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 军事史 人物 军事人物 北洋军阀
国民军是从北洋军阀部队中分化出来,并以冯玉祥为领袖的一支军队。
民军是从北洋军阀部队中分化出来,并以冯玉祥为领袖的一支军队。1924年10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正当作战双方在长城线东端的山海关、九门口一带鏖战白热化的时候,部署于古北口方面的直系将领冯玉祥突然率领部队回到北京,联合直军第二路司令胡景翼、北京卫戍副总司令孙岳,实行倒戈,发动政变,囚禁总统曹锟,驱逐清朝逊帝溥仪出故宫,将所属部队改编为国民军,冯玉祥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胡景冀任副总司令兼第2军军长,孙岳任副总司令兼第3军军长。
冯玉祥(1882.11.6~1948.9.1)民国时期 军事家,爱国将领。原名基善,字焕章。 安徽巢县(今 巢湖市)人。冯玉祥少时家贫,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投淮军当兵。1902年改投 武卫右军,历任哨长、队官、管带等职。1911年(宣统三年) 武昌起义爆发 后,参与发动 滦州起义,失败后被革职,递解 保定。
1914年7月冯玉祥任陆军第7师第14旅旅长,率部在河南、 陕西一带参加镇压 白朗起义军。9月任陆军第16混成旅旅长。1915年奉令率部入川与护国军作战,暗中与 蔡锷联络,于次年3月议和停战。1917年4月被免去第16混成旅旅长职。7月率旧部参加讨伐 张勋辫子军有功,复任第16混成旅旅长。1918年2月奉命率部南下攻打护法军,在 湖北 武穴(今属广济)通电主和,被免职留任。6月率部攻占 湖南 常德后,被撤销免职处分,11月任 湘西镇守使。1921年8月任陆军第11师师长,旋署陕西督军。
1922年夏 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率部出陕援直,击败河南督军 赵倜部,5月调任 河南督军。因受 直系军阀首领 吴佩孚排挤,10月被派为陆军检阅使,率所部驻防 北京 南苑,抓紧练兵。1923年 曹锟、 吴佩孚控制 北洋政府后,冯在 孙中山推动下,与陕军暂编第1师师长 胡景翼及第15混成旅旅长 孙岳结成同盟,决心寻机推倒曹、吴军阀统治。1924年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任直军第3军总 司令,趁直、奉两军在石门寨、 山海关等地激战,回师发动 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政府,驱逐清逊帝 溥仪出宫,改所部为 中华民国 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1军 军长,电邀孙中山赴京共商国是。但迫于形势,又同反直系的军阀 张作霖、 段祺瑞妥协,组成以段为临时执政的北洋政府。
1925年春迫于奉、皖两系 军阀的压力,冯玉祥赴 察哈尔 张家口(今属 河北)就任西北边防督办,所部改称西北边防军(简称 西北军)。8月任 甘肃军务督办仍兼西北边防督办。在此期间,接受共产党人和 苏联专家帮助,建立各种军事学校。1926年1月在奉、直军联合进攻下被迫通电下野,旋赴 苏联考察。8月中旬回国,迅即被 广州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在 苏联和 中国共产党帮助下,9月17日在 绥远 五原(今属 内蒙古)誓师,就任 国民军联军 总司令,正式宣布全体 将士集体加入中国国民党,参加 国民革命。根据广州国民政府要求,在 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建议下,制定“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战略方针。随即率部参加 北伐战争,出师甘、陕,11月解 西安之围。
