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甫根尼·基辛照片

叶甫根尼·基辛

叶甫根尼·基辛个人资料:叶甫根尼·基辛1971年出生于莫斯科,两岁开始学琴,五岁在格涅辛音乐学校师从他第一个,也是唯一的老师安娜·帕弗洛芙娜·坎特尔,十岁首度在莫斯科与管弦乐团合作,1983年与莫斯科爱乐巡回演出肖邦两首钢琴协奏曲。基辛从来没有参加过大型国际钢琴比赛,但是1983年却应邀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大赛开幕音乐会中演出,被誉为是自霍洛维兹以来最好的钢琴家。基辛1986年到日本与西欧等地演出且广受好评,1989年开始在DG等唱片公司录制专辑。基辛经常应邀在世界各地举办独奏会并与知名的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曲目相当广泛,包括从海登……
资料更新时间:2020-03-31 08:01:05

人物 体育人物 艺术领域人物 运动员 钢琴家 音乐 音乐家

一、个人资料简介

叶甫根尼·基辛1971年出生于莫斯科,两岁开始学琴,五岁在格涅辛音乐学校师从他第一个,也是唯一的老师安娜·帕弗洛芙娜·坎特尔,十岁首度在莫斯科与管弦乐团合作,1983年与莫斯科爱乐巡回演出肖邦两首钢琴协奏曲。基辛从来没有参加过大型国际钢琴比赛,但是1983年却应邀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大赛开幕音乐会中演出,被誉为是自霍洛维兹以来最好的钢琴家。基辛1986年到日本与西欧等地演出且广受好评,1989年开始在DG等唱片公司录制专辑。基辛经常应邀在世界各地举办独奏会并与知名的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曲目相当广泛,包括从海登与萧士塔高维契等人的作品。他的音乐以高超的技巧及微妙的情感变化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叶甫根尼·基辛 - 个人简介

钢琴家EvgenyKissin叶甫根尼·基辛是一位不世出的天才型人物。他出生于1971年,两岁时就已经在家中的旧钢琴上即兴弹奏,他父亲还为他这时的弹奏作了录音。他六岁进了音乐学校,随安娜帕芙洛娜学习,这位老师成了他终生唯一的一位钢琴教师,至今仍持续指导他。他七岁时就演奏贝多芬的奏鸣曲和莫札特的钢琴协奏曲,十岁首度演奏莫札特第二十号协奏曲,十六岁正式到西方国家巡迴演出。他更在1988年与卡拉扬和柏林受乐合作,随后他又和阿巴多、祖宾梅塔等人合作,成为极受美国人喜爱的钢琴神童。91年开始他也与小泽征尔、巴伦波因等人合作。

基辛从1988年起开始进录音室录音,当时他录的就是拉赫曼尼诺夫第二号钢琴协奏曲,随后他又录了海顿、普罗高菲夫和萧斯塔高维奇的钢琴协奏曲等等录音,都受到乐坛极高的评价。基辛在十二岁时就以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演奏者,登上莫斯科音乐院大厅,演奏了两首萧邦的钢琴协奏曲,这是当著全世界前来参加当年柴可夫斯基钢琴大赛的参赛者和评审与观眾面前的演出,他的低龄和惊人的技巧,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而基辛也因此立刻成为世界乐坛的新星。

基辛是少数不依赖国际钢琴大赛成名的天才钢琴家,他所灌录的唱片几乎每张都获得全世界各大媒体的奖项与殊荣,唱片销量是以数百万张计算,合作过的知名指挥与交响乐团更是不胜枚举。他不必分心去录制跨界音乐专辑,因为他的本业与专业-古典乐,已经值得他一辈子去维系与经营。

三、叶甫根尼·基辛 - 作品简介

《基辛演奏萧邦作品集》艺人姓名:基辛Kissin专辑名称:基辛演奏萧邦作品集--韦比尔音乐节独奏会现场实况KissinPlaysChopin-TheVerbierfestivalrecital发行日期:2006-12-05产品编号:82876686692

