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华罗照片

史华罗

史华罗个人资料:史华罗(Paolo Santangelo,1943-),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中国历史学教授,意大利汉学学会、欧洲汉学学会理事,1992年以来兼任《明清研究》杂志主编,主要从事中国明清时代的社会—文化史研究。……
资料更新时间:2020-04-17 01:28:18

1943年出生 学者 意大利人 汉学 汉学家

一、个人资料简介

史华罗(Paolo Santangelo,1943-),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中国历史学教授,意大利汉学学会、欧洲汉学学会理事,1992年以来兼任《明清研究》杂志主编,主要从事中国明清时代的社会—文化史研究。

二、史华罗 - 简介

史华罗(Paolo Santangelo,1943-),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中国历史学教授,意大利汉学学会、欧洲汉学学会理事,1992年以来兼任《明清研究》杂志主编。史华罗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明清史的研究,他从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进入明清文学史领域,但并不仅仅从经济基础研究中国,而是从“情感”变化研究入手,进入上层建筑的核心“文化”意识,力求论证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意识的变化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

三、史华罗 - 生平

史华罗生于1943年,曾就读于意大利北部的古典式高等中学,后进入罗马大学法律系学习。在此期间,他一直在意大利中远东研究院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1974年,他开始在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担任研究员助教,随后成为研究员。东方大学是全意大利在东方学研究方面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研究机构。他由研究中国和朝鲜社会史开始,写了数篇讨论中国近代社会史的文章,随后兴趣进而扩展到明清时代中国的文化史,以及同一时期的道德表现、民俗和心理状态。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观的研究,他发现对情绪和感情的评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他认为当代中国人应该为拥有如此丰富的情感生活表达方式感到自豪,他们的再发现在改进其历史遗产观的同时,也会对他们今天的生活有所裨益。这是他研究的主要课题。 他曾受亚洲研究所的委派,出访北京、汉城、台北、东京、新加坡和香港,并多次参加在欧洲和亚洲的国际会议(1973年,巴黎东方学专家大会;历次全欧中国研究协会大会——1979年在奥蒂塞伊,1984年在蒂宾根,1988年在魏玛,1990年在莱顿,1992年在巴黎,1996年在巴塞罗那;1979年在汉城举行的第一届朝鲜研究国际会议;1981年在施洛斯的莱森伯格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状况:观念与现实”研讨会;1985年在筑波举行的理学研讨会;1986年4月在那不勒斯举行的“中国历史与文化百科全书:进展中的工作”国际讨论会;1993年12月11—18日在香港大屿银矿湾举行的中国环境史讨论会上发表论文《生态主义与道德主义:明清小说中的自然观》,这次会议是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太平洋与亚洲研究所和台北汉学界藉蒋经国基金会的赞助联合主办的;1994年11月在威尼斯举行的威尼塔学术界关于理学中“恶”这一概念的讨论会);还参加过许多学院的专题讨论会(如1990年10月在佛罗伦萨由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主办的关于苏州的讲座;1991年4月香港大学的孙逸仙专题讨论会;1993年3月18日由威尼斯大学主办的“中国思想史”讨论会;1993年4月7日在比萨大学现代史系主办的“司法档案:原始资料和疑难个案”研讨会上发表论文《道义上的责任》;1995年2月罗马图书馆协会的儒学研讨会;1996年10月在布拉格举行的布鲁克教授纪念庆祝会;以及1996年11月在香港,1997年、1998年、1999年2月在巴黎伊那柯的几次讨论会)。

四、史华罗 - 人物年表

1943年史华罗生于意大利。曾就读于意大利北部的古典式高等中学,后进入罗马大学法律系学习。在此期间,他一直在意大利中远东研究院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

1974年,他开始在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担任研究员助教,随后成为研究员。

1979年,史华罗参与奥蒂塞伊全欧中国研究协会大会。

1984年,史华罗参与蒂宾根全欧中国研究协会大会。

1988年,史华罗参与魏玛全欧中国研究协会大会。

1990年,史华罗参与莱顿全欧中国研究协会大会。

1992年,史华罗参与巴黎全欧中国研究协会大会。

1996年,史华罗参与巴塞罗那全欧中国研究协会大会。

1979年,史华罗参与汉城举行的第一届朝鲜研究国际会议。

1981年,史华罗参与施洛斯的莱森伯格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状况:观念与现实”研讨会。