1927年4月冯玉祥所部被 武汉国民政府改编为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任总 司令,旋率部东出 潼关,鏖战 中原,与北伐军唐生智部会师 郑州。此后,曾一度附和蒋介石、 汪精卫“清党”反共。1928年率部参加第二期北伐。10月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因军队编遣等问题与蒋发生利害冲突,在1929年和1930年爆发的蒋冯战争和 蒋冯阎战争中失败下野,所部被蒋收编。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 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3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推动下,与 方振武、 吉鸿昌等在张家口组织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被推举为 总司令,指挥所部将日军驱逐出 察哈尔省(今分属 河北、内蒙古)。8月在蒋派重兵威逼下辞职,隐居 泰山。1935年4月被授为陆军 一级上将。12月以蒋答应实行抗日为条件,在 南京出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937年“七七” 卢沟桥抗战爆发后,相继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不久受蒋排挤离职,仍奔走于鄂、豫、湘、黔、川等省,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抗战胜利后,为形势所迫,于1946年以水利考察专使名义出访美国,同时被强令退役。从1947年起,在美公开抨击蒋介石的 内战、独裁政策,积极支持国内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并以20年亲身经历,撰写《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一书,对蒋的专制独裁统治作了深刻揭露。
1948年1月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 香港成立,当选为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随即发起组织民革驻美总分会筹备会。7月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自 美国回国乘“胜利”轮途经 黑海在向敖得萨港(属 乌克兰)行进途中,因轮船失火于9月1日与女儿 冯晓达一起遇难。
1948年9月,在冯玉祥遇难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在 北平隆重举行追悼会。 毛泽东送了挽联, 周恩来致悼词,高度评价了 冯玉祥为实现民主的新中国所做的努力。
1926年7月4日,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中国国民党为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 国民革命军在宣言表达了中国国民党“为国请命,为国除奸,成败利钝,在所不顾,任何牺牲,在所不惜”的决心,号召全国民众群起而助其革命一举成功,并坚信国民革命一定能取得 胜利。
1926年7月9日, 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举行北伐誓师典礼,誓师大会在 广州东校场隆重举行, 党政军负责人和各界民众5万余人参加大会。国民政府代表主席谭延闿授印, 国民党中央党部代表 吴稚晖授旗,蒋介石谨受宣誓毕,致答词,并举行阅兵式,由 李济深任总指挥, 张治中任司礼。蒋介石发表宣言、通电和告 广东军民书等,以 国民革命军 总司令名义,宣告北伐战争正式开始。北伐军兵分3路,西路军为主力,担任正面作战,兵力约5万,进攻两湖,直指 武 汉;中路军保障西路侧翼安全,进攻 江西 孙传芳部;东路军向敌兵空虚的浙闽进军。第五军留守广州根据地。
出师北伐的 国民革命军序列
国民军 总司令 蒋介石
总参谋长 李济深
总参谋次长 白崇禧
第一军 军长 何应钦 党代表 缪 斌
第二军 军长 谭延闿党代表 汪精卫 副党代表 李富春(中共党员)
第三军 军长 朱培德 党代表 朱克靖(中共党员)
第四军 军长 李济深 党代表 廖乾吾(中共党员)?
第五军 军长 李福林 副党代表 李朗如
第六军 军长 程潜 副党代表 林伯渠(中共党员)
第七军 军长 李宗仁 党代表 黄绍闳(留守广西)
第八军 军长 唐生智 党代表 刘文岛
战役经过
台儿庄位于 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 运河北岸, 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 陇海线,扼守运河咽喉,是徐州的门户。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日军夺取 山东要地后,增加兵力,追击当面中国军队。日军第10师团由北自南展开进攻,第5师团由东北方向从 临沂向峄 县(今 峄城)进攻配合作战。
