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存宽照片

刘存宽

刘存宽个人资料:刘存宽(1928.12-2012.10),男,四川南充人,汉族,著名历史学家。1934-1939年读小学,1940-1942年上初中,1943-1945年上高中,1945年高中毕业。1946-1952年先后在北京大学先修班及本科毕业。1952-195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外交系)学习并毕业。1955-1964年在吉林大学历史系任教,教世界近现代史(讲师)。会英、俄、法文,有多种译著问世。现已离休,为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秋韵》诗社社员,香港大学内地校友联谊社理……
资料更新时间:2019-12-11 17:44:22

科学家 研究员 四川人 历史学家

一、个人资料简介

刘存宽(1928.12-2012.10),男,四川南充人,汉族,著名历史学家。

1934-1939年读小学,1940-1942年上初中,1943-1945年上高中,1945年高中毕业。1946-1952年先后在北京大学先修班及本科毕业。1952-195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外交系)学习并毕业。1955-1964年在吉林大学历史系任教,教世界近现代史(讲师)。会英、俄、法文,有多种译著问世。现已离休,为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秋韵》诗社社员,香港大学内地校友联谊社理事。

二、任职经历

1964-1966年借调北京从事中苏边界历史的研究工作。1976年正式调回北京,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近代史研究所学术委员、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副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科学委员会(中亚文明史)国际委员,华北地区中俄关系研究会秘书长,常委及会刊主编,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常委、副会长。刘存宽因病于2012年10月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4岁。

三、学术成就

曾先后多次赴 苏联、 法国、 英国、 香港从事学术访问并赴美国等地游历,带回有关中外关系史和香港史的大量档案,并赴全国各地收集了大量有关中俄关系史的文献资料,为中俄关系史和香港史研究的资料建设做出了贡献。有多方面学术文化著述,其中包括中俄中苏关系史、港澳历史、世界史、翻译、散文、诗词等领域,其中有多项获奖(著作目录附后)。

四、专著

1、《沙俄侵华史》(1-4卷),国家社会科学“七·五”重点项目,1978-199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1977-1991年优秀科研成果奖,首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三等奖(合著)。

2、《中苏国家关系史资料汇编(1917-1949)》(1-4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出版,已出版三卷(课题负责人及审阅人)。

3、《十九世纪的香港》,国家社会科学“七·五”重点项目,1993年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香港麒麟书业有限公司出版,获中国社会科学基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1992-1994年优秀科研成果奖(主编及作者之一)。

4、《二十世纪的香港》,1995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香港麒麟书业有限公司出版(合著)。

5、《租借新界:香港历史问题选评》,1995年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出版(独著)。

6、《香港史论丛》,1998年香港麒麟书业有限公司出版(独著)。

7、《香港今昔》系列专栏文章,1997年4-6月深圳《金融早报》连载(主要撰稿人)。

8、《揭开淇澳历史之谜——1833年淇澳居民反侵略斗争文集》,2002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顾问、主要撰稿人之一)。

五、译著

1、《英国对华政策1985-1902年》,刘存宽、张俊义译,199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2、《莫洛托夫密谈录》,刘存宽等译,1992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3、《我和斯大林,达维多娃回忆录》,1989年室文堂书店出版(合译)。

4、《斯大林与中国》,陈春华、刘存宽等译,2001年新华出版社出版。

六、学术论文

1、《血腥的征服》,载《历史研究》杂志,1976年第5期及《沙皇政府从不改变的目的—世界霸权》论文集,197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2、《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伯爵传记资料》中译本序言,197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3、《谁是黄河源的发现者?》,载《社会科学战线》杂志,1978年第2期。

4、《苏联对中国的研究和我国加强对苏联研究的迫切性》,载《中俄关系研究通讯》创刊号(1979年第1期)。

5、《中苏帕米尔争议的历史背景》,载《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3期。

6、《苏联对蒙政策和蒙古的殖民地化》,载《中俄关系问题》1980年2-3期合期。

7、《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对中国领土的掠夺》,载《中国近代史百题》,1983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原载《学习与研究》杂志(北京)1982年第6期。

8、《外国考察家在我国西北》一书序言,1983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9、《西方国家中俄关系史研究简述》。载《世界史研究动态》,1986年第11期。

10、《新疆地区中苏关系史的一页——论十月革命后杨增新的对苏政策》,载《近代史研究》杂志1986年第6期。

11、《国际外交史上的大骗局—论光绪中俄密约》,载《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2期,《中国历史年鉴1988》介绍。

12、《苏联科学院访问记》,载《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5期。

13、《关于帝俄租借旅大的几个问题》。载《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6期。

14、《中苏关系1689-1989》一书序言,1989年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15、《1918-1921年的外蒙古与中苏关系》,载《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5期。

