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耀照片

张作耀

张作耀个人资料:张作耀,1931年生,山东平度人,汉族,作家。1955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先后在中央政治研究室和马列主义研究院工作;1977年调至人民出版社,历任编审、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新华文摘》和《新华月报》主编等职。曾兼任北京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郭沫若学会理事、中国期刊协会理事等职。张先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主要从事政策理论研究和书刊编辑工作。学习和工作之余,致力于个人学术研究。……
资料更新时间:2020-04-13 22:19:32

历史学家

一、个人资料简介

张作耀,1931年生,山东平度人,汉族,作家。1955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先后在中央政治研究室和马列主义研究院工作;1977年调至人民出版社,历任编审、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新华文摘》和《新华月报》主编等职。曾兼任北京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郭沫若学会理事、中国期刊协会理事等职。张先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主要从事政策理论研究和书刊编辑工作。学习和工作之余,致力于个人学术研究。

二、张作耀 - 简介

张作耀,1931年生,山东平度人,汉族。1955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

毕业后,先后在中央政治研究室和马列主义研究院工作;1977年调至人民出版社,历任编审、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新华文摘》和《新华月报》主编等职。曾兼任北京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郭沫若学会理事、中国期刊协会理事等职。张先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主要从事政策理论研究和书刊编辑工作。学习和工作之余,致力于个人学术研究。论文有《也谈太平天国革命性质》、《中国农民战争与宗教关系》、《〈论语新探〉初辨》、《孔门弟子异同论》、《孟轲》、《廖仲恺思想刍论》以及有关曹操和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诸多专题论评等;编著或主编的工具性、知识性书籍有《中国历史便览》、《大哉孔子》、《中国历史辞典》等;学术专著有《曹操评传》、《曹操传》和《刘备传》。

三、张作耀 - 学术成就

关于太平天国革命性质和有关中国农民战争与宗教关系的研究。在初涉学术研究时,

先生曾把主要精力投在农民战争问题上。他对太平天国革命性质问题的研究成一家言,受到学界重视。先生指出,宗教虽在农民战争发动初期起过组织群众和宣传群众的作用,但始终是坏作用比好作用大得多,束缚了人的主动性,把斗争引入歧途,模糊了敌我界限,最终成为内部团结的障碍,成为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关于孔子、孔门弟子和孟子的研究。先生详细分析了《论语》中“人”和“民”、“君子”和“小人”的用法,认为:春秋时代书面语言中的“人”字有时指统治阶级,有时泛指一切人,而“民”字则有时指奴隶,但较多情况却是凡不在官者皆称“民”;“君子”、“小人”的最初本义是“官”与“民”,进而引申出“有德者”和“无德者”以及敬称和自谦的区分,并不是阶级的不同,更不是政治派别的区分。先生不同意关于孔门存在路线斗争的观点,对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作了异同对比研究,证明了孔子同弟子以及诸弟子之间对于根本问题的认识基本上是相通的,即使时有互诘,但并未形成对立,更说不上路线分歧。先生对孟子的性善论、民贵君轻、行仁政、定于一、刺“兼爱”、非“为我”、尚分工以及“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心之官则思”等做了肯定性评价,认为孟子思想中有消极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用的积极的思想和文化遗产。

四、张作耀 - 思想主张

在自己的研究和书稿审定中,都强调“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原则,鼓励学术的新探讨,提倡前沿性研究,把总结和推出学术成果看作是编辑出版工作者的最重要的责任。先生热心提携后进,尽心尽力地培养有学术造诣的编辑人员。他在任职期间拟定的长期规划和组稿原则对于其所主管的部门出版物的学术定位发生着重要的和长久的影响,例如人民出版社的历史著作,始终坚持严格的学术要求,先生认为,学术性著作应有深度和独到的见解,至少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拓展。他所写的书评以及审稿中体现出的学术把关,都说明了这一点。他在《江汉论坛》杂志上发表的《谈谈历史传记编写中的一些问题》一文中很有针对性地指出,历史传记层次不同,写法可异,但应遵循一些带有共性的原则。先生曾主编《新华文摘》近十年,他坚持主旋律,奉行“双百”方针,提出了“繁荣学术,荟萃文化”的办刊原则,强调把选文的重点放在创造性、拓展性研究上,从而为坚持和保证刊物的高学术水平做出了贡献。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