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明代画家)照片

张宏(明代画家)

张宏(明代画家)个人资料:张宏(公元1577年—1652年后)字君度,号鹤涧,明代著名画家,别号晚溪道人,江苏苏州人。善画山水、人物,主要宗法沈周、文征明,并上追元四家和米芾、董源、巨然,又兼学北宋李、郭和南宋李、夏,融合而成自身风格。他的绘画继承了吴门画派的风格和特色,在写生的基础上搞创作,师自然造化,悟出了绘画的真谛,在画中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他的画作整个画面看起来深远高逸,山石坚硬敲击有声,流水清澈涓涓而下,为书画注入了灵性,使人身临其境,恍若隔世。……
资料更新时间:2023-10-09 03:20:51

画家 历史人物 书画 国画 明朝 艺术大师 著名画家 山水画

一、个人资料简介

张宏(公元1577年—1652年后)字君度,号鹤涧,明代著名画家,别号晚溪道人,江苏苏州人。善画山水、人物,主要宗法沈周、文征明,并上追元四家和米芾、董源、巨然,又兼学北宋李、郭和南宋李、夏,融合而成自身风格。他的绘画继承了吴门画派的风格和特色,在写生的基础上搞创作,师自然造化,悟出了绘画的真谛,在画中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他的画作整个画面看起来深远高逸,山石坚硬敲击有声,流水清澈涓涓而下,为书画注入了灵性,使人身临其境,恍若隔世。

二、人物简介

张宏(公元1577年—1652年后)字君度,号鹤涧,别号鹤涧道人。明代著名画家,江苏苏州人。善画山水,重视写生,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秋壑深邃、有元人古意。他的山水画以石面皴染结合为特色,乃明末吴门画坛之中坚人物,吴中学者尊崇之(《明画录》记载)。他主要宗法沈周、文征明,并上追元四家和米芾、董源、巨然,又兼学北宋李、郭和南宋李、夏,融合而成自身风格。张宏平生喜好游历名山大川,注重外师造化,汲取绘画养分,藉以开拓创作视野和体悟艺术真谛。所作人物画,线条疏朗,形神俱佳,散聚得宜,皆具天然逸趣。在文献记载中,张宏一六五二年画了一幅《蜀葵图》,这是他留给人们的最后资讯。再过一年,将近八十岁的张宏随之杳如黄鹤,彻底隐居在了山林之中。后来相传有柴人在苏州西山的密林中,见到了年逾八旬的张宏在山中作画,其道袍加身,鹤发童颜,犹如仙人一般。

三、传世作品

《青绿山水图》,上海博物馆藏;《延陵挂剑图》、《杂技游戏图》、《击缶图》、《阊门舟阻图》、《溪亭秋意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兰亭雅集图》,首都博物馆藏;《琳宫晴雪图》,辑入《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展览会图说》;《柴门流水图》,辑入《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华子冈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寒山萧寺图》,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牧牛图》,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桐荫高士图》,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布袋罗汉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风皓月图》,南京博物院藏;《秋塘戏鹅图》,广东省博物馆藏;《句曲松风图》,波士顿美术馆藏;《越中十景》,日本奈良大和文华馆藏;《止园图》,柏林东方美术馆藏;《村径柴门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西山爽气图》,浙江省博物馆藏;《浮岚暖翠图》,广东省博物馆藏;《石屑山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雪景图》、《观潮图》、《风雨归牧图》,《山塘短棹图》南京博物院藏等。张宏绘画技法高超,笔墨灵动传神,真迹者皆为精品,被各大博物馆奉为镇馆之宝。《西山爽气图》被教委编入高二地理限选新教材,当做古代文人画的范例;台北故宫博物院将《布袋罗汉图》设计在了邮票上,以故宫博物院推荐的宋、明四位画家张宏、晁补之、王问、梁楷所绘的四幅人物古画为题材,印制邮票一组。《止园图》册更是被国际园林界称为“中国古代园林”无与伦比的、最好的视觉证据。

四、艺术风格

史书记载:张宏师法沈周,并超越之。他重视写生,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秋壑深邃、有元人古意,画中石面连皴带染为其特色。其实张宏的艺术风格在晚明时期是具有鲜明特点的。他在游历名山大川之时写生作画,从中寻找艺术灵感。最终他寻找到了一种更贴近自然的现实主义画风,如何引观者入画,成为了张宏思考的课题。经过长期的创作和研究,他的绘画形成了带有意境的现实主义风格,所作的具象山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极限。

