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运照片

魏国运

魏国运个人资料:魏国运,(1914—)湖北监利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北军区荆州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工程部部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83年7月离休,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军功勋荣誉章。……
资料更新时间:2025-02-28 16:12:36

人物 名人 军事家 将军 解放军将领

一、个人资料简介

魏国运,(1914—)湖北监利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北军区荆州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工程部部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83年7月离休,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军功勋荣誉章。

二、将军简介

魏国运(1914—)湖北省监利县人。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四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四师十二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参谋处参谋,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队长,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参谋股长、科长,军委总参谋部一处五科副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参谋长,中原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江汉军区鄂中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湖北军区荆州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荆州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空军师政治委员,广州军区空军指挥所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政治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部部长。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三、将军风采

中国年龄最大的党支部书记101岁

担任过朱德元帅的党小组长,刘伯承元帅为其改名,一生将朱德“不酗酒、不好色、不贪财、有志气”的告诫当成座右铭,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将军,正是空军北京幸福村干休所的党支部书记,现年101岁的魏国运将军。

魏国运,湖北监利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北军区荆州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工程部部长。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见到魏国运将军时,他穿着老式的军棉衣,捧着一个玻璃茶杯,完全是一个普通老人的形象。

说起老人的朴素节俭,将军女儿不无感慨:我爸爸特别简单,吃的穿的都能将就,觉得多一样都是浪费。他手里的杯子是刚买的,前面他喝水一直用个酱菜罐子。

“个人少受罪,家人少受累,国家少花费。”将军看出了我们的不解,道出了他的内心想法。

魏国运将军原名魏贵银,时任八路军129师师长的刘伯承替其更名为魏国运,之后还教导他不要追名逐利。抗战时期,魏国运将军给朱德总司令当过党小组长,朱总司令在党小组会上曾用“不酗酒、不好色、不贪财、有志气”的话告诫他们,让魏国运将军至今记忆犹新。直到退休后,他还是坚持用“三不一有”约束自己的言行,将其当成坚守一生的座右铭。

魏国运将军的女儿为我们讲述了将军退休后的几则故事。

1996年夏,魏国运将军退休后第一次回到家乡湖北监利,阔别60余年后,老人站在父母坟前热泪盈眶……

魏国运将军谢绝了县领导的宴请,仅在侄子家简单吃了点饭。下午探望了亲友,便结束了这次返乡之旅。回程前,县里的领导把一些家乡土特产放进车中,却让他十分生气,坚决退还后说:“土特产也是礼品,我不能要。”送行现场气氛无比尴尬。

魏国运将军95岁大寿时,家乡的一位老板来京。辗转找到将军的家人,要代家乡父老为将军庆祝寿诞。被将军一口回绝,之后老板数次打来电话,声称宴席已经预订好,届时他只要出席即可。将军则嘱咐家人前往酒店,坚决取消了宴席。

退休后的魏国运将军闲不住,至今还担任着幸福村干休所的党支部书记。他可能是我国年龄最大的支部书记了。魏国运将军这个书记当得十分称职,支部开会、传达文件、找支部委员谈心……一项项支部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习主席提出“八项规定”后,他当天跑到每一位支委家中,传达文件,组织学习,还带头落实。+++干休所一位老战友庆祝99岁寿辰,邀请了数十位退休老干部参加,还把精美的请柬送到了魏国运将军家中。他先是打电话给老战友家人,表达了自己的祝贺,同时婉拒了宴请,委婉地表达自己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坚定决心。

同为开国将军的方子翼与魏国运将军是邻居,但身体不是很好。将军隔三差五前去探视,与方子翼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近些日子方子翼将军卧床不起,说话也变得艰难,将军却依然常去看望,跟他讲国家发展、谈社会变化,聊天中更多的是对信仰的坚定不移。

2014年,魏国运将军被总政治部评为“全军先进离休干部”,他把奖牌和奖状珍而重之的收起来,说:这是党对我工作的肯定。

魏国运将军出身贫农,给地主放过牛,要过饭,学过木匠,当过裁缝。因家境贫困仅读过两年私塾。因为走过烽火岁月,他十分珍惜如今幸福的生活,退休后撰写了大量的回忆文章,儿女们将之编撰成书,准备出版时遭到了将军的反对——“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党员,参加过革命,打过点儿仗,这些文字只是为教育子女,不用大肆宣扬。”于是,将军的回忆录只印刷了四本,四个孩子一人一本,采访中我们几番请求而不可得。临行前想借去复印,又被将军拒绝,还叮嘱我们:多报道基层的官兵和工作在一线的同志,我这个老战士没啥好宣传的。

