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照片

阎连科

阎连科个人资料:阎连科出生于1958,河南省嵩县田湖镇人。1978年应征入伍,1985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青联委员、一级作家。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1991年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78年应征入伍,历任济南军区战士、排长、干事、秘书、创作员,第二炮兵电视艺术中心编剧,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
资料更新时间:2020-05-06 18:46:23

1958年出生 中国现代文学家 人物 作家 小说家 散文家 文化人物 文学家校友 文学领域人物 河南人 著名作家

一、个人资料简介

阎连科出生于1958,河南省嵩县田湖镇人。1978年应征入伍,1985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青联委员、一级作家。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1991年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78年应征入伍,历任济南军区战士、排长、干事、秘书、创作员,第二炮兵电视艺术中心编剧,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

二、阎连科 - 写作生涯

阎连科1958年出生于河南嵩县,自小放牛种地,高一辍学,,1978年应征入伍,历任济南军区战士、排长、干事、秘书、创作员,第二炮兵电视艺术中心编剧,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提干,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1991年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79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8部,中、短篇小说集10余部,散文、言论集5部,共计500余万字。其作品被译为日、韩、法、英、德、意大利、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塞尔维亚、外蒙古等十余种语言,在近二十个国家出版发行。2004年退出军界,现为北京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情感狱》、《最后一名女知青》、《生死晶黄》、《日光流年》、《受活》,小说集《阎连科文集》(5卷)、《和平寓言》、《乡里故事》、《黄金洞》、《阎连科小说选》、《横活》、《朝着天堂走》、《欢乐家园》,散文集《回望乡土》,随笔集《桎梏》,中短篇小说《天宫图》、《年月日》等。阎连科曾先后获第一、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和其他全国、全军性文学奖20余次,其作品被译为多种语言,是中国当代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

三、阎连科 - 所获荣誉

《两程故里》、《祠堂》分别获1988年、1989年《解放军文艺》优秀作品奖《瑶沟人的梦》获第四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第三届《十月》优秀奖、1990年-1991年《中篇小说刊》优秀作品奖《夏日落》获1992年-1993年《中篇小说选刊》奖;1992-1993“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 《耙耧山脉》获上海市1994-1995年中篇小说大奖;第三届(1994-1995)上海优秀小说大奖 ;首届“中华文学选刊”优秀作品奖《黄金洞》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其作品曾获军内外奖20余次。第一届(1995-1996)鲁迅文学奖 《年月日》(中篇小说)——第二届(1997-2000)鲁迅文学奖;第八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第四届(1996-1997)上海优秀小说大奖 《耙耧天歌》(中篇小说)——第五届(1998-1999)上海优秀小说大奖 《大校》(中篇小说)——第八届解放军文艺奖 《朝着东南走》(短篇小说)——1999年“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 《黑猪毛 白猪毛》(短篇小说)——2001-2002年度“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 04年他的新作《受活》引起文坛强烈关注,被称为中国的《百年孤独》,获第三届老舍文学奖。

《在富锦的想象》获得2010年第五届老舍散文奖。

四、阎连科 - 《阎连科文集》系列

2007年9月15日,阎连科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鲁迅博物馆隆重召开

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阎连科文集》系列图书。这套文集收录了"老舍文学奖"、两届"鲁迅文学奖"和其他国内外20余次文学奖得主、当代文坛最受争议的作家、当代小说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阎连科三十年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包括六部长篇(《日光流年》、《坚硬如水》、《最后一名女知青》、《受活》、《情感狱》和《生死晶黄》),四部中篇集(《乡村死亡报告》、《艺妓芙蓉》、《寂寞之舞》以及《金莲,你好》),一部短篇集(《黑猪毛 白猪毛》)和一部散文集(《感谢祈祷》)。这套文集是阎连科目前最完整和最重要的文集,囊括了他的半生足迹。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和散文,是他"魂灵淌血的声响",有一种穿透历史时空的力量。

享有"苦难叙事之大成"称谓的阎连科,笔走偏锋,纵横古今,以惊人的写实盘点民族近百年的热点焦点事件,勾勒整个民族的苦难历程。无论写家乡父老卑屈的"革命史"、文化大革命的性与暴力,还是新时期的狂想曲,无不让我们惊奇于他想象的奇诡,文体的怪异,思想的深邃。他用批判国民性的视角去审视民间苦难,写尽人性的贪婪、残忍与丑恶,人的自尊和高贵,揭示生存本身的种种怪现象,为一个永远无法忘却的时代"寻找人生原初的意义"。