16、《早期中俄东段边界研究》一书序言,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17、《研究中俄关系的重要史料—评陈春华编译〈俄国外交文书选译〉》,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2期。

18、《19世纪和20世纪初俄国对新疆的地理考察》,载《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2期。

19、《边界研究的可喜成果—评刘远图著〈早期中俄东段边界研究〉》,载《历史研究》杂志1993年第4期,台湾〈中国边政〉杂志1994年第123期。

20、《普尔热瓦尔斯基的“中央亚细亚考察”及其评价》,载《西藏考察与研究》一书,1994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21、《17世纪清俄与喀尔咯关系述略》,载台湾《中国边政》杂志第122期(1993年),《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3期。

22、《俄国近代对新疆的地理考察》,载台湾《历史月刊》1993年第8期。

23、《评〈清代的边疆政策〉》,载《历史研究》1995年第4期。

24、《重新评价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载《抗日战争研究》杂志1995年增刊:《1945-1995年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讯》1995年第14期。

25、《关于中俄关系史学术研究的几点意见》(1995年8月同庆《中俄关系史学术研讨会》)闭幕词,载《龙江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

26、《雅尔塔协定与1945年中苏条约》,载吉林大学《史学集刊》1991年第1期。

27、《1896年李鸿章使俄路线考》。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28、《苏联学者访问近代史研究所》。载《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4期。

29、《维特与1895年中俄四厘借款》载《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2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2年第11期。

30、《关于收复香港的历史考察》(人民日报为香港回归倒计时100天的特约稿),载1997年3月22日《人民日报》国内版及海外版。香港各大报及《人民日报》〈理论参考〉、《新华文稿》、《广东社会科学》、《四川法制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等报刊转载。

31、《当代国际关系的一件大事》,载《人民日报》1996年12月24日国内版及海外版。

32、《1942年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交涉》,载《抗日战争研究》杂志创刊号(1991年第1期)。

33、《英国重占香港与中英受降之争》,载《抗日战争研究》1992年第2期。

34、《英国租借九龙新界始末》,载《西北史地》1988年第3期。

35、《19世纪下半叶的九龙中国海关及其有关交涉》,载《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6期。

36、《太平洋战争时期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交涉》,载《广东文史资料》第45辑(1993年3月);《文史精华》1996年第11期。

37、《香港新界的历史沧桑》,载《百科知识》1995年第7期。

38、《英国强租新界,居民奋起斗争》,《人民日报》1996年4月39日。

39、《英国强占香港岛与所谓“穿鼻条约”》,载《世界历史》杂志1997年第2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97(7)、《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动态》1997年第5期、《20世纪中华学术经典文库·历史学》(2000年9月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转载。

40、《英国夺取香港地区的开端:割占香港岛》,载《文史精华》1997年第4期。

41、《英国夺取香港地区的继续:割占九龙》,载《文史精华》1997年第5期。

42、《英国夺取香港地区的完成:强租九龙》,载《文史精华》1997年第6期。

43、《艰苦的历程—中国收复香港的历史考察》,载《广东社会科学》增刊,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专辑。

44、《中国收复香港述略》载《黑龙江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45、《1949年以前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尝试》,载《历史研究》1997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97(8)转载。

46、《香港、舟山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的对华战略》,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第2期。

47、《香港回归与文化认同》,载《河北学刊》1998年第2期。

48、《“穿鼻条约”辩伪》,载《炎黄春秋》增刊:《炎黄文化研究》,1997年12月。

49、《香港回归的曲折过程与深远意义》,载《1998年形势教育讲话》,1998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50、《香港与中西文化交流》,载《港澳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台北出版。

51、《骆克与香港新界》,载《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0年第2期。

52、《中国边疆史地与香港史研究》,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执》1988年第4期。

53、《香港大学与近代史研究所的学术交流》,载《一枝一叶总关情》,1993年香港第1版。

54、《关于澳门问题的历史考察》,《人民日报》1999年9月9日(为澳门回归倒计时100天的特约文章)。新化文摘(1999年第12期)及《迈向新世纪,u2018九九u2019澳门回归专家谈》(1999年香港出版)等书刊转载。

55、《四百余年来澳门历史的变迁》,载《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56、《葡萄牙侵略澳门何以为逞?》,载《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文集》(2000年长江出版社出版)、《钱端升先生纪念文集》(2000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化文论大全》(2001年北京出版)、《“澳门历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出版)等书刊载。

