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世奎照片

侯世奎

侯世奎个人资料: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连、营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
资料更新时间:2020-02-07 05:07:29

人物 名人 军事家 将军 解放军将领

一、个人资料简介

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连、营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

二、个人简历

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连、营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营长,滨海军区团长,东北民主联军旅、师长,安东军区参谋长。参加了辽沈等战役。建国后,历任甘肃省军区参谋长、西北军区干部文化学校校长、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三、生平经历

侯世奎1911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侯世奎幼年时,由于家庭生活困难,父母无力供养,八九岁起就给邻村一家地主家放牛,以后,他又去阿干煤矿给地主背煤。

1928年,父母先后死于饥荒后,17岁的侯世奎在举目无亲、无依无靠的情况下,将小妹送于别人,孤身一人在家乡过起了流浪、打短工的生活。

1929年春,在临夏驻防的冯玉祥国民军部队为扩充军力,在当地招募新兵,侯世奎为了找个栖身糊口的地方,便加入到冯玉祥国民军部队,隶属于孙连仲部下。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倒蒋,孙连仲部奉命从甘肃开往中原参战,侯世奎也随军南下。

1931年12月,第二十六路军一万七千多人,由赵博生、董振堂等率领,参加了著名的“宁都起义”,遂加入中国工农红军行列。参军侯世奎参加红军后,即被任命为红军第五军团第十三军三十八师某团重机枪排一个班的班长,193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6月起,他又到红军大学指挥科第三期学习班学习8个月,不久,又去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参观学习,聆听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重要报告。

侯世奎在中央苏区先后参加赣州、水口、金溪等战役及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为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浴血奋战。由他带领的排和连作战勇敢,突击性强,完成任务出色,曾获得“模范排”和“青年模范连”等光荣称号。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侯世奎所在的三十四师担任长征时的后卫警戒、收容掉队人员等任务。11月,该师刚进至湘江封锁线,突遭敌人阻击,因与前面部队相距较远,失去联系,虽拼死搏斗,仍遭失利,大部分指战员壮烈牺牲。在此次战役中,侯世奎负伤后被俘,先被送到衡阳关押,不久又被押到昆明监狱受刑,铁窗生活历时三年之久。在狱中,残暴的敌人为了向他拷问红军的情况,施用各种酷刑,致使他的身体受到严重摧残,特别是敌人的严刑损伤他的神经系统,使他患上了癫痫症。

到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反动派在释放政治犯时出狱。获释后,侯世奎立即从昆明北上,辗转数千里,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在1938年3月到达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旋转赴延安,回到革命队伍。到达延安侯世奎到达延安后,先入抗大学习,并接受组织审查。八路军领导机关确认他在被捕关押期间没有任何问题,是一个坚强的革命者,便派他赴山东敌后,任一一五师第七团第二营营长,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日本鬼子重重包围、国民党掀起反共潮、汉奸不时出没捣乱的严峻形势下,侯世奎及其所在部队在上级组织领导下,坚持开展敌后工作,出色完成任务。在甲子山、天宝山战役中,他们勇猛顽强沉重打击日本侵略军,扩大抗日根据地,得到上级表彰。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侯世奎坚持学习文化,行军途中每天识四、五个生字。被上级机关授予“文化学习模范营长”称号。

这一时期侯世奎在其他方面均表现良好,得到上级领导器重,不断被委以重任。即于1943年夏任命他为山东纵队教导二旅六团副团长,1944年春调任山东滨海军区莒中独立团团长,1945年初升任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进军东北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之后,侯世奎奉命率部进军东北,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辽南纵队第五旅旅长、纵队副司令员和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师副师长、师长及辽宁省东军区参谋长等职,参加了本溪、海城、梅河口战役和著名的辽沈、平津战役,因作战勇敢,曾多次受到上级通令嘉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侯世奎调任甘肃省军区第一任参谋长,参与指挥甘肃地区的剿匪反霸斗争,为稳定甘肃局势、维护社会治安、进行土改做了大量工作。1952年,他被调任西北军区干部文化学校校长。1955年,侯世奎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他又升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1966年离职休养。新中国成立后,侯世奎非常关心家乡的农业生产情况,在于1957年和1965年两次回临夏探亲期间,对家乡的农业生产和民兵建设给予了帮助指导。

