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师照片

雨师

雨师个人资料:雨师,道教俗神,亦称萍翳、玄冥等。传说掌管雨的神,源于中国古代神话,认为是毕星,即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五宿,共有8颗星,属金牛座。后有雨师为商羊或赤松子二说。……
资料更新时间:2020-01-09 07:29:30

中国上古人物 中国神话人物 传说 历史 古代人物 虚拟人物 虚拟领域人物 道教术语 道教神话角色

一、个人资料简介

雨师,道教俗神,亦称萍翳、玄冥等。传说掌管雨的神,源于中国古代神话,认为是毕星,即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五宿,共有8颗星,属金牛座。后有雨师为商羊或赤松子二说。

二、雨师 - 由来

中国古代的雨神起源甚早。《周礼》的《大宗伯》篇称,「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郑玄注:「雨师,毕也」,意思是「月离於毕,俾滂沱矣。是雨师毕也」。东汉蔡邕《独断》则称,「雨师神,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雨」。毕星是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之一。此当是以星宿为雨神也。另外,亦有以人物为雨神者。屈原《天问》云「蓱号起雨」。汉代王逸注称:「蓱,萍翳,雨师名也」。《风俗通义》称「春秋左氏传说,共工之子,为玄冥师」,「郑大夫子产禳於玄冥」。玄冥,雨师也。晋《搜神记》称,「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更以神鸟为雨师,称「雨师者,商羊是也。商羊,神鸟,一足,能大能小,吸则溟渤可枯,雨师之神也」。唐宋以後,从佛教中脱胎出来的龙王崇拜逐渐取代了雨师的位置。

三、雨师 - 职能

雨师之名,以「师」名神。据《风俗通义》的《祀典》称,「师者,众也。土中之众者莫若水。雷震万里,风亦如之。至於太山,不崇朝而遍雨天下,异於雷风,其德散大,故雨独称师也」。正是由於风雨滋润,「养成万物,有功於人,王者祀以报功也」。

四、雨师 - 奉祀

雨师的奉祀,秦汉时已列入国家的祀典。《唐会要》称,奉祀雨师,升入中祀,并且要「诸郡各置一坛」,与王同祀。道教宫观也有设殿供奉风伯雨师、雷公电母者。其雨师之塑像常作一乌髯壮汉,左手执盂,内盛一龙,右手若洒水状,称雨师陈天君。雨师之神诞日为十一月二十日。由于近代雨师的崇拜逐渐为龙王崇拜所取代,因此现在专门奉祀雨师的祭典已不多见。只是在道教大型斋醮仪礼上,设置雨师的神位,随众神受拜。

五、雨师 - 相关记载

雨神亦称雨师,其信仰与风神一样,起源甚古。《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同礼·大宗伯》:“以楠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汉人在以箕星为风伯的同时,则以毕星为雨师。蔡邕《独断》曰:“雨师神,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雨。”《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沱矣。”《重修纬书集成》卷六《龙鱼河图》:“天太白星主兵,其精下为雨师之神。”《易·师卦》曰:“师者众也。”《风俗通义·祀典》称:土中之众者莫若水,雷震百里,风亦如之。至于太山,不崇朝而遍雨天下,异于雷风,其德散大,故雨独称师也。丑之神为雨师,故以乙丑日祀雨师于东北,土胜水为火相也。可见当时雨神已被列入国家祀典。

后来雨师被道教纳入神系,或云为龙,或云为商羊,或云为赤松子。《抱朴子·登涉》:“山中辰日有自称雨师者,龙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雨师神,商羊是也。商羊神鸟,一足,能大能小,吸则溟渤可枯,雨师之神也。”《搜神记》卷一:“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冰玉散,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至昆仑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游人间。今之雨师本是焉。”又《列代神仙通鉴》卷一神农时,川竭山崩,皆成沙碛,连天亦几时不雨,禾黍各处枯槁,有一野人,形窖古怪,言语颠狂,上披草领,下系皮裙,蓬头跣足,指甲长如利爪,遍身黄毛覆盖,手执柳枝,狂歌跳舞,曰:“予号赤松子,留王屋修炼多岁,始随赤真人南游衡岳。真人常化赤色神首飞龙,往来其问,予亦化一赤虬,追蹑于后。朝谒元始众圣,因予能随风雨上下,即命为雨师,主行霖雨。”