这套文集体现了阎连科作品鲜明的特色。一是浓郁的人文关怀意识。阎连科对现实社会、劳苦人命运、乡村文化政治作了原生态的叙述,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久久地吸引和折磨我们的文本"。阅读这些文本从来都不是一次轻松愉快的旅行,他的小说读完后给人的是一种窒息般的沉重。一个老人,一条盲狗,一株随时都可能死去的玉米,广漠、干旱的原野,以及无穷尽的饿鼠,生与死之间进行着殊死的搏斗,与狼群一夜对峙居然获胜,最后居然活埋自己以滋养一株玉米 (《乡村死亡报告·年月日》) ;《日光流年》通篇都是寓言体,一种苦难套着一种苦难,一个悲剧接着一个悲剧,情节的离奇和意绪的幽微,超出了人们忍受的限度。小说作为一种命运的暗示,几乎涉及到了乡村社会所有的厄运。怪病、蝗虫、饥馑、淫行、恶权等等,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述说着千百年来百姓摆脱不了的光景。阎连科通过触目惊心的回忆与诉说重新揭示了被人彻底遗忘的农村生活的真相,并对农民独特的世界观、道德意识和感情方式作了精彩的阐释。

阎连科以超凡奇诡的想象、无与伦比的冷峻与深刻、独特的文体实验构筑了数个独立的艺术世界。其小说创作大致可分为四个系列。"瑶沟系列"(主要收入《情感狱》)是阎连科真正意义地描写苦难的开始,瑶沟是阎连科生命的摇篮,也是阎连科"情感的炼狱",使他初步感受、理解到乡村的生存逻辑、乡村的苦难和权力的意义,从而开始他对乡土中国富于当代意识的重新关照与认识,构筑了一个关于北方乡土中国的袖珍艺术世界。"东京九流人物系列"(主要收入《艺妓芙蓉》)是以历史人物面目出现的对于"活法"的探讨,展示了百年来中国的社会变迁和人的遭遇,语言生动,情节曲折,可读性强,深得读者的喜爱。"和平军人系列"阎连科解构了军旅小说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情结,回归到军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不再从"军人"的角度去看人,而是从"人"的角度看"军人"。比如《生死晶黄》。发射架上的导弹点火之际,一滴可能引起巨大灾难的核裂剂渗出,作为现场唯一一名有核裂剂渗漏处理知识的排长大鹏却临阵脱逃。被迫转业的大鹏带着耻辱回到家乡,可在家乡他也无处安生,无奈的他又回到军营。大鹏处处寻找机会立功赎罪,不幸竟因此致疯……最后,他以血肉之躯处理弟弟鸟孩带回的核裂剂箱,终于又找回了军人的价值和尊严。"豫西耙耧系列",以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和《受活》为代表。在这些作品里,现实变得更加荒谬,生存到了绝境,种种怪异现象开始显现,于是作家不得不仰赖神话或寓言来演绎。

阎连科的小说在结构形式上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在时间轴线上对东方古老观念的吸纳,在语言上对地域方言的大胆开掘与驾驭,在写作方式上对"现实主义"的超越,使其小说真实与虚构并置,当下与历史交融,现实与梦魇交织,构建了一个奇诡陆离、亦真亦幻的艺术天地,从而使其在文本上具有了某种经典价值。在《最后一名女知青》这部具有神话性和写实性的小说里,作者巧妙地以一条小狗的视角来注视、倾听着人类的内心生活,让它目睹了女主人娅梅的悲剧性命运;《日光流年》使用了中国现代小说中前所未有的"倒放"式文体,先写最后发生的事情,再倒回去依次逐步回溯过去的事情;《坚硬如水》语言风格突变,对联、语录歌、演讲、民间三句半、样板戏等等多种"文革"语言形式出现在小说中,带领我们直接进入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体验了那个时代失控的情绪和病态的症状。再比如在被评论界称为"阎连科最具探险,也是其最成功的作品,更是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中最有理想冲击力和深广艺术内涵的一部惊世之作"的《受活》中,阎连科打破小说的所有写法,采用大量的方言、正文+絮言+絮言文体试验,用悖谬和狂欢、游戏精神对中国那个特殊年代的"政治人"病态现象和民众"心理残疾"机制进行了"开掘性、思索性"追问,成为大陆本土近五十余年来最为出色的小说之一。