在魏国运将军的回忆录中,大部分是他撰写的军旅回忆,还附有几幅书法作品。

魏国运将军晚年学书法,其内容多为自撰的小诗:“家务劳动,简单易行。放下架子,一学就成,拖地买菜,其乐无穷,既练身体,又近群众。”、“艰苦奋斗八十年,前赴后继有今天。军旗紧跟党旗走,江山永固赖群贤”……

在这些简单随意、质朴无华的诗句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开国将军一生的精神追求。

四、湖北籍开国将军

10月27日,百岁开国将军张秀龙追悼会在武昌举行。他的离世意味着开国将军仅剩45位,湖北籍开国将军仅剩监利人魏国运,以及同为红安人的殷国洪与张志勇3人。长江日报记者昨辗转联系三位健在将军,连线获知3人均已是百岁老人,身处异地。

长江日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共18位开国少将离世。目前,开国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已全部谢古,担任过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的开国将军也均逝世,健在的开国将军仅剩45位。

健在的殷国洪少将曾参与百团大战、淮海战役等。昨日,记者与位于烟台的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取得联系。该校老干办肖姓主任说,殷国洪所在海军高级专科学校1962年并入海军航空工程学院。1984年,殷国洪离休,12年后全家迁青岛,由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代管。

上述代管单位干休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104岁的殷国洪已卧床10余年,目前无法与人交流。“这些年都住在青岛401医院,由老伴和3个儿女轮流看护”。

曾为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的张志勇既是红军西路军的幸存者,又是皖南事变的幸存者,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国防科技大学相关工作人员昨向记者透露,张志勇一家已搬离长沙多年。“张校长身体不好,目前一直住在北京301医院”。

相比殷国洪、张志勇,曾任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的魏国运身体硬朗许多,除了听力较差,可以行动自如。其女魏晓湘昨日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父亲每天下午会活动一小时,常常看书读报。1996年,魏国运曾作为代表回汉参加纪念中原突围胜利50周年大会,并回故乡监利走走。魏晓湘说:“去年父亲就过百岁了,现在想回去看看身体也不允许了,但他的思乡之情从没减少过。”

五、金戈铁马入梦来

常言道:有缘千里来相会。京畿之地与边陲广西,洋洋近五千里之遥,相距何止千里!但是,广西湖北商会常务副会长、百色湖北商会会长彭小龙,近年来却十多次赴京拜会共和国开国将军魏国运,其中缘由何在?彭小龙如是对我说:“我多次看望年过百岁的魏老,一是因为同为监利籍老乡的那种亲情和自己的英雄情结,更是魏老戎马倥偬几十年,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先辈精神令我敬仰!——不只是我自己多次看望魏老,我还带着我的父母和儿子也看望过魏老,为的是让子孙后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咧!”

2015年8月之初,北京气候宜人,已褪去了夏日的暑热,干爽的清风吹拂着,更是让从潮湿闷热的南方而来我们精神为之一爽。广西湖北商会常务副会长、监利籍老乡彭小龙约我赴京拜会共和国开国将军魏国运。因为魏老年岁太高,经过预约等待,直至8月10日下午,我们才如约来到北京空军幸福干休所魏老的公寓,在一间简朴的房子里,见到了魏老。

我面前的这位老将军,银发满头,须眉皆白,却精神矍烁,谈吐自如。丰满的面颊上,很难见到我们这些人脸上越来越稠密的皱纹。两只深陷的眼睛,睿智明亮,满脸慈祥的笑容,根本看不出他已102岁高龄了!

魏老也一眼就认出了彭小龙,又与我热情握手,亲切地招呼我们,并习惯性的又问起了家乡的变化,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说他96年回过家乡,老房子已经没有了没有关系,只要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先辈们流血牺牲的付出也就值得了,当彭总问到魏爷爷以前的照片时,他女儿兴拿出一本相册,翻到他开国之后的一幅幅戎装照,将我们的思绪一下子拉回几十年前的峥嵘岁月……

十六岁参加革命的“红小鬼”

1914年5月,魏国运生于湖北省监利县龚场镇高红村,他原名叫魏贵银,仅读了两年私塾。他有兄妹7人,由于家境贫寒,无以果腹,自懂事起,魏国运给地主放过牛,跟着大人们要过饭,还学过木匠,当过裁缝。艰难的生活,在少年的魏国运心中镌刻了难忘的记忆,也砥砺出他坚强刚毅的性格。