他的画作整体看起来深远高逸,在那个时代,去名山大川写生不多见,一般的文人画家喜好独自在家中作画,靠临摹古人的画作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样就局限了艺术创作的视野。张宏则代着画笔深入到了山林之中,去体会大自然的雄浑壮丽,在写生的基础上搞创作,师自然造化,悟出了绘画的真谛。在画中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使原本呆板的山水画活了起来。他在绘画中所使用的透视法与西方立体画法不谋而合。据史料记载,他曾登高画鸟瞰俯视图,更是当时罕见。张宏的风景画在写实的基础上体现出了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他的画作赏心悦目,看后令人流连忘返,仿佛置身于画作之中:近树繁荣,远山起伏;云山烟树,境界清幽;溪桥亭屋,山势巍峨;群峰耸立,白云横岭,树木葱笼;笔法清晰凝重,墨色林酣畅;山石皴擦铿锵,树木渲染可真;推别具一格之画法,寄情怀于山水之间。

五、艺术成就

张宏的绘画继承了吴门画派的文人画风格和特色,在写生的基础上搞创作,师自然造化,悟出了绘画的真谛,在画中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使原本呆板的山水画活了起来。他在绘画中所使用的透视法与西方立体画法不谋而合,故宫博物院专家也称张宏的山水笔墨精湛,世所罕见。他曾登高画鸟瞰俯视图,更是当时罕见。在那个时代,去名山大川写生不多见,可见张宏是非常难得的一位 重视写生的绘画大师。他的画作整个画面看起来深远高逸,山石坚硬敲击有声,流水清澈涓涓而下,为书画注入了灵性,使人身临其境,恍若隔世。他的山水画用渲染的手法烘托出超凡脱俗的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人仿佛置身于画卷中。画面清新典雅,气氛和谐,奇峰怪石,浓密古木,清风飞泉,意境空灵清旷。

风格创新,笔法灵动

张宏的画风师法沈周和文徵明,兼学元四家和米芾、董源、巨然等,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融合而成自身风格。既具有吴门画派的典型风格,又有新的艺术语言在其中。

张宏作画风格创新,跳脱于传统之外,而且,他倾向于描绘特定的实景,以之取代历来传统山水所推崇的形式和固定造型。这样画出来的山水画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观,仿佛置身于画面之中,去体会那峰峦起伏,绵延奔腾,江河湖港,烟波浩渺,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观。

一般的理念认为中国山水只描写理想山水,而不表现特定实景。实际上,山水画可说是根源于对特定地方实景的描绘,而且是在经过了几世纪以后,才在五代和宋代的大师手中,一变而为体现宇宙宏观的主题。然而,即便是这些大师所作的画,也不全然偏离山水的地理特性,相反地,他们是根据自己所在地域的特有地形,经营出各成一家的表现形式,后来,这些自成一家的表现形式成了区分不同地域派别的标准。

开启写生主义之先河

“写生”一词是因为美术史上的五代“工画而无师,惟写生物”的腾昌祐到宋“写生赵昌”的历史发展,而获得了在品评上的意义。此后,凡是国画临摹花果、草木、禽兽等实物的都叫写生;摹画人物肖像的则叫写真,而与之相应的有“写心”和“写意”。历史上的画家重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不言写生,可是,生活对于画家的艺术发展却有着一定的影响。到了明末吴门画派中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写生,首先是由明末吴门画派的领军人物张宏发起的。张宏把写生当做作画的基本形式,并加以创作,以山水为主,他带着画笔走进了大自然中,去自然中汲取艺术养分。这就是明画录所记载的“张宏,重写生,师法自然。”这句话在今天听起来很平常,但是在明朝那个封建时代,写生可被看做是另类了,甚至还会遭到一些守旧画家的反对。在当时南方很多画派都是“闭门造车”一味的临摹古人,有的干脆直接把古人的画作拆开重新拼装,东拉一座山,西取一棵树,拼凑起来当做自己的作品。在这个时候张宏以其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敏锐的才思,深深地感觉到了传统书画技法的陈旧与落后,于是就不顾同门和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扛起了绘画创新的大旗,并为之奋斗了一生。时至今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翻开历史发现了张宏的这些贡献,无不为之惊叹不已。