1976年1月24日,侯世奎在兰州病逝,骨灰盒被安放在兰州市华林山革命公墓。

四、兰州走出的将军

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军队。

八十年之中,我们的英雄因为一句“我是人民的军人”而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期间22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赶走了帝国主义,推翻了蒋家王朝,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我想支撑着他们的是一种意志,更是一种情结,一种和人民血肉相连,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情结!而对于陇原人民来说,有太多的本土英雄是值得怀念的,做为开国少将之一的侯世奎将军便是其中一位。”曾是将军下属、《甘肃省志-军事志》主编的郝成铭先生满怀思念而又自豪地告诉我们。

五、当壮丁出大西北

侯世奎祖籍甘肃临夏,1911年出生在皋兰山下一个土窑洞里,生活极为贫困,家无隔夜粮是常有的事。9岁时他便给地主放羊,13岁时又到阿干镇煤矿给资本家背煤。他的一家人受尽了地主、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祖父和父母都是在甘肃地方军阀混战时被杀害的。孤苦伶仃、举目无亲的侯世奎从小就对地主、资本家怀有很深的仇恨。

1929年,侯世奎18岁,被冯玉祥国民军第十五师拉去当了壮丁。在这个过程中,他眼看军阀驱赶士兵为他们卖命,死伤累累,心中无比悲痛。

1931年秋,侯世奎所在的部队被改编到二十六路军进驻宁都,他在红军的宣传中,认识到红军才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部队。当年12月14日,这支部队在赵博生、董振堂的领导下,举行了著名的“宁都暴动”,全军1.7万余人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侯世奎随之走上了革命道路。当时苏区群众与军队亲密团结的情景,与国民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让侯世奎再次肯定自己的选择没有错!为劳苦大众打江山,是一项光荣的使命。

在红军干部的教育下,侯世奎的阶级觉悟迅速提高,而特殊的经历,让侯世奎无论是在政治学习还是在军事战斗方面都十分尽力出色,多次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六、阻敌军不幸入狱

1932年11月,蒋介石调集第十四师、第二十七师等部队,向中央苏区东北部之金溪、南城一带进犯,侯世奎所在第十三师,作为红五军团的左翼,参加阻击作战。为坚守住贵为红军核心阵地的长源庙东侧小高地,他督令战士挖战壕、筑工事,充分做好阻击敌军的准备,并充分利用地形,连续4次打退敌军的进攻,哪怕全军只剩下六七十人,侯世奎仍然鼓励大家“不要怕流血牺牲,坚决守住阵地”,“要为保卫苏维埃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在英勇无畏的红军面前,敌军狼狈退却。战后,侯世奎所在连被上级授予“青年模范连”称号。

1933年,由于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被迫于1934年10月退出中央苏区开始了长征。侯世奎所在的红三十四师当时担任后卫任务,掩护全军撤离。红军主力连续突破了敌军的3道封锁线,向湘江兼程前进。蒋介石发现了红军西进的意图,急令广西军和湖南军利用湘江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红三十四师被阻于湘江以东,与敌重兵进行了拼死搏斗,侯世奎不幸负伤被俘。

侯世奎在昆明等地坐牢的3年多时间,敌人对他施用各种酷刑,身体受到极大摧残。但是,敌人只能摧残他的身体,却摧残不了他坚强的革命意志。他坚贞不屈,拒不吐露红军秘密。直到“七七事变”发生之后,国民党反动派才不得不释放了他。之后他立即北上跋涉数千里,辗转回到延安。

经受了敌人刺刀逼诱与组织的考验之后,领导更加确认侯世奎是一位坚强的革命战士,而在其后的许多战役中,侯世奎多次英勇为国献身的无畏举动让他们的肯定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七、保临江屡建战功

日前,中央电视台播放了10集电视连续剧《四保临江》以生动、宏大的场面,再现了革命先辈们为缔造人民共和国艰苦奋斗、流血牺牲、感人肺腑的斗争精神;而辽东军区第四纵队第十师指战员英勇作战以及杜光华师长壮烈牺牲的事迹,作为该剧的典型场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观众可曾知道,曾任我省军区副司令员的侯世奎将军,当年正是第十师的副师长,他参加了u2018四保临江u2019的全过程,协助师长杜光华、政委葛燕璋,指挥第十师穿林海、跨雪原,东征西战,胜利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为争取u2018四保临江u2019作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郝成铭先生这样告诉我们。