该套图书出版以来,得到了各个知识领域的诸位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高度评价。著名文学评论家、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学系教授、系主任王德威先生说:"在阎连科近年的作品里,他能将已经俗滥的题材重新打造,使之成为一种奇观,而他的语言和叙事结构恰恰成为这一奇观的指标。我以为阎连科的近作之所以可观,还是来自他对自身所经历的共和国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想象--和反省--的角度。"著名评论家刘再复先生这样评价阎连科作品:"让读者看到的不是滑稽剧,而是非常透彻的精神真实。这一真实就是千百万中国现代文明人都生活在幻觉之中,生活在新旧乌托邦幻象的交织纠缠之中。"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先生则认为,"只有经历了灾难、幻灭的人,经历了死亡般窒息的人,才能够正视乡村社会的深层隐语。阎连科把那些痛感统统压在了自己的身上,去为一个民族背负黑色的棺椁,并踩出一道道的墓志铭。"

五、阎连科 - 作品法国出版

据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透露,一部名为《网恋和猪毛》的中国当代作家短篇小说集在法国出版。该小说集收入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阎连科的《黑猪毛,白猪毛》徐坤的《橡树旅馆》戴来的《准备好了吗?》邢汶的《比北京更好的爱情在上海》和叶弥的《爸爸和骗子》.当问及这部短篇小说集的名字时,该书主编、汉学家汉一解释道,该书取名“网恋和猪毛”,用以表现当代中国的多种生活状态。其中“网恋”象征邢汶在《比北京更好的爱情在上海》里描述的一个住在大城市、习惯利用高科技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

“猪毛”象征阎连科的《黑猪毛,白猪毛》里面描述中国偏僻和贫穷的农村生活。本书是“中国当代文学”丛书的第一部,目的是用这五篇很不同的小说来介绍丛书的总体概念,即让法国读者通过现代中国小说更加了解中国人在现代中国社会中的物质状况和精神状态。

该书由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代理取得中国五位著名作家授权,由法国理由出版社出版。

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向法国出版商推荐具有上述特点的中、长篇小说。

六、阎连科 - 新作《受活》

将入住艾滋病村

小说《受活》的余热尚未退去,作家阎连科正在准备下一篇小说的创作。昨天,阎连科向记者透露,他计划经相关部门批准后,用半年时间自费深入到河南艾滋病村与村民同吃同住,为自己的新作体验生活。

记录感染者内心世界

据阎连科介绍:“从他们知道自己感染上了艾滋病,到生命结束这段时间,他们的情感历程与日常生活以及对世界的看法和我们是完全不同的。就像我认识的一个艾滋病感染者,知道自己患病并即将离世后,便坚持一人独居,拼命劳动以获取供儿女上学、养活家人的经费,黯然离世时的目光无奈又悲戚。”阎连科说:“3年自然灾害期间,河南有很多饥民被饿死,可当时连一篇记录的文章都没有。作为一名河南籍作家,我有责任将艾滋病感染者的内心世界与生存状态用文学的形式呈现出来。”

科学防范不怕被传染

阎连科说,为了更好地表现艾滋病感染者的生活与情感,他打算将在下半年深入河南一个艾滋病村,与村民广泛接触并进行采访。如果条件允许,他愿与村民同吃同住半年时间。“之前我曾去过两次河南艾滋病村,记得当时有一个艾滋病村,几乎全部感染者都是因为卖血染上的。800cc的血卖给‘血头’也就80元钱。有的农民常常卖完血了就无力站起来,‘血头’就会捏着对方的脚抖抖,这样血就能从脚上流到身体里恢复体力。”阎连科说:“尽管外界说艾滋病村多么可怕,可我并不觉得。在我看来只要掌握好疾病传播渠道,科学防范,艾滋病就不会像传说中的那么恐怖。”“我不怕艾滋病,却难承受面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就像我两年前曾经助学过的4个艾滋病孤儿,4个月前还又蹦又跳的,4个月后就有2人悄然离去了。我什么都不怕,就怕眼见着熟识的患者去世,由此给我带来的内心深处难以抑制的悲恸。”

最早发现者陪伴同行

据了解,即将随阎连科进村的还有最先发现河南艾滋病的高耀洁老人。她对艾滋病非常了解,此行她会教给阎连科许多防范事宜。此外,他们还会为艾滋病患者捐助部分药品。“现在政府对当地艾滋病村的治理给予了高度重视,已经公布了38个艾滋病村,已有76名国家干部被派驻进去。我正在努力成为第77名被派进去的人。”

