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英国作家)照片

哈代(英国作家)

哈代(英国作家)个人资料:托马斯·哈代(1840-1928),英国诗人、小说家。他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
资料更新时间:2025-03-10 02:45:28

历史名人 英国 文学家 作家 诗人

一、个人资料简介

托马斯·哈代(1840-1928),英国诗人、小说家。他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

二、人物简介

托马斯·哈代,OM(Thomas Hardy,1840年6月2日-1928年1月11日),英国作家。

他生于农村没落贵族家庭。1861年去伦敦学建筑工程,并从事文学、哲学和神学的研究。当过几年建筑师,后致力于文学创作。

哈代1840年6月2日生于英国西南部的多塞特郡,毗邻多塞特郡大荒原,这里的自然环境日后成了哈代作品的主要背景。他的父亲是石匠,但爱好音乐。父母都重视对哈代的文化教育。1856年哈代离开学校,给一名建筑师当学徒。

1862年前往伦敦,任建筑绘图员,并在伦敦大学进修语言,开始文学创作。

1867年因健康问题返回故乡。最初写作诗歌,后因无缘发表,改事小说创作。成名作是他的第四部小说《远离尘嚣》(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1874)。从此,他放弃建筑职业,致力于小说创作。1867-1868年完成第一部小说《穷人与贵妇》(The Poor Man and the Lady),但未能出版。首次发表的小说是《计出无奈》(Desperate Remedies)(1871)。接着发表《绿林荫下》(Under the Greenwood Tree)(1872)、《一双湛蓝的眼睛》(A Pair of Blue Eyes)(1873),开始了以威塞克斯(Wessex)为背景的一系列乡土小说的写作。

1878年发表《还乡》(The Return of the Native),写游苔莎嫁给在巴黎当过钻石店经理的青年姚伯,幻想丈夫能带她离开荒原,后因种种误会和不幸夜间出走,失足落水而亡,最后姚伯因得不到乡亲的谅解和支持而事业难成,当了传教士。一些评论家认为《还乡》是他最出色的作品。另一部重要作品是《卡斯特桥市长》(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1886),这是他唯一不以农村为背景的小说,写失业的打草工亨查德酒醉后卖掉了妻女,醒后悔恨,从此发愤,成了粮商,当了市长,妻子携女归来,但不久与合伙人吵翻,妻子去世,卖妻丑史被揭发,事业失败,女儿被生父领走,他孑然死于荒原草棚。

《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891)是他最优秀的小说,写出身贫苦的少女苔丝被本家恶少亚雷·德伯奸污,后在牛奶场当了挤奶工,不久与牧师之子克莱相爱、结婚,新婚夜坦诚地向克莱讲了往事,结果遭弃,最后她杀死亚雷,被判绞刑。小说发表后被指责有违道德。《无名的裘德》(1896)招致更强烈的攻击,小说写孤儿裘德原想上大学、做牧师,后与表妹相爱同居,触犯了礼俗,为世不容,表妹最终回到丈夫身边,他则酗酒而死。激烈的攻击使哈代发誓再不写小说,自此全力作诗,发表了《威塞克斯诗集》(1898)、《今昔诗篇》(1901)等8个诗集。此外还有《林地居民》(1887)等许多长篇小说和4个短篇小说集。对家乡一带语言、习俗和生活方式的熟稔和生动表现使他的小说充满活力。他的作品往往带有宿命论的悲剧色彩。

哈代一生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诗8集,共918首,此外,还有许多以“威塞克斯故事”为总名的中短篇小说,以及长篇史诗剧《列王》。

三、生平

16岁开始做建筑学徒,后为建筑师助理,司教堂修复。建筑论文曾获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奖。有音乐、绘画及语言才能,通古希腊文及拉丁文。在哲学、文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有广博学识。受当时科学重大发现进化论影响,在宗教方面成为怀疑论者。

25岁写诗,他把自己的诗看得比小说更重要,他的诗作很多,其中一小部分表达了高度提炼和深刻的个人感情,这可能是他最优秀的文学成就。

1866年开始小说创作,第一部小说《穷人与贵妇》未出版。随后创作了一部以爱情、阴谋、凶杀、侦破为内容的情节小说《计出无奈》,出版后受到肯定性评价。

1874年与爱玛·拉文纳结婚。在爱玛的鼓励下,连续创作了《绿林荫下》、《一双湛蓝的秋波》、《远离尘嚣》。《远离尘嚣》一书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获得极大成功,他从此放弃建筑行业,走上专业创作道路。

