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有恒照片

吴有恒

吴有恒个人资料:吴有恒,具有专业作家和政界领导双重身份的政治人物。早年曾任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粤中地委、广州市委书记,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羊城晚报》总编辑,广东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七大、十二大代表,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63年转为专业作家.……
资料更新时间:2020-04-13 07:42:21

人物 历史人物 作家 广东人

一、个人资料简介

吴有恒,具有专业作家和政界领导双重身份的政治人物。早年曾任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粤中地委、广州市委书记,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羊城晚报》总编辑,广东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七大、十二大代表,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63年转为专业作家.

二、简介

吴有恒,(1913—1994)作家。广东恩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香港工委书记。1939年赴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南路地区特派员,智力开发桂边区纵队、粤中纵队司令员。建国后,历任中共粤中地委、广州市委书记,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羊城晚报》总编辑,广东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中共七大、十二大代表,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三、履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3月在香港参加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任华南区总部干事。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起,先后在香港的中小学教师、人力车工人、修船厂工人、渔民和洋行勤杂工中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担任中共香港地下党支部书记。1936年11月至1937年12月任中共香港市工委书记。1937年12月至1938年10月任中共香港市委书记。1938年4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曾任中共广州市委学生工委书记、粤东南特委组织部部长、广东省委港澳地区特派员。1939年赴延安,任中央党务研究室研究员。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大后方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会后被派回广东从事武装斗争,开辟游击根据地。1946年4月任广东南路地区副特派员,9月任特派员(驻湛江市)。1947年3月至5月任粤桂边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司令员,4月至11月任中共粤桂边地方委员会副书记。5月任粤桂边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副政治委员、中共粤桂边区委员会广南分委员会常务委员。1948年6月至11月任中共粤桂边区委员会临时军事委员会广南分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同年11月至1949年7月任中共粤桂边区委员会粤中分委员会常务委员。1949年7月至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司令员、中共粤中区临时委员会常务委员。1949年11月至1951年5月任中共粤中地委书记。1950年1月任广东军区台山军分区政治委员。1952年11月至1954年6月任中共粤西区委委员、秘书长。后任中共广州市委秘书长。1954年11月至1956年3月任广州市委副书记。1958年受到错误处分,被下放到广州造纸厂工作,开始业余创作。1963年转为专业作家。先后创作话剧《山乡恩仇记》、粤剧《山乡风云》和长篇小说《北山记》、《滨海传》、杂文《榕荫杂记》。“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平反,恢复名誉。1978年恢复工作,1979年受命主持复办《羊城晚报》,1980年2月至1983年8月任报社总编辑、党委书记。1980年1月任广东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3年1月任广东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78年以后,历任广东省作协副主席、文联副主席、民间文艺研究会主席、广东省新闻学会会长等职。1987年离休。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1994年8月23日因病在广州逝世。

四、详细经历

吴有恒,广东恩平人。早年在家乡私塾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的影响较深。

民国17年(1928),到广州广雅中学初中读书,后转到知用中学读书。读书期间,接触进步思想,逐渐信仰共产主义。民国20年(1931),"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三省,全国人民奋起抗日。吴有恒组织带领知用中学学生上街游行示威,受到反动军警镇压。吴被学校开除;他父亲害怕儿子再闹事,把他带回恩平,要他在家成婚。吴有恒结婚后,到台山县都斛东洲小学和本县高园村依仁小学教书。其时他设法与经常在广州报刊上发表文章的萧殷取得联系,经常书信来往,交换对时局和国家大事的看法。后来,吴离开家乡,到广州参加革命。他到了广州,便同神交已久的萧殷、赖少其一齐参加革命学生运动。三人合作在中山大学出版墙报,赖少其画漫画,吴有恒、萧殷配文字,有力地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腐败。他们参加广州的"一二·九"革命学生运动,受到政府当局的追捕。吴有恒避往香港,拟从香港坐船去海参崴,转入东北参加赵尚志将军的东北抗日民主联军。但当时香港至海参崴的水路交通中断,吴就在香港参加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华南区总部工作,任总部干事。他认识了中共中央派来负责南方党务工作的薛尚实,于民国25年(1936)9月,在香港由薛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先后担任中共香港地下党支部书记、香港市工委书记、香港市委书记,广州市委学生工委书记,粤东南特委组织部长,中共广东省委港澳地区特派员等职。期间,曾在香港《大众日报》副刊担任主编。为了宣传动员全国人民奋起抗战,他创作了章回小说《赵尚志抗日敌演义》,在《大众日报》副刊连载发表。

民国27年(1938)10月12日, 日本军在广东惠阳县大亚湾登陆。广州地区和东江下游各县相继沦陷。八路军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召集了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吴有恒和香港海员工委书记曾生共同商讨对策。并决定派曾生回惠阳、宝安一带组织抗日武装,带领民众抗击日寇的侵略。同时,由香港市委抽调200名党员和知识分子作为武装队伍的骨干。曾生负责的中共香港海员工委的工作,改由吴兼任。

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占领了广九铁路沿线,溃败的政府军队退到深圳河边,将全部枪枝丢到深圳河里。吴有恒动员和组织香港工厂的70多名工人,捞起深圳河里的全部枪枝,并组成一支香港工人的抗日武装队伍,由他带到惠阳坪山,交给"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总队长曾生。