具象山水,意趣清幽

古代文人墨客大多以山水为主题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山水在古代不仅是可欣赏的自然风景,在某种意义上,山水已经成为人们寻找心灵深处清凉意境的一个载体。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哪一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山水画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民族的图像、中国人的性情。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与大多数画家一样,张宏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山水画的创作上。

张宏是一位善于创新的画家,无论画什么都要加入艺术思考,选定题材后才开始作画,在创作山水画时也不例外。对于地方风景的描写,自十五世纪末,亦即沈周的时候以来,便一直是苏州画家之所长。他们描绘苏州城附近的湖光山色,但这些画的构图极可能因为未能对这些地方的实际景致提供足够而明确的描写,而使得即便是当地的居民也认不出来。不过,画中描绘了知名的寺庙、桥梁和宝塔等等,不但有助观画者对于景致的识别,同时,借由这些当地文人绅士所常朝拜并游览的古迹,也得以唤起人们对历史、文学和宗教的联想,绘画因此超越了仅仅再现景物的层次,而充满了意义。张宏的真景山水一开始便以重要的方式,打破了这种模式。他选择的景致并不一定列在当地的名胜指南中,而他作画的方式也愈有推翻成规之势。例如1613年,张宏偕伴赴吴兴近郊的石屑山游历,并为友伴做成一画。整幅画的构图遵循我们所熟悉的吴派构图形式,围绕着一条河谷发展,河谷顺着立轴狭长的画面,在中间蜿蜒而上。然而,画家以俯瞰的视角来描写石屑山,画面各部位间前后的连续感,则显得异乎寻常地一致,在视觉上,远处的树丛与竹林,也和其背景融为一片,并非按照历来传统画法,以一丛丛样式化的固定造型列植在山腰间。张宏所关切的是客体世界中表象的美感。1634年,张宏以南京近郊的胜地栖霞山为画题,栖霞山以禅寺和石刻千佛岩闻名于世,此一画幅以浓密如屏的树丛遮掩了其下山腰的轮廓,在传统山水画里,树木一般谦立一旁,以不遮视线为原则;而在这里,观画者必须先穿过树丛方能找到通往寺庙之路。这就使画面产生了纵深的空间感,意境得到了延伸,也给观者留下了遐想的空间,增添了趣味性和可观性。正所谓高崖飞瀑,曲径幽通。

山水画的最高境界,是在具象山水中寻找超凡脱俗的意境。张宏要呈现的并非登览庙宇的经验,而是从雨中远眺的感受。他在题款中写道:“甲戌年初冬,明止挈游栖霞,冒雨登眺,情况颇饶,归而图此。”由画幅下半部的细节,我们更可看出张宏的手法。张宏只画了庙门,这扇门也只画了局部,并且明显地按照远近比例法缩小。岩壁间石刻壁龛的描写,并未如预期的那样显著,相反地,它与石壁和树萌融合为一个视觉整体。张宏将此景压缩为因应挂轴裱式的垂直画面,布局也较乍看之时来得更具巧思;虽然如此,这张作品的视觉效果仍使人感觉到如面对一段未经匠意经营的自然景色一般。同时,高十一英尺有余的画幅本身,亦强化了如大银幕电影或电视超大画面般的临场感,牵制了我们很大部分的视野。山水画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在具象山水中寻找超凡脱俗的意境,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张宏做到了,他是明代最成功的山水画大师。

写意人物,生动传神

张宏作写意人物笔简而形具,线条疏朗,轮廓分明。类似我们今天的人物速写作品一样,用线条的虚实变化来刻画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早在明代末期的张宏就已经创作出了类似今天的速写人物画法,也可以说是西方的速写画法是由明末传入欧洲的,西方人借鉴了张宏的写意人物画法,经过演变而发明了速写。张宏的写意人物不仅仅是单纯地画某个人或某些人,他将写意人物灵活地运用到了山水画中,在林木葱郁的山林中,在冈峦出没、巨石嶙峋的山路上隐现着几点樵夫和路人,为山水增添了灵性,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意趣。