《苔丝》问世后,哈代开始与维多利亚时代道德观念发生冲突。有的情节在连载时已被删去,其他一些也被改动;而该书的副标题:“一个纯洁女子的真实写照”引起某些人的强烈不满。他们说,书中的女主人公不仅生了私生子,最后还由于谋杀同居的男人而被判绞刑,但作者在处理上却给这样一个女人以同情和谅解,这是对公认的道德标准的公然侮辱。

《无名的裘德》激起了更大的愤怒和抨击。批评者说书中男、女主人公都已结婚,却都离弃其配偶、同居并生儿育女,但作者却似乎对他们抱有同情心。韦克菲尔德的主教宣称他已将该书扔进火炉并要求图书公司停止发行此书。《无名的裘德》受到的攻击使哈代深感厌恶,从此决心不再写小说,转而以全部精力写诗。1898年他的《韦塞克斯诗集》出版,其中包括许多早先所写的诗;1901年又发表《今昔诗篇》,此后直到他逝世,还发表了另外几本诗集。

1903年——1908年哈代关于拿破仑战争的三卷诗剧《列王》问世,主要用无韵诗写成。除描写史实外,还有一些插曲,述说韦塞克斯农民对战争的态度以及神明对世事的评论。哈代认为支配宇宙的是一种不知善恶、冷酷无情、没有知觉的“内在意志”,它的冲动几乎总是造成灾难。 1910年,哈代被授予殊勋勋章。1912年哈代的妻子去世。虽然他们婚后生活似乎并不幸福,他还是深感忧伤并将它写进了组诗《旧日火焰的痕迹》,其中包括一些感人至深的作品,如《声音》和《旅途之后》。1914年与他的秘书F.E.达格代尔结婚,后者在他死后写有他的传记。

从1869年至19世纪末近30年间,哈代共创作长篇小说14部、中短篇小说近50篇。小说创作辍笔后,将早年诗作汇集成册,并继续诗歌及诗剧创作。

1928年1月11日,哈代在多塞特多切斯特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按照他的遗愿,他的心脏安葬在他的出生地附近的斯廷斯福德教堂墓地。哈代至今仍是拥有最多读者的维多利亚时代小说家之一。

四、创作

哈代的小说以他所生长生活的英格兰西南部地区为背景,富有浓重的地方色彩。

他将这些小说大体分为3类:性格与环境的小说、罗曼史与幻想的小说和精于结构的小说。其中以第一类最为重要。属于此类的长篇小说有《绿林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林居人》、《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一般认为它们是哈代思想、艺术上最成熟的作品,其中又以悲剧故事《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最为杰出。前者写贫苦美丽的挤奶女工苔丝因年轻无知而失身于富家恶少亚雷·德伯,受尽精神上和物质上的煎熬,最后失去自己真心爱恋的安玑·克莱,悲愤绝望之中,杀死亚雷,坦然走上绞架。后一部小说写贫苦善良的孤儿裘德·范立奋发自学欲赴高等学府深造,但无入门之道。他与志趣相投的表妹淑·布莱德赫双双摆脱法定配偶而自由结合,但为社会所排斥,流浪街头,最后家破人亡。

这些作品表现了时代的先进思想,向维多利亚时代旧有习俗观念和制度提出严正挑战,在当时遭到非议。他的性格与环境的小说,大多是通过描述男女主人公一生的奋斗、追求、幻灭,反映人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在此过程中人与环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剧烈冲突,因而富有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哲理。属于罗曼史与幻想的小说,大致包括《一双湛蓝的秋波》、《司号长》、《塔中恋人》、《意中人》,侧重描绘以浪漫爱情为主要内容的人生图景。精于结构的小说有《计出无奈》、《埃塞贝妲的婚事》、《冷淡女子》等。 在这类作品中,哈代着意进行了小说结构技巧方面的实验,从中可以看出哈代在小说创作过程中所作的多方面探索和尝试,以及他与当时流行的自然主义、新浪漫主义潮流的联系。后两类作品的思想主题往往也与性格与环境的小说相通,而且更加富有理想主义色彩,其中也不乏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的佳作。他的中短篇小说,或嘲讽世事人生,或探索心理活动,或记述浪漫传奇。其中如《三怪客》等,已跻入世界中短篇小说佳作之林。哈代小说风格多变,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他因在小说创作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而成为英国19世纪后期的代表作家。

哈代作为诗人,也颇有声誉。1898~1928年,他共出版8部近千首短诗,包括《威塞克斯诗集》、《今昔之歌》、《时间的笑柄》、《环境的讽刺》、《幻觉的瞬间》、《中晚期抒情诗》、《人性面面观》、《晚岁之歌》,其中包括感怀诗、哲理诗、爱情诗、咏物诗、讽刺诗、战争诗、悼亡诗等等。他还创作了两部诗剧《列王》和《康沃尔王后的著名悲剧》。