曲目1.波兰舞曲作品26第一号PolonaiseinC-SharpMinor,Op.26,No.12.波兰舞曲作品26第二号PolonaiseinE-FlatMinor,Op.26,No.23.即兴曲作品29ImpromptuinA-FlatMajor,Op.294.即兴曲作品36ImpromptuinF-SharpMajor,Op.365.即兴曲作品51ImpromptuinG-FlatMajor,Op.516.幻想即兴曲作品66Fantaisie-ImpromptuinC-SharpMinor,Op.667.波兰舞曲作品40第二号PolonaiseinCMinor,Op.40,No.28.波兰舞曲作品53PolonaiseinA-FlatMajor,Op.53

专辑介绍:这张专辑是基辛于二○○四年七月在瑞士韦比尔音乐节的演出实况录音。在全场萧邦的独奏会裡,基辛演奏了八首波兰舞曲与即兴曲。波兰舞曲是波兰古时候每小节有三拍子的民族舞蹈,也是从以前波兰上流社会开始流传的舞曲。许多作曲家都写过波兰舞曲,萧邦则以这曲式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作品二十六的两首波兰舞曲是萧邦早期的创作,在传统的形式中,展现出非常强烈的萧邦独特之美以及激动不安的感觉。作品四十之二的波兰舞曲具有深刻的悲剧性,正好与接下来以曲中战斗性与坚毅不屈精神闻名的《英雄》波兰舞曲形成对比。萧邦谱有四首即兴曲。原本“即兴曲”指的是演奏者未经事前准备而演奏的作品,但是萧邦在这四首事先创作的作品裡,却能够在自由中维持作品的一贯性与结构的严密。在三段体的对比结构中,展现出快速弹奏的即兴感。

《舒曼:克莱斯勒魂巴哈:夏康舞曲》艺人姓名:基辛EvgenyKissin

专辑名称:舒曼:克莱斯勒魂巴哈:夏康舞曲Bach/Busoni,BeethovenandSchumann发行日期:2002-04-10编号:09026689112

曲目1.ChaconneInD(Bach-Busoni)2.Rondo,Op.51No.2InG(LudwigVanBeethoven)3.RondoACapriccio,Op.129`RageOverALostPenny`4.Kreisleriana,Op.16:AuberstBewegt(RobertSchumann)5.Kreisleriana,Op.16:SehrInnigUndNichtZuRasch6.Kreisleriana,Op.16:IntermezzoI7.Kreisleriana,Op.16:IntermezzoIi8.Kreisleriana,Op.16:SehrAufgeregt;EtwasLangsamer9.Kreisleriana,Op.16:SehrLangsam;EtwasBewegter10.Kreisleriana,Op.16:SehrLebhaft11.Kreisleriana,Op.16:SehrLangsam;EtwasBewegter12.Kreisleriana,Op.16:SehrRasch;NochSchneller13.Kreisleriana,Op.16:SchnellUndSpielend专辑介绍:钢琴家基辛在这张于九一年八月间灌录的唱片中,再登他演奏技艺的高峰,挑战了古典音乐中最深刻、最具内涵的乐曲:巴哈的D小调无伴奏小提琴组曲终乐章“夏康舞曲”。这份由布梭尼改编而成的曲谱,引进管风琴的音响,将夏康舞曲丰富的变奏面貌作最深入的探索,历来吸引了无数超技钢琴家前往挑战,基辛以他二十七岁之龄挑战此曲,不仅在技巧上登峰造极,更在音乐深度上证明了他作为未来大师的不可一世地位。而舒曼的克莱斯勒魂这首同样艰难的曲目,在基辛的处理下,音色丰沛多变,曲意淋漓尽现,以二十七岁之龄挑战霍洛维兹的名演,基辛的眼中已然存有更高的一座奥林帕斯山,恐怕是先前的名家所未见的人间最高。

