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银华照片

屈银华

屈银华个人资料:屈银华(1935年—2016年9月19日 ),中国登山运动员,四川云阳县人。2016年9月19日凌晨2点50分,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中国登山队成员屈银华在京去世,享年82岁。……
资料更新时间:2020-04-15 04:02:26

一、个人简介

屈银华(1935年—2016年9月19日 ),中国登山运动员,四川云阳县人。2016年9月19日凌晨2点50分,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中国登山队成员屈银华在京去世,享年82岁。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屈银华

国籍:中国

出生地:四川云阳县

出生日期:1935

逝世日期:2016年9月19日

职业:登山家

主要成就:曾获列宁银质奖章

三、人物生平

他从小随父在四川西部的森林里当伐木工,曾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中共党员。1958年参加中国登山队,曾先后登上苏联境内的列宁峰(海拔7,134米)、中国新疆境内的慕士塔格山(海拔7,546米)和西藏境内的念青唐古拉东北峰(海拔6,177米)。1960年5月,他和王富洲、刘连满、贡布3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在突击顶峰过程中,为打通位于海拔8,600米以上极端困难的路段——“第2台阶”,屈银华不怕冻伤.脱掉高山靴,攀上峭壁。在8700米冲刺时,刘连满、王富洲与屈银华召开党小组会,决定贡布接替刘连满,由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登顶,而刘连满甘当人梯,托举三人上了峭壁。曾获列宁银质奖章和体育运动银质奖章。1965年调新疆体委工作,1979年调回中国登山队。2016年9月19日,在北京去世,享年82岁。

四、事件经过

1960年5月23日下午2时,屈银华、王富洲、刘连满、贡布4名突击主峰的队员到达了8500米。在他们建好营地之后,屈银华带着郭宗岳、群贝坚赞、多加、索南多吉、米马、云登、茨仁、却加、米马扎西等9名运输队员也赶到了。他们将突击主峰所需的物资运到了突击营地,完成了最后一次关键性的运输任务。根据事先的安排,屈银华留下来担任拍摄电影的工作,其他9名运输队员完成任务后,返回8100米营地休息。

按原计划在从8500米突击营地出发时应该有10筒容积4升,压力是170个一180个压力的氧气筒,但因为运输当中发生问题,结果最后检查时发现有两筒已经空了。

他们估计,不是运输队员在路上不小心碰开了阀门开关,就是疏忽中把空氧气筒背上来了。屈银华的原定任务是拍摄从突击营地到“第二台阶”的电影,由于氧气不够,临时决定他的任务交由王富洲完成,屈银华也不再随突击小组行动。他们轮流吸用几筒白天用过、尚剩余一些压力的氧气筒,度过了这一夜。

5月24日9时,许竞、王富洲、刘连满、贡布依次从帐篷里爬出来,用尼龙绳串连结组开始出发。不料,刚走出不远,登山队副队长、突击组组长许竞突然倒下了。已是在这样的高度,却失去了冲击顶峰的机会,这是相当可惜的。屈银华补入了突击小组,按既定方案,王富洲担任突击小组组长。

突击小组继续沿着山脊前进。他们每人分得两筒氧气,用睡袋裹起来,其中有一筒带着调节器和面罩,一起塞进背包里,只将面罩留在外面,塞在背包旁边的小口袋里,以备使用。此外每人带有一副冰爪、几个钢锥,王富洲还带了一架电影摄影机,贡布多背了一个用红旗包起来的毛主席半身塑像和一些电影胶片。刘连满的背包里多装了一把铁锤。他们4个人平均负重量是14公斤左右。

中午12时,他们到了“第二台阶”的裂缝脚下。两个小时以后,他们上到了裂缝尽头的一块大岩石上。这里就是史占春、王凤祥挖雪洞过夜的地方。

在他们的右侧,竖立着一块笔直的4米多高的岩壁。他们看到:岩壁表面没有支撑点,只有一些很小的棱角,无法用以攀登。岩壁上虽有几条裂缝,也都只有拇指那么宽,它们之间的距离又都在1.5米左右,很不利于攀登。

刘连满在王富洲的保护下,在岩壁上打了两个钢锥。谁知他在攀登时,却连续三次摔了下来。贡布和屈银华分别尝试攀登了两次,也都摔了下来。最后,刘连满做人梯底座,屈银华脱去高山靴踩在他肩上,在岩壁上又打了几个钢锥。一个多小时后,屈银华才攀到“第二台阶”顶部,也就是这块岩壁的顶部。贡布、王富洲、刘连满相继登了上来。这时已是下午5时。他们从突击营地到达“第二台阶”顶部,竟花了7个小时,其中3个小时便是在这块仅仅4米多高的岩壁上面花掉的。

片刻休息之后,他们结组继续前进。走过“第二台阶”上面的碎石坡后,他们踏上了一道冰雪坡。这时,长时间在前面担任开路任务的刘连满体力越来越差,高山反应也越来越严重,他一连摔倒了好几次。在海拔8700米处,他又一次摔倒再也爬不起来了。王富洲、屈银华、贡布把刘连满安置在一个既避风,又不会发生坠岩危险的一块大岩石旁的弧形拗槽中休息,准备回程中再把他带走。

这时,他们携带的氧气剩下不多了。他们在自述中曾写道:“从8500米出发,在到达8600米的第二台阶陡壁之下时,每个人的一筒氧气只剩下40个一50个压力。由于背两个筒上攀费力太大而且返回时需吸用,故决定将每人用过的氧气筒放在第二台阶之下,吸另一筒前进。在到达8700米左右(24日19时),每人的氧气又只剩40个一50个压力(合160升一200升),刘连满因身体不能支持,故决定留下并将他自己用剩的一筒氧气也给他留下,另外3人继续前进。”

