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朝照片

赖朝

赖朝个人资料: 赖朝即源赖朝(1147~1199.1.13)日本镰仓幕府第一代将军,平安时代末期武将源义朝之子,武家政治创始人 。 1158年任皇后宫权少进。1159年随父举兵,任右兵卫佐,拘禁后白河上皇、二条天皇和近臣藤原通宪(信西),史称“平治之乱”。败后东逃,途中在美浓被捕,被流放于伊豆国蛭岛。在二十年流放生活期间,与北条时政之女儿结婚,受到保护.1180年奉皇子以仁王之命,举兵讨伐平氏,失败后渡海逃往安房……
资料更新时间:2019-12-17 04:12:23

历史 日本 赖朝 源赖朝

一、个人资料简介

 赖朝即源赖朝(1147~1199.1.13)日本镰仓幕府第一代将军,平安时代末期武将源义朝之子,武家政治创始人 。 1158年任皇后宫权少进。1159年随父举兵,任右兵卫佐,拘禁后白河上皇、二条天皇和近臣藤原通宪(信西),史称“平治之乱”。败后东逃,途中在美浓被捕,被流放于伊豆国蛭岛。在二十年流放生活期间,与北条时政之女儿结婚,受到保护.1180年奉皇子以仁王之命,举兵讨伐平氏,失败后渡海逃往安房

二、源赖朝1147~1199.1.13

1158年任皇后宫少进。1159年随父举兵,任右兵卫佐,拘禁后白河上皇、二条天皇和近臣藤原通宪(信西),史称“平治之乱”。败后东逃,途中在美浓被捕,被流放于伊豆国蛭岛。在二十年流放生活期间,与北条时政之女儿结婚,受到保护.1180年奉皇子以仁王之命,举兵讨伐平氏,失败后渡海逃往安房。10月在富士川之战中获胜,后得到千叶常胤等援助,相继占领房总、武藏、相模等地,进入镰仓,称“镰仓殿”。

1183年建立东国政权,同年朝廷颁布《寿永宣旨》 ,承认其在东部之统治权。与进入京都的武将源义仲和西国的平氏对立。1184年派其弟义经率军西征,讨灭源义仲。次年经坛之浦之战灭平氏。同年以追捕与院政接近的兄弟源义经为由,在各地设置守护、地头职。1189年率军远征陆奥羽,灭保护义经的藤原泰衡,确立全国武家政治体制。1190年上京会见后白河法皇,任朝廷权大纳言(编外太政官副职)、右近卫大将军等职,假以法皇名义控制各地军政大权。1192年后白河法皇死后,任征夷大将军,建立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确立全国范围内之军事封建主统治。1198年12月参加相模川桥落成典礼后,归途中从马背跌下,从此一病不起,翌年正月去世。

源赖朝(公元1147-1199年)是镰仓幕府的创始人。他在乱世中崛起,仅十几年间,就从一名流放犯,一跃成为威名显赫的统帅全日本武士阶级的将军。他的业绩,引起了无数史学家的兴趣。他为什么能够威慑群雄而取得成功?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建立和巩固镰仓武士政权?如何正确地评价他的功过?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浅的探索。

 

三、公元十一世纪中叶以后

公元十一世纪中叶以后,日本进入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统治阶级内部,以太上天皇为代表的皇室势力和以藤原氏为首的外戚集团之间,争权夺势,明争暗斗。与此同时,正逐步抬头的武士势力内部,也分为两大集团,一为以平氏为首的关西集团,一为以源氏为首的关东集团。中央两大贵族势:力,由于双方都不掌握军事实力,所以为巩固各自的权势,不得不利用武士力量。而两大武士集团,为了压倒对方,也竭力利用贵族的矛盾,伸展自己的势力。于是,后白河上皇与平氏集团,藤原信赖与源氏集团分别结合起来,互相利用,彼此争斗,构成了当时社会复杂的政治局面。源氏嫡子源赖朝,就是在这个动乱年代里诞生的。

1159年,源赖朝十三岁。这年(阴)十二月,日本发生了平治之乱。以后白河上皇为靠山的平氏,击溃了藤原信赖和源氏。源赖朝的父亲源义朝在事变中战死,源赖朝也因随父参与了战乱,而被独自流放到荒凉的伊豆半岛的蛭小岛。