四、叶甫根尼·基辛 - 职业生涯

1971年基辛出生在莫斯科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中,这是个生来就十分安静的孩子,没有给父母带来令人烦躁的啼闹。但是身为钢琴教师的母亲很快就发现,这孩子首先学会的是歌唱而不是语言,唯有音乐能使他得到满足。母亲当然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名职业钢琴家,不过这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又有多少人能顺利通过呢?最终母亲还是期望基辛能象他父亲那样,成为一名工程师。两岁多一点,基辛就把钢琴键盘当成了玩具,他那双小手几乎在琴键上生了根,津津有味地敲来敲去,那么高兴,那么专注,谁见了都会吃惊,从那以后,他的手指再也没有离开过键盘。在他看来,这是件十分有趣和容易做到的游戏,他天生能感受到很多东西,并不需要去理解什么,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已经足够了。

6岁时,基辛进入当时俄罗斯著名的莫斯科格里申专科音乐学院学习,在那里,他遇到了他的启蒙老师安娜·帕夫罗芙娜。事实证明安娜并未看错人,她把她所有的期望与梦想都投入到了这孩子身上,从那时起,就一直在他身边。1991年她随他流亡纽约,4年后与基辛一家定居伦敦。毫无疑问,帕夫罗芙娜对基辛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不是决定性的。这好比那些奥斯卡奖的得主们,在他们成功的后面,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耕耘者。除了帕夫罗芙娜,基辛还有一位比他大10岁弹钢琴的姐姐,但是基辛很少提及自己的母亲和这位弹钢琴的姐姐,他甚至认为母亲并未在钢琴上给了他多少帮助。这倒不是说基辛醉心于人们给他的神童之称,他认为他之所以坐在钢琴旁演奏,完全是出于一种本能,一种不断从他心中涌出的冲动,是他的心在告诉他怎样演奏。与其他人不同的是,除了弗雷德里克·肖邦,在基辛心目中几乎没有什么偶像,这位感情细腻的钢琴家始终在基辛的心中有一种令人费解的亲合力,正是肖邦将他引向通往国际钢琴舞台的道路。

13岁那年,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音乐大厅演奏了肖邦的两部钢琴协奏曲,这是自本世纪初以来这两部协奏曲在此演奏所获得的最大成功,这次演出使得基辛从此登上国际乐坛,他的名气也开始传播开来。1985年他第一次出现在东柏林,随后是日本、西德、法国和英国。1988年,年迈的卡拉扬向他伸出了双手,他被邀参加了柏林爱乐当年举行的新年音乐会。第二年春天他去了萨尔茨堡,为卡拉扬的复活节音乐节助阵。两年后,基辛横渡大西洋,成功地在纽约举办了他在美国的首场音乐会,不久便与父母、姐姐和帕夫罗芙娜移居在这块新大陆上。基辛一家在纽约并未待多长时间,他母亲和那位始终不离开他的钢琴导师很快便厌烦了那里的生活,于是这一家子又打点行装,回到大西洋的另一边,在伦敦定居下来。对于这一点,基辛似乎不以为然,他对纽约并无恶感,在伦敦也感到非常自在,按他自己的说法,他会讲英语,在这两个国家他都不会遇到语言上的麻烦。更重要的是他是他们那个小圈子与外界联系的外交大使,而他的经理能够为他和他的家人弄到工作签证。

在英国,他受到前保守党艺术委员会主席高里(Gowrie)爵士的大力帮助。在伦敦,市政厅财务官基辛勋爵发现自己与基辛一家有亲缘关系后,也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在维多利亚大街为基辛一家物色了一套公寓,高大的威斯敏斯特天主教堂就坐落在一旁,在它的阴影下,这个俄国小圈子对外界更是充满了神秘感。毫无疑问,基辛是这个家庭的主角,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他在全世界不停地演出,他的唱片一张接一张地被卖出,听众为他的演奏感到痴迷,每次演出结束都闹嚷嚷地吵着要他再次出场,有时这种难堪的局面多达十四五次。当然这当中主要是年轻人,他们都把他看作是自己心目中的偶像。除此之外,音乐评论界也普遍认为,基辛的演奏是独一无二的,他将钢琴技艺融合到音乐灵感之中,他使人想起本世纪那些令人敬畏的钢琴泰斗们,诸如:霍罗维兹、里赫特、米开朗杰利、波利尼等。

