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历史人物 明朝 明朝人物
姜淮,永嘉县人,明代著名的作家,藏书家。一生淡泊名利,杜门为学,最终著书27本。其代表作《歧海琐谈》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具有历史和文学价值。
姜淮,字平仲,号艮峰人,永嘉县人。出生于明万历年间,卒年不详但享老寿。他的故居在今鹿城区华盖山麓,叫竹梧书院,是当时温州的著名藏书家,他的朋友何白有诗赞曰:“华盖峰前旧书屋,绕屋高梧映深竹,编摩上下数千年,图籍纵横三万牍”。他平生博综群籍,不愿为官,杜门著书,尤悉瓯中学掌故。
《歧海琐谈》全书16卷4大本,12万余字。取名歧海,典出郭《山海经·海内南经》所云,瓯居海中,临海永宁县即东瓯,在歧海中。全书530多条,大体可分六大类。属名人逸事的最多,120多条,建置胜迹的90多条,风土物产的80多条,灾害变异的40多条,诗文书法、对联民谣的90多条,最后,神仙鬼狐、幽默讽刺的60多条。名人逸事中有王羲之、谢灵运、王梅溪、高则诚、何文渊、张孚敬等30多人。以相当条目着力褒扬明代温州几个贤明郡守乎何文渊、文林、洪坦、卫承芳;也尖锐批评了几个昏庸的地方管陆秋峰、戴一俊等。他引一首民谣:“温州太守陆秋峰,扫尽温州五邑空。只有江山移不去,临行写入画图中。”可谓入木三分。风土物产中,记录温州人一年到头、四时八节的传统风俗习惯,重点介绍无宵灯会、中秋节、拦街福、端阳节龙舟竞渡、抬阁以及结婚坐宴等习俗。物产条,引韩彦直《桔录》、叶水心的“有林皆桔树”诗,证明宋代永嘉盛产桔。桔、柑、瑞香、龟脚等特产都列为贡品。灾害变异,重点记述农民起义。明英宗13年8月起,庆元叶宗留、福建邓茂七部,多次攻打泰、平、瑞、温州。在泰顺、平阳发生过大战,历时6年,至景泰4年平息。遂设景宁、泰顺两县,取景星庆云,国泰民安之意。并记述明世宗嘉靖闽,倭寇侵扰州县,烧杀淫掠,成为东南沿海人民的一大祸患。直到嘉靖四十四年,倭寇才基本消除。在诗文字画条中,他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有明一代温州的书画名家,除了曾任过宪事例的侯一元、王铮、王叔果、王叔杲等地方名流,都谙草圣,不相伯仲以外,其他如谢德环、姜立纲、任道逊等都以书画入选廷阁。虞*、林应龙、康从理、洪孝先、何白,却以江湖翰墨,各擅专长。何白晚出,才艺尤出众。《歧海琐谈》属稗史笔记,从中可以了解明代温州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著书27种,有《东嘉人物表》、《东嘉书目考》、《东嘉科第年表》、《东嘉诸科年表》、《永嘉教职世表》表,可惜都已失传。传世的仅《歧海琐谈》一书,详述温州掌故。瑞安孙诒让在《温州经籍记》一书中,称赞该书“对有明一代掌故,收集更详尽,在当时宋元地方文献散佚情况下,得此一编,救亡校异,就一群言,亦可谓考证之渊博”。
以丰富的文物知识,严谨的考证,书写历史背后的真实。以散文的笔调,合理的逻辑,书写遗忘在温州历史角落里的人和事。
“山人黄子复,擅巧思,制为木偶,运动以机,无异生人。尝刻美女,手捧茶橐,自能移步供客。客举瓯啜茗,即立以待,瓯返于橐,即转其身,仍内向而入。又刻为小者,置诸席上,以次传觞。其行止一视觞之举否。周旋向背,不须人力。其制一同于大。”
这段文字来自明代温州人姜准写的《歧海琐谈》里。翻译成白话大意是,一个叫黄子复的人,心灵手巧,他用木头刻了一个大美女,不但能行走自如,还能手托着茶盘送茶待客。后来这黄子复为了方便吃酒,又刻了一个小点的美女,放在桌面间,充当递递酒杯倒倒酒水的娱乐角色。这种木偶“周旋向背,不须人力”,应当是有动力传递的,从其功能看来已与现代的机器人无异。那么如此机巧的机器人,靠的是什么为动力呢?它的动力传递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呢?又是如何接收指令呢?书里没有介绍。不过在留传下来的正史或稗记还是能找到其中的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大家熟悉的诸葛亮最后两次出祁山北伐中原时,就也发明了一种用来运粮的“木牛流马”,它们“搬运粮米,甚是便利。牛马皆不水食,可以昼夜搬运不绝也”。几乎等同于现在的运输汽车了。野史中也有记载的木制机器人,如唐朝人张骛在《朝野全载》中记载说,洛州县令殷文亮,喜欢吃酒,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仆人,于是就自己刻制了一个木机器人,给它穿上绸衣,这个机器人伺候时能酌酒行觞,彬彬有礼,让人很是受用。他们都犯了一个共同的缺点,不但没有图纸,连文字都节省,像猜谜一样。
姜准是一个博学家,就住在今天温州的华盖山脚边。明代时他一直不想做官,很喜欢收集地方的风物民俗,至今很多人写温州掌故还是少不了他的《歧海琐谈》这本书。前面提到的机器美女发明家黄子复同志,如要申请专利的话,除了美女机器人外,还发明了机器狗与机器蛇,造的机器狗非常的了得,“冒以真皮,口自开合,牙端攒聚小针,衔人衣裔,齿不脱,无异于真。”书中还说到北宋庆历间有一姓李的温州人,曾经用木头刻一舞钟馗,高二三尺,右手持铁简,以香饵置钟馗左手中,鼠缘手取食,则左手抱鼠,右手运简毙之。这真比现在电猫抓老鼠还厉害了。后来沈括先生知道了,就把这事记在了大作《梦溪笔谈》里。这说明搞发明创造温州人还是很有历史的。
只不过姜准先生写的这些机械人与动物,笔墨太简,让后世人无法了解它的制作过程与动力。如魏晋时马钧用木材制造的百戏机器人是以水作为动力。温州旧时的首饰龙上面有上百个人物,一般也是用人工摇动木齿轮传递动力的。而姜准先生提到的发明,我们没理由说他凭空捏造出来的。但对其可自行运动的机理还是不得不产生怀疑。
现在我只能这样推测,作为“百工之乡”的温州,出能工巧匠的几率是很高的。可能姜准写的是将一场看过的留下深刻印象的木偶表演写成真实的生活,或者说是一种对生活现状寄托着美好的幻想。但是,正因为,人有了幻想,也才有了把幻想变成现实的愿望。不是吗,数百年后,姜准笔下的机器人都一一已变成现实了。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