平治之乱以后,平氏武士集团的首领平清盛,平步青云,跻入朝廷公卿之列,官至太政大臣,“平相国禅閤咨管领天下。”[1]不仅平清盛本人荣任高官,而且平氏一门也都窃据了要职。“平治乱逆以后,天下之权偏在彼私门,长女者,始备妻后,续而为国母,次女两人,共为执政之家室,长婿重盛,次男宗盛,或升丞相,或带将军,次二子息,升进恣心,凡过分之荣幸,冠绝古今者软。”[2]

平氏一门中任朝廷公卿者十六人,身居四、五位爵位允许升殿者(殿上人)三十余人。地方上的诸国受领、卫府、国司或地头,大多也是由平清盛任命的人担任,总计有六十余人[3]。“日本秋津岛,绕六十六国,平家知行之国,三十余国,超过山河之半。”[4]

身居要职的平清盛在扩大政治权力的同时,兼并土地,很快成为拥有五百多个庄园的大庄园领主。《平家物语》这样描述他的骄奢:“绮罗充满,堂上如花,轩骑群集,门前若市。扬州之金,荆州之珠,吴郡之绫,蜀江之锦,七珍万宝,应有尽有。”[5]

随着权势的伸张,平氏日渐横暴。“强大之势,满于海内,苛酷之刑罚,普于天下”,[6]其横暴之举不仅加于平氏百姓,而且也屡屡加于中央权贵。1170年(阴)七月三日,摄政藤原基房参拜法胜寺,途中与平重盛的摘子资盛所乘女车相遇。身为武士之子,竟乘女车巡游市街,“事及耻辱”,藤原基房的随从们,一涌而上,击破女车。对此,资盛在其父重盛的支持下,不断唆使“无数武勇者”、潜伏街衢,伺机伏击藤原基房所乘之车。(阴)十月二十二日,终于袭击了车队,并割去藤原基房的四名随从的发髻以示报复。中央权贵们对此甚感惊惧,惊呼“生乱世,见闻始此之事”,“悲哉,悲哉”。[7]

平氏的专恣,引起朝野内外的反目。1177年(阴)五月底,在后白河法皇指使下,法皇的亲信藤原成亲、藤原西光、僧俊宽等,在京郊的鹿谷山庄密议讨平计划,不意事泄。(阴)六月一日,平清盛急速率军抵京都,“武士充满洛中,云集禁里”,[8]逮捕了藤原成亲等人。当日夜,藤原西光遭杀。二日,藤原成亲、僧俊宽被流放远国。鹿谷事件之后,京中“上下诸人,皆以怖畏”。[9]1179年(阴)十一月十四日,平清盛又突然率“武士数千骑”,从福原居地开入京都,幽禁后白河法皇,宣布停止院政,停止藤原基房关白职,解除权中纳言、中将藤原师家、太政大臣藤原师长、权大纳言资贤等三十九人官职,、并由平氏一门及其亲信递补。此后,平氏完全掌握朝政,开始了独裁统治。“禁囚法皇,刑罚重臣,洛都占狭少之地,民人怀莫大之愁,皆虽假名于宣,其实只任雅意。”[10]平氏假称圣旨、态意所为的另一个具体表现,就是1180年(阴)十一月挟持后自河法皇、高仓上皇及天皇迁都福原。迁都之后,京都衰落。“蔓草满庭,立蔀多颠倒,古木黄叶有萧索之色,伤心如箕子之过殷墟”。[11]平清盛此举招致了僧侣、武士、权门贵族的普遍不满,加之“天变地夭之难,旱水风虫之损”,[12]各地政局不稳,“众遮之怒答天,四方之匈奴成变”。[13]日本面临着严重的分裂的命运。

特殊的经历,造就了特殊的人物。1180年,已是源赖朝流放伊豆的第二十一个年头了。这二十余年的伊豆流放生活,对源赖朝的性格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平治之乱把他远远地抛到政治旋涡之外,作为两雄争斗的牺牲品,而被流放到政治和经济落后的伊豆半岛,长期过着冷寞、孤独的生活。加上政治上的挫折和不得志,养成了他坚韧的忍耐力和强烈的复仇精:神。他身居地方,非常清楚地看到了社会上对平氏的广泛不满,深深体会到民力的不足和百姓的饥苦,也深知地方武士的苦衷和所求。他密切注视着平氏的动向,冷静而周密地分析形势,清楚地认识到平氏政权已如大厦将倾,坚信“凡此二三年,彼禅门及子孙可击败之”。[14]

