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讦照片

徐讦

徐讦个人资料:原名徐传琮。生于1908年,浙江慈(奚谷)县人。蓍名的浪漫派小说家。……
资料更新时间:2019-12-11 17:51:02

小说家 文化人物 浙江人

一、个人资料简介

原名徐传琮。生于1908年,浙江慈(奚谷)县人。蓍名的浪漫派小说家。

二、徐讦 - 个人简历

徐讦,徐訏。原名徐传琮。生于1908年,浙江慈(奚谷)县人。蓍名的浪漫派小说家,也是一位有着“鬼才“之称的教授作家,成名作《鬼恋》。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留校当心理学系研究生。1933年赴上海从事写作,任《人间世》月刊编辑。193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郭庆记》。同年赴法国留学,得巴黎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7年发表震惊文坛的成名作《鬼恋》。抗战爆发后回国,居上海。先后任《天地人》、《作风》等刊物主编。其间完成《吉布赛的诱惑》、《荒谬的英法海峡》、《精神病口才的悲歌》及《一家》四部长篇小说,成为上海最多产的畅销作家。1942年从上海迁居重庆,执教于中央大学。1943年他的作品位居大后方畅销书榜首,风靡一时,该年因而被人称誉为“徐讦年”。1944年赴美国,1946年返回祖国大陆。出版长篇小说《风萧萧》。1948年出版《进香集》等5部诗集,总称《四十诗综》,收1932年以来的诗作。1950年移居香港,与曹聚仁等创办创垦出版社,合办《热风》半月刊。1956年在香港发表其后期长篇小说代表作《江湖行》。1960年出版描写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百态的长篇《彼岸》与《江湖行》。1966年起先后任中文大学教授,香港浸会学院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80年,徐讦在香港因肺癌病逝,享年72岁。

三、徐讦 - 回顾

徐讦于诗歌、剧本、小说、散文、小品、文艺评论皆著述颇丰,尤以小说成就最大。其作品多以爱情为题材,手法崭新,脱出传统写爱情小说的窠臼,令人一新耳目,并善于发掘人性的繁复深细处,浪漫气息浓郁。徐讦成名较早,以其文学成就而言,堪称一代文学大师。他的小说将浪漫传奇的幻境与哲学理念结合起来,构成了先锋与通俗的怪异组合,特别是在海外享有盛誉。香港、台湾和寄居美国的新一代作家,如於梨华、吉铮、聂华苓等,都以能请到他为自己作品作序为荣。70年代,徐讦作品集在台湾陆续出版,近40册,蔚为壮观。===================================================================================== 

四、徐讦 - 著作书目:

《鬼恋》(短篇小说)1938,夜窗书屋 徐讦《鬼恋》的简析徐讦:(1903-1980),原名徐传琮。是蓍名的浪漫派小说家,也是一位有着“鬼才“之称的教授作家。《鬼恋》是他的成名作。 在此简要的分析一下《鬼恋》的艺术手法上的独特之处: 一.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 《鬼恋》是一篇很好看和故事,“我“与“鬼“相遇相识相爱,“鬼“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却总是强调自己是“鬼“,这样也让读者带着疑问一步步走顺着故事读下去,即故事有很强的可读性。“我“对“鬼“说一个关于“鬼“的传说,也增强了故事的阴森的氛围。另外环境的清冷也加强了故事的神秘性。 二.独特的对白和精彩的独白: 独特的对白,来展开故事情节,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鬼“的话似是在说现实,也是在叙说内心的感受。她的孤独冷寂,心如死灰,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了。 精彩的独白,展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由好奇到爱慕最后到同情。如当“我“知道自己爱她却要把这份爱“升华成荒谬的友谊“是痛苦的,而“鬼“虽有感情却只能躲避,我尚可对她说我的爱,而她的爱只却无法倾诉,她的痛苦更甚于我。这一段的内心独白很精彩,让读者对“鬼“有了更深的理解。徐讦1930年在***当研究生时修的是心理学专业,他的独白和对白都能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一冷一热,以热衬冷:“我“爱“鬼“,“我“希望做她的“人“,我如此热烈地爱慕她,她却只是躲避。“鬼“对人生,都彻底绝望了。“鬼“以前的入世和之后的出世,对比鲜明。 四.语言优美: 对环境的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对白都用运用优美的语言表现出来,有一种清淡优雅的整体氛围。还运用了赋的艺术手法。 徐讦曾被海外评论界誉为“中国现代文坛的巨擘”、“新文学的全才、巨子”。 1936年秋,他赴法国留学,在巴黎大学研究哲学,他的成名作《鬼恋》就是在此期间创作的。 这部作品在思想内容上也值得思考:“我们做革命工作,秘密地干,吃过许多许多苦,也走过许多许多路。……”她用很沉闷的调子讲这句话、、、、、、“后来我亡命在国外,流浪,读书,一连好几年。一直到我回国的时候,才知道我们一同工作的,我所爱的人已经被捕死了。当时我把这悲哀的心消磨在工作上面。”她又换一种口吻说:“但是以后种种,一次次的失败,卖友的卖友,告密的告密,做官的做官,捕的捕,死的死,同侪中只剩我孤苦的一身!我历遍了这人世,尝遍了这人生,认识了这人心。我要做鬼,做鬼。”仅仅是二、三段的对白,说出”鬼”为什么成为”鬼”。这两三句也是这篇小说的文眼。作者通过一段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来对一些事物提出思考。对于革命工作者,面对现实的失落,在文学作品中我所读到的只有萨特的《死无葬生之处》。我想了《死无葬身之地》中的吕茜,当敌人押出吕茜时,她没有招供,但被3个敌人先后强奸,她回来时对若望说””我想我应该继续爱你,但是我已经感觉不到我的爱情了。我什么也感觉不到。”曾经读到一位革命者后代有写革命回忆录中寻找到这样一段真实的历史,当时革命者在敌人手下卧底时,敌人为了考验他们使他们露出原形,就拷问一个年仅19岁的女共产党员。他们对竹签插进她的手指里,用烟头烫她的身体。她在哭叫着,而隔壁的革命者只能同样的喝酒不能露出身份。