不过,现实中的基辛却与上面提到的形象正好相反,要是看着他用近似僵硬的步子走进圣詹姆斯宫的拱门,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就是这个时代的明星,他机械的动作,一头拖布般的卷发缺乏明星的生气,他的举止平庸而拘谨,说话慢条斯理,这与他宽广、生动自如的琴风形成鲜明的对比,他对肖邦、勃拉姆斯、拉赫曼尼诺夫、舒曼等浪漫派大师钢琴作品的诠释充满了激情,谁也无法理解这相互矛盾之间的联系。这就是基辛,在他漠然的外表后面,总是隐藏着神秘不可知的东西,就连他那弹钢琴的姐姐,也对她这位年轻弟弟的超人才华感到莫明其妙。

夜幕降临,各式各样的社交娱乐活动纷纷登场,而基辛却爱在这样的黄金时刻坐在圣詹姆斯宫饭店内接受采访,回答采访者们那些异想天开的提问,问题从他每天的训练时间一直到他的个人信仰,几乎无奇不有。最后还要他站在那儿,穿着他那件棕色的夹克,系着花领带,让摄影师摆弄好一阵子。这个时候的基辛看上去象个无所事事的人,一个毫无感情的人,然而在他内心却装着无边无际的音乐世界。还能要求他什么呢,他的音乐对公众来说已经足够了,而且对他来说也是同样如此。

似乎没有经过任何艰苦的奋斗过程,叶甫根尼·基辛就改写了现今音乐会舞台上的法则:他没有任何重要国际钢琴大赛的保证背书、也不是出自任何显赫的名师门下。有着天赋与能力,这位出生于莫斯科的年轻钢琴家以实力得到全球各大音乐厅的邀请。十五岁的时候,由于基辛的年龄还不能参赛,他应邀在1986年第八届莫斯科柴可夫 斯基大赛中以特别来宾的身份演出。在开幕演出中,基辛选择弹奏普罗高菲夫第六号钢琴奏鸣曲。这是当年他在音乐会巡回演出中(包括日本)最常排出的曲目之一,也是他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首度登台的乐曲。基辛铿锵有力、轮廓分明的弹奏出这部奏鸣曲被称为斯大林动机的主题,夸张而激烈的呈现出斯大林时期各种景象。第二乐章第一部份是段看似莫名其妙的断奏和弦,基辛以讽刺性的军队进行曲方法来诠释,中段则以能量的表现为重心。而在终乐章与第一乐章间,基辛以戏剧性的音乐脉动以及不祥的主题动机加以串连。“仔细听”,基辛说:“你会听到普罗高菲夫在乐曲结尾部份以浮夸的主题击垮了斯大林”。

基辛是从1988年开始正式跃登国际舞台。在指挥卡拉扬的邀请下,他与柏林爱乐在除夕音乐会中合作演出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这场音乐会的实况也透过德国电视台ZDF向全世界播送。由于指挥与独奏在乐曲速度的看法上有所歧异,因此最后采用双方都同意的妥协速度。卡拉扬直觉上认为,柴可夫斯基原始构想下的第一乐章速度应该是庄严的行板,而非庄严的快板;小钢琴家基辛却当然希望能以较快的速度来展现自己无瑕的技巧。虽然这两位艺术家的观点完全南辕北辙,然而基辛却仍然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表现出自己该有的耀眼光芒。

五、叶甫根尼·基辛 - 艺术评价

基辛十一个月大就会哼唱出大人弹给他听的巴哈赋格,四岁可以凭记忆弹出整首协奏曲(基辛十岁在学校弹奏莫扎特D小调第二十号钢琴协奏曲,十二岁在全莫斯科爱乐者面前演奏肖邦两首钢琴协奏曲),虽然“神童”这两个字足以代表他,但是他不喜欢被贴上这个标签。一般来说,“神童”的生活就是不断练习而且失去童年的欢乐,不过,这句话并不完全适用于基辛身上。