水墨花鸟,自然天趣

张宏是一位以山水画和写意人物画见长的画家,在他的传世作品中也是以山水画和人物画居多,花鸟画的传世作品相对较少。近些年来有学者对他的花鸟画开始关注。经过深入研究,得知他的花鸟画也很出众,技法高超,笔墨精绝,意境悠长,颇具天然情趣。国内外的博物馆中均有他的花鸟画佳作。因为吴门画派偏重于山水画,他又是晚明吴门画派的中坚人物,且他最擅长的也是山水画,因此他便多以山水题材作画传世。偶得空闲之时,张宏也会即兴挥毫,创作一些水墨花鸟画来陶冶性情。他所作的花鸟画讲求自然天趣,不假雕饰,以素净为贵,以清雅为韵。

承上启下,引领画坛

前人有云:平居有古人,则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乃精神始出。张宏的绘画,与文人画中被反复描绘的幽山野水不同,相比隐逸山水的冷寂清疏,远离尘世,多了一分平实质朴的入世精神。不论从题材、立意还是技法表现上,都显得真切、自然、美好、感人,富于生活的情趣,引观者共鸣。笔墨得于沈周而有自己的个性,“苍劲雅秀,萧疏淡远。有古人而又无古人。”凡是历史上成功的画家,都是既遵循前人的足迹,又加以改革创新,成立自己的风格,方能开启后世之追寻。张宏具有着前人的深厚笔墨功力和融合而成的自身风格,承上启下地带动了晚明绘画的发展,使晚明绘画向着一个更进步更广阔的方向前进,当之无愧地成为明末画坛的领军人物。张宏不拘绳墨,求实创新地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画家,为后世绘画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引吴门学者追随之,尊崇之。

六、学术影响

《艺苑掇英》《明代绘画》《中国绘画鉴赏图典》《气势撼人》《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山外山》等中外名著都对张宏有着极高的评价。由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编的《中国绘画鉴赏图典》中录入张宏《浮岚暖翠图》轴,并给予高度评价,注曰:“张宏善画人物山水,主要宗法沈周、文征明,并上追元四家和米芾、董源、巨然,又兼学北宋李、郭和南宋李、夏,融合而成自身风格。”另外张宏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也非同一般,其中美国著名学者高居翰教授写的《气势撼人》把张宏放在了第一章,书中提到张宏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他开创了明代绘画写生主义的先河,师法自然,带着画笔到大山中写生,这比西方印象派早了近300年。可见中国人的绘画思想在明朝就已经很先进了。张宏这样划时代的画家值得我们后代颂扬传承。晚明吴门画派在张宏的带领下始终繁荣昌盛,流传至今。吴门画派永不倒,吴门精神启后人。像张宏这样的绘画大师,在中外绘画史上都是少有的。难怪高居翰先生能在哈佛大学的诺顿讲座发表演讲,可见明代画家张宏在欧美学术界影响力之巨大。《明代绘画》录入张宏《村径柴门图》,并注曰:“张宏善画山水,重写生。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秋壑深邃,有元人古意。他画石面连皴带染为其特色。又能画写意人物,形神俱佳,散聚得宜,是明末吴门画坛的中坚人物。”张宏自题:“村径绕山松叶暗,柴门流水稻花香。”此图作于张宏六十七岁时。描绘松林环抱,崇山拱卫的庭院山庄,高大葱郁的苍松分为两组,如同两把打开的摺扇,掩护着山坳中的村落。村前稻田临水,田园丰美,正有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词意。

明末画坛之主导

约自万历至崇祯(1628~1644)年间绘画领域出现新的转机。以张宏为代表的苏州画家在文人山水画方面另辟蹊径,创作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他们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回归自然,到大山里去写生,使山水画活了起来。明代晚期是吴门画派最兴盛的时期,他们重视继承古代人的笔墨传统,把对风格的追求作为艺术的重要目的。而且,由于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有各自的美学追求,从而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他们的笔墨技巧和表现手法,对后来画坛有很大影响。涌现出一批师法自然,重视写生的优秀画家,张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张宏既是一位出色的文人画家,同时又具备职业画家的高超画技与敬业精神,作画一丝不苟,非精品而不出。为后人所敬仰,吴中学者尊崇之。他的绘画继承了吴门画派的风格和特色,在写生的基础上搞创作,使原本呆板的山水画活了起来。他的画作整个画面看起来深远高逸,明代后期山水画,以张宏为最著名,吴门画派到此进入全盛时期。