1180年(阴)四月,源赖朝等人打着“以仁王令旨”的旗号,联合源氏各系子孙起来讨平,但不久失败了。平清盛下令彻底消灭源氏,并要发兵伊豆,灭掉源赖朝,以除心头之患。在这种形势下,赖朝毅然举兵讨平。他在斗争中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很快就在关东地区确立了自己的统治。1185年,源赖朝彻底地消灭了平氏,建立了第一个武家政权一一镰仓幕府。从此,日本历史上开始了延续六百余年之久的公武双重政权并存的政治局面。

 

四、源赖朝

源赖朝自1180年(阴)八月伊豆举兵,至1185年3月坛浦决战,彻底消灭平氏,前后只历经五年。一个单身匹马的流放罪人,为什么能够在如此短暂的岁月里,击溃劲敌,控制政局,成为日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呢?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前述的时代背景对他起兵讨敌极为有利之外,他个人的智谋和军事才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可归结为如下几点:

一、战术巧妙,稳扎稳打。源赖朝从伊豆起兵之后,在军事上并不是常胜将军,也吃过败仗。最惨的一次是1180年(阴)八月的石桥山会战。他以三百骑兵力,与平氏武将大庭景亲三千骑兵力正面对峙,结果遭惨败,兵力所剩无几,“遁入山中”。[15]这次失败,对源赖朝的教训颇大。从日后的多次战役中可以看出,他吸取了这次失败的教训,即在没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尽量避免与敌进行正面攻坚战。从源氏与平氏的几次大决战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源赖朝的战略战术思想是战略上求稳,战术上求快,不打则己,一打必胜。试看几个战例:其一是1180年(阴)十月的富士川决战。这是源赖朝举兵后的关键一战。这时,虽然源赖朝的兵力已相当庞大,军队的战斗力也胜于平氏军,但是源赖朝并没有轻敌。在正面摆出决战态势的同时,采取迂回包抄战术,令武田信义率军在夜深入静之时,包抄敌后。武田军通过富士沼泽地时,惊动了群集在沼泽地里的水鸭,群鸭惊恐,鸣叫乱飞,“羽音编成军势之壮”。平氏军突闻源军自背后袭来,吓得失魂落魄,慌忙逃窜,源氏军不战而胜。这次战役的胜利,太大削弱了平氏的威势,平清盛在失败中一病不起,于翌年(阴)二月一命呜呼。其二是1184年的一谷之战。随着源氏势力的发展,平氏退据关西,企图以四国的屋岛为根据地,控制濑户内海。(阴)二月,平氏更集数万骑军兵,扼守摄津与播磨交界的一谷要地(今神户市须磨区),妄图拒源氏军于关西门外。四日,源平两军对阵。平氏布阵于山之西,源氏布阵于山之东,“相隔三里行程”。一谷后山名鹎越,“石岩高耸而驹蹄难通,涧谷深幽而人迹已绝”。[16]源氏军挑选了七十余勇士,攀越鹎越,奇袭平氏军指挥部,致使平氏军失去指挥核心,“失商量败走,或策马出一谷之馆,或掉船赴四国之地”[17]。其三是1185年(阴)三月的坛浦决战。一谷之战失败后,平氏以濑户内海为中心,重振实力。为了最后消灭平氏势力,源赖朝开始布置与平氏的决战。首先于1184年(阴)九月,派遣弟弟范赖率军从陆路西进,。采取大迂回的战术,以图切断平氏退据九州的后路。范赖军历经饥懂、困苦,1185年(阴)二月终于在九州地方豪族的支持下,渡海抵丰后(今大分县),象一把尖刀插入敌后。与此同时,赖朝又命弟义经进军四国。十七日,源氏军冒雨从摄津的渡部津(今大阪市)渡诲,登上屋岛,从背后奇袭平氏军。平氏军狼狈逃窜,最后退至彦岛。这样,平氏军便处在源范赖、源、义经两军的前后夹击之中。(阴)三月二十四日,源、平在长门国赤间关坛浦海面相逢。平氏以五百余艘战船,向源氏军挑战,源氏军在当地豪族支持下,一举歼灭了平氏军,取得大胜。平氏将帅多沉没海底。