当时已是19点左右,继续前进就意味着要摸黑行军,这在当时中国登山运动中尚无先例。我们可以看看他们是出于什么考虑做出这个决定:‘当5月24日19时左右我们在开会讨论,根据当时情况应采取怎样行动时,大家认为虽然天气将晚,但考虑到原来的气象预报是25日天气将变坏,大家的体力与每人所余的氧气量都不容许再拖太长时间,而且全组也没携带扎营装备,又考虑到顶峰的风力一般在夜间比较白天要小一些,而当天又是晴空,星光映着雪光,还是隐约地可以寻找一下攀登路线。更主要的是想到了党的指示与6亿人民的希望,所以就决定只有前进不能后退,不能错过时机,不拿下顶峰誓不回头。”

当他们走到8750米左右高度时,太阳的余光已全部消失,他们只好根据在下边测定的大致路线与过去的登山经验,在视域很短的星光和雪光下摸索前进。不言而喻夜行军困难更大,好坏路线的选择不太容易,只好在屡攀不上。此路不通时再另找旁处上攀。在攀登岩石陡坡时看不见支撑点,只能用手脚随时攀登随时摸索。在进行上下方保护时一方面牢固的固定点不易寻找,另一方面看不清被保护者的具体行动与路线的困难程度,所以容易滑落与发生危险,上方的滚石看不见,不能预防,滑脱工具与失掉的装备也不易找寻。

在他们到达8800米左右高度时,他们的氧气基本用完。由于过度疲劳加上每人的氧气筒中的氧气太少或没有了,所以在吸用时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就根本不吸用了。在这样的高度,还要同严寒和复杂艰险的地形拼搏,仅仅依靠空气中微弱含量的氧维持生命活动。在这成败关头,他们要经受的是生与死的考验。他们开始了人类登攀运动史无前例的艰险历程。他们共同的信念是:“只有前进,不能后退!”

最后的路程,他们一点儿体力也没有了,完全是爬着前进的。他们3人在向主峰前进时,贡在前,王、屈在后,快到顶峰时,发现有一小峰,贡上去后,以为到了。等王上去后,才看见附近还有一高峰,又继续前进。

主峰在他们攀上的岩石堆的西边,他们爬完了这一段路程。1960年5月25日北京时间4时20分,王富洲、屈银华、贡布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峰。

他们在山顶的活动,众多的文章和资料都有一致的记载。他们攀上了主峰,仰望头顶,除了夜空和闪亮的星星,再也没有可供攀登的路程了。贡布从背包里拿出一面五星红旗和一尊毛泽东半身塑像,用旗把像包起来,放置于顶峰。王富洲、屈银华、贡布虽然带着摄影机,但由于是夜间,却无法拍摄世界最高峰顶峰资料照片,以及他们在顶峰的活动情况。他们在顶峰停留了约15分钟后开始下山。

在到达顶峰时,他们详细检查氧气筒,发现有两个已一点儿都没有压力了,所以就在顶峰丢下去,另外一个只剩下6个一7个压力(合24升一28升)。为了防止返回途中发生意外,他们就将这个快用完的氧气筒背下来了。在回到8800米左右(25日6时)时,3个人都感到体力太疲乏,呼吸太困难了,他们就将这筒仅有的一点氧气分着吸完,然后将空筒扔掉了。

这时,天渐渐地亮了,他们回头便看见了自己攀登顶峰留下的足迹。屈银华取出一直随身带着的轻便电影摄影机,把这一英雄壮举和值得纪念的一刻,摄人了镜头。

他们在8700米处与刘连满再度会合。

刘连满在王富洲等3人离开后,便在背风岩石后睡下,当时他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估计,已无生存的可能。于是他花了半个多小时,吃力地用红铅笔在日记本上给王富洲写下一封短信:

王富洲:

……我知道我不行了,我看氧气瓶里还有点氧,给你们3人回来时用则也许管用。永别了!同志们。你们的同志刘连满。5.24。

写完信后,刘连满便昏昏沉沉地睡去了。良好的素质训练,造就了他强壮的体魄,对高山缺氧反应的逐步适应,坚强的意志力,以及那只睡袋,使他最终脱离了死亡的魔爪。一觉醒来,他竟然又重新站了起来。后来他见到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第一句话就是让他们吸他留下的那瓶氧,他们3人都被感动得落下了眼泪。3个人将刘连满留下的氧气分着吸用了。

当4个人返回到“第二台阶”顶部那个岩壁下时,天气变了,天上飞起纷纷扬扬的大雪,能见度很低,行走更加困难。他们又找到上山前所留下的4个没用完的氧气筒,痛快地饱吸了一气,当时就吸空了两筒,背着剩下不多氧气的两筒预防万一。当晚9时左右,他们返回了8500米的突击营地。在休息以前,大家才将这次登山中所剩下的仅有的几十升氧气用完。

在8500米突击营地,他们商议后决定分批下山。由体力较好的贡布和刘连满在一天之内赶下山去,一方面求援,一方面送胜利消息。贡布和刘连满只在途中8100米营地吃了一点儿东西就一直赶到了北勒。

王富洲与屈银华27日到北勒,28日到达6400米营地。

5月30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上已生活了两个星期的中国登山队队员,全部返回大本营。王富洲、贡布、屈银华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他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6月1日,大本营举行庆祝大会。许竞在会上作了这次登山活动的初步总结。许竞代表登山队队部正式公布:在这次登山活动中,共有53名队员打破我国男子登山高度7556米的最高纪录,其中还有28名队员到达了8100米以上的高度,占世界各国登山队在过去178年中到达这个高度的69人次的百分之四十二点二。一次登山活动中有这么多人到达这个高度,在世界登山史上是空前的。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