六、雨师 - 不同形象

民间对雨师亦有自己的看法,汉人以玄冥为雨师。《风惜通义·祀典》《春秋·左氏传》说:共工之子,为玄冥师。郑大夫子产禳于玄冥。雨师也。因玄冥是古代五行官中的水官,水与雨相通,故被称为雨师。

又有以萍翳为雨师的。《楚辞·天问》蒋号起雨。王逸注曰:“蒋,萍翳,雨师名也。”《广雅·释天》雨师谓之蒋翳。萍翳又称屏翳。司马相如《大人赋》召屏翳,诛风伯,刑雨师。曹植《洛神赋》屏翳收风,川后静波。

唐朝时还以李靖为雨师。《山西通志》风雨神庙,在翌城县

四望村。其神唐卫公李靖。这大概源于《唐逸史》中李靖行雨的故事。相传李靖曾经远行于山中,夜晚寄宿于民夫家中。半夜,一妇人将一个水瓶递给他说:天命行雨,烦汝代劳。一佣人牵一青骢马至,对李靖说:汝以水自马鬃下,三滴乃止,慎勿多滴。李靖上马后,正准备滴水,不料马惊,咆哮跃空,瓶中水一连数滴,次日当地一场大雨,解决了旱情,民感其恩,立庙祀之。

另外《事物异名录》还说雨师为冯修,号树德,又名陈华夫。《集说诠真》中还描绘了他的形象:乌髯状汉,左手执盂,内盛一龙,右手若洒水状,称之日雨师陈天君。

七、雨师 - 历史传说

在传说中常常和风伯一起出现。曾是黄帝的属臣,《韩非子·十过》称:“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但之后则随同蚩尤与黄帝作战,《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大风雨。”蚩尤败退之后,雨师是司雨之神,但不能确认其究竟为谁。《楚辞》中称雨师名“玄冥”、“萍翳”、“屏翳”,《抱朴子》则说“山中辰日有自称雨师者,龙也。”而《搜神记》说“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至高辛时,复为雨师,游人间。今之雨师本是焉。”世间流传种种说法繁多,甚至有称卫公李靖为雨师者,虽然显得荒谬,但足以看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民间对于作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降水的重视。值得一提的是地支之中“丑”之神为雨师,所以民间往往在己丑日祭祀雨师

八、雨师 - 《风雨图》

1983年4月,河南南阳市王庄出土一幅盖顶(汉墓)画像《风雨图》,50×170厘米,画上部刻三神人共拽引五星车,一神驭之,双手挽缰,驭者为风伯。风伯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养成万物,有功于人;下部四神人,头发皆披在一旁,各抱一口罐正倾向下方,罐中的水流似瀑布倾泻而下,象征降雨。右部一云神,赤身裸体,双腿跪地,张口作吹嘘状,口吐云气,云气弥漫空间。图画左上方有斜对四星,下沿中间一星应是老人星,空白处饰云气。风雨雷本是自然现象,但由于与人类生命有着直接的关系,于是人们便赋予其各种神话意象。这幅《风雨图》便是一幅成功的神话意象作品。被人格化的风神雨神,以一种饱满的热情造福人间,他们尽心竭力,密切协作,造福人类。

关于雨师的神话传说,最早来自对雨水的自然崇拜。《独断》云:“雨师者,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雨。”南阳汉画像石中的天文图中常有毕星的星象,这与祈雨的风俗有关。而南方的楚国则以“飞廉”这种奇怪的鸟兽为风伯。汉画中的风伯雨师,既非星体,也非鸟兽,而完全是人的形象,说明二神在汉代已经人格化了。而且,汉代对风伯、雨师的祭祀,已经纳入了国家的祭典,民间也都设有风伯、雨师庙。

九、雨师 - 龙施雨沛

据说大禹治水前,有应龙以尾画地,为禹画出应开挖的浚水导水的水道线路,也有传说说禹治水时疏导河川、挖去山岩,有应龙在前曳尾,有玄龟在后挖泥,当疏导到巫山县时,一条应龙画错了水道,被禹处死。巫县现在仍有错开峡和斩龙台两处地名。