57、《透视澳门社会——评邓开颂、谢后和澳门历史和社会发展》,《光明日报》1999年12月27日。

58、《关于澳门史的几个问题》,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第2期。

59、《澳门顺利回归是完成全国统一大业的又一伟大成果》,载《形势教育讲话》2000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60、《中国近代史始于何时?》,载《第16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中国学术论文集》,1985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合著)。

61、《包令论林则徐》,载《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6期。

62、《浅谈外国人对林则徐的认识》,载《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1期。

63、《英国侵华先锋对林则徐的推崇》,载《文史精华》2001年第10期。

64、《旅英所见英国国家档案局有关中国近代史的档案》,载《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5期。

65、《海外访档漫记》,载《档案工作》1989年第7期。

66、《1833年淇岛居民抗英史实考》,载《揭开淇澳历史之谜》,2002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67、《1836年广东淇澳岛人民抗击外国侵略者传闻考析》,载同上书。

68、《1833年淇澳岛居民反侵略斗争遗址纪念碑碑文》,同上书(合著)。

69、《论罗斯福新政》,载《吉林大学学报》1963年第3期。

70、《关于彼得大帝遗嘱的疑案》,载《百科知识》1980年第4期;《新华日报》文摘版1980年第9期;《世界文化之谜》(1896年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转载。

71、《欧洲中心主义与世界史分期》,载《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第3期;《新华文摘》1986年第10期、《史学情报》1987年第1期、《光明日报》文摘版1986年8月31日转载或者摘要转载。

72、《百科全书还是专科全书》,载《百科知识》1986年第7期。

73、《汉学应正名为中国学小议》,载《百科知识》1988年第1期;上海《文汇报》(1988年1月31日)、《光明日报》文摘版(1988年2月11日)转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广播。

74、《边疆研究要注意利用外国文献资料》,载《清史研究通讯》1983年第3期。

75、《百年前的世界与中国》,《人民日报》2002年1月2日,《新化文摘》报道。

四、译文

76、《人民民主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笔名:起东),《光明日报》1950年2月。

77、《论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动力》,载《史学集刊》1956年。

78、《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英德经济矛盾》,载《史学集刊》1956年。

79、《作为历史学家的威廉·福斯特》,载《史学译丛》1956年第5期。

80、威廉·皮克著:《德国共产党的成立——关于十一月革命的回忆》,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历史译文集》,195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

81、《<红色档案>杂志篇目索引序》载《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1辑,1980年。

82、《法国的现代中国研究最近动向的考察》,载《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4辑,1983年。

83、《印度学者卡普卡拉尔·古普塔和他的中印边界问题研究》,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88年第1期。

84、《英国东印度公司广州商馆委员会与广州地方长官的来往文书》,载《揭开淇澳历史之谜》,2002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五、散文、杂文

85、《打着“反伪造”旗号的历史伪造者(影评)》,载《人民电影》1978年第12期。

86、《枫丹白露一日》,载《海外揽胜》文集。1985年重庆人民出版社出版。

87、《斯特拉斯堡印象》,载《百科知识》1987年第5期。

88、《蔚蓝色海岸巡礼》,载《百科知识》1987年第12期。

89、《波尔多纪行》,载《世界博览》1988年第6期。

90、《卢瓦尔河古堡—法兰西的明珠》,载《百科知识》1989年第3期。

91、《里昂萍踪》,载《世界博览》1989年第10期。

92、《蒙特卡洛鸿瓜》,《光明日报》1987年6月18日。

93、《满洲里纪行》,载台湾《蒙藏之友》1995年第40期。

94、《夏宫记胜》,载《世界博览》1990年第5期。

95、《尊重知识要见诸行动》,载《民主与科学》1988年第1期。

96、《记陈翰笙二三事》,载《陈翰笙百岁华诞集》,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六、诗词

97、《远征·赠中国南极考察队》(七律),《光明日报》2001年5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1年4月10日;《中国当代诗人影集》,2002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98、《重访桂林》(七律),载《中华当代山水诗选》,2002年北京出版。

99、《月下》(五律),同上。

100、《采桑子·华田七旬华诞》,载《秋韵诗萃》(三),2003年北京出版。

101、《浣溪沙·南戴河》,载《辉煌21世纪中华诗词集锦》,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102、《中国载人宇航飞船首航成功》,《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11月20日;《秋韵诗萃》(三),2003年北京出版。

103、《新疆行七绝十二首》,《秋韵诗粹》(三),2003年北京出版。

104、《卢瓦尔河》(五律)等诗词16首,载《秋韵诗词选》,1999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105、《动物园听鸟》(七绝),载《中华绿色诗词博览》,2004年北京出版。(按:本人在各书刊正式发表的诗词约有300首,兹不一一列举)。

106、《古典诗词写作之我见》(诗话),载《秋韵诗萃》(二),2001年北京出版。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