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墨林照片

牟墨林

牟墨林个人资料:坐落在烟台栖霞市城北古镇都村的牟氏庄园,又称牟二黑庄园,是北方头号大地主牟墨林家族几代人聚族而居的地方。庄园主人牟墨林,俗称牟二黑,生于清乾隆晚年。始祖牟敬祖,原籍湖北荆州府公安县,明洪武三年任栖霞主簿,籍邑栖霞。祖父牟之仪,于清乾隆七年,由栖霞“城内悦心亭”,“徙居古镇都”。牟墨林系十四代孙,至清末民初,占有土地6万余亩,山岚12万亩,153个佃户村,年收租量达660万斤,是当时中国北方头号大地主。……
资料更新时间:2019-12-11 17:44:10

历史人物 山东人 社会科学人物

一、个人资料简介

坐落在烟台栖霞市城北古镇都村的牟氏庄园,又称牟二黑庄园,是北方头号大地主牟墨林家族几代人聚族而居的地方。庄园主人牟墨林,俗称牟二黑,生于清乾隆晚年。始祖牟敬祖,原籍湖北荆州府公安县,明洪武三年任栖霞主簿,籍邑栖霞。祖父牟之仪,于清乾隆七年,由栖霞“城内悦心亭”,“徙居古镇都”。牟墨林系十四代孙,至清末民初,占有土地6万余亩,山岚12万亩,153个佃户村,年收租量达660万斤,是当时中国北方头号大地主。

二、牟墨林 - 概述

牟墨林,字松野,太学生。据考证,他生于1789年,卒于1870年,终年82岁。据传,由于他皮肤有些黑,名字中带有一个“墨”字,因此,族人昵称之为“牟二黑子”。 牟墨林祖籍湖北省公安县。一世牟敬祖明洪武三年(1370)任栖霞主簿,牟墨林为十四世。清嘉庆十六年(1811)继承父业后,“善务农”,大量购置土地。他精于谋略,善于经营,常言:“人不患无财,患不善用其财。”其购置田产的主张是:“余三余九,日益充盈”,即按几何级数积累财富。他利用各种手段吞并几个百亩以上地主的土地;灾年对卖地的农民,只买下地权而允许卖主享有租种权,用这一手段同其他地主竞争,其地产迅速扩大。道光十六年(1836),栖霞“岁大歉,人相食”,饥民纷纷到古镇都牟氏门前借粮。牟墨林道:“粮食倒有,只换不借!”饥民只得忍痛用地换粮,“踵门者趾连而肩摩也”。待存粮换完,牟氏又从东北贩回一船高粱,以1斗高粱换1亩地,后又降至几升高粱换1亩地,饥民仍接踵而至。道光十七年(1837),牟墨林在刘家村一带用两囤高粱换地1000余亩,用此手段吞并周围18个村子的农民土地,致使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沦为牟家的佃户。牟墨林至临终前土地已达4.5万亩。 牟墨林以地租、放债、雇工和无偿劳役等手段剥削农民。放债,有放钱和放豆饼两种形式。豆饼放债是牟家最常用的方法。牟家开油坊8座,年平均榨大豆7000多石。春季,牟家把豆饼借给农民,夏收后大豆涨价时作价折款,秋后豆价下跌又将款折合成实物,其结果是,利钱翻几番,坑害无数农民。 牟墨林家业鼎盛时有帐房先生60余人,雇员140余人。他还广交官府,新官到任、卸任、逢年节、遇喜庆,必有款待。1861年和1867年捻军两次进入栖霞县境,牟墨林与官府勾结,设炉铸造土枪土炮,捐银两、办团练,围剿捻军。 牟墨林为争取民心,灾年有施舍之举。牟墨林不讲穿戴,常肩荷铁锨粪篓上山察看庄稼。临终时,嘱咐诸子继承己志。其子孙效法祖辈,更着力经营,至民国初期,其家族土地已达6万多亩,山岚12万亩,房产5500余间。

