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德·波诺照片

爱德华·德·波诺

爱德华·德·波诺个人资料: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1933年5月19日—),马耳他人,法国心理学家,牛津大学心理学学士,剑桥大学医学博士,欧洲创新协会将他列为历史上对人类贡献最大的250人之一。他在1960年代末期提出“水平思考”方式,改变了日常人采用“垂直思考”方式容易出现的问题。这种思考方式在1980年代末期曾经在香港大专界掀起一阵热潮。此外,他在1980年代中期提出的“6 Thinking Hats”TM(六顶思考帽)思考法至今被采用。……
资料更新时间:2020-04-20 04:04:58

人物 法国 心理学家 马耳他

一、个人资料简介

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1933年5月19日—),马耳他人,法国心理学家,牛津大学心理学学士,剑桥大学医学博士,欧洲创新协会将他列为历史上对人类贡献最大的250人之一。他在1960年代末期提出“水平思考”方式,改变了日常人采用“垂直思考”方式容易出现的问题。这种思考方式在1980年代末期曾经在香港大专界掀起一阵热潮。此外,他在1980年代中期提出的“6 Thinking Hats”TM(六顶思考帽)思考法至今被采用。

二、简历

爱德华·德·博诺在地中海的岛国马耳他出生。早年在马耳他圣爱德华书院求学,之后于皇家马耳他大学取得医学学位。之后他取得Rhodes Scholarship,并前往英国牛津大学读书,并取得心理学及生理学的荣誉学位,及医科哲学博士(D.Phil.)。然后,他又在剑桥大学取得另一个哲学博士,并先后任教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剑桥大学及哈佛大学。波诺已婚,并有两个儿子。

1969年,德博诺成立认知研究基金(Cognitive Research Trust, CoRT),用以继续支持他的研究,及把他的研究商品化。

三、影响

他出版的著作有62本,代表作为“六顶思考帽”及“水平思考法”被译成37种语言,行销54个国家。不少跨国公司总裁、诺贝尔奖得主及各领域的精英都推介他的著作。

课程在大型企业(如微软、IBM、松下、麦当劳及西门子等公司)得到应用,另外在美、日、英、澳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中、小学校,他的思维训练课程也得到了普及。在新西兰的小学,不少课室都挂起了这六顶不同颜色的帽子,用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多作独立思考。他现时的工作主要为其他人作思考训练及着书立说,并正在研究“the 6 action shoes”。

四、六帽子思考法

这方法强调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客观地分析各种意见,最后作出结论。六帽子:红、黄、黑、绿、白和蓝。

红色思考帽:从感情和直觉感性地看问题

黄色思考帽:寻找事物的优点及光明面

黑色思考帽:从事物的缺点、隐患看问题

绿色思考帽:用创新思维思考问题

白色思考帽:提供事实与数据

蓝色思考帽:整体的思维模式

五、著作

水平思考法

商业机会探索手册(一)(二)

六顶思考帽

我对你错

开创新机

创意有方,天下远见

本能.学习.理解

水平思考五日训练法

教孩子思考

思考游戏(The 5-day Course in Thinking)

六顶思考帽

超竞争

意象思考法

图解管理思考200则

探求机会的思考方法

成功策术

抓住机会的方法

用字遣辞面面观

思考探奇

应用水平思考法(一)(二)

思考学习

教孩子思考

思考的奥秘-心智的历程(一)(The Mechanism of Mind)

快乐的思考法(The Happiness Purpose)

开创新机(Future Positive)

在对错之外思考(Beyond Yes and No)

我对你错(I am Right You are Wrong)

六、德博诺思维训练各讲主要内容

CoRT 1:拓宽

第1课:对待观点(PMI)有目的地检查观点正面的、负面的和有趣的方面,而不是马上接受或者拒绝。

第2课:相关因素(CAF)尽可能广泛地考虑有关情况的所有可能因素,而不只是考虑最直接的那些。

第3课:规则:基本的目的和相关原则,总结上面两课。

第4课:结果(C&S)。考虑直接的、近期、中期和长远的结果。

第5课:目的(AGO)找出并定义自己的目的,清楚自己的目的同时理解他人的目的

第6课:计划。基本的性质和相关过程,对前面两课的总结。

第7课:优先权(FIP)选择不同的可能性和备选方案,按照优先权顺序排开。

第8课:备选方案(APC)产生新的方案和选择,而不要限制在原来的方案上面。

第9课:判断。不同的方法,总结前面两课的大部分内容。

第10课:他人的观点(OPV)暂时放下自己的观点,考虑所有其他人对相关情况的观点。

CoRT 2:组织

第1课:识别。有意识的识别某个情况从而更容易理解和处理它。

第2课:分析。两种分析方法。有目的地把情况分解开来更有效地思考它。

第3课:对比。为了理解情况而使用对比。检查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4课:选择。有意识地寻找满足要求的答案。从各种可能性中选择。

第5课:寻找其它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

第6课:开始。对实际情况开始进行思考。第一步该做什么?