为艾滋病村状告出版社

2005年以小说《受活》摘得鲁迅文学奖的北京作协专业作家阎连科,今年2006年初又以国内首部反映艾滋病的长篇小说《丁庄梦》而引起轰动。近日,阎连科将这本书的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告上了法庭。原因是该社不仅拖欠作者稿费而且承诺捐赠艾滋病村的五万元钱也没有兑现。9月1日,他向本报记者表示:“无奈才走上打官司这条路”。

《丁庄梦》:首部描写艾滋病的长篇小说

阎连科介绍说,《丁庄梦》是以中原地区曾经发生的艾滋病蔓延为背景的作品。为完成这部作品,阎连科从2004年开始,曾在三年的时间里七次到河南的艾滋病村去实地调查,广泛接触艾滋病患者,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呕心沥血,最终奉献出这部描写艾滋病灾难的力作《丁庄梦》。可以说《丁庄梦》既是一部冷峻展示中国艾滋病人生存状态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诚挚表达作家的人道关怀和博大爱心的书。

出版社:承诺捐赠5万元给艾滋病村

据了解,春风文艺是最早准备出版这部小说的出版社,并且在阎连科去河南的艾滋病村实地调查时,他们的编辑代表春风文艺出版社(blog)和阎连科一起捐赠了十万元来资助当地居民每家建一个水泵。到2005年下半年小说写完后,因种种原因,阎连科又将此书转换到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条件之一,就是所出版《丁庄梦》的出版社必须向阎连科所去体验生活的艾滋村捐助5万元人民币,实际上这笔钱是应该补偿给春风文艺出版社,作为此前春风文艺出版社所捐赠的费用。后来,阎连科和上海文艺出版社于2005年11月23日签订了出版合同。合同规定,首版印数为15万册,版税率为12%,支付版税方式为第一次在作品出版(2006年1月正式出版)满三个月时,结算5万册的版税(12万元);满6个月时,结算第二个5万册的版税,剩余部分在出版满12个月时结算完毕。在阎连科的诉讼说明中称:上海文艺社在今年元月初出版《丁庄梦》时,还在封面的勒口处印有“为写作和出版这部小说,作者和上海文艺社捐献义款,联合进行了‘关爱生命,关注艾滋病慈善行动’,这项行动仍在继续”的宣传说明文字。而实际的情况是,上海文艺社直到今天既未给作者支付一分钱稿费,更没有给艾滋病村捐助一分钱义款。

作者:打官司纯属无奈

今年7月2日,在出版该书满6个月时,阎连科多次和该书的责编曹元勇先生联系无果,就以作者和朋友的身份写信给上海文艺社的总编辑郏宗培先生,希望支付已经替其垫付的5万元捐献义款和其应付的稿费,但郏宗培先生却未回复;8月15日,阎连科又再次去信,希望不要因为稿费和义款的事伤了作者和出版社的和气而打上“官司”,但郏宗培先生仍未有答复。这期间,阎连科也曾委托律师两次发函给上海文艺社催款和寄去“终止出版合同通知书”,也都均未得任何说明和回音。在无奈之下,就只好在8月24日委托律师向上海法院起诉。生平第一次打官司的阎连科说自己是一步步被推上打官司这条路,他实际上并不想打官司,目的主要是想让关爱艾滋病人的口号落实在行动上,更不能欺骗读者,“因为每一个购买这本书的作者都以为自己是给艾滋病村捐了款的。”

听了阎连科的诉说,本报记者开始调查,首先联系了《丁庄梦》的责任编辑,他说自己刚从北京回到家,很累,也不方便多说什么。随后记者又联系到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社长,他也同样希望媒体“不要凑这个热闹”,而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宣传策划紧接着又以个人名义给记者发来一封邮件声称,请媒体朋友不要将作家阎连科的一面之词报道出来,更不要影响到和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良好合作关系。然而据受理此案的潘律师说,8月29日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对此案正式立案,十月中旬可开庭审理,目前他们正在收集证据。

上海文艺出版社宣传策划的邮件中称:“在出版后上海文艺出版社立即停止发行销售”。但阎连科委托的律师在上月29日仍在上海某书店正常购到了此书,作者本人目前在北京的书店里也购到了该书。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