国际礼赞

张宏的具象山水在国际上历来享有盛名,并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门。北京故宫博物院古书画研究中心外聘专家高居翰先生对张宏尤为推崇。 按高居翰教授的话说,张宏是唯一被推荐到哈佛大学诺顿讲座的中国画家,1979年3至4月间,高居翰教授应哈弗大学诺顿讲座(Charles Eliot Norton Lectures)之邀,发表了一系列讲演,在讲到晚明绘画的时候第一章便是:张宏与具象山水之极限。他讲到:“十七世纪的中国绘画为什么这样吸引我们?无疑地,这是由于这一时期的画家创作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作品。这一时期之所以引人注目,并不仅仅在于个人作品的美感与震撼力。诚如罗樾(Max Loehr)所曾经指出,中国早期绘画系一长期、缓慢而持续不断的发展,到了宋代,在大师们极致的成就中,达到了高峰,其后,元代画家放弃了在绘画中刻意追求气势雄浑的效果,而为中国绘画史开启了第二个截然不同的阶段,此一发展在明末、清初时,达到最高点。宋元以及明清之际乃至于其后的几十年间一一亦即十四与十七世纪一一是中国晚期绘画史上关键且具划时代意义的时期。这两个时期不但产生了许许多多不朽的巨作,同时也开创了许多绘画的新方向。例如张宏的写生主义和师法自然的风格,开创了写生主义的先河,并且把具象山水画推向了一个高峰。张宏做关切的是客体世界中表象的美感,使之具象山水达到了无与伦比的极限。”

作为中国绘画史研究的资深元老,高居翰曾长期担任加利佛尼亚伯克利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艺术史和研究生院的教授,以及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The Freer Gallery of Art)中国书画部顾问,他的著作多是由在各大学授课的讲稿修订,或是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编纂而成,皆是通过风格分析研究中国绘画史的经典书籍,享有世界范围的学术声誉。高居翰教授认为张宏是晚明最有成就的画家,不仅绘画风格创新,而且倾向于描绘特定的实景,以之取代历来传统山水所推崇的形式和固定造型,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

徐邦达“话”张宏

徐邦达先生对历代知名书画家年谱、名作、笔法风格等早就烂熟于心中。徐邦达的渊博学识仿佛一部中国古代书画史尽在胸襟。凡经他鉴定的作品,总是旁征博引,一一列出依据。一次徐邦达在南京金陵饭店,有人拿来一嵌在镜框中的扇面,请他鉴定。这是一幅金本的山水扇面,落款为已巳年张宏。凝神片刻,徐邦达说:“这是张君度(张宏字君度)画的,此为其早期作品。他是位高寿的画家,活了80多岁,生活在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明画录》说他u2018工山水,笔意古拙,墨法湿润u2019。”随后徐邦达先生还讲诉了张宏的一些绘画风格和艺术成就,以及张宏开启的写生主义画法对后世的金陵八家、朱耷、石涛等名家的影响,并称赞张宏是明末最有成就的书画大家。

风俗画卷,承载历史

张宏在辞去荆州知府职位之后,回到苏州故里,开始潜心作画,到大山中去写生;游历名山大川,在旅行中作画。并且深入到市井黎民之中体会生活,创出了一批经典的现实主义风俗画。 画中描绘串乡走巷的三教九流和市井俚民生活,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下层的社会现实,是十分难得的风俗画卷。张宏所作的《游戏杂技图》、《击缶图》等风俗画卷不仅仅是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明代江南一带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穿越时空,修复一座园

《止园图》册是张宏为“止园”所画的一套园林图,二十开,作于1627年。对园林研究者来说,《止园图》册并不陌生。陈从周所编著《园综》一书在卷首所附的十四页园林图,便选自这套图册。而《园综》是做园林的人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但这十四页图,黄晓只一翻而过。“拿到书大家都直奔文献,很少有谁会把重心放在书前的园林绘画上。”黄晓说,一直以来,他甚至没意识到,这十四幅图画的是同一座园子。在大洋彼岸,张宏的这套《止园图》册却被赋予了“再现一座十七世纪的中国园林”的雄心壮志。1996年5月16日,洛杉矶艺术博物馆为这套图册专门举办了一次长达两个多月的展览,二十幅失散数十年的册页因此得以“重聚”。这次展览主要推动者,正是高居翰。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