经过一夜的折磨,清晨人们打开门,那个年仅19岁的女共产党员,撕碎了被单上吊了。当面对暴力之后人会怎样选择自己的道路? 当曾经的的理想和信仰失败的时候,人该怎样面对今后的人生?《海外的鳞爪》(散文集)、1939,西风杖 《春韭集》(散文集),1939,夜窗书屋 《吉卜赛的诱惑》(中篇小说)1940,夜窗书屋 《一家》(中篇小说)1940,夜窗书屋 《生与死》(话剧)1940,夜窗书屋 《西流集》(散文集)194O,夜窗书屋 《成人的童话》(短篇小说集)1940,夜窗书屋 《月亮》(话剧)1940,珠林书店 《契约》(话剧)1940,成都东方书店 《海外的情调》(短篇小说集)1940.夜窗书屋 《孤岛的狂笑》(话剧)1941,夜窗书屋 《荒诞的英法海峡》(中篇小说)194l,夜窗书屋 《月光曲》(话剧)1941,夜窗书屋 《野花》(话剧)1942,成都东方书店 《鬼戏》(话剧)1942,成都东方书店 《兄弟》(话剧)1942,夜窗书屋 《精神病患者的悲歌》(长篇小说) l943,光明书店 《母亲的肖像》(话剧)1944,成都东方书店 《风萧萧》(长篇小说)1944,成都东方书店 《盲恋》(中篇小说集)1945(出版单位不详) 《鸟语》(中篇小说集)1945,怀正 《阿拉伯海的女种》(短篇小说集) 1946,怀正 《旧神》(中篇小说)1946,夜窗书屋 《烟圈》(短篇小说集)l946,夜窗书屋 《蛇衣集》(散文集)1947,夜窗书屋 《灯屋集》(话剧)1947,怀正 《潮来的时候》(话剧)1948,夜窗书屋 《黄浦江头的夜月》(话剧)1948,怀正 《进香集》(诗歌集)1948,怀正 《待绿集》(诗歌集)1948,怀正 《借火集》(诗歌集)1948,怀正 《灯笼集》(诗歌集)1948,怀正 《鞭痕集》(诗歌集)1948,怀正 《幻觉》(短篇小说集)1948,怀正 《炉火》(中篇小说)1952,香港大公书局 《期待曲》(中篇小说)1952,香港大公书局 《轮回》(诗集)1952,香港大公书局 《彼岸》(中篇小说)1953,香港大公书局 《杀机》(短篇小说集)1953,香港大公书局 《痴心井》(中、短篇小说集)1953、香港大公书局 《有后》(短篇小说集)1954,香港大公书局 《百灵树》(短篇小说集)1954,亚洲 《结局》(短篇小说集)1954,亚洲 《传统》(短篇小说集)1955,亚洲 《婚事》(长篇小说) 1955,亚洲 《父仇》(短篇小说集)1955,亚洲 《花束》(短篇小说集)1956,亚洲 《私奔》(短篇小说集)1957,亚洲 《太太与丈夫》(短篇小说集),1958,亚洲 《时间的去处》(诗集)1958,亚洲 《灯》(短篇小说集)1959,亚洲 《女人与事》(短篇小说集)1959,亚洲 《神偷与大盗》(短篇小说集)1959,亚洲 《江湖行》(长篇小说)1960,香港大公书局 《徐于全集》( l—15卷)1966—1970,台.正中(未出齐) 《三边文学》(散文集)1973,香港上海印书馆 《大陆文坛十年及其他》 1973,香港大公书局 《花神》(短篇小说集)1977,黎明 《悲掺的世纪》(长篇小说)1977,黎明 《巫兰的噩梦》(长篇小说)1977,黎明 《原野的呼声》(诗集)1977,黎明 《传薪集》(散文集)1978,台.正中 《传怀集》(散文集)与丽明筹合集,1978,台.正中 《时与光》(长篇小说)1979,黎明 《小说汇要》(理论)编选,1974,台北集成图书公司一篇关于他的怀念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我离开陆沉的“孤岛”到自由区去。抵达龙泉,拿了父亲的信去见浙江地方银行董事长徐圣禅(桴)先生。圣禅先生介绍另一位徐先生与我相识,说他也是到内地去的,要我跟他同乘一辆便车(运载货物的木炭车),路上可以得到照应。这位徐先生就是徐讦的父亲,对康德有研究,也懂得一点治病的方法。