1938年3月16日,日军 第十师团组编濑谷支队(旅团)作为先头部队,向台儿庄以北 滕县发动进攻,揭开了台儿庄战役的序幕。
国民军在 滕县与敌进行拼死战斗后,18日,滕县、临城陷落。20日,东北方向 韩庄、峄县失守。濑谷支队在它部日军尚未到达的情况下先行逼进台儿庄。
中国第5战区在李宗仁将军指挥下,为确保 台儿庄阵地,以保卫徐州,调整战略部署,准备聚歼孤军突入之日军濑谷支队。1938年3月24日, 蒋介石亲到徐州视察,并组成中央临时参谋团协助李宗仁指挥。同时,中国共产党命令 新四军在广大 淮河流域配合友军,使津浦路南段日军不敢贸然北上支援南下日军,周恩来还向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提出作战方针建议,得到深切赞许,并派出代表鼓励李宗仁利用台儿庄以北有利的山区、湖沟地形给敌一次沉重打击。
1938年3月24日,濑谷支队在航空 火力支援下向台儿庄发动猛攻,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与之展开激战。日军一部突入东北角,被守军击退。27日,日军不断增加兵力,配以坦克、重炮实施轰击,濑谷支队主力一部突入 北门,第31师与敌展开 拉锯战,守军 伤亡甚重,日军突入台儿庄。28日,中国守军对突入之敌展开围攻,敌方损失甚重。
为切断峄县之敌增援台儿庄,中国军队一部于30日对峄县佯攻,一部协助解决台儿庄附近之敌,极力破坏峄县至台儿庄之间的铁路、公路,遮断峄县与台儿庄的联络,竭力阻敌南下。同时,中国军队一部向另一方向南洛、三里庄前进,截断日军联络,阻敌增援。另一部由 峄县南下围攻 日军。29日,日军急令攻击临沂的坂本支队转向驰援台儿庄。29日, 李宗仁令第2集团军死守台儿庄阵地,并严令 汤恩伯部南下,协助第2集团军解决台儿庄之敌。30日,日军濑谷旅团长亲率支队后续力量增援台儿庄,全力与中国守军展开激战。在日军的优势火力下,中国军队不避牺牲,浴血猛攻。31日,中国军队将进入台儿庄之敌完全包围,日军遭中国 军队阻击,经数日激战,予敌重创,使其救援计划落空。
1938年4月3日, 中国军队终于冲入台儿庄,与敌展开街垒战。日军拚力争夺,占领了市街大部。中国军队一次又一次反击,展开街垒战,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双方陷于苦战。6日晚,中国 军队全线攻击濑谷支队。战至7日凌晨,除一小部日军突围至峄县附近固守待援外,余敌全部被歼。
战役意义台儿庄大捷是 抗日战争时期 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 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 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台儿庄大捷是 抗战爆发后中国 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但也取得了重大战果,歼灭日军1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 贡献。
英雄榜单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的司令官
李宗仁(1891――1969),字德邻, 广西桂林人。1910年加入 中国同盟会,曾参加过护国战争和 护法战争。1923年加入国民党。1924年奉孙中山之命与黄绍宏、白崇禧合组“广西全省绥靖督办署”,任督办。1926年后,任 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国民党候补中央监察委员, 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参议院议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 安徽省主席。
仵德厚:台儿庄战役曾经最后的指挥官
战斗中战友被炸飞的人头落在我怀里一次、飞舞来的肠子挂在我军帽上一次、炸断的大腿砸在我身上一次。15天里阵地上是枪炮声滚到一起,震耳欲聋、飞沙走石、血雨腥风。七百多 日本鬼子战死在我们的阵地前沿,每天都可以听到日军冲锋或者撤退的鬼哭狼嚎!