传统中的应龙是一种有翼的龙,颈细腹大,鳞身。脊上有棘礼四肢强健,而且喜欢独处。古人曾有诗咏应龙:“应龙未起时,乃在渊底藏,非云足不踏,举则冲天翔。譬彼野兰草,幽居常独香,清见播四远,万里望芬芳。隐居可颐志,自见焉得彰。”这首诗实际上是借应龙而指人,借题发挥了。

从上述传说中可以看出,布雨还不是应龙所独有的功能,因为蚩尤也请来了正规的神抵——雨师。但应龙有布雨的本事则是无疑的。据说黄帝战胜蚩尤后,由于应龙不能再上天,所以先民们用上造出一条状如应龙的“土龙”,同时施以巫术,才使得上天降下了甘霖。于是以“土龙”呼风唤雨就成了祈雨的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且,虽然上古时代的雨师有多种名目,但随着龙崇拜的普及,其它雨师的形象乃至名称都弱化、模糊了,只有龙的布雨形象日益强化,所以龙也就成了雨师。

十、雨师 - 应龙和雨师

应龙是黄帝收的一个小弟。据说,“应”是雁鸣的声音。当时大雁常在黄土高坡上低低的飞行,领队的老雁在空中鸣叫,后继的雁鸟一只接一只应和,以免有谁掉队。这便是答应、应对、应唱、响应等词的来历。应龙有雁的特征,身体轻盈,轻易爬临山顶,在阳光闪闪中静止不动,大家向上仰望,看见的是一只有翼的雁形飞龙——所以叫应龙,即是雁龙。

据说应龙只能驾驭地面的流水,黄帝战蚩尤的时候,他截取灵山河水,秘密蓄积水位,妄图一举淹没蚩尤的营地,结果被雨师的大雨浇了一个乱七八糟,害人反害己。

也有版本说应龙会飞上天往下吐水,这似乎也不算会下雨,只是“飞”和“吐水”两项技能的简单叠加而已。最逊的是他会放不会收,结果吐出来那么多口水都被雨师收了去,造成反扑,害得黄军都被他的口水淹了。到了大禹治水的时候,他就只能帮着人家用尾巴扫扫地、划划线了。

十一、雨师 - 唐祭祀史记

天宝四载七月二十七日敕。风伯雨师。济时育物。谓之小祀。颇紊彝伦。去载。众星以为中祀。永言此义。固合同升。自今以后。并宜升入中祀。仍令诸郡各置一坛。因春秋祭祀之日。同申享祠。至九月十六日敕。诸郡风伯坛。请置在社坛之东。雨师坛在社坛之西。各稍北三十步。其坛卑小于社坛。其祀风伯。请用立春后丑。祀雨师立夏后申。所祭各请用羊一。笾豆各十。簠簋俎一。酒三斗。应缘祭须一物已上。并以当处群公廨社利充。如无。即以当处官物充。其祭官准祭社例。取太守以下充。五载四月十七日诏曰。发生振蛰。雷为其始。画卦陈象。威物效灵。气实本于阴阳。功乃施于动植。今雨师风伯。久列于常祠。唯此震雷。未登于群望。其以后每祭雨师。宜以雷师同坛祭。共牲别置祭器。至贞元二年四月二十三日诏。问礼官。其风师雷师祝版署讫。合拜否。太常博士陆淳奏曰。以是小祠。准礼又无至尊亲祭之文。今虽请御署。校详经据。并无拜礼。诏曰。风师雨师为中祠。有烈祖成命。况在风雨。至切苍生。今礼虽无文。朕当屈己再拜。以申子育之意。仍永为例程。本是小祀。开元礼无乐章。及升为中祀。乃用登歌一部。天宝以来。尝借天帝乐章用之。本太常卿董晋奏请。补其阙。至贞元六年五月十四日。诏秘书监包佶补之。雨师亦准此。风师坛旧在通地门外道北二里。贞元三年闰五月二十一日。以宫城喧呼。亏于宿敬。又近章敬寺。恐神灵不安。诏有司于浐水东择地移之。其年七月二十一日。遣太常少卿裴郁致祭告移之。四年四月。诏有司。自开元以来。升风师雨师为中祀。假郊庙乐章。未奏撰。遂令于邵等分撰之。六年五月。以风师雨师武成王等乐章。付有司施行之。

