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易照片

杨大易

杨大易个人资料:杨大易(1917—1997),少将军衔,四川省苍溪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后任辽宁省军区政委、湖南省军区司令员等职,中共第九次、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资料更新时间:2020-02-07 02:07:24

中华民国军事人物 中国军事人物 人物 军事学家 军事领域人物 开国少将 战争相关人物 政治人物

一、个人资料简介

杨大易(1917—1997),少将军衔,四川省苍溪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后任辽宁省军区政委、湖南省军区司令员等职,中共第九次、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二、杨大易 - 个人简介

杨大易,四川省苍溪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指导员、干事、区队长、教导员、大队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兼县委书记、团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兼参谋长、步兵学校校长、辽宁省军区政委、省军区司令员等职。是中共第九次、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7年5月29日在广州逝世,享年79岁。

三、杨大易 - 人物介绍

杨大易,四川省苍溪县人,1919年3月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1933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14岁当“红小鬼”,参加了川陕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作战勇敢,善于动脑,团结同志,由战士、班长升为连指导员。参加了长征,三过雪山草地。西渡黄河,穿越河西走廊,在翻越祁连山的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历尽艰辛到达延安。抗日战争开始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任区队长、分校营教导员、大队政委。1938年率营穿过日军层层封锁,进入沂蒙山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和反“扫荡”战斗。在一个多月的挺进中,与敌作战20余次毙、伤敌数百名,受到山东军区首长嘉奖。1944年日军对滨海区进行全面“扫荡”,在危难时刻,他受命担任滨海军区独立第五团政委兼赣榆县委书记,参加了沂蒙山区反“合围”和山东大反攻作战,直至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中,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师四团、五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三十八军一一二师师长。参加了三下江南、三战四平和辽沈、平津、渡江、衡宝及广西等战役。他率部坚决执行命令,勇猛顽强,指挥有方,战绩卓著,多次获得上级嘉奖。在攻打天津时,率部大胆穿插突击,分割包围敌人,所部三三四团二营六连活捉天津警备区司令长官陈长捷。在渡江战役中,指挥三三五团三连,以7只小船偷渡长江天险成功,被军首长授予“抢渡长江天险英雄连”光荣称号。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主要取材于志愿军三十八军一一二师进行的松骨峰战斗,当时他任该师师长,指挥了这场战斗。战斗刚结束,他去察看阵地,作家魏巍随行采访,目睹了战士们与敌人舍死拼搏的壮烈景象,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于是写了这篇不朽的通讯。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一至五次战役,为捍卫新中国的尊严和朝鲜人民的独立作出了贡献。志愿军总部给他记三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自由独立勋章。1952年回国后,任中南军区速成中学副校长、军参谋长、副军长。1957年在高等军事学院学习结业后,任桂林步兵学校校长。1968年2月调湖南省军区,先后任省军区代司令员、政委、司令员。1968年4月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0年11月任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1973年7月任省委书记。1975年6月任辽宁省军区司令员、辽宁省委常委。由于“四人帮”在湖南的帮派骨干的破坏与迫害,遭批斗,蒙受不白之冤。他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斗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平反。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是中共第十、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在他的书房里,挂着手书条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他身经百战,重伤致残,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身居高位,不谋私利,孩子退伍后当工人,弟弟在农村当农民。1997年5月因病去世,终年79岁。

四、杨大易 - 人生经历

1933年,红四方面军到苍溪,年仅13岁的杨大易到红11师当兵,两年后,升任红30军89师交通队指导员。杨大易参加西路军西渡黄河,进入河西走廊。西路军失败后,杨大易身负重伤被俘,被编入国民党军补充兵团,该部有千名被俘红军战士,杨大易在敌军中成立了党支部,开展秘密斗争,国共合作后,杨大易等一批被俘人员回到延安,在抗大学习。

1938年,杨大易随抗大一分校进入山东,他所在的大队扩编为支队,杨大易任营教导员,在沂蒙山打游击。1944年,杨大易调任滨海军区独立5团政委,他作战勇敢,独立5团连克日军20多处据点,郯城日军曾弃城不战而逃。杨大易后出任滨海军区4团团长。在山东战场上,“老4团”和“老6团”、“13团”、“23团”都是赫赫有名的主力团队。抗日战争结束,4团编入山东2师,挺进东北。始入东北时,杨大易曾率4团3营在黑山县芳山镇掩护山东1师转移,激战之后,3营陷入敌军重围,杨大易率3营拼杀5个小时,杀出一个缺口突围而出。