在前往赣县的途中,我背部生疮,徐老先生为我敷药。 到了重庆,杨彦歧(易文)介绍我与徐讦相识。我说出这件事之后,徐讦与我一下子就熟得像多年老友了。从那时起,我与徐讦是常常见面的,有时在心心咖啡馆喝茶,有时到新民报馆去找姚苏民谈天,有时到国泰戏院去看话剧,逢到圣诞前夕之类的节日,还在两路口钮家开派对。那一个时期,徐讦在重庆一家银行有个名义,好像是研究员,住在川盐银行的宿舍里。他住的地方,是顶楼,面积很小,低低的屋梁上,用揿钉钉着两三张明信片。明信片上是他自己写的新诗。 在战时的重庆,我曾为两家报馆编过副刊:一家是《国民公报》,一家是《扫荡报》。当我为《国民公报》编副刊时,徐讦不但常有稿件交给我发表(譬如:他的《赌窟的花魂》曾在《孤岛》一份杂志发表,大后方读者多数没有读过,我编《国民公报》副刊,他交给我重刊),还常常介绍中央大学学生的稿件给我。在我的记忆中,写《现代作品论集》的公兰谷那时也在中大念书。公兰谷为我编的副刊写稿,就是徐讦介绍的。 我进入重庆《扫荡报》时,工作是收听广播。《扫荡副刊》由陆晶清编辑,徐讦的《风萧萧》在《扫荡副刊》连载。 抗日战争后期,徐讦以《扫荡报》驻美特派员的名义到美国去。到了美国,从纽约寄来一封信,写给我的哥哥与我,内容如后:  缜 同 兄:  绎 到华盛顿会见周尔勋,收到你带我之书两本及一 本油印稿,谢谢。周君福建人,态度冷淡,似很难成熟 友,我问他可否带点书给你,他说绝不可能,我也就算 了。 上次所译的《犹太的彗星》是否译好? 托绎弟找的《烟圈》(《申报月刊》一九三四—一九 三六年)及《阿拉伯海的女神》(《东文杂志》一九三六一 一九三八年)有否找到? 此三文务恳先将中文尽快的用航空挂号寄我。专 恳绎弟为我一抄寄来,叩头叩头。寄费请先垫,以后当 用稿费拨还。 最近(三月后)或有便人可带一、书,我将选二、二 本,交老曾,我希望一本给晶清,一本给《国民公报》。给 晶清的万望同绎亲自送给她去。希望同绎肯埋头翻译 一本。二、书用完后,谨赠绎弟。 缜兄所约丛书事,一时实在无法,容徐图之,我下 半年工作计划极紧张,如身体吃得消,一定可以过很充 实的生活。我预备至少一年里停止写作,这当然是指创 作而言。不知二位以为如何? 我的地址: 匆匆不一,余详老曾信中,请一阅可也。此候 近好  徐讦顿首 徐讦到美国去之后,过了一个时期,陆晶清到英国去了。《扫荡报》副刊由我接编。 胜利后,我从重庆回到上海,先在报情做事,后来决定创办出版社。这时候,徐讦从美国回到上海了。我将计划告诉他,请他将《风萧萧》交给我出版,他一口答应。他还建议将“怀正出版社”改为“怀正文化社”,使业务范围广大些。 怀正文化社成立前,有许多筹备工作需要做。出版社二楼是职员宿舍,有空房,我请徐讦搬来居住。徐讦搬来后,介绍他的朋友袁同庆担任发行组主任。 徐讦交给“怀正”出版的作品,除《风萧萧》外,还有《三思楼月书》。《风萧萧》出版后,相当畅销,不足一年(从一九四六年十月一日到一九四七年九月一日),印了三版。《三思楼月书》最初的打算是:每月出版一种,有新集,也有旧作。新集有《阿拉伯海的女神》(徐讦第一本短篇创作集)与《烟圈》(徐讦第二本短篇创作集)等,旧作有《鬼恋》与《吉布赛的诱惑》等。这些作品出版后,销路也不坏。那时候,徐讦心情很好,结识了一个女朋友,姓葛。当他刚从美国回来时,心境沉重,感情受到相当大的伤害。 后来,我招待姚雪垠到出版社来居住。徐讦因为吃不惯出版社的伙食,不大住在社里了。不过,他还是常常到出版社来的。因此,也常常见到雪垠。关于这件事,徐讦曾为文叙述,刊于《知识分子》第三十五期。 徐讦还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做《鲁迅先生的墨宝与良言》,也有一段文字提到“怀正”。他这样写: 鲁迅写给我的这两幅字,林语堂先生自然是见过.我想刘以鬯也许也会记得。