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师 人物 内地明星 戏曲曲艺明星 文化人物 翻译家
在中国的外事翻译这个群体中,张建敏是其中的佼佼者,人称中国外事翻译“三剑客”之一,曾任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209年3月中旬,他远赴美国,开始为期4年的中国驻美大使馆工作。
国家领导人身边的翻译之一。张建敏曾先后为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温家宝担任英语翻译。
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担任现场直播记者招待会翻译的情景。那次,是在全国“两会”期间,他为外交部部长钱其琛做记者招待会翻译。当时他非常紧张,会前不知上了多少次厕所,当站在台前,听到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等媒体的名称时,他仍然抑制不住地小腿发抖、手心冰凉、嗓子发干……但是,记者招待会一开始,张建敏便把紧张完全抛在脑后,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翻译工作中。
有一次为朱镕基总理做记者招待会的翻译,朱总理妙语连珠,神采飞扬,这给翻译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朱总理一边说,张建敏在一旁飞快地在本子上记。“朱总理风趣幽默,语言生动,内容广泛。我担心译文不能准确、传神,影响效果,结果更加忐忑不安。”张建敏说。有一次临上场前,可能是觉察出他的紧张,朱总理亲切地说:“你都给我做过多次翻译了,不会紧张了吧?”一听到这话,张建敏说自己也不知该如何回答,但从总理鼓励的目光中汲取了勇气和力量。
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做翻译,张建敏总能掌握翻译的时机和技巧,与之默契配合。一次,在美国休斯顿市长的晚宴上,江泽民主席演讲时引用李白的 《早发白帝城》一诗。诗歌的翻译难度非常大,幸好张建敏事前有准备,很快就把大概意思翻译出来了,现场效果非常好。
“在翻译时,我们始终力求做到完整、准确、通顺、易懂。我们也有一些笔记技巧,可以帮助记忆,但笔记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最关键的还是要抓准意思,最好能跟上讲话人的逻辑思路。”
“翻译工作永远有遗憾。每一次的翻译经历都不一样,有时难度比较大,有时内容比较生疏,但无论你现场怎样努力,事后回想一下,都会有一些遗憾。可以说,翻译就是一个遗憾的创作过程。”在张建敏的心中,永远有一把尺子在不断考量自己的工作。
“口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能,对灵敏度、准确度、以及语音、语调要求极高。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口译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翻译者不但要懂政治,懂外交,对经济、高科技等领域都要非常熟悉。”因此,张建敏及众多高级翻译也常被人喻为“活字典”和“会行走的百科全书”。
张建敏感慨道:“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记者招待会的翻译,难度非常大。记者招待会是现场直播,而且有些重要的还向全世界同步直播。领导人没有事先准备讲话稿,在听到记者的问题后即兴讲话。这就给翻译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翻译人员要在第一时间翻译出领导人的发言,做到既准确,又快速。”
还记得朱基总理在新加坡演讲回答听众提问时,有人向他反映在中国打官司时遇到的困难,朱总理表示:“你反映的问题,我会告诉法院,由他们处理。”张建敏译为: “I will instruct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to handle it”〔我会指示高级人民法院处理此事〕,话音未落,朱总理就纠正说: “I cannot instruct the court。 They are independent”〔我不能领导指导法院。他们(司法)独立〕。“我心服口服。”此后,张建敏更加努力了。“我不仅要做到翻译准确无误,还要使译文更加传神。”
张建敏也亲眼见证了许多中国外交的历史时刻。2002年2月,布什总统来中国访问。恰巧30年前的那一天,尼克松总统曾访问中国。担任翻译的张建敏随同布什一起游览长城。在游览中,布什问导游,尼克松来长城时攀到哪里为止?当一行人攀到长城北侧760米高时,导游告诉他:“尼克松总统就到此为止。”布什听罢笑着说:“我一定再往前迈几步,打破尼克松的纪录!”理想从西子湖畔启航 。
今年40岁的张建敏出生在杭州城北拱宸桥一个普通百姓人家,父母都是杭州第一棉纺织厂的工人。 张建敏一口流畅地道的英语,最初是在令人趋之若鹜的杭州外国语学校奠下第一块基石的。在那里,他度过了6年的中学时光。最初,张建敏的成绩并不突出,因家境贫寒,他甚至买不起一本最普通的英文词典。新学期伊始,班主任宣布一项颇有诱惑力的奖励措施:“本学期,班上成绩最好的和进步最快的学生将在期末获得一定奖励。” 这一举措给少年张建敏极大的动力。学期结束时,张建敏成了班上进步最快的学生,最终“获得一本我梦寐以求的英汉朗文词典”。
高中毕业那年,张建敏被保送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在新生考试中,成绩突出的张建敏得以跳级,直接读大二。 1990年,年仅20岁的张建敏大学毕业。刚参加完复旦大学研究生考试的他,得知联合国译训班招生。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报名,结果一试而中,从此与外交事业结缘。
在外交部翻译室,张建敏通过孜孜不倦地努力,从稚嫩的新手一步步成长为一名高级翻译,并曾公派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国际关系。
“翻译室年轻人占80%以上,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富有战斗力的集体。大家都力求发扬老一辈外事翻译工作者的优良作风,把翻译工作做得更好。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爱这个大家庭。”言语之间,尽显他对翻译室的浓浓深情。 他们为外交而生;他们随行在党和国家领导人身边,忙碌而神秘;他们准确无误地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的声音;他们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达情意,通其欲”,永远有遗憾。
当今,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对外交往空前活跃,外交工作的内容也不断丰富,翻译室也因此工作量增多,工作难度加大。张建敏对此深有感触:“越翻就越觉得自己孤陋寡闻,才疏学浅。比如,有一次会见时提到舒曼的《梦幻曲》,我译不出来,幸好当时有人解围。有时也会碰到技术性特强的生词,我一般会主动求援,用英文重复发音,表明自己不懂。翻不漂亮就先翻大意,但有一点很关键,回去以后一定要赶紧整理,争取有一个好的译文。外事翻译只是对外翻译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一直力求架好这座沟通的桥梁,使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