1946年四平战斗,杨大易率4团和5团两侧迂回,穿插分割,将敌新1军38师拦腰切成两段,使78师被歼。1947年四平攻坚战,杨大易率4团1营在28分钟内突破四平西南敌人防御阵地,并占领了敌71军指挥所。1948年攻打四平,杨大易率4团7分钟破城。战后,他升任1纵1师副师长。锦州之战,江拥辉、杨大易的1师在兴庄、陈家窝棚堵住廖耀湘兵团退路,激战一昼夜,歼敌2万余。1纵改编为38军时,1师改编为112师。天津战役,杨大易率335团攻入天津,指挥所部在城内大胆穿插,逐巷逐屋争夺,该师334团活捉敌守城司令陈长捷。

1949年7月,杨大易指挥335团,以7只小船偷渡长江,控制长江南岸10余里沿江阵地。此后,杨大易升任112师师长。他率112师在广西作战15次,俘敌师长以下5000人。

1950年,杨大易率112师入朝作战,在第一次战役中,上级部署112师从熙川东侧靠近熙川,切断敌军退路。112师师部刚过满浦,遇上朝鲜人民军的一个师部,杨大易和该师领导过去在东北战场上是老战友,就请他们吃了顿饭,并询问占领熙川的敌军情况,对方回答是黑人,大约千把人。“熙川有美军一个黑人团”,杨大易觉得与志愿军司令部通报的是韩军一个营出入太大,向38军军部汇报。军领导认为要慎重初战。112师进抵熙川,17时发起攻击,但敌军已于4时逃走,而且并无黑人团。熙川之战扑空后,杨大易十分懊丧,38军新来命令113师打先锋执行穿插断敌退路的任务,杨大易带着334团抢在113师的前面,成了全军的前卫。杨大易指挥112师335团冒雨攻占飞虎山,鏖战5昼夜,顶住了美韩军的轮番进攻,歼敌1900人。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彭德怀严厉批评了38军:“从战役上说,38军的动作太慢了。特别是打熙川,告诉你们熙川敌人只有一个营,你们说熙川有黑人团。什么黑人团,黑(吓)了你们自己!推迟了攻击时间,没有歼灭这股敌人,重要的是迟延了向军隅里、新安州猛插的时间。”杨大易当时很难过,军长梁兴初只是对他说了一句“下次注意就是了”。第二次战役中,112师主力轮番抗击敌人,完成诱敌深入任务后,再次翻越兄弟峰,迂回包围德川。德川西面系韩7师和美25师、土耳其旅的结合部,互相依赖,防守不严,112师就从这个方向前进,杨大易担心部队路上恋战,耽误时间,插不到军指定的地点,命令各团:“遇到敌人用少数人顶住,大部队猛插过去,谁恋战谁负责!”我军对德川之敌构成包围后,发起猛攻,韩7师溃不成军。杨大易在334团组织攻击,该团缴获了七、八十辆汽车,杨大易在打长春时学会开车,亲自把一台车开回师指挥所,没想到敌人的散兵正在和指挥所混战,他马上命令师侦察科长吹号,组织部队抓俘虏。接着112师与美25师激战两小时,占领了凤鸣里,又与南逃的美2师一部血战,歼敌200人,缴获汽车400辆,大炮30门。攻打价川时,缴获小车200辆。在战斗中,杨大易命令335团坚守松骨峰。松骨峰战斗结束后,杨大易和作家魏巍一起到了3连的阵地,看到了极其壮烈的画面,于是有了脍炙人口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1951年占领汉城,也有杨大易和他的112师。第五次战役,杨大易被派到新入朝的15军当顾问。

1952年,杨大易回国,进中南军区速成中学学习,1953年任42军参谋长、副军长兼参谋长,1958年进入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60年任47军副军长,1962年任桂林步校校长。1967年任湖南省军区政委、司令员、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5年任辽宁省军区司令员。杨大易是10届、11届候补中央委员。杨大易是口直心快的人,在朝鲜攻打价川战斗结束后,韩先楚赶到112师,命令迅速向松骨峰挺进,韩先楚还想交待几句,杨大易说:“请放心好了,这里的地图我看了一天!”据说当年在湖南传达林彪事件的中央文件时,杨大易脱口而出“四野还是有功劳的”,被华国锋喝止。杨大易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第一版,记载杨大易1956年授少将衔,第二版则记载为1955年授少将衔。