1930年,可谓魏国运命运的转机。年仅16岁的他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活动,开始了他追求光明与自由的革命征途,后又加入了少先队贫农团,并配合游击队攻打过周老嘴三官殿国民党国防队。1931年,魏国运到红军被服工厂当青工,同年在工厂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魏国运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红三军九师警卫营、八师二十四团七师二十一团当警卫员、班长。 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在贵州会师,红三军改为红二军,魏国运任四师十二团排长、连指导员、四师机炮连指导员、师直俱乐部主任、十团党总支书记,参加了洪湖、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及龙家寨、陈家河、溪口、忠堡等地战斗,在战斗中曾三次受伤。1935年魏国运参加伟大的长征,所在团为前卫团。 1936年4月底,占领金沙江渡口右鼓镇,掩护主力渡过金沙江,继续北上翻过一座座大雪山,于1936年7月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接着过草地,经阿坝、巴西和腊子口进到甘肃由民县哈达铺后,继续前进攻克成县和微县,于1936年10月22日在会宁同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股长、科长、抗大一分校队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和五月反扫荡。1943年9月,魏国运作为八路军总部直属队“七大” 后补代表,赴延安参加“七大”, 参加 “整风”。 1944年5月调军委总部一局任付科长。 1944 年 11月随三直九旅南下中原,任新四军五师第三军分区参谋长。1945年8月率部攻克监利毛家口日伪据点,全歼守敌,生俘日伪团长沈家常,这是魏国运同志参加八年抗战的最后一仗。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五师十三旅参谋长、中原军区司令部参谋处付处长、独立支队司令兼政委、豫鄂陕军区参谋处长、二野十二总队三十五旅参谋长以及江汉军区鄂中分区付司令兼参谋长,参加了桐柏战役、中原突击战役、通许战斗、宋河战役和应城定远店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省军区荆州军分区付司令兼参谋长、付政委、空军二十三师政委、空军广州指挥所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政治学校校长兼政委、军委空军工程部部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83年7月离休,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军功勋荣誉章。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伴随着魏国运将军的讲述,尘封了的革命往事又鲜活起来。“千古丹心照日月,一身正气写春秋”,在魏国运老人客厅壁上,他书写的这幅对联字迹苍劲圆熟。戎马生涯,成就了将军的革命梦想,也练就了将军的浩然正气与高风亮节。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老将军

雁过留名,人过留声。当我们问到魏国运老将军多次谈起在家乡拒绝吃请和“礼品”的事,将军缓缓地回忆起他的老首长彭德怀“罢宴”的往事。

1938年8月,八路军总部转移到屯留县故县镇。9月,彭总回延安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时任总部情报科科长的魏国运陪同前往。途中经过高平县城,县长是位民主人士,搞了一次高规格的接风洗尘宴。魏国运一看彭总表情不大自然,生怕他发脾气,就赶忙说:“彭总胃不好,不要搞这些了。”县长以为魏国运是在客气,便连声说道:“不成敬意,不成敬意。”彭总滴酒不沾,也不不伸筷子吃什么凉菜热菜,只吃饭,县长还在旁边一个劲地劝他。饭将要吃完时,水果罐头又上来了。彭总没有吃就离席了。魏国运心想,彭总可能考虑县长是民主人士,统一战线的朋友,不好太严厉的。没想到饭后休息中,彭总直截了当问县长:“你这个县太爷一个月拿多少薪水我看你拿不少吧?今天的饭花钱多少?是你掏呢,还是老百姓掏?”

事后,县长也坦诚地说:“我接待过国民党的许多大员,他们一个个只嫌照顾不周;像彭总这样的大官再多些,我就谢天谢地了!”

“是彭总他们这一代的老革命家,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拒腐蚀、永不沾的标杆。我们共产党员都应向彭总学习,我因私事回老家,本来就已经侵扰了当地政府,怎么能接受公家的宴请,拿公家的礼品呢?”将军感情深沉地说。

魏老将军确实如此,我们早就听说到他在龚场镇高洪村,魏能品老人与其三叔魏国运将军两次闹翻,以致至今很少有联络。

1983年,当时在镇上一家农机厂任采购员的魏能品到了北京,任务是购买一批轴承。几经辗转,魏能品都没能买到所需产品,魏能品想到部队可能有一些,自己的叔叔不就在空军当首长吗?他兴高采烈地到了叔叔家,讲明了情况。不料竟遭叔叔当面训斥:“你买不到,我哪里就买得到?即便是部队有,我也不认得人。”

1990年,魏能品在西安读大学的儿子魏显奇毕业了。曾决心再也不找将军的魏能品想到儿子就业难,只好“厚着脸再找他一次,让他找个位置给儿子安排安排”。孰料将军仍然“六亲不认”,回信斥责:“现在希望在北京工作的大学生不少,大多靠自己找,我的孙子也不要想着靠我占便宜!显奇可以先找份工作,在岗位上多立功,组织上会根据他的业绩提升他的。”

如今看多了时事世事的魏能品,现在已经能理解三叔魏国运当年的行为了:

“他的确是毛主席的好战士!真正的共产党人!”

