1950年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被授予“全国民兵战斗英雄”称号,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2009年授予于化虎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中文名:于化虎
别名:晋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海阳
出生日期:1914年
逝世日期:2004年
职业:民兵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获得“八一英雄勋章”
称号:“爆破大王”、“胶东民兵英雄”
党派:中国共产党
1914年出生于山东省海阳县文山后村。
1940年参加抗日战争。
1941年秋,于化虎将大地雷埋设在墨石硼路边的石堆里,使得11个敌人命丧黄泉。从此,“活雷化虎”威名传遍胶东。
1943年5月,时任民兵队长的于化虎率领爆破组在村边埋下70多枚石头拉雷和绊雷,炸死炸伤前来袭击的日军17人。几天后,他又带领民兵在村子周围埋下数百颗自制地雷,诱敌进入雷区,炸死炸伤敌人70多名。
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家乡带领民兵以自制的踏雷、绊雷、连环雷、夹子雷、钉子雷、梅花雷等20多种地雷为主要武器,有力地打击日寇,威震胶东。
1944年春,于化虎带领民兵在村西野虎山下埋设20多颗子母雷,炸死炸伤日伪军40多人。于化虎和民兵们制成夹子雷、头发丝雷和梅花雷等防排雷。
1944年夏,于化虎带着4颗25斤重的大地雷,潜入敌人据点,埋设在日军集合点名的地方。第二天早晨日军出操时踩响地雷,被炸死炸伤30多人。
1944年10月,于化虎等10人受胶东军区委派,到烟潍线为1000多民兵骨干传授制雷、布雷技术,开展历时4个多月的地雷战。他在蓬莱附近一次布雷炸死炸伤日伪军28人。
1945年夏,于化虎组织民兵,化装混入敌人内部,活捉14名伪军士兵,穿上伪军服装进村布雷。敌人死伤47人。据守海阳县城的日不敢越“雷池”一步。
1945年,于化虎被评为“胶东民兵英雄”,胶东军区授予他“爆炸大王”英雄称号。
1945年5月18日,赵守福和于化虎两位地雷爆破大王集合民兵作好紧急战斗日伪军的准备,并设下两个雷阵。敌人死伤惨重。
1945年9月,于化虎带领民兵参加了人民解放战争。
1945年9月,他亲手培养起来的爆炸模范20多名,会使用5种以上地雷的爆炸能手多达1400多人。
1946年春,于化虎任营长。他率领部队到即墨、崂山一带配合当地政府开辟新解放区。
1950年9月,于化虎作为民兵代表,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被评为“全国民兵英雄”。
2004年于化虎去世。
抗战的5年时间里,于化虎用地雷炸死炸伤日伪军171人。他的制雷、布雷技术也传遍胶东。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于化虎身经大小战斗数百次,在地雷战中创造出连环雷、子母雷、包袱雷等多种地雷及战术,组织民兵用地雷和土枪、土炮毙敌计170多人,通过带徒弟训练等方法,培养了1.1万多名爆炸手,12名神枪手、土炮手和民兵模范。
于化虎先后4次负伤,5次得钢枪奖,1次得土炮奖。
“父亲一生勤劳。早上,他天不亮就到山里劳作;晚上,几乎每天都去巡逻、查岗。父亲基本不识字,但很聪明,观念先进,思想解放。他的勤劳,绝不仅仅是苦干加实干,还有巧干。(于永周,于化虎儿子)
好个爆破英雄,一只雷吃掉两对半敌;渤海出了一条龙,东海要出一只虎。(许世友,1943年7月1日,海阳的英模大会)
于化虎是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打江山的英雄。(原军委副主席张万年,1997年)
1962年,电影《地雷战》的主人公赵虎,主要就是根据于化虎和另一位爆炸大王赵守福的事迹创作的。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