 由于“四人帮”在湖南的帮派骨干的破坏与迫害,遭批斗,蒙受不白之冤。他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斗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平反。在他的书房里,挂着手书条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他身经百战,重伤致残,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身居高位,不谋私利,孩子退伍后当工人,弟弟在农村当农民。1997年5月29日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79岁。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主要取材于志愿军三十八军一一二师进行的松骨峰战斗,当时他任该师师长,指挥了这场战斗。战斗刚结束,他去察看阵地,作家魏巍随行采访,目睹了战士们与敌人舍死拼搏的壮烈景象,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于是写了这篇不朽的通讯。

五、杨大易 - 松骨峰战斗

1950年11月30日,是这个叫做松骨峰的地方血肉横飞的日子。虽然松骨峰在中国作家的通讯里长满了青松,但事实上松骨峰是个半土半石的小山包。松骨峰位于龙源里的东北,与三所里、龙源里形成鼎足之势。它北通军隅里,西北可达价川。其主峰标高288.7米,从山顶住东延伸约100多米就是公路。坚守松骨峰的中国军队是第三十八军―一二师的三三五团,团长是刚打完飞虎山阻击战的杨大易。杨大易的三三五团注定要在朝鲜战场上不断地打恶仗。当第二次战役开始的时候,三三五团依旧还在执行“诱敌深入”的任务。这个团的官兵在杨大易的率领下,在飞虎山对北进的联合国军进行了顽强的阻击,之后他们边打边撤,当军主力已经开始攻击德川时,三三五团还在距离德川100多公里远的花坪站阻击北进的一股美军。当天晚上,杨大易接到新的命令,命令仅有一句话:向当面之敌发起攻击。这时,与师里联系的电台坏了,杨大易立即在地图上找前进的路线,决定就朝那个叫做新兴里的地方打。这时,第四十军的一个参谋找到他,说是来接三三五团阵地的,从第四十军指挥员的口中,杨大易才知道第二次战役第三十八军打的是德川。杨大易觉得跟着第四十军,肯定没有什么真正的仗打,不如追自己的军主力去。决定之后,三三五团全团进行了轻装,除了战斗必需的东西外,其他的装备全藏在一个小山沟里,派一个班看守。杨大易计算一天走60公里两天就可追上主力。三三五团没有向导,全靠一张地图和一个指北针,他们在天寒地冻中开始了翻山越岭的艰难行军。目标只有一个:追上主力,争取赶上仗打。走了两夜,到达距离德川还有十几公里的一个小山村时,包括范无恩在内全团官兵实在走不动了,杨大易命令一个参谋带人去侦察主力部队的方位,同时让部队在村子里休息一下。警卫人员在寻找可以防空的地方的时候,意外地在一个菜窖里抓了十几名南朝鲜兵,一问,原来德川的战斗已经结束。不久,外出侦察的参谋回来了,说主力已经向夏日岭前进了。杨大易立即命令部队继续追赶。在夏日岭附近,三三五团终于追上了刚刚打下星日岭的军主力,杨大易还顺便从躺在公路上的美军汽车里弄到一部电台。这时,―一二师师长范天恩正接到军的指令,让他们立即占领松骨峰。师长正苦于手上已没有可以调动的部队了,看见三三五团来了,杨大易高兴之极地叫道:“真是天兵天将!”范天恩给杨大易的命令是:直插松骨峰,在那里把南逃的美军堵住。杨大易带着他极度疲惫的士兵,立即向松骨峰急速前进。在漆黑的夜晚,三三五团冲破美军的炮火封锁,在书堂站一带展开了部队。杨大易命令一营占领松骨峰。一营先头连是三连。三连在天亮的时候爬上了松骨峰,还没有来得及修工事,大批的美军就顺着公路来了。蜂拥南撤的部队就是美军第二师。面对公路上一眼望不到边的美军,经过几天行军的三连士兵们立即把饥饿和疲劳忘得精光。三连最前沿的是八班。在美军距八班阵地只有20米距离的时候,八班的机枪手杨文明首先开火,立即把第一辆汽车打着了。