同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第四战区司令部由余汉谋带领退往粤北韶关。余任命叶挺为东江游击指挥。该指挥部需要一支警卫武装队伍,叶挺到香港通过廖承志找到领导珠江三角洲和东江下游各县工作的粤东南特委,由特委派组织部长吴有恒负责调动组织了30余人,组成一个武装排,随同叶挺于12月间开到深圳墟鸿兴酒家建立起东江游击指挥部。其后,叶挺离开东江返回新四军。吴到深圳结束指挥部工作。

1939年11月,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从香港启程前往延安参加大会,路经皖中新四军解放区,途经近10个省,历时一年零一个月才抵达延安。由于"七大"延期举行,吴分配到中共中央党务研究室任研究员。民国31年(1942)人中央党校一部学习,并参加整风运动。 民国34年(1945)5月,吴有恒出席中共"七大".会议结束,奉命负责组织抽调南下广东工作的团级干部90余人,组成一个干部连队,由他担任指导员,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梯队,进军华南。当部队到达河南洛阳,日本宣布投降,部队转往东北。吴有恒等奉命离开部队,各自化装秘密回华南活动。他经上海,化装秘密回到香港,向广东区党委报到。广东区党委召集干部会议,由吴有恒传达"七大"精神。

民国35年(1946)5月,吴被派到南路地区任中共广东区委副特派员(同年9月改任特派员)。民国36年任粤桂边区部队司令员。当时蒋介石已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发动内战。吴有恒认为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大举进攻解放区,南路不能放下武器,要坚持斗争。吴作出决定:南路各地继续拿起武器,大搞武装斗争。这一做法,完全符合当时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民国36年2月,调粤中区工作。他在粤中区放手发动群众,大搞武装斗争,从只有人数较少的武装,逐步发展到有1.6万余人的武装队伍。1949年7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吴有恒被任命为司令员。粤中纵 队在司令员吴有恒、政委冯燊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南下大军,解放粤中地区,并在阳 江协助主力部队围歼国民党刘安琪兵团,共歼敌四五万人。

建国后,吴先后任中共粤中地委书记,中共粤西区党委常委兼秘书长,中共广州市 委常委兼秘书长、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处书记等职。1954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代表。1956年当选为中共"八大"代表。1956年夏,吴到北京中央高级党校学习。 期间,在北京《大公报》发表《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作用问题——对"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关于价值规律的意见之商榷》的论文。他指出:斯大林在 其所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关于价值规律问题的阐述,未必是正确的。他认为,只要社会主义还有商品生产,那就还有价值法则存在,既然存在,它就能对调节生 产起一定的作用。文章发表后,引起争论。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等赞成他的观点。

而在吴任中共粤西区区委秘书长期间,恩平县发生了所谓"松仔岭事件".区党委 议定要判处恩平县委书记兼县长郑鼎诺死刑。吴有恒敢于坚持实事求是,毅然提出异议,向华南分局反映意见,终于使郑鼎诺改判为5年徒刑。他仍认为"松仔岭事件"是一大冤案,因为对恩平县公安局局长冯汉英、恩平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吴朗等判处死刑固无实据,而对认定郑鼎诺、冯汉英等勾结地主恶霸陷害农民也是无中生有。1957年初,他与冯棠等几位原粤中地委的负责人联名向中共广东省委写信,请求复查"松仔岭事件".但却因此被诬为借"松仔岭事件"为"地方主义"翻案,遂在1958年反"地方主义"时,被打成"地方主义反党集团头目",受到撤职、降级、留党察看处分,下放到广州造纸厂当车间副主任。

1958年至1962年,他被下放到广州造纸厂工作期间,从事业余文学创作活动,以 过去的斗争生活为素材,先后写出长篇小说《山乡风云录》、话剧《山乡恩仇记》、粤剧 和影视《山乡风云》等。1963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同年,他被调到广东作 家协会当专业作家。之后,他又写出了长篇小说《i匕山记》和《滨海传》。

"文化大革命"期间,吴有恒受到迫害,囚禁监狱,身心备受摧残。打倒"四人帮" 后,拨乱反正,吴有恒出席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1978年后,先后 当选为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广东省民间文 艺研究会主席、广东省新闻学会会长等。

1979年底,羊城晚报筹备复刊。省委决定委任吴有恒担任复刊后羊城晚报的党委 书记兼总编辑。吴有恒与他的助手们率领几十名新闻工作者重新创业,在1980年2月 15日复刊。复刊后的羊城晚报根据"姓党、姓晚、姓羊"的办报特色,"反映生活,干预生活,引导生活,丰富生活"的编辑方针,和"立足广东面向全国"的办报要求,讲 究思想性和可读性,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省委、中央的肯定,发行遍及全国,还发行到港澳和世界各地,最高发行量达到180万份,长期保持百多万份,成为发行量占全 国第二、三位的党报。

1982年当选为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三次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1983年4月, 当选为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5年离职休养。他离休期间,仍继续写短篇小说、散文、杂文和诗歌等,已收集出版的有《当代杂文选粹·吴有恒之卷》、历史小说集《香港地生死恩仇》等。花城出版社出版了《吴有恒文选》3卷和《吴有恒作品选萃》等。

五、著作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山乡风云录》、《北山记》、《滨海传》、历史小说集《香港地生死恩仇》、《当代杂文选粹·吴有恒之卷》、粤剧《山乡风云》以及大量诗词、散文。1993年《吴有恒文集》(共3卷)出版。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