1945年冬,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向东北运兵遣将,并成立以杜聿民为总司令的“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指挥东北蒋军连续向根据地进攻。我军在辽东军区的统一指挥下,回击蒋军的进攻,保卫根据地。

“侯将军参与了盘山、沙岭、本溪、鞍山海城等战役战斗,消灭了进攻我南满根据地的大批敌军。而敌军却依仗优势兵力和美械装备,横行无忌,接二连三发动进攻,更在1946后12月至1947年4月,先后发动了4次大规模进攻。于是,转战在临江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在中共南满分局书记兼辽东军区政委陈云、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劲光、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委肖华等的领导下,进行了u2018四保临江u2019的作战。”

“军力,我军远不如敌师;天公,不甚作美。战役开始时,已是严冬季节,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下,许多战士被冻伤。但作为主力师第十师副师长的侯世奎,和杜光华师长、葛燕璋政委一起,领导部队克服巨大困难,英勇作战,完成了一次次艰巨的战斗任务。”

第一次保卫临江战役在1946年12月17日,在我军第三、第四纵队奋起迎战敌军调集的6个师的兵力之时,杜光华、侯世奎率领的第十师作为第四纵队的右路,机智地打进敌后,调动敌军。踏着积雪,不畏严寒,像一把利剑直插抚顺、本溪地区,炸桥破路,断敌交通运输,拔除敌军据点,摧毁敌政权,将敌人的后方打乱,大大减轻了我军在临江正面作战的压力。第二次是第十师首先配合兄弟部队围攻敌占重要城市通化,牵制敌方军力,接着第十师又与各兄弟部队奋战了3天,在高丽城歼灭敌“常胜军”第一九五师5个营,在三源清歼灭敌第二0七师及保安部队2000余人。

而第三次则是面对敌“剿总”总司令杜聿明的亲率进犯,由于敌军攻势猛烈,我军英勇奋战,杜光华师长不幸壮烈牺牲,此时,侯世奎仍指挥第十师继续战斗,最终在第八师的配合下成功地阻击了敌人的先头部队,为辽东军区调动兵力赢得了时间。次年3月28日,杜聿明又率7个师分4路进攻临江地区。这是东北敌军对临江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我军第十师配合第三纵队,集中兵力首先打击敌军最疯狂的第八十九师。该师装备精良,气焰嚣张,是这次敌军进攻的主力。4月3日,侯世奎和葛燕璋指挥部队猛烈攻击敌军,大刀阔斧地向敌方纵深发展,奋战一天,与兄弟部队全歼了该师,仅俘虏就抓了7000多人。敌八十九师被歼,打乱了杜聿明的进攻计划,其余各路敌军慌忙退走。

“四保临江后,侯世奎长任第十师师长,不久又升任安东军区参谋长。他在东北战场上的斗争历史,是他革命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组织上曾评语u2018作战勇敢,执行命令坚决,完成任务出色u2019;战友们赞扬他是u2018一员战将,能攻能守,指挥果断u2019。”郝成铭说。

八、归根叶不忘乡亲

作为陇原大地的儿女,侯世奎备感自豪,因为是这片土地让他拥有了一腔不灭的爱国热情,使他永不能忘却这片土地的孕育之情。

在参加了梅河口战役、1947年的秋季攻势以及辽沈战役后,侯世奎在兰州战役胜利结束之际,因思念阔别多年的家乡,向组织上提出要回西北工作,为保卫和建设家乡尽力。上级批准了他的要求,任命他为甘肃军区参谋长。

甘肃解放之初,土匪趁人民政权尚未建立之机,大肆收罗散兵游勇,组织反动武装,残害各族人民。这些土匪有3万余众,分为百余股,活动十分猖獗。侯世奎到职后,面对甘肃土匪猖獗这一情况,积极组织力量侦察匪情,制定剿匪计划,在1951年底将全省大股土匪基本歼灭,有效地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为稳定甘肃局势,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2年,侯世奎调任西北军区干部文化学校校长。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后1月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

郝成铭告诉我们:“1976年1月,享年65岁的侯世奎将军病逝于兰州,结束了他的戎马一生,结束了他的光荣奉献的一生。侯世奎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英勇奋斗数十年,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党忠心耿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的崇高思想和革命精神是我军指战员永远学习的榜样。”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