十二、雨师 - 赤松子传说

神话中的掌管雨的神仙,有做屏翳,也叫号屏,又叫玄冥。他们其实就是赤松子,又写作"赤诵子"。传说是炎帝神农氏时施雨的雨师。

这位赤松子先生有一种能随着风雨飘来飘下的本领,曾做过炎帝神农氏的雨师,后来从西天母那里得了什么不死药之类的东西,能入火自焚,随风雨而上下。成了仙,上了天,顺便还拐走了炎帝的小女儿。直到高辛氏的时候,赤松子才象棋自己的职责,又回到人间做雨师。炎帝到高辛之间隔着黄帝、少昊和高阳三代,原来那几百年竟是滴雨未下的。相传远古时代,人民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一日无获,就得挨饿,日子过得和艰难。后来,神农氏用木制做耒、耜,教大家种植谷,秋收冬藏,生活才有所好转。于是神农氏被众人举为首领。

年复一年,一场罕见的旱灾降临了,一连数月,天上没有一滴雨降落,田里的禾黍全都要枯萎了。旱情最重的地方,川竭山崩,皆成沙碛,连人畜都要渴死了,喷甭说汲水浇地了。

神农氏头发快愁白时,不知从哪儿跑老一位蓬头跣足、形容古怪的野人,上披草领,下系皮裙,手里还拿根柳枝。野人自我介绍说:"我叫赤松子,曾随师傅道人在昆仑上西王母石室中修炼多年。赤道人常化飞龙,南游衡岳,我亦化为赤虬,跟在他身后,还学会布雨的本领。"

神农氏闻之心喜,让他马上显示一下。但见赤松子取出一种叫:"冰玉散"的粉末吞下,化为一条赤龙,飞上天空。霎时,天上乌云密布,一场倾盆大雨兜头浇下,眼看就要枯死的庄稼,有恢复了郁郁生机。神农氏大喜,立封赤松子为雨师,专管布雨施霖的事。

神农氏成仙后,皇帝继任首领,九黎的头领蚩尤不服,兴兵作乱。连赤松子也投奔了过去。等黄帝率领众部落与蚩尤大战与涿鹿之野时,赤松子化为一条虬龙,飞廉变成一只小鹿,一道施起法术。刹那间,天昏地暗,走石飞沙,暴雨狂风,飓风卷飚。黄帝和他的部下在一片混沌中,连东南西北也辨认不出,还能作战?蚩尤趁机发动进攻,杀得对方丢兵弃甲。就这样。蚩尤依仗飞廉和赤松子能征风召雨的优势,九连九胜黄帝,迫使黄帝连连后撤,一直退到泰山。

黄帝在泰山会集群臣,商讨了三天三夜后,终于设计出两个破敌法宝--司南车和牛皮鼓。司南车有两层,共二十八个轮子,车上有一个手指前方的木刻人。车轮滚动时,牛皮鼓一共八十面,一起鼓响,声音可以响彻三千八百里。于是黄帝再与蚩尤决战。

蚩尤仍使飞廉和赤松子呼风唤雨,炊烟喷雾。这一次,黄帝靠着司南车,始终不迷失方向,坚持战斗,紧接着,大臣容成等人,率人擂起牛皮鼓来,顿时惊天动地,裂石崩云,吓得飞廉和赤松子魂飞魄散,赶紧还原凶横本相,跟着蚩尤一块儿逃窜。黄帝挥师追击,一只追到涿鹿,终获全胜,还活捉了赤松子和飞廉。因为这两个人都是降伏,黄帝仍叫赤松子当雨师,又封飞廉为风伯,要他们改恶向善,从此为民造服。

五帝后,世间没人再管得住风伯雨师了,于是对她们的祭拜,被列入国家的是祀典,目的仍在于祝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平安。这两位尊神的丑陋嘴脸,也变成了一位清秀童子伴随着一位长须官人,象征雨随风至,风止雨歇。

十三、雨师 - 相关词条

昌意

娥皇

丹朱

嫫母

女英

英招

陆吾

巫咸

常羲

十四、雨师 - 参考文献

http://www.zsku.net/jiaoyu/sort01084/sort01086/sort01144/1431716802357.html

http://blog.readnovel.com/article/htm/tid_1227963.html

http://www.taoist.org.cn/xinyang/shenxian/minsuzhsh/yushi.htm

http://www.pixelgame.net/bbs/viewthread.php?tid=35525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