“找我开后门的人不少,亲属、家乡、老熟人都有,有的是希望我给某某部队写条、提干,有的要我打个电话,搞点军需品。”魏国运老人坚定一脸平静地说,“对所有人我必须一口回绝。我没有这个能力,即便是有这个能力,老百姓也不会答应。我不是为魏家参加革命的,也不是为家乡参加革命的。我们党做任何事,都有个原则。不走正常手续的,用私人手段,都属不正之风。我是得罪了不少人,但我对得起党!在我看来,那些整天忙于为自己的亲属捞实惠、捞好处的人,看似是对亲属有情有义,结果却是害人害己,而且走到哪里都会被群众戳脊梁骨!”

心怀亲人、情系故园的家乡游子

魏国运老将军有过几次故乡之行。

当年魏老将军是瞒着父亲参加红军,从此告别了家乡。

“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对父亲尽到孝。”

将军回忆起了他参加革命后,与父亲唯一一次见面的情景。那是1944年底,部队到洪湖执行任务,要路过将军老家邻镇——周老嘴。得到消息后,魏国运的战友纷纷聚在一起,为他能见到老父亲而高兴,并捐出了10块银元;与此同时,将军还准备了一件上好的皮大衣,准备送给父亲。由于家乡当时地处“白区”,本打算趁夜回家的魏国运担心自己的行为一旦被敌人得知,村里乡亲们将难逃厄运,他决定放弃与老父见面的计划。部队首长知道这件事后,迅速作出安排,派出两名身手敏捷的战士凌晨1时划船前往魏国运家,将其父接来。自1932年告别家乡及父母亲人,时隔12年后,父子俩终于见了面!

魏老将军当时看见父亲已经瘦得皮包骨头,眼睛也瞎了。他心如刀剜,但嘴上还在劝慰父亲,跟他解释,说自己是为了“大家”而舍弃“小家”。魏国运送父亲走时,只给了父亲12块银元。那件皮大衣,因为当时正好有一个战士要回家看父亲,魏国运就给了他。

1950年,正在山区剿匪的魏国运将军接到了二哥魏国平的一份电报,电报称“父亲去世,后事已办完”。将军看后,愧疚难当:父亲既当爹又当妈拉扯大7个孩子,却没能享到一天福。而他,自1944年仓促与父亲见了一次面后,从此没有问过他的生与死。即便如此,当时鏖战正急,实在是无法抽身,魏国运也没能回去。

直到1996年6月30日,到武汉参加纪念中原突围50周年的魏国运将军,在监利县有关领导陪同下,驱车返回阔别了64年的家乡——监利县龚场镇。

那天上午,魏将军迈着稳健的步伐来到镇长办公室。镇长急忙迎上去,握着魏将军的双手,兴奋地说:“将军,家乡人民盼了64年,总算把您盼回来了!”老人热泪盈眶地答道:“我也很想早日回家乡来看一下,可总未能如愿。我今天终于回来了!”

将军第一次回故里就用中国人最传统的礼节——上坟祭奠,表达个人的情愫。当走到父母的坟头时,他流泪了,他绕着坟头走了一圈,然后携妻儿上香、叩拜、敬献酒和果品,在袅袅的烟雾中,魏老将军在父母的坟头久久的伫立,不忍离去……

谈及这段往事,魏国运老将军的眼中,沁出了闪亮的泪花:“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没有尽到人子之孝,对不住父母啊!……”

见老人有些伤感,彭小龙先生深情地说:热情相邀:“魏老将军,您一百零二的高寿了,身体也还硬朗,作为家乡的后辈,我们衷心地祝愿您健康长寿,生活幸福!”

时间一晃而过,考虑到将军患有脑梗塞、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不能长时间交谈,我们向将军道别。临走时,魏将军起身拉着彭小龙的手,非常激动地感谢他这么多年来的关心与看望,并托我们向监利父老乡亲问好,祝我们的家乡更美好!

