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心理学家 山东师范大学
张景焕,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心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创造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教学领域主要为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主要有:心理健康教育、创造力发展与促进、创造人才与创新教育、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等。
张景焕,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心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创造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教学领域主要为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主要有:心理健康教育、创造力发展与促进、创造人才与创新教育、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等。
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以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在《心理学报》、《教育研究》、《心理科学》本学科最高级学术刊物上论文40多篇,出版了《创造教育原理》、《培养创造力》等学术专著 4 部。在研究中建立了稳定的实验基地(100 多所学校)。先后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与实验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励10余项。
张景焕,女,1965年生。
1982-1986年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1986-1989年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1989年-1992年就职于山东师范大学教科所,任助教;同时在山东省实验小学任教,进行“创造活动”教学实验,兼英语教师,为期3年;
1992-1995年于山东师范大学任讲师;
1995-1999年于山东师范大学任副教授;
2000年被山东师范大学聘为教授,任职至今;
2002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师从金盛华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创造力发展与促进”,“创造人才成长规律”等领域的研究,主讲“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质性研究方法”、“创造心理研究”等课程。
研究生培养:已培养3届博士和14届硕士。
一论文:
1. 张景焕, 金盛华.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的概念结构.心理学报, 2007, 1.
2. 张承芬, 张景焕. 阅读困难儿童认知特征研究. 心理学报, 1998,1 .
3. 张景焕, 陈泽河. 开发儿童创造力的实验研究. 心理学报, 1996, 3.
4. 张景焕, 赵承福, 李冬梅. 小学教师的创造力培养观,教育研究. 2004, 3.
5. 张景焕. 创造力的投资理论及其在创造性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研究, 1998, 1.
6. 张景焕, 李慎力. 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教育研究, 1996, 6.
7. 张景焕, 林崇德, 金盛华. 创造力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心理科学, 2007, 4.
8. 张景焕, 张承芬, 常淑敏. 师范生心理素质评价量表的研制. 心理科学, 2004, 2.
9. 张景焕, 张承芬, 殷荣生, 常淑敏, 周晶. 中国学生阅读困难问题研究. 心理科学, 1996, 4.
10. 张承芬, 张景焕. 教师心理素质的隐含研究. 心理科学, 2001, 5.
11. 张景焕, 陈秀珍.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1.
12. 张景焕, 王晓玲, 常淑敏, 张承芬. 师范生心理素质的结构与特征. 心理学探新, 2008, 1.
13. 张景焕, 韦纳的归因效果论. 心理学探新, 1992, 3.
14. 张景焕, 张承芬. 阅读困难实质及其测量. 心理学探新,1 996, 4.
15. 张承芬, 张景焕. 优秀企业家心理素质初探. 应用心理学, 1992, 3.
16. 张景焕, 苏琪, 王滨. 影视话剧表演人才智力量表的研制. 应用心理学, 1994, 2.
17. 张景焕, 赵承福, 辛宝琦. 双序结合整体教改实验外语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学刊, 1997, 5.
18. 刘翠翠, 周红, 张景焕. 注意在创造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7, 4.
19. 张景焕. 学生的学习——从建构走向创造.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4, 1.
20. 张景焕. 创造心理成分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培养.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2, 2.
21. 张景焕. 创造活动课的设想与实践. 山东师大学报, 2000, 3.
22. 张景焕, 曲霞. 创造活动课的活动指导模式. 山东师大学报, 2000, 6.
23. 张景焕. 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研究报告. 山东师大学报, 2000, 6.
24. 张景焕, 赵承福等. 开设创造活动课,开发儿童创造力. 山东师大学报, 1994, 1.
25. 王晓玲, 张景焕. 创造效能感的在创造力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培养. 当代教育科学, 2008,4.
26. 张景焕, 陈秀珍.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成长历程反思. 当代教育科学, 2006, 16.
27. 张景焕, 张广斌. 中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特点研究. 当代教育科学, 2004, 5.
28. 张景焕. 创造教育模式探析. 山东教育科研, 2001, 9.
29. 张景焕, 李冬梅. 小学数学创造性教学过程与策略.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1, 9.
30. 张景焕.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初探. 山东教育科研, 1993, 8.
31. 张景焕. 创造力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发明与革新, 1997, 3.
32. 张景焕. 交际教学法在小学一年级教学中的运用. 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1, 4.
33. 张景焕. 大学生归因特点及其作用的初步调查与分析. 山东师大学报. 1991, 5.
34. 张景焕, 苏琪, 王滨. 演员心理素质论.心理世界, 1993, 2.
35. 张景焕, 苏琪, 王滨. 影视话剧表演人才人格量表的研制. 山东师大学报, 1995, 6.
36. 郝振文, 张景焕等. 职称评审信度分析及相应对策研究, 山东工业大学学报. 1994, 3.
37. 苏琪, 张景焕, 王滨. 影视话剧表演人格特征的再探讨.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94. 3.
38. 张景焕, 苏琪, 王滨. 心理测量在影视戏剧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艺术教育, 1995, 3.