第五战区第2集团军司令 孙连仲
第2集团军属于原 西北军旧部, 总司令孙连仲,字仿鲁, 河北 雄县人,1893年生,保定中学毕业后投笔从戎。成为冯玉祥的部下后,因为 头脑机灵,作战勇敢,受到了冯玉祥的赏识,之后不断升迁,为冯部中的虎将——“十三太保”之一。1930年蒋、冯、阎大战后,冯玉祥集团瓦解,孙连仲部被蒋介石改编为第26路军,孙任总指挥。抗日战争爆发后,26路军又改建为第2集团军,孙仍任总 司令。
第五战区第59军军长 张自忠
张自忠(1891-1940),字荩忱,山东 临清市 唐元村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1911年考入 天津法政学校,次年转入 济南法政专科学校。1914年,他投笔从戎,历任 排长、 连长、 营长、 团长、 旅长、 师长等职,并先后兼任 察哈尔省主席、 天津市市长。抗日战争暴发后,他率部南下抗战。1940年5月1日,在 枣宜战役(枣宜改自忠)中英勇殉国。 第五战区第41军军长孙震
鏖战 四平的主将重新披挂上阵。 林彪向 小诸葛下战书:“不投降就消灭。”为报 一箭之仇,他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从武汉到 海南,千里追逐白崇禧。第五战区第30军军长 田镇南
田镇南(1888--1974),字柱峰,号位午, 项城市 王明口田老家村人。陆军速成 学堂毕业。1938年,任陆军第2集团军第30军 军长。奉命开赴台儿庄前线,正面迎击板垣和矶谷两师团的一部。
第五战区第52军军长 关麟征
第五战区第31师师长 池峰城
第五战区第122师师长 王铭章
滕县保卫战自1938年3月14日早晨开始,至18日中午结束,共4天半,计108小时。守军第41军守城部队自第122师师长王铭章以下伤亡5000余人,在 滕县附近界河、 龙山、南、 北沙河一带作战的第45军,自第127师师长陈离以下也伤亡四五千人。 滕县整个阵 地化为灰烬。进犯的日军伤亡也十分惨重,死伤达2000余人。
冯玉祥,胡景翼,孙岳
郭坚 ,卢占魁,杨虎城,井岳秀麻振武孙蔚如候保杰
冯玉祥部下:宋哲元、韩多峰、刘郁芬、赵席聘、韩复榘、石友三、刘汝明、孙良诚、孙连仲、赵登禹、佟麟阁、张自忠、冯治安、石敬亭、梁冠英、吉鸿昌
胡景翼部下:邓宝珊、岳维峻、董振堂,高桂滋冯毓东 田玉洁 李纪才 蒋世杰 曹世英 李虎臣 卫定一 党玉琨
孙岳部下:徐永昌,庞炳勋
“冯玉祥五虎将”是指出身于西北军的五位将领,五位均与冯玉祥有所关系,依序为宋哲元、刘郁芬、鹿钟麟、张之江、李鸣钟五人。
国民党派·黄郛、杨杰、杜聿明、张群等
共产党派·宣侠父、刘伯坚、邓小平、王若飞、徐向前等
北洋政府时期
1.左翼备补军前营 北京,1913.4
2.京卫军左翼1团 北京,1913.9
3.京卫军左翼1旅 渑池,1914.5
4.中央陆军7师14旅 潼关,1914.6
5.中央陆军第16混成旅(成军伊始) 西安,1914.9
6.中央陆军11师(督陕时期) 西安,1921.7
7.中央陆军第11师,7混成旅,8混成旅,25混成旅(陆军检阅使时期)北京,1922.11
8.国民军第1军(北京政变后) 北京,1924.10
9.西北军(西北边防督办时期,非正式军号.习惯称呼至今) 张垣,1925.1
国民政府时期10.国民革命军联军第一军(五原誓师后) 五原,1926.9.17
11.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时期) 西安,1927.5.1
12.护党救国军第二集团军(双十反蒋) 潼关,1929.10
13.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鹿代总司令时期) 潼关,1930.1
14.中华民国军第二集团军(中原大战时期) 潼关,1930.4
1929年北伐成功后,由于裁军问题,冯玉祥与蒋介石产生了矛盾,导致蒋冯战争,但由于阎锡山软禁冯玉祥和韩复榘、石友三改投蒋介石,西北军很快失败。
1930年冯玉祥联合阎锡山、李宗仁起兵反蒋,发动中原大战。但因为阎锡山的“晋军”支援不利和张学良入关调停,冯玉祥最终兵败下野。西北军被蒋介石解散收编,余部被缩编为宋哲元的29军、孙连仲的26路军、吉鸿昌的22路军、梁冠英的25路军等,以及韩复榘、石友三的投蒋部队。
宋哲元的部队被张学良改编为29军,成为东北军作战序列,是后来长城抗战、卢沟桥事变中的主力。在喜峰口威震日军的“大刀队”就是建于1916年的冯玉祥的手枪队。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