到了我们离开魏老将军的时刻了。魏国运老将军站立起来,走到门口,挥动手臂,与我们依依惜别……

(作者:安频)

六、人物简历

魏国运将军,生于1914年5月,湖北省监利县人,贫农出身,给地主放过牛,要过饭,学过木匠,当过裁缝。1930年,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活动,加入了少先队贫农团,并配合游击队攻打过周老咀三官殿国民党国防队。1931年,到红军被服工厂当青工,同年在工厂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在红三军9师警卫营、8师24团、7师21团当警卫员、班长。 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在贵州会师,红三军改为红二军,魏国运同志任4师12团排长、连指导员、4师机炮连指导员、师直俱乐部主任、10团党总支书记,参加了洪湖、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及龙家寨、陈家河、溪口、忠堡等地战斗,在战斗中曾三次受伤。1935年11月,由湖南桑植刘家坪开始长征,经贵州、云南,在宣威战斗后,所在团为前卫团,连克楚雄、滨川、祥云、鹤庆、丽江等县城。 1936年4月底,占领金沙江渡口右鼓镇,掩护主力渡过金沙江,继续北上翻过一座座大雪山,于1936年7月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改为红二方面军,接着过草地,经阿坝、巴西和腊子口进到甘肃由民县哈达铺后,10团由三个营整编为四个连,继续前进攻克成县和微县,于1936年10月22日在会宁同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股长、科长、抗大一分校队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和五月反扫荡。1943年9月,魏国运同志作为八路军总部直属队“七大” 后补代表,赴延安参加“七大”, 因大会推迟,到中央党校一部四支学习中共“六大”以来的文件,参加 “整风”。 1944年5月调军委总部一局任副科长。 1944年11月随三直九旅南下中原,任新四军5师第三军分区参谋长。1945年8月率部攻克监利毛家口日伪据点,全歼守敌,生俘伪团长沈家常。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5师13旅参谋长、中原军区司令部参谋处付处长、独立支队司令兼政委、豫鄂陕军区参谋处长、二野12总队35旅参谋长以及江汉军区鄂中分区副司令兼参谋长,参加了桐柏战役、中原突击战役、通许战斗、宋河战役和应城定远店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省军区荆州军分区副司令兼参谋长、副政委、空军23师政委、空军广州指挥所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政治学校校长兼政委、军委空军工程部部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83年7月离休,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军功勋荣誉章。

七、看光碟回忆家乡往事

昨日,长江日报记者电话联系到北京空军幸福村干休所活动室,101岁的开国少将魏国运正在那与朋友喝茶聊天。他的听力渐失,保健医生替他接了电话。他说,每天下午来活动室喝杯茶聊会天,是魏老雷打不动的习惯。

晚上,三女儿魏晓湘又去家中探望父亲,一说父亲曾工作的武汉空军政治部,她说,“我记得就在珞珈山路”,一家人现在都还是浓重的湖北腔。去年,也是湖北人的母亲离世。

魏晓湘毕业于武汉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二哥魏衡阳也从武汉毕业,是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74届机械系的毕业生。因为都生于湖南,魏国运用湖南地名为他们取名。今年62岁的魏衡阳回忆,小时候父亲对孩子们很严格,基本没有零花钱,身在武昌的他极少到汉口游玩。

1996年,魏衡阳与84岁的父亲一同来汉参加纪念中原突围胜利50周年大会。“就住东湖宾馆,离当年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非常近,那一片父亲太熟了,但因为连续雨天没去看看,父亲很遗憾”。那一趟,魏衡阳还陪父亲回了监利老家,父亲同辈的人已都离世,只剩几个侄子,和他们去拜了祖坟。

“这一趟,一回北京父亲就病倒了。”魏衡阳告诉记者,因为一路奔波魏国运突发胃溃疡大出血,在家晕倒,马上就入院了,此后仅去过福建一趟,再没出过远门。他说,现在,父亲常常看当时在湖北拍摄的光碟,回忆家乡往事。

魏衡阳说,每年父亲武汉的旧同事、家乡人都会来看望,提来的特产魏国运统统不要,每次都是让对方在家与他聊聊天,说说湖北变化。监利老家一位侄子也在北京工作,每年适逢他从家归来,魏国运都会详细地询问他湖北的变化。

去年5月,几个监利企业家去给魏国运祝寿硬被他拒绝了。事后他对子女说:“现在中央讲u2018八项规定u2019,提倡不铺张不浪费,我们也要尊重规定。”

魏衡阳说,每年生日,父亲总是要求去附近的一家湖北菜馆,点上武昌鱼、沔阳三蒸、豆皮等家乡菜,就会非常开心。“他最喜欢沔阳三蒸,常常惦记那味道,其实,都是因为思乡,我们都知道”。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