哈代的诗冷峻、深刻、细腻、优美,言简意赅,自成一格,较他的小说更具有现代意识。诗剧《列王》是哈代思想艺术集大成之佳作。它以拿破仑战争为题材,囊括了欧洲与战争有关的种种地区和场所,出场人数达数百人。它属于不供演出用的案头剧,气势宏伟,语言优美,运用无韵诗、有韵诗及散文3种文体形式。哈代凭借战争进程中的各个重要环节,进一步深入阐发了他已往在小说和短诗中表达的思想。这部诗剧是作者近60年文学创作的深化和总结。

五、主要作品

《韦塞克斯诗集》《今昔诗集》 《早期与晚期抒情诗》《艾丽西娅日记》
《时光的笑柄》《列王》《一双湛蓝的眼》《今昔诗篇》
《德伯家的苔丝》《计出无奈》《威塞克斯诗集》《故乡人归来》
《无名的裘德》《远离尘嚣》《卡斯特桥市长》《美丽的独身》
《绿林荫下》《还乡》《一个富有想象的女人》《一段纯粹的插曲》

六、人物影响

哈代的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城镇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人民(尤其是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宗教的虚伪性。他的作品承上启下,既继承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也为20世纪的英国文学开拓了道路。

哈代晚年因在诗歌小说创作上的突出成就而获得巨大荣誉。逝世后,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诗人角,其心脏则按本人遗愿葬于故乡的斯廷斯福德教堂墓地。他写的传记和一些文学论文、文学笔记以及书信陆续出版。他在英国和世界各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中国从20~30年代开始陆续介绍、翻译哈代的诗及小说作品,他已成为中国读者熟悉的英国作家之一。

七、创作生涯

哈代的创作时期包括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的阶段。他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给劳动人民,尤其是给农民带来的不幸和灾难,对他们表示同情。他的小说一直以故乡道塞特郡和该郡附近的地区作背景。这是一个几乎没有工业可言的农业区,但它同样受到资本主义的渗透。特别是七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的侵入破坏了整个农村,使农村的宗法社会的基础彻底崩溃。他观察了农业危机在道塞特郡所造成的悲惨后果,描写这一地区农民所受的灾难。但是他用唯心主义解释社会变化的原因,认为支配人的命运的是一种“弥漫宇宙的意志”。这是宿命论的观点。

八、名言名句

1、一个人总得慷慨一点,才配受人感谢。

2、在文学上,年轻人常常从担任法官开始他们的生涯,只有当智慧与经验到来时,他们才终于获得了受审的尊严。

3、我必须等待,等我放下肉身,才能随你回到天堂。

九、威塞克斯小说

哈代最有成就的作品是名为“威塞克斯小说”的一系列小说。威塞克斯是道塞特郡及其附近地区的古称。 威塞克斯小说的开头几部写了英国农村的恬静景象。《绿荫下》(1872)描写一种类似世外桃源的田园生活,作者以为这是理想的社会生活。《远离尘嚣》(1874)也是记述明朗恬静的田园生活的,但是已透露出悲剧的情调,作者已开始了解到,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幸福的田园生活只是一种幻想,在后来出版的《还乡》(1878)和《卡斯特桥市长》(1886)里,他完全抛弃了对田园生活的幻想,更清楚地认识到旧的宗法社会的必然灭亡。

十、《德伯家的苔丝》

哈代的主要作品是《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

  《德伯家的苔丝》(1891)描写贫穷的农家女子苔丝一生的遭遇。她渴望凭自己的劳动过日子,但是在当时的社会中却接二连三地受到沉重珠打击。苔丝还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因为家庭贫困,不得不上德伯家去当女工,遭到资产阶级纨绔子弟亚雷·德伯的污辱,怀了身孕,成为一个“失了身的女子。她忍受周围人们歧视和道德偏见的压力,孩子病死后,她在一家牛奶场工作,认识了一个牧师的儿子,青年大学生安玑·克莱,不久便和他相爱。苔丝向克莱讲述了自己过去的不幸经历之后,充满资产阶级的虚伪的伦理偏见的克莱,突然一反往常的态度,遗弃了苔丝,使她走上更加悲惨的道路。苔丝转到另一个农场劳动,受到资本家更为残酷的剥削。后来父亲死去,一家人沦落街头,纨绔子弟亚雷又来纠缠她,她不得已而又迁就了他。克莱的突然归来使苔丝受刺激太深终于酿成了她杀死亚雷的悲剧。她成了一个杀人犯,被法庭判处死刑。

