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启凤照片

许启凤

许启凤个人资料:许启凤教授江苏宜兴人,男、汉族,1952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艺系。……
资料更新时间:2020-04-14 12:47:29

农业 农业学家 农作物 农学家

一、个人资料简介

许启凤教授江苏宜兴人,男、汉族,1952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艺系。

二、许启凤 - 简介

许启凤教授江苏宜兴人,男、汉族,1952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艺系。正当他憧憬着从事遗传、育种研究工作的时候,抗美援朝的号召将他送到了战争的前线。1954年回国后,他转业到高教部农林卫生司工作。直到1956年,考取了国家公开招收的研究生,从师于李竞雄教授,他才又有机会接触自己感兴趣的细胞遗传学和玉米育种。1961年毕业后,许启凤留校(原北京农业大学)任教,他一边讲授遗传学,一边埋头进行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可没过多久,“十年浩劫”降临了……。

三、许启凤 - 贡献

人生辗转,心灯不灭。我国是世界上第二玉米生产大国,年种植面积3.5亿亩左右,总产量约1100亿公斤,但是,玉米生产长期以来一直被单产低、品质差两大难题所困扰。许启凤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种质资源缺乏,基础研究差,缺少有突破性的优良自交系,因此配不出杂种优势强、品质好的杂交种。1973年“文革”尚未结束,他就在李竞雄教授(当时已调入农科院)的支持下,开始了培育玉米新品种的研究课题。 “当时国家尚未解决温饱问题,高产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但是,从科研的角度考虑,玉米的品质问题迟早会提到日程上来,而要改进一个作物的品质,难度很大,所需的时间也很长,必须早做准备。”正是这种超前意识的理论使许启凤一开始就把研究定位于:“质、量并重,从改良品质入手”和“大力搜集种质资源,扩大遗传基础,下大力气培育有突破性的优良自交系”。 事实上,美国早已开始注重玉米的营养品质问题,60年代初玉米育种专家Mertz教授发现了奥帕克—2(Opague-2,简称02)突变基因,使籽粒赖氨酸含量提高了80—100%,但其研究成果同时也表现出三大致命弱点:籽粒粉质化,千粒重减轻约15%;籽粒成熟时易发穗粒腐病;易招虫、鼠危害。因此,生产上难以推广。而许启凤正是从Mertz教授搁浅的研究中找到了改变玉米营养品质的突破点,同时也瞄准了必须攻克的难关。 1973年许启凤利用从南斯拉夫引进的高赖氨酸基因(02),通过无数次杂交和连续回交的方法,用了整整6年时间,将常用的普通自交系转育成高赖氨酸的02同型系。 之后,许启凤把研究立足于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差异大的国情上,决定选用早熟的02自交系和晚熟的02自交系杂交,组配成早、晚基因优势互补的杂交种。从1979年到1984年,又用了6年的时间,选育出兼具山东黄县小玉米早熟特性和东北玉米晚熟特性的高赖氨酸二环系。 为了使籽粒变硬,增强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1984年许启凤又引进了墨西哥带有优质蛋白质基因的热带综合群体杜斯皮诺(Tuxpeno-QPM)与二环系杂交,连续自交,选育出第二轮二环系黄C,还是用了6年的时间。 许启凤教授回忆起研究新发现的一幕时至今激动不已。1989年大旱,他来到实验地,看到大部分选系材料都枯死在地上,一片狼籍,可也有两行选系表现得特别好,虽然长得不高,但很粗壮,穗子很大,没有一点旱像。当时他欣喜若狂,从中获取了5个穗。就是这5个穗后来让他分离出包括黄C在内的5个姊妹系。与此同时,他于1987年用美国杂交种连续自交,选出另一自交系178。就在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节骨眼上,许启凤教授到了退休的年龄。 壮志未酬 退而不休 虽然办理了退休手续,但许启凤教授并没有离开他的玉米育种实验场,他说:“优质、高产的玉米新品种还没培育出来,我怎么能退休呢?”1991年他开始用分离出的5个姊妹系与其他系测配。在一千多个测配组合中,他发现其中的黄C与178组合而成的新品种仅从玉米植株的外部型体来看就呈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特征:根系发达,茎杆坚硬,穗下叶片平展而穗上叶片上冲、紧凑,籽粒成熟后,秸秆不枯不萎,仍是青株绿叶。 1992年按照育种程序鉴定,结果表明:黄C与178组合排在第一位,产量最高。1993年在进行品种比较实验中,黄C与178又被选为最优组合。1994至1996三年全国区试17个省市、164个实验点,其平均亩产达到591公斤,比4个对照种平均增产24.7%。区试过程中,新品种与其他品种相比,抗旱、抗倒伏、抗病虫害,耐高温、高湿,不同地区、不同年份都可以获得稳定的产量。区试结果表明,新品种攻克了我国长期玉米品质不优的难题,其籽粒蛋白质、淀粉和赖氨酸含量都达到了国家的优质标准,其中赖氨酸含量为目前我国普通玉米杂交种之最高;其新鲜秸秆中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的含量也达到优质指标;其成熟秸秆的营养价值接近苜蓿秧或花生秧,是优质的青储饲料。区试结果还表明,“农大108”适应性广,从吉林到云贵川,从山东半岛到新疆,日均温≥10℃的积温达2800℃地区都可以种植。 1997年新品种进入示范阶段,1998年大面积生产实验并开始推广,被正式命名为“农大108”。经过二十多个春秋的探索和努力,一个优质、高产的玉米新品种诞生了! 默默无闻 耕耘不辍 “农大108”及其两个亲本自交系都由许启凤教授亲手培育并配成杂交种推广,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及新品种保护。“农大108”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1997年和1999年分别获得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和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荣誉;1999年获得大北农集团首届科技基金奖;2000年先后获得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1年荣获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公关计划优秀成果,并在今年正在进行的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的评选中受到评委们的普遍赞誉。但是,“农大108”的培育者许启凤教授却至今鲜为人知。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