39. 张景焕, 苏琪. 优秀演员的心理结构. 艺术科技, 1995, 6.
40. 张景焕, 苏琪, 王滨. 影视话剧表演人才人格量表的研制. 山东师大学报, 1995, 6.
41. 苏琪, 张景焕, 王滨. 影视话剧表演人才心理结构初探, 蒲剧艺术 1997年第1期
42. 赵承福, 陈泽河, 张景焕. 在创造的天空自由翱翔. 人民教育, 2000, 7-8.
43. 陈泽河, 赵承福, 张景焕. 面向二十一世纪, 培养创造型人才. 山东教育, 1996, 1.
44. 张远惠, 张景焕. 群体领导及其绩效. 高教自学考试, 1996, 7.
45. 张景焕. 课堂教学的管理. 高教自学考试, 1996, 11.
46. 张远惠, 张景焕. 目标管理及管理目标的确定. 高教自学考试, 1997, 2
47. 张景焕, 赵承福. 从序列结合入手, 全面改革中小学课程与教材. 山东教育科研, 1998, 4.
48. 张景焕. 自我形象是什么. 医学科普, 1998, 11.
49. 刘翠翠, 张景焕. 让家庭成为创造力培养的绿洲. 中华家教, 2006, 5.
50. Zhanh Jinghuan, Jin Shenghu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itive Style and Creativi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39 (5-6) . Suppl. SOCT-DEC 2004(SSCI收录).
45. Zhanh Jinghuan, Chen Xiuzhen. A Study on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Course of the Instructional Ability of Primary Teach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39 (5-6) . Suppl. SOCT-DEC 2004(SSCI收录).
46. Zhanh Jinghuan, Zhao Chengfu. Starting off with Combination of Paired-sequences of Psychological P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Knowledge Series to Implement Remorming the Curriculum for Primary School. 11th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Conferrence(Hong Kong), 1998.
二著作:
张景焕. 创造教育原理.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8.
张景焕. 创造力培养的原理与策略.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3.
李鹰, 张景焕, 郭玉锋. 小学教育心理学.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5.
张景焕, 陈月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0.
纪延华, 张景焕等. 自学考试心理研究. 外语教学出版社, 1994.
张景焕, 陈泽河. 创造活动(实验教材). 辽宁师大出版社, 1996.
张景焕, 陈泽河. 创造活动(实验教材,修订版).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
陈月茹, 陈泽河, 张景焕. 创造发明技法(实验教材). 科技出版社, 1999.
1. 教师创造创造性教学观念与其创造性教学行为关系研究(课题编号:FBB030760) , 教育部十五规划, 自筹经费, 2003-2006年. 主持人.
2. 创造性教学心理研究(课题编号:03BZJ13), 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大课题, 3万元,2003-2006年,主持人.
3. 创造性教学评价研究, 山东省教育科研基地重点课题, 1万元, 2002-2005年. 主持人.
4. 小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与研究, 教育部九五规划青年课题, 1万元, 1996-2001年. 主持人.
5. 小学生创造力开发与研究, 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 1万元, 1997-2001年. 主持人.
6. 中小学教师创造教育观的研究(课题编号:105ZS8),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结题) , 0.3万元, 2002-2004年. 主持人.
7. 创造心理研究(课题编号:J02Y03), 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结题), 0.8万元, 2002-2004年.主持人.
8. 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阶段及相应培养计划设计(2005JG42), 山东省教育厅师范教育课题, 1万元,2005-2006年. 主持人.
9. “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分项课题—“创新人才效标群体研究”(课题编号:03JZD0034),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2004-2006年, 主要参加者.
10. 创造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山东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 0.8万元, 1995-1998年. 主持人.
11. 儿童创造力开发实验研究, 山东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 0.5万元, 1993-1995年, 主持人.
1. 《中国学生阅读困难的研究》, 1998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第12届优秀成果二等奖, 第二位.
2. 《创造教育原理》, 1999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第13届优秀成果二等奖, 独立.
3. “双序结合整体教改研究”(课题), 1999年获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一等奖, 第二位.
4. 《双序结合整体教改实验研究报告》, 1999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第13届优秀成果一等奖, 三位获奖者之一.
5. “阅读困难儿童认知特征研究”(课题), 1999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第13届优秀成果二等奖, 第二位.
6. 《创造力的投资理论及其对创造性教学的启示》, 1999年获山东省教育科学第1届优秀成果一等奖, 独立.
7. “青春期性心理研究”(课题), 2001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第15届优秀成果二等奖, 第二位.
8. 《教师心理素质的隐含研究》, 2002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第16届优秀成果二等奖, 第二位.
9. 《阅读困难的实质与测量》, 2000年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第一位.
10. 《影视话剧表演人才人格量表的研制》, 1995年获山东省教育厅优秀论文三等奖, 第一位.
11. 《师范生心理素质评价量表的研制》, 2006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第优秀成果三等奖, 第一位.
(此外还获得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5项)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