1985年,史华罗参与筑波举行的理学研讨会。

1986年4月,史华罗参与那不勒斯举行的“中国历史与文化百科全书:进展中的工作”国际讨论会。

1993年12月11—18日,史华罗参与香港大屿银矿湾举行的中国环境史讨论会上发表论文《生态主义与道德主义:明清小说中的自然观》,这次会议是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太平洋与亚洲研究所和台北汉学界藉蒋经国基金会的赞助联合主办的。

1994年11月,史华罗参与威尼斯举行的威尼塔学术界关于理学中“恶”这一概念的讨论会)。

还参加过许多学院的专题讨论会(如1990年10月在佛罗伦萨由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主办的关于苏州的讲座。

1991年4月,史华罗参与香港大学的孙逸仙专题讨论会。

1993年3月18日,史华罗参与由威尼斯大学主办的“中国思想史”讨论会。

1993年4月7日,史华罗参与比萨大学现代史系主办的“司法档案:原始资料和疑难个案”研讨会上发表论文《道义上的责任》。

1995年2月史华罗参与罗马图书馆协会的儒学研讨会。

1996年10月,史华罗参与布拉格举行的布鲁克教授纪念庆祝会。

1996年11月,参与香港举行的讨论会。

1999年2月,参与巴黎伊那柯的讨论会。

五、史华罗 - 学术研究

史华罗生于1943年,曾就读于意大利北部的古典式高等中学,后进入罗马大学法律系学习。在此期间,他一直在意大利中远东研究院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1974年,他开始在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担任研究员助教,随后成为研究员。东方大学是全意大利在东方学研究方面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研究机构。他由研究中国和朝鲜社会史开始,写了数篇讨论中国近代社会史的文章,随后兴趣进而扩展到明清时代中国的文化史,以及同一时期的道德表现、民俗和心理状态。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观的研究,他发现对情绪和感情的评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他认为当代中国人应该为拥有如此丰富的情感生活表达方式感到自豪,他们的再发现在改进其历史遗产观的同时,也会对他们今天的生活有所裨益。这是他研究的主要课题。

史华罗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明清史的研究,他从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进入明清文学史领域,但并不仅仅从经济基础研究中国,而是从“情感”变化研究入手,进入上层建筑的核心“文化”意识,力求论证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意识的变化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

史华罗教授曾主持过几项对中国社会的研究,一是研究明清时期道德观与思想观念的演变,另一个是对中国文化中的文学资料和非文学性资料(历史的和哲学的)作文本分析。

为此他还曾写过一本书《明清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心境词语研究》,对明清文学中的“情感”词汇如此密集、深入地研究。史华罗教授还是西方学者中的第一人。在本书中,作者运用了两类研究方法,一是中西比较研究,二是多学科交叉研究。他以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比中西方不同时期对“情感”观念的看法和态度的差异与类同;他对西方“情感”的内涵的界定和激情在情感中地位等的介绍,尤令读者耳目一新。由于“情感”研究已经无法局限在纯文学领域,因而作者从词义学、心理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多角度探讨了“情感”的分类、生理基础、社会意识及其在文化建构中的地位。严格地说来,这部著作的学科归属已远远超出文学史和辞典学领域,而是借助于文学资料调查、词义学分析,探讨文化核心之一“情感”在明清时期的发展变化及其社会意义。

史华罗教授最近开始做对中国文化中的文学资料和非文学性资料进行文本分析的工作,他的研究范围划定在中国历史的最后两个朝代,特别是15世纪至18世纪。

他曾受亚洲研究所的委派,出访北京、汉城、台北、东京、新加坡和香港,并多次参加在欧洲和亚洲的国际会议(1973年,巴黎东方学专家大会;历次全欧中国研究协会大会。

六、史华罗 - 学术成果

《对拿破仑中国史观的新阐释》(Some recent interpretations of Napoleon in Chinese Historiography),见《中国》,1979年,第15期。