第7课:组织。组织解决实际情况的方式。

第8课:集中。考虑情况的不同方面。清楚当前所考虑的方面。

第9课:巩固。目前取得了什么进展。总结那些已经做了,那些还没有做。

第10课:结论。得出一定的结论。即使最后得出没有可行的结论也行。

CoRT 3:交互

第1课:同时考虑双方(EBS)。在辩论中同时考虑两个方面,而不是盲目的支持一方。

第2课:证据:类型。辩论中提出的证据的类型。区分事实和观点。

第3课:证据:价值。训练评定证据的价值。并不是每个证据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第4课:证据:结构。检查证据:它是否独立,是否依赖于另一证据,另一证据是否又依赖于其它证据,等等。

第5课:同意,不同意,不相关。增加支持观点的证据,去掉不支持观点的证据。

第6课:保持正确1。两种保持正确的方法:(1)检查观点本身,它的应用和效果。(2)参照事实、权威和感觉。

第7课:保持正确2。另外两种保持正确的方法:(1)使用名字、标签和分类。(2)判断,包括使用评价词。

第8课:错误1。夸大――错误地下结论,走极端。仅仅把结论建立在部分情况上。

第9课:错误2。另外两种错误的方法:误解和偏见。

第10课:总结。辩论完后得到了什么?不能达成一致的7种可能的结果。

CoRT 4:创造力

第1课:正确,错误和PO。“PO”,是说明在没有经过判断或者分析的情况下就得出的有创造性的观点。

第2课:手段。不只是利用观点本身,还有他们引出的其它观点。

第3课:随意的输入信息。那些输入的无关的谬误会使情况发生改变。

第4课:概念质疑。检验概念的“唯一性”会导致用另外的方式做事。

第5课:支配性观点。大多数情况下都有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为了具有创造性,必须摆脱这些观点的束缚。

第6课:定义问题。对问题进行定义会使它更容易解决。

第7课:剔除谬误。从观点中找出谬误并去掉它们。

第8课:联合。通过考虑表面上没有联系的观点的性质,可以用融合或者结合的方式来创造新观点。

第9课:要求。理解要求可以对创造性的观点产生影响。

第10课:评价。某个观点完全满足要求吗?它有那些优点和不足?

CoRT 5:信息与情感

第1课:信息。分析信息并评价它的完整性。考虑丢失了哪些有用信息?

第2课:问题。熟练使用问题。问题的目的和方向。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

第3课:线索。线索、推论和暗示。对给定信息的极大外推。把两种线索结合起来。

第4课:矛盾。错误判断,错误结论和其它错误的使用信息的方式。

第5课:猜测。信息不完整时使用猜测。好的猜测和差的猜测。

第6课:信任。可信性。如何评价我们获得的信息。证明,确信,信任,一致同意,权威,媒体,奇闻,等等。

第7课:已有的观点。通常代替个人的思考――老套,陈词滥调,偏见,大众观点,等等。

第8课:情绪和自我。情绪对思考的影响。通常的情绪和利己主义(必须正确,试图扮滑稽,要面子,等等)。

第9课:价值。价值决定着思考和最后结果的可行性。正确地评价价值而不要试图改变它。

第10课:简化和清晰化。最后归结为哪一点?情况是什么?思考的是什么?

CoRT 6:行动

第1课:目标。思考要做的第一件事。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它将作为思考的主题。尽可能明确和集中的选择“思考目标”的重要性。

第2课:扩展。目标选好之后,下一步就是对它在深度、广度和多样性方面进行扩展。这是开放性思考。“对于......尽可能多的思考”。

第3课:浓缩。第三步是把扩展思考浓缩成更切实、有用的东西:要点、摘要、结论、选择。

第4课:TEC(TARGET-EXPAND-CONTRACT)--目标―扩展―浓缩。按次序使用上面三个工具。训练确定目标,思考主题并提取出可行的结论。

第5课:目的。搞清楚思考的确切目的。到什么时候为止:作出决定,得到行动计划或者观点?思考的一般目标和特定目的。

第6课:输入。要考虑的情况、情景、框架、可用信息、因素和人。所有应该考虑的情况。

第7课:解答。各种备选的解决方案,包括最明显的、传统的和最新的。产生解决方案和补救缺陷的方法。

第8课:决定。决定的过程。从备选方案中选择最好的。选择的优先权和标准。决定的结果和评价。

第9课:实施。执行。得出思考的最后结果。制定实现最后选择的步骤。把思考付诸实际行动。

第10课:TEC-PISCO。应用整个PISCO过程:目的―输入―解答―决定―实施(Purpose-Input-Solutions-Choice-Operations)。合并所有的TEC-PISCO框架,使用前面的三个工具(TEC)来详细定义PISCO的每个阶段。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