主人公苔丝所受的压迫是双重的。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能维持的条件下,她为了生活,不得不忍受农业资本家的剥削,并受到富家子弟的污辱。但是使她陷入绝境的是资产阶级社会的道德偏见。代表这种偏见的克莱对她的遗弃,使她精神上遭到沉重的打击,失掉了生活的信心,终于成为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牺牲品。

哈代对苔丝寄予深厚的同情,认为她是无罪的,是个受难者。他把这样一个犯了“奸淫罪”和“杀人罪”的女子称做“一个纯洁的女人”,并用这一称号作为本书的副标题,向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道德提出抗议。小说以十九世纪末英国小农经济破产的情况为背景,也描写了资本主义农场工人出卖劳动力的悲惨境遇。

十一、《无名的裘德》

《无名的裘德》(1895)写青年石匠裘德一生的遭遇。他自幼无信朊靠,凭自修学会了拉丁文、希腊文,获得了不少知识。他一心希望入大学,将来做一个教师,但资本主义社会的高等学府蔑视这个出身低微的青年,把他排斥在门外,他的求学计划失败了。他和表妹的爱情触犯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宗教和道德教条,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爱人离去,孩子惨死,他自己也在孤独中死去。资产阶级社会的道德、法律、宗教以至教育制度就这样一步步地把这青年石匠逼上了死路。裘德一生个人奋斗,最后还是默默无闻,没有实现他成名的愿望。作者通过裘德的遭遇,谴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制度和婚姻关系的不合理。

哈代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出发,抨击虚伪的宗教教义和资产阶级道德,宣扬“仁爱”精神。苔丝和裘德,虽然一个是农业工人,一个是石匠,这两个形象在哈代笔下,都是他的“仁爱”思想的具体表现,并不是工人、农民的真实形象。哈代把苔丝写成“仁爱”精神的化身,她虽被克莱遗弃,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但她宽恕了克莱的行动,默默地守候着守候着他的归来,终于重新赢得了他的爱情。最后苔丝被处死刑,但哈代认为她所代表的“仁爱”精神取得了胜利,在小说结尾安排了克莱和苔丝的妹妹恋爱的情节。裘德虽然对社会提出强烈的控诉,但他所追求的是要人们以“仁爱”精神对待他,只是在冷酷的现实面前,他的理想不得不遭到破产罢了。

哈代的小说具有浓厚的悲观色彩。他认为苔丝和裘德的悲剧都是冥冥中由神的意志安排定当的,无论人们怎样努力和反抗,总逃不脱神的意志的主宰。他把工人、农民的悲剧归结为命运的作弄,不去深入揭示悲剧的社会原因,从而减弱了作品的社会意义。他的小说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也反映出宿命论观点,导致主人公悲剧的每一个步骤,都被写成是不可避免的事件。有时作者还用神秘的预兆、诅咒等手法来渲染悲剧的必然性。由于他对宗法制农村社会的留恋,他在小说中常常很细致地描写古老的风俗习惯和农村的自然景色。 [1]

十二、《最后一朵菊花》

中:这朵菊花为何留得如此长久,

来显示自己震颤的羽绒?

现在已是知更鸟哀鸣的时刻,

当花儿已经葬入了坟冢。

在漫长的夏季,束束阳光

被邀探访片片叶儿和花瓣,

太阳为花朵做完了该做的事情,

这朵花那时为何没有开放?

它一定感到那炽热的召唤,

尽管丝毫也没有留心,

但现在已苏醒,当树叶僵尸般掉落,

当树液纷纷地隐身。

它的美色来得太晚,孤独的东西,

季节的光辉已经耗完,

什么也没有为它留下,它只好

在狂暴的风雪中震颤。

难道它有原因逗留,

没有头脑地异想天开,

对于一朵娇嫩美丽的鲜花,

酷冬定会抑制自己的残害?

--瞧我说的,仿佛花朵

生来就有思维的能力;

然而这只是许多面具中的一个,

被戴于背后的上帝。

英:Why should this flower delay so long

To show its tremulous plumes?

Now is the time of plaintive robin-song,

When flowers are in their tombs.

Through the slow summer, when the sun

Called to each frond and whorl

That all he could for flowers was being done,

Why did it not uncurl?

It must have felt that fervid call

Although it took no heed,

Waking but now, when leaves like corpses fall,

And saps all retrocede.

Too late its beauty, lonely thing,

The seasonu2019s shine is spent,

Nothing remains for it but shivering

In tempests turbulent.

Had it a reason for delay,

Dreaming in witlessness

That for a bloom so delicately gay

Winter would stay its stress?

- I talk as if the thing were born

With sense to work its mind;

Yet it is but one mask of many worn

By the Great Face behind.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