枪声一响,排长王建候带领五个士兵冲上了公路,火箭筒射手抵近向坦克射击,手榴弹同时飞向汽车。这时,五班的爆破组也把第二辆坦克打着了,汽车和坦克堵塞了公路,车上的美军士兵调头往回跑。片刻之后,美军组织起向松骨峰的攻击。他们要想活着就必须打开松骨峰的通路。朝鲜战争中一场最惨烈的战斗就这样开始了。战斗打响之后,杨大易担心阵地上的工事还没有修,士兵会伤亡很大,就打开步话机向一营喊话,结果步话机中响着的全是英语,那边的美军指挥官正吵成一团。范天恩只好命令二营用机枪火力支援一营三连的方向,以减轻前沿的压力。一营营长王宿启更为三连是否能在那个紧靠公路、没有任何依靠的山包上顶住敌人而焦灼不安。他命令在三连阵地左侧的一连和右侧的二连都上好刺刀。美军的第三次冲锋开始了。这时是白天。美军的飞机疯了一般,擦着中国士兵的头顶把大量的炸弹和燃烧弹投下来。美军的火炮也疯了,炮兵都知道,如果不突围出去就全完了,于是,炮弹密雨似的打在中国军队的阵地上。最前沿的三连阵地上弹片横飞,大火熊熊。美军士兵冲上来了。营长王宿启立即命令左侧的一连端着刺刀从侧面出击,肉搏战之后,美国士兵被刺刀逼下去,于是改为从三连的右侧攻击,但右侧的二连也端着刺刀扑了上来。就这样,三连在正面顶,一连和二连在侧面支援。在刺刀的拼杀中,一、二连的伤亡巨大。美军向松骨峰前沿攻击的兵力还在成倍地增加。师长杨大易焦急地关注着三连的方向。他站在师指挥部的山头上,看见从药水洞到龙源里的公路上全是美军的汽车和坦克,多得根本看不到尽头。美军第四次冲锋是在阵地上的大火烧得最猛烈的时候开始的。美军士兵已经冲上四班的阵地,四班的士兵们喊:“机枪!快打!”机枪由于枪管被烧弯,已不能射击了。机枪手李玉民从战友的尸体上拿起步枪向美国兵冲去。他的大腿被子弹穿了个洞,他用一颗子弹塞过伤口止血,然后就与敌人拼刺刀。四班的土兵们冲过来,美国兵扔下他就跑。眼睛看不见的三排长爬过来,要把李玉民背走,李玉民说:“你快去指挥,敌人又要打炮了!”这时候,策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的电话来了,军长在电话里向范无恩发火,原因是侦察情报报告,在三三五团的防区,有四辆美军炮车通过公路向南跑了。“给我追回来!记住,不许一个美军南逃!”范无恩立即派三营的两个连去追。为了歼灭四辆炮车在已经非常紧张的兵力中抽出两个步兵连,足以看出中国军队要一个不剩地将美军置于死地的决心。杨大易的两个步兵连翻山越岭抄近路,整整追了一天,最终把四辆美军炮车追上并歼灭了。中午的时候,坚守松骨峰的三连只剩下不到一半儿的人了。连长戴如义和指导员杨少成烧毁了全部文件和自己的笔记本之后,与可以战斗的士兵们一起回忆了这个连队在其战争历史上所获得的各种称号:战斗模范连、三好连队、抢渡长江英雄连……最后他们的决心是:哪里最危险,我们两个人就要出现在哪里。就在松骨峰、龙源里、三所里阵地的阻击战斗打到白热化的时候,彭德怀的电话打到了―一三师的指挥所,他问师政委于敬山:“敌人全退下来了,一齐拥向你们的方向,你们到底卡得住卡不住?”于敬山回答:“我们卡得住!”在龙源里阻击的是另一个三连,隶属于第三十八军―一三师三三七团。从这个连队正面攻击的除了美第二师的部队之外,还有美第二十五师和英军二十七旅。三连的中国士兵依靠阵地上坚硬的岩石地形,吃着用缴获来的黄油和面粉烙的饼,誓死不后退一步。 为了打通这条路,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美军出动了上百架飞机,整个龙源里阵地上山摇地动,坦克炮、榴弹炮、迫击炮和航空炸弹把阵地上坚硬的岩五整个“翻耕”了数遍,对自己的火力十分迷信的美国士兵对中国人能在这样的轰炸中活下来的本领油然生出一种敬畏的“宗教情绪”。在听说北援的敌人占领了一排的前沿阵地时,三连连长张友喜带着十名士兵立即向敌人发起进攻,用刺刀把敌人压了回去。屡次失败的美军居然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让自己的士兵伪装投降。一伙美军坐在汽车上举起白旗,示意投降。于是中国士兵派人下去接受投降,结果当中国士兵走近了的时候,汽车上的美国士兵突然开火,然后汽车开动迅速逃跑。