三、牟墨林 - 庄园

牟墨林,是牟氏庄园的成大业者,那时,栖霞有千亩土地者好几家。与他同时代的人,为什么独有他是个成功者,原来,他有五大优势,才使得他成为一个成功者!这小院大门上这幅对联,就是对他成功的真实写照。 墨守耕读呈陶富, 林立懿德诏封翁。 牟墨林成功的第一条,是有雄厚的财力。他父亲牟綧,原来生长在一个小地主家庭里,兄弟五人,分家后得了60亩土地,一时成为一个富裕的自耕农。他父亲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土地发展到一千亩,为儿子牟墨林后来的成功奠定了雄厚的财力基础。而牟墨林接到这千亩家产,没有象其他人那样看成是享受的基础,而把它视为发家的本钱,这就是他与他人最大的不同之处。第二条是牟墨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牟墨林不但出生在书香门第,自己读书也多而且天资聪颖,造就他成为一个百事通,如范蠡贩马,他能将一大群马不花一分钱的运费,就能从甲地运到乙地。这是陶朱公的高明。范蠡的方法是将一大群马无偿提供给运货的商人使用,商人得了免费驮运的马队;又使自己不用花运费就能将马运到目的地。旧时,一到青黄不接季节或灾荒年,大部分农民都四处讨饭,衣布遮体食不果腹。牟墨林为了拯救他的佃户们都能生活下去,除了实行低地租及佃户住房不交房租外,还运用以工代赈法,使他自己得到大批无偿劳动力使用。特别是“三七分成打松柴法,更为高明。 牟氏庄园打松柴全是运用以工代赈法,即每年冬闲,佃户无法干活的时候,他家便在灵山的看山房里,支起了伙房,向佃户们提供足够的饭食,让佃户们给他打松柴。后来,为了节省工头的监督,又使出工者有积极性,又加了“三七”分成即每打十个松柴,打柴人自己还可以得到三个;这样,佃户们的一冬劳动,不但换出饭吃,也得到了足够一年的烧草。后来,都争着干,为了平衡关系,东家不得不加上一条制约措施,即每户佃户,只许出一个劳动力。佃户们的烧草多了,庄园主人为佃户安排了一个专用放草园,盖上两间小房,到了晚上,让佃户轮流看护。这就是他学陶朱公贩马而得到的--墨守耕读呈陶富。第三条是天赐良机。道光十六年前后,栖霞大灾饿遍地,民不聊生,已达到了人相食的地步。牟墨林瞅准机会去东北贩运高粱,以粮换地,不仅拯救了大批饥民的生命,也使自己的家业迅速发展起来。第四条能艰苦创业。有了财力,有了方法,又有了天赐良机,如果不能吃苦,也是妄然。牟墨林非常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在发展家业时的一切活动总都事必亲躬。且不说他与长工一起上山干活,与民工共同抬石头修大坝,就说他到东北贩粮这件事吧,如果自己不亲自去,到了那里购粮价花多少钱!买到的粮食成色又是如何!这么大的事,自己不亲躬能放心吗?再是,他人贩粮为了减少风险,都是运到登州海港,批发出去了。没有陆运这段麻烦。而牟墨林的承诺是,必须把粮食运到栖霞。从登州到栖霞150里山路,饥民遍地,土匪时出,又这么运!又是他老先生想出了声东击西的办法,将运粮骡队,分成两路驮着柴草,开进了登州海港,傍晚装上粮食,回来时集中走正路,由于骡队庞大,赶牲口的人都健壮,小股土匪不敢妄动,一个晚上便到达栖霞境内。路上,只遇到小量饥民,随遇随施舍,基本没有麻烦。那时的粮食已达到论粒卖的程度了,而他却开出一斗粮换一亩地的高价,造成饥民纷纷争着来换活命粮。由于粮少人多,换粮人怕自己换不到粮食,出现了自相斗打。为了平衡关系,让每个饥民都得到粮食,最后不得不将地价由一斗到半斗,最后压倒一升粮。即是一升粮食也救出了大量准备吃孩子的饥民,救活了多少孩子。所以,饥民们将自己的土地换出去了,还称牟墨林为活菩萨。第五条严格的家政管理。牟墨林发起来了,随之暴露出新矛盾,就是如何管好这个家。过去常言“财主不过三代富”,牟墨林他非常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在家政管理上,运用他的文化底蕴,创造出了以下八条办法。 1、运用供给制,制约子孙,发奋读书,当好儒家财主。 2、设置管理机构,进行全方位理财,按计划进行收支。 3、花钱买官,严防官府中的混官敲诈。 4、支援困难,换出官府中的好官保护。 5、不设专职家丁,提高雇员工资,让他们身兼“保卫’。6、满足丐帮生活要求,杜绝土匪抢劫。7、主人造枪,佃户持有,主佃形成共同防御保卫体。8、广行善事,如买地花高价,优先租种权,低地租制,灾年欠租,无偿向佃户提供一套住房,农闲时以工代赈等等,缓和各种人的矛盾。就这样,使他得到--林立懿德诏封翁。 由于牟氏家族“勤俭”家风的世代影响,加之牟墨林生就聚财俭朴的个性,决定了他住宅的简陋。 相传,据南方风水先生反复查验,此处数丈之内是旺气和灵气的汇合点,又称“地眼”。具体表现:踏于“地眼”之内,顿感气场缭绕,身有异感;夜间时常红光闪闪,实为宝地一处,旺气所在。 牟氏家族不惜重金邀请各方风水先生,进一步查看地脉,探求锁住“旺气”与“灵气”之法。于是,营建了这所造型奇特,形如古锁的古老住宅,以此锁住灵气,发达本族。请看特点,两头探出,中间凹进,很像一把古锁。 园中有一古树,学名“紫薇”,又称“百日红”,当地叫“痒痒树”。在这旺气与灵气的关照作用下,这棵古树历经了两个多世纪,至今枝繁叶茂,红花簇簇。我国著名旅游专家、建筑专家杨乃济教授称这是“六百年旺气之所在”的象征。因此,当地人非常看重这棵古树,以至于崇拜。“摸摸痒痒树,浑身有灵气”、“树上抓一抓,旺气带回家”之说,在胶东广为流传。因此,牟墨林对自己的住宅感到非常满意。他不但相信这“旺气”将对自己带来好运,而且更相信,人光有好运还不行,离开了个人奋斗,也将一事无成。 牟墨林性情缄默,乐善好施,生平穿着朴素,吃喝节俭,终生保持了庄户人的本色。他头脑灵活,处事精明,“善务农”、“善用其财”,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研究,他常年背着粪篓巡视田野,查看庄稼,掌握墒情,掂掇地茬。讲究科学种田。他“善用其财”的本领在大灾之年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他不但能瞅准机遇,而且能把住机遇不放,锲而不舍,直到成功。我们不能不承认,牟墨林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