二、重视对敌军迸行分化瓦解。许多事例说明,对敌军的政治瓦解,给源赖朝的军事胜利以极大的帮助。如与常陆国佐竹氏的会战,最后就是靠政治瓦解取胜的。1180年(阴)十一月四日,源赖朝率军到达常陆国。该国有一大武士团佐竹氏,“权威及境外,郎从满国中”,其首领佐竹秀义追从平氏,拒不服从源赖朝。于是,赖朝决定武攻。秀义退守常陆国金砂城,据险要地势,构筑城垒、固要塞。所构城塞,“非人力之可败”,城内聚集之兵,“莫不以一当千”,源氏军久攻不下。此时,赖朝听说秀义有一叔父名佐竹藏人,其智谋胜人,欲心越世,赖朝便派上总介广常去做策反工作。广常对佐竹藏人说:近日,东国之亲疏,莫不奉归武卫(指赖朝),武卫唯以秀义为仇敌,秀义寿数已定。你与秀义虽是骨肉,但何以坐视其不义呢,望早参奉武卫,讨伐秀义,可令你掌管领地遗产。[18]藏人闻后立即归顺,亲自向导源军奇袭金砂城。秀义及郎从等闻声丧胆,顾不得防战,弃械而逃,广常率军乘虚攻入,一举拿下金砂城。在讨伐平氏的整个过程中,源赖朝对倒戈投诚的武士,大多采取既往不咎的政策。对于那些与平氏关系甚密的豪族武士,也一再采取安抚政策。如1183年(阴)二月,他指令弟源义经,要努力争取纪伊国(今和歌山、三重两县)豪族武士汤浅重宗。(阴)三月,他写信给信浓国(今长野县)豪强中野助广,为促其投诚,对其所拥有的财产严加保护。与此同时,还对因幡国(今鸟取县)的长田实经、尾张国(今爱知县)的原高春等做瓦解工作,这些人都因庄园、财产得到保护,而投靠源赖朝。1185年,源范赖率军西征时,源赖朝特别指示不要在关西各地妄征兵粮,“万万不要引起当国人的共同憎恨”。正是由于这一政策,使范赖军在极度困境之下,得到西部地区的豪强的帮助,渡海插入九州东部,取得战略上的胜利。

三、善于利用矛盾,开展政治攻势。源赖朝的那种战略上的稳扎稳打和战术上攻则必胜的思想,不仅表现在军事方面,而且也表现在与政敌的政治斗争方面。富士川会战,平氏大败,平维盛为首的平氏将卒仓皇溃散。源赖朝欲乘胜追击,直捣京都。这时,常胤义澄、广常等名将力谏:东国尚未完全平定,不宜仓促西上。指出,只有:“先平东夷之后,(才)可至关西”。[19]源赖朝接受了这一意见,此后精心治理以镰仓为中心的东国地区,一边巩固阵脚,一边静观形势。1181年,当后白河法皇与平氏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的时候,赖朝及时地利用矛盾,开展政治攻势。(阴)七月,他派遣密使赴京晋见后白河法皇,表明自己对院厅“并无谋叛之心”,起兵目的只是要讨伐法皇的宿敌。这次晋见,源赖朝提出了具体的和解方案:若平氏不亡,则应恢复旧例重用源、平两氏,关东由源氏支配,西海仍听平氏之意,国司由院厅任命,若有违抗国家的叛逆之辈,应依仗源、平两氏讨伐。这一方案的目的,就是要朝廷承认他在东国的势力。这一方案虽然由于平氏不同意,而未获明显效果,但它却在院厅与平氏之间打进了不和的楔子。在赖朝起兵讨平之后,他的叔伯兄弟源义仲,也在信浓国木曾地方起兵讨平。在加贺、越中交界的砺波山战役中,大败平氏军。随即以破竹之势,直捣京都,迫使平氏挟安德天皇西逃,形成了平氏、义仲、赖朝三方鼎立的局面。义仲军进京都后,曾多次要求赖朝进军,可是源赖朝始终按兵不动。不久,由于粮食补给等困难,义仲军军纪松散,奸淫抢夺,无恶不作,引起了朝野怨恨,皇室与义仲之间的矛盾日深。源赖朝及时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于1183年(阴)九月,再次遣使与后白河法皇密谈,进一步提出关系到贵族切身利益的新方案:将平氏占据的神社、佛寺所属庄园归还原主,平氏虏掠的院、宫、诸贵族的庄园,也应归还原主,等等。这一方案符合院厅、贵族的利益,因此获得院厅的完全赞同,源赖朝取得了院厅的好感。是年(阴)十月四日,院厅终于发布院宣,宣布东海、东山、北陆等地的神社、佛寺及王臣家领有的庄园,一律归还原主,若有抗拒者,听任源赖朝处置。这项院宣既承认了源赖朝的镰仓政权,又使他获得了在东海、东山、北陆等地的行政、司法权。源赖朝就这样运用政治手腕取得了军事上难以迅速取得的成果。