那时以鬯与他的哥哥同缜 办杯正出版社,我在社中寄居过一阵,那幅字曾经在社 中容厅里挂过。…… 相信这就是丝韦在《徐讦离人间世》一文中提到的“放在上海,可能早已经失落了”的那个条幅。 怀正文化社原是有一些计划的,诸如出版刊物与大型丛书之类,因为时局动荡,通货恶性膨胀,这些计划都无法实现。当出版社陷于半停顿状态时,徐讦固然不大来了,雪垠也搬了出去。我自己则在徐州会战时离沪来港,有意在香港设立怀正文化社。到了香港,因为客观条件不够,此意只好打消。 上海易手后,徐讦设有离开。过了一个时期,他到香港来了。他将《风萧萧》与《三思楼月书》交给别家书局印行。 一九五一年,星岛日报有限公司出版《星岛周报》,徐讦是该杂志的编辑委员,我是执行编辑。徐讦在创刊号发表了两首诗,《宁静落寞》与《泪痕》。 就在这一个时期,新加坡刘益之先生到香港来招兵买马。刘益之邀请六个工作人员到狮城去参加《益世报》工作,徐讦与我都在被邀之列。徐讦比我早几个月到新加坡去。我是六个人中最后一个离开香港的。我离港赴新时,徐讦离新回港。徐讦回港后,积极筹组创垦出版社。《益世报》(新加坡版)于一九五二年六月七日创刊,徐讦仍在香港,没有参加该报的编辑工作。《益世报》出版了几个月,因得不到读者的支持而停刊。我在星马住了五年,于一九五七年回港。回港后,每次与徐讦见面,总觉得他对办报、办杂志的兴趣依旧浓厚。 徐讦办《笔端》,是与李吉如、黄村生合作的。《笔端》是半月刊,创刊于一九六八年一月一日。徐讦曾写信给我,要我为《笔端》写稿,我写了一篇《链》,刊在第三期。《笔端》编得相当好,只是销数不多。 《笔端》停刊后,文华出版社冯若行因为计划出版一套文学丛书,要我介绍名家作品给他,我介绍徐讦与他见面。我们三人在北角云华餐厅喝过几次茶,徐讦答应将《三边文学》(即《场边文学》、《门边文学》、《街边文学》)交给文华出版。《三边文学》排印时,徐讦、冯芝行与我曾讨论过出版《七艺》月刊的计划。这个计划获得黄泠的支持后,立即展开筹备工作。第一次筹备会假苏浙同乡会举行,一切都很顺利。第二次筹备会假于仁行(现已改名“太古行”)一间俱乐部举行,参加者除我们三个外,尚有黄泠、何弢、董桥、孙家雯、林年同等人。讨论杂志的内容时,徐讦与林年同的意见未能一致,使大家担心这样的合作会产生不愉快的事情。有了这样的担忧,整个计划随之搁浅。至于那套文学丛书,虽然大部已排好,因为缺乏商业价值,也没有付印。徐讦取回《三边文学》,交上海印书馆印行。冯若行另有高就,离开文华出版社。过些时日,徐讦组织英文笔会,我也参加过几次聚餐。 一九七五年底,忽然接到《七艺》月刊征稿函,才知道《七艺》决定出版了。徐讦于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五日写了一封信给我,问我在“一月底前可写一篇给《六艺》月刊否?”他还说:“此刊想稍维持较高水准,不得不先由我们自己努力写一点,您如可每期写一篇短篇小说,则不但鼓励自己,亦且是鼓励朋侪之办法……”接到这封信之后,我写了一篇《评(科尔沁前史)》寄给他。他接到后,在复信中说“这是一篇很结实的文章。”我以为《七艺》很快就会出版的,想不到徐讦却在这时候到外地去了。征稿函于几个月之前发出,《七艺》却迟迟未见出版。我因为替别人在《明报》补稿,一时忙不过来,就将《评(科尔沁前史)》改在《明报》发表。徐讦从外地回来,打电话给我,我告诉他这件事。他将排好的清样交《七艺》编辑退回给我。 之后,我与徐讦很少见面。两个月前,快报邝老总打电话给我,说徐讦病了,住律效治疗养院。我立即偕同董桥前去探望。徐讦说他患的是肺病,需要住院接受两个月的治疗。他虽然咳得很厉害,董桥与我都相信现代医药会使他很快康复。可是,令人悲痛的事情竟在十月五日发生了,张翼飞在电话中告诉我:徐讦已于五日凌晨零时五分逝世,患的是肺癌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