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 高等教育 科学领域 个人
吕富珣,男,1965年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培训中心主任,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设计研究所),具体研究方向:20世纪西方前卫建筑理论与实践研究;现代医疗建筑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新型建造技术与新型建造材料研究;
男,1965年生人 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培训中心主任,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清华大学学士,1983-1988
清华大学硕士,1988-1989
莫斯科建筑学院博士,1989-1992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助理研究员,1993-1995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理研究员,1995-1996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1996-1997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兼教学办公室主任,1997-2005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2002-至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培训中心主任,2005-至今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设计研究所),具体研究方向如下:
——20世纪西方前卫建筑理论与实践研究;
——现代医疗建筑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型建造技术与新型建造材料研究;
——1994、1995教学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7年度“清华之友——优秀教师奖励金”优秀奖;
——1999年度清华大学校先进工作者;
学术译著
——《苏维埃建筑》(刘鸿滨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10月版;
——《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粹——第七卷:俄罗斯·苏联·独联体》,(弗兰姆普敦、张钦楠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6月版;
——《莫斯科——苏联及后苏联时代的建筑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8月版(英译汉);
学术论文——《苏俄现代建筑先驱——塔特林》,《世界建筑》,1989/1,P.69-73;
——《构成派建筑师列奥尼多夫》,《世界建筑》,1990/1,P.66-70;
——《一代宗师——康.斯.美尔尼科夫》,《世界建筑》,1991/6,P.64-70;
——《里西茨基与苏俄前卫艺术》,《世界建筑》,1993/4,P.67-71;
——《前苏联建筑创作中的地方主义倾向》,《新建筑》,1994/2,P.47-50;
——《莫斯科总体规划(1991--2010)评述》,《城市规划》,1994/4,P.41-49;
——《十八世纪的两座名城——圣彼得堡与华盛顿》,《国外城市规划》,1995/1,P.34-40;
——《前卫建筑的弄潮儿——切尔尼霍夫》,《新建筑》,1995/1,P.52-54;
——《马列维奇与至上主义》,《华中建筑》,1995/3,P.27-30;
——《走向21世纪——建筑仿生学的过去与未来》,《建筑学报》,1995/6,P.14-17;
——《历史的回响》,《建筑师》,第64期,1995/6,P.99-104;
——《前苏联当代建筑创作》,《建筑师》,第68期,1996/2,P.103-112;
——《为构成主义正名》,《美术观察》,1996/7,P.51-53;
——《格鲁吉亚首府第比利斯古城改造》,《国外城市规划》,1998/3,P.2-6;
——《建筑学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初探》,《建筑学报》2000/06,P.34-36;
——《而今迈步从头越》,《规划师》,2000/5,P.102-106;
——《2020年莫斯科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方案评述》,《城市规划》,2000/10,P.30-45;
——《莫斯科当代建筑创作》,《建筑学报》,2000/10,P.61-64;
——《莫斯科城市规划理念的变迁》,《国外城市规划》,2000/4,P.13-16;
——《莫斯科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交通规划》,《国外城市规划》,2001/3,P.43-46; ——《尴尬的建筑师》,《世界建筑》,2001/03,P.80-81;
——《人性化医院环境的创造》,《世界建筑》,2002/04,P.22-24;
——《论医学模式的发展对医院建筑形态的影响》,《建筑学报》,2002/04,P.40-42;
——《俄罗斯建筑——百年沧桑的印记(上)》,《科学中国人》,2002/01,P.56-58;
——《俄罗斯建筑——百年沧桑的印记(下)》,《科学中国人》,2002/02,P.32-36;
——《将外部环境条件转化为设计的内在契机》,《建筑学报》,2003/04,P.55-57;
——《点式玻璃屋顶在国外当代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学报》,2003/08,P.34-37;
——《点式玻璃幕墙在西方当代建筑中的应用》,《世界建筑》,2003/09,P.74-78;
——《浅谈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规划设计》,《规划师》,2003/10,P.50-54;
——《点式玻璃在国外当代建筑中的应用》,《新建筑》,2004/6,P.80-82;
——《当前我国综合医院建筑发展若干问题研究》,《建筑学报》,2005/02,P.66-69;
——《浅谈当前医院室内公共空间新特点》,《世界建筑》,2005/02,P.120-121;
——《建筑比雨水更重要吗?》,《世界建筑》,2005/10,P.106-109;
——《圣伊利亚与未来主义建筑》,《建筑史》,第21辑,P.215-226
学术专著——《苏俄前卫建筑》(独立),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4年11月版;
——《苏俄前卫建筑》(独立),台湾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年12月版(繁体字版);
——《走向21世纪的建筑——当代世界建筑发展动向》(彭华亮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3月版,(合著,独立论文《前苏联建筑发展动向》,P77-88);
——《比较与差距》(建筑论坛丛书, 潘祖尧 杨永生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6月版,(合著,独立论文《前苏联建筑及其对中国建筑的影响》,P105-156);
——《世界建筑名作(古代——19世纪)(陈志华主编),河南省科技出版社,2000年6月版(合著,独立章节);
——《俄罗斯先锋艺术》,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7月版(第二作者,独立章节);
——《中国医院建筑选编》(第三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副主编);
除了建筑设计课程以外,还开设以下课程:
——《前卫建筑——20世纪的建筑理想与乌托邦》(研究生课程)
——《建筑设计精品案例分析》(本科课程)
——《现代艺术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本科课程)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