因为对基辛而言,钢琴正是他表达自我情感以及个人沟通的工具。因此只要有人提到基辛可能因钢琴而失去童年生活时,他总会表示自己喜欢坐在钢琴前练习更甚于和其它孩子玩耍,音乐并没有破坏他的童年,而是丰富了整个童年。

基辛是个浪漫的人。这种倾向不只在他的演出曲目(以十九世纪作品为主)中可窥见端倪,从基辛弹奏的每一小节音乐中,也可以感受到他浪漫的气质与性格。基辛是以弹奏十九世纪作品跃上国际舞台,而他似乎也愿意沿着这条路线发展。当基辛于1989年4月首度在慕尼黑演出时,德国最富盛名的钢琴乐评人凯瑟表示,他确信“年轻的霍洛维兹或是年轻的阿劳正坐在钢琴前”。少年基辛最常在音乐会中排上肖邦的作品,而李斯特也是他经常演奏的曲目之一,例如:第十二号匈牙利狂想曲。基辛*着直觉来诠释乐曲,他以几近于少年的天真纯朴与活力来弹奏钢琴,因此听者常会在基辛的音乐中发现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新意。举例来说,在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后段E大调的抒情乐句中,基辛的高潮如同河水泛滥般的汹涌骇人,一次又一次的让听众们为他的演奏神魂颠倒。

很少人不为基辛的技巧感到诧异。“(我只在)作品需要的时候才会展现技巧。”基辛简洁的说。不过在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或是《西班牙狂想曲》中,基辛还是忍不住展现出骇人的演奏技巧。他会从整体来考虑一首作品。以《西班牙狂想曲》为例,他利用节奏赋予作品该有的张力以及灿烂明亮的气氛,并顾及乐曲该有的深度与自发性。《匈牙利狂想曲》也是一样。这是一首规模有如交响乐的作品,融合了抒情与感官刺激的成份,而基辛同样出自本能的传达出乐曲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

李斯特改编自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曲,如:《鳟鱼》、《水上吟》与《纺车旁的葛丽卿》经常出现在基辛九○年代初期的音乐会曲目上。在这些作品中,基辛偏向李斯特以钢琴重新塑造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方式来诠释,因此听者不会有任何“失去歌声”感觉。基辛的分句清晰到如同在说话,如歌的旋律线条有如想象中的歌手般会呼吸、吟唱。基辛成功的掌握住这些作品的精髓,如:《鳟鱼》中灵敏活跃的鳟鱼,或是《纺车旁的葛丽卿》中孤独忧愁的葛丽卿。

由于基辛的演奏技巧足以应付任何的高难度的要求,普罗高菲夫钢琴协奏曲是他经常在音乐会中演出的曲目(特别是二、三号),而他也能在激昂的乐团声中,表现出所谓的“革命”精神。基辛经常从“焦躁不安的兴奋”这个角度来诠释普罗高菲夫第二号钢琴协奏曲。乐曲中充斥着狂野、粗暴的节奏与和弦,和以前习惯上的钢琴协奏曲完全不同。这种特色也经常在第三号钢琴协奏曲中出现。阿巴多与柏林爱乐是基辛非常理想的搭档,在他们于1993年为DG录制的第三号钢琴协奏曲中,基辛以冷静的态度来掌握整部作品。他的发音清晰而且有逻辑,有说服力的分句语法让音乐避免流于模糊不明。

钢琴神童即将走完他生命中的第n个十年,而他的音乐也逐渐步出直觉,走入有内在意识与个人创作力的阶段。这样的发展从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而它让人们感兴趣的不只是最后的“结果”,还有基辛将会以什么样的音乐来感动人们,以及如何从母亲以及他迄今唯一的老师安娜·帕弗洛芙娜·坎特尔的教导中破茧而出。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