《柳寿垣(1694—1755)论立国基础》(The Fundamentals of the State according to Yu Suwon(1694—1755),1980年该文在第一届朝鲜研究国际大会上提交。

《顾炎武对史学的贡献:历史学家的方法和任务》(Gu Yanwu’s Contribution to Hiztory:the Historian’s Method and Tasks),见《东方和西方》(East and West),总第32卷,1982年。

《中国文化影响下的朝鲜政府与朝鲜国民性》(The Korean State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Ambi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见《东亚文明》(East Asian Civilization),1982年,第1期,维也纳。

《苏州织造厂:明清两朝间政府干预形成的局限与特色》(The Imperial of Suzhou:Limi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tate Intervention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见《中国政权的势力范围》,香港,1985年,。

《顾炎武思想中的“华”与“夷”》(The Chinese and Barbarians in Gu Yanwu’s Thought),《第二十九届中国研究大会论文集》,1988年,蒂宾根。

《善与恶的观念,试论中华帝国晚期的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The Concept of Good an Evil,Positive and Negative Forc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A Preliminary Approach),见《东方和西方》,1987年。

《杂议理学的人性善恶起源论》(The Origin of Good and Evil in Human Nature According to Neo-Confucian ism. Some Aspects of the Question),见《东方和西方》,总第40卷,1990年。

《朝鲜16世纪的理学大辩论及其对伦理和社会的影响》(A Neo-Confucian Debate in 16th Century Korea.Its ethical and social im-plications),见《通报》总第76期,1990年。

《中华帝国晚期的宿命论和报应观》(Destiny and Retribution in Late Imperial China),见《东方和西方》,总第42卷,1992年。

《中华帝国晚期苏州的城市社会》(Urban Society in Late lmperial Suzhou),见琳达·库克·约翰逊所编《中华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Cities of Jiangnan in Late Imperial China),纽约,1993年。

书评《献给赫伯特·芬格勒特的随笔,开放的王朝》(M.Bockover,ed,Rules,Rituals and Responsibility),评M·博克奥沃所编的《法则、礼制和责任》,见《东方和西方》,总第43卷,1993年。

《明清中国的人类良知和责任》(Human Conscience and Responsibility in Ming-Qing China),见《东亚历史》,1993年。

《是骑手在骑马,还是御者在驾驭双骏?》(Is the Horseman Riding the Horse,or the Charioteer Driving the Two Steeds),见《明清研究》,1993年,1994年。

《明清文学中的自然》(Nature in Ming and Qing Literature),见《当代》,1994年12月号,总第104期。

《中华帝国晚期的情感表达——明清时期激情观念衍变的连续性》(Emotions in Late Imperial China——Evolution and Continuity in Ming-Qing Perception of Passions),见V·艾勒顿与A·沃尔科夫所编《中国某些概念与观念的衍变》(Notions et perceptions du changement en China),全欧中国研究协会第九届大会提交的论文集,巴黎:法兰西学院,1994年。

《〈盲目的激情和虚幻的梦想〉,评最近发表的一篇关于明清时期文化的随笔》(“Blind Passions and Unreal Dreams”,Notes on a Recent Essay on the Cultur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见《东方和西方》,总第44卷,1994年。

《生态主义与道德主义:明清小说中的自然观》,见《积渐所至:中国环境史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1995年。

《对中华帝国晚期的情感与思想倾向的考察,一个初步的结果》(A Research on Emotions and States of Mind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reliminary Results),见《明清研究》1995年。

《如何同古代中国进行对话?对一篇最近发表的讨论中国古代思想的文章的评论和注释》(How to Establish Dialogue with the Ancient Chinese Notes and Observations Based on a Recent Essay on Classical Chinese Thought),见《东方和西方》,总第46卷,1996年。

《部分明清文学作品中表示“勾引”的词汇》(The Languages of Seduction in Some Ming-Qing Literary Works),见《明清研究》,1996年。