美国士兵不知道,他们这样做恰恰让中国士兵树立起了同仇敌忾的信念,中国人性格中的这种激情一旦被激发起来,他们会变得更加凶猛顽强。三连的阵地始终处在美军的南北夹击之中,南逃的美军和北上增援的美军有时几乎已经“会师”。战后美第二师的军官回忆道:“我们甚至看见了增援而来的土耳其坦克上的白色的星星。”但是,在三连打到全连官兵所剩无几、弹药已经用尽的情况下,南北两边的美军始终没能会合。龙源里的“闸门”始终紧紧地关闭着。下午13时,攻击松骨峰阵地的美军开始了第五次冲锋。由于中国军队的合围越来越紧,美军的命运已经到了最后时刻。参加向松骨峰冲锋的美军增加到上千人,美军出动了飞机、坦克和火炮,向这个公路边的小山包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猛烈轰炸。三连的士兵在根本没有任何工事可以藏身的阵地上蹲在弹坑里,然后突然冲出来向爬上来的美军射击。随着美军的冲锋一次次被打退,美军投入冲锋的兵力越来越多,而在松骨峰阵地上的三连可以战斗的人越来越少了。排长牺牲了,班长主动代理,班长牺牲了,战士主动接替,炊事员和通信员也参加了战斗。指导员杨少成的子弹已经没有了,他端着刺刀冲向敌人,当数倍于他的美国士兵将他围住的时候,他拉响身上剩下的最后一颗手榴弹,喊了一声:“同志们,坚决守住阵地!”然后在手榴弹爆炸之际和敌人抱在一起。中国士兵们看见自己的指导员就这样牺牲了,他们含着泪呐喊:“冲呀!打他们呀!”士兵们向已经拥上阵地的黑压压的美军冲过去。这是三连的最后时刻,也是那些亲眼目睹了松骨峰战斗的美国人记忆深刻的时刻。没有了子弹的中国士兵腰间插着手榴弹,端着寒光凛凛的刺刀无所畏惧地迎面冲了过来。刺刀折断了,他们抱住敌人摔打,用拳头、用牙齿,直到他们认为应该结束的时候,他们就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张学荣是爬着向敌人冲上去的,他已经身负重伤,没有力气端起刺刀,他爬到美军中间拉响了在牺牲的战友身上捡来的四颗手榴弹。一个叫邢玉堂的中国士兵,被美军的凝固汽油弹击中,浑身燃起大火,他带着呼呼作响的火苗扑向美军,美军在一团大火中只能看见那把尖头带血的刺刀。美军士兵在这个“火人”面前由于恐惧而浑身僵硬,邢玉堂连续刺倒几个敌人,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紧紧抱住一个美国兵,咬住这个美国兵的耳朵,两条胳膊像铁钳一样箍住敌人的肉体,直到两个人都烧成焦炭。美军的第五次冲锋终于失败了。松骨峰的三连阵地上只剩下了七个活着的中国士兵。松骨峰阵地依然在中国士兵手中。松骨峰战斗最后结束的时候,一个从中国来到朝鲜的名叫魏巍的作家和―一二师师长杨大易一起走上了三连的阵地。阵地上,在几百具美军士兵的尸体和一片打乱摔碎的枪支中间,他们看见了牺牲的中国士兵仍保持着的死前热血贲张的姿态。他们手中的手榴弹上粘满了美国兵的脑浆,嘴上还叼着美国兵的半个耳朵。那个名叫邢玉堂的战士的尸体还冒着余烟,他的手指已经插入他身下那个美国兵的皮肉之中。作家魏巍将松骨峰战斗写成了那篇著名的通讯,名为:《谁是最可爱的人》。

六、杨大易 - 相关词条

杨爱源 杨粲三 杨洪林
杨斌 杨宝忠 杨国宇
杨度 杨百万 杨大群

七、杨大易 - 参考资料

http://www.cgw.cn/jspd/C_jspd_zgjxx_65nqsh_jiangshailu_info_398.Htmlhttp://www.xhxww.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972http://www.cxwt.gov.cn/wh/ShowArticle.asp?ArticleID=492http://www.uname.cn/celeb/celeb_81671.htmlhttp://history.163.com/07/1228/09/40PPVQ8H00011247.html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