四、适时地采取笼络各地武士的政治、经济政策。源赖朝从伊豆举兵前夕起,就十分注意笼络武士,这是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武士的向背,是自己能否取胜的关键。在起兵之初,为了取得东国武士们的支持,源赖朝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笼络人心。东国原是源氏称雄之地,许多武士当年都曾追随过源氏,因此,对源氏仍怀有特殊的感情。源赖朝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一方面先把伊豆、相模的武士工藤介茂光、土肥次郎实平、冈崎四郎义实、宇佐美三郎助茂、天野藤内远景、佐佐木三郎盛纲、加藤次景廉等人一一叫到自己家里,面授机宜,跟每个人表示:“这个秘密我只跟你讲了”,“你是我唯一信得过的人”等等,恳求他们参加讨平之战,另一方面打着“以仁王旨令”,派人去联络源氏子孙和可争取的关东武士,向他们宣布:如果他们跟随他反平,他将保护他们领地的安全,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被源赖朝召见的武士,见自己如此被信任,无不表示效忠。据《吾妻镜》记载说,被源赖朝召见的武士,人人踌躇满志,激奋异常。[20]当时大部分关东武士团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由于身份低下,又没有坚实可靠的后盾,政治地位很不稳固,领地也没有安全保障。因此,他们切望得到保护,保证他们领地的统治权。源赖朝紧紧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适时地提出了响亮的口号:“本领安堵”(保护所领)和“新恩给与”(对有功之臣授与新领地),大大地赢得了武士们的支持。他们纷纷投靠源赖朝,使他的势力迅速壮大。1180年(阴)八月十七日,在伊豆袭击平氏的亲信、伊豆国目代[21]山木兼隆获得成功时,源赖朝的势力只限于坂东地区的几个小国。二十二日与平氏亲信大庭景亲会战于石桥山时,兵力也不过三百骑。但事隔四十余天之后的(阴)十月二日,源赖朝赴武藏国时,已“精兵及三万余骑”[22]六日到达相模国时,“凡扈从军士不知几千万”[23]。《玉叶》记载说:“其势日增数万,当时已占掠七、八国”[24]足见源赖朝队伍发展之迅速。

五、重视人才,广收贤士。源赖朝非常重视人才。因为他深知自己出身行伍,不通公务,要想治天下,只凭武力不行。因此他广招贤能,不论是侍奉过朝廷的官吏,还是地方上的下级武士,只要通晓政务、忠于自己的,他都加以重用。例如精通文章和法律的朝廷官吏大江广元,和多年在朝廷作官而对朝廷的腐败深为不满的三善康信,以及藤原行政、足立远元、平贺义信、大中臣秋家、藤原邦通、中原亲能等人,都是受赖朝的招请,投奔镰仓,分别受到重用的。这些人成为赖朝治政的顾问。这些人中,尤以大江广元最为优秀,他博学多才,才华出众。他在京都的官职是太政官属下的少外记,所以又有吏治经验,赖朝对其倍加器重。广元被人们称为赖朝的“贴身心腹”。[25]大江广元在镰仓幕府的建立和巩固上,确也起过重大的作用。比如,1185年源赖朝建立的守护、地头制度,就是出于他的建议。他在建议中说:“世已浇季,枭恶者尤得秋也”,但反逆之辈仍不会断绝。东部地区业已掌握在手,境内:“虽令静谧”,但“奸滥定起于他方欤”。每有叛逆,总是“发遣东士者”前往镇压,久而久之,不仅“国费”,而且必然使东部武士“人人烦也”,因此,不如“每国衙、庄园被补守护、地头”,这样一旦有异变,也就“强不可有所怖”了。[26]对于大江广元的这一建议,据《吾妻镜》载:“二品(注:指赖朝)殊甘心(满足),以此仪治定”,认为大江广元此议,仍“忠信之所令然也”。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