《生态主义与道德主义:明清小说中的自然观》(Ecologism versus moralism:Conceptions of Nature in Ming-Qing fiction),见马克·艾尔文和刘翠溶编《时代的沉淀——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与社会》,纽约:剑桥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中国的心理学研究》(The study of Psychology in China),《汉学书目提要》,1977年。

《论中华帝国与高丽王朝之间传统关系的性质》(Sulla naturedei rapporti fra Cina e Corea.Impero cinese e regno coreano:analisi di un rapporto nell’ambito del cosiddetto sistema sino-centrico,[On the nature of tradition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Chinese Empire and the kingdom of Korea]),拿坡里,东方大学。

《朝鲜思想家柳寿垣的生平与思想》(La vita e l’opera di Yu suwon, pensatore coreano del XVIII secolo Napoli[Life and thought of the korean thinker Yu suwon]),东方大学,1981年。

《明清的苏州织造厂》(Le manifatture tessili imperiali durante le dinastie Ming e Qing Con particolare attenzione quelle di Suzhou,[IM- perial Textile Factories of Suzhou]),拿坡里,东方大学,1984年。

《孔子和儒家学派》(Confucio e le scuole confuciane[Confucius and Confucian schools]),罗马,牛顿·肯普顿,1986年。

《中国通史》(Storia della Cina. Dalle origini alla fondazione della Repubblica[History of China]),巴里,拉泰尔扎,1986、1994年(与马里奥·萨巴蒂尼合著)。

《明清社会的几个要素》(Alcuni elementi della societ cinese nel periodo Ming e Qing[Some elements of Ming-Qing society]),拿坡里,东方大学,1987年。

《传统中国里“罪”的概念》(LL“peccato”in Cina.Bene e male nel neoconfucianesimo dalla met del XIV alla met del XIX secolo[the concept of “sin” in traditional China]),巴里,拉泰尔扎,1991年。

《理学伦理与哲学中的“情”和“欲”》(Emozioni e desideri in Cina, La riflessione neoconfuciana dalla met del XIV alla met del XIX secolo[Emotions and desires in the Neo-Confucian ethics and philosophy],巴里,拉泰尔扎,1992年。

《猴子的梦》(Dong Yue,I l sogno delloscimmiotto [the dream of the Ape]),史华罗编,威尼斯,马西里奥,1992年。

《素女妙论》(Il meraviglioso discorso della fanciulla pura[The wonderful prescriptions of the Pure Girl]),史华罗编,米兰,SE,1993年。

《中国通史》(Storia della Cina dalle origini ai nostri giorni[History of China]),罗马,牛顿·肯普顿,1994年。

《论语》(Confucio,Le massime[Lunyu]),史华罗编注,罗马,牛顿·肯普顿,1995年。

《中国思想通史》(Storia del pensiero cinese[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罗马,牛顿·肯普顿,1995年。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妒”》(Gelosia nella Cina inperiale[jealousy in Imperial China]),巴勒莫,新森图,1996年。

《明朝至20世纪末的中国小说》(I l pennello di lacca. La narrativa cinese dalla dinastia Ming ai giorni nostri.[Chinese fiction from Ming dynasty to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史华罗与M·萨巴蒂尼合编,罗马—巴里,拉泰尔扎,1997年。

《传统中国的激情》(le passioni nella Cina Imperiale[passions in imperial China]),威尼斯,马西里奥,1997年。

《明清中国的梦》(I l sogno in Cina, L’immaginario collettivo attraverso la narrativa Ming e Qins[Dream in Ming and Qing China]),米兰,拉法埃洛·柯蒂那编,1998年。

《明清研究》,史华罗主编,拿坡里—罗马,东方大学—亚非研究院,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

《明清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心境词语研究》,史华罗著,庄国土、丁隽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

七、史华罗 - 参考资料

[1]《明清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心境词语研究》(意)史华罗著,庄国土、丁隽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3[2]《国际汉学》第五辑,任继愈主编,大象出版社,2000 [3] 中国国家图书馆汉学家资料库 http://form.nlc.gov.cn/sino/show.php?id=20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