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美琪照片

邹美琪

邹美琪个人资料:邹美琪,航天电子技术工程专家,中国空间科学技术遥测遥控、自动控制领域的早期开拓者之一。先后参与、负责遥测遥控设备、电磁振动台等环境试验设备、大口径自动化程控扩散炉、卫星地面计算机自动测控系统等的研制,负责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总体设计、信息系统规划和工业园区智能化建设、飞船电磁兼容性试验室总体设计和建设,为中国空间事业的开拓和发展、载人航天作出了重要贡献。……
资料更新时间:2020-02-14 20:43:02

中国科学家 科学 科学家

一、个人资料简介

邹美琪,航天电子技术工程专家,中国空间科学技术遥测遥控、自动控制领域的早期开拓者之一。先后参与、负责遥测遥控设备、电磁振动台等环境试验设备、大口径自动化程控扩散炉、卫星地面计算机自动测控系统等的研制,负责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总体设计、信息系统规划和工业园区智能化建设、飞船电磁兼容性试验室总体设计和建设,为中国空间事业的开拓和发展、载人航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邹美琪 - 简历

1935年6月20日 生于上海市。

1952-1956年 上海交通大学电工器材制造系电机电器专业学习。

1956-1968年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工程组长。

1968-1985年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85-1991年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计划部研究员、副总工程师,星达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2年 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飞船处,参加载人飞船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

1993-2000年 载人飞船系统基建技改副总设计师,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副总设计师。

1996年 退休返聘。

三、邹美琪 - 生平

邹美琪,1935年6月20日出生于上海市。祖籍山东邹县,明代邹应龙后裔。祖父邹杏村,致学为官,经商宁波,定居鄞县。父亲邹樟,曾任上海敦裕钱庄副总经理、上海钱业公会副会长,为人诚信、正直、与人为善。母亲李思敏,个性倔强、好胜,教育子女要好好读书,将来都成为医生,事事不求人。邹美琪4岁开始,进入基督教会私立协进幼稚园、小学、女子中学学习,学校管理严格,学风甚好,清规戒律特别多。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现代思想的感染,使她从小懂得以知识广博为荣。这对于唤起她探索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树立献身科学技术的志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小学到1952年高中毕业,邹美琪性格倔强、顽皮、单纯,始终品学兼优,喜欢数理化,爱看课外读物。考大学时家中都主张女孩学医、药或经济,而高中物理老师在评阅考卷时,发现她对相对速度试题答案出类拔萃,在考卷上加上评语“匠心独运”,增强了她选择理工科专业的决心。结果她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工器材制造系电机电器专业。受到“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传统教育,培养了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的作风。完成的《交流接触器》论文,导师认为具有研究价值,195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经导师推荐被选调到新组建的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作。历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程组组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室副主任、主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计划部副总工程师、载人航天专项工程基建技改副总设计师,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副总设计师。

邹美琪参加中国早期自动化、远距离操纵、空间科学技术开拓性工作,受到严谨务实、工作精益求精的科学研究基础训练,从事遥测遥控设备研制工作,完成了两项大型非标准设备的研制;负责自动化所的环境实验室和仪表室的组建工作。参加ZKL-1型自动控温扩散炉、液相外延炉研制,负责大口径全程控自动扩散炉的研制工作。协助主持了CAMAC系统模块和系统软件的研制,成功地应用于卫星整星级地面测试系统中。1986~1991年期间从事空间技术应用开发工作,完成工商、旅游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及卫星应用地面站、红外报警器等多项工程。1992年初曾参加载人飞船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随后负责载人飞船专项工程基建技改项目总体规划和立项。负责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总体设计、信息系统规划、飞船电磁兼容试验室总体设计和建设。

在40多年的科研实践中,邹美琪严格要求自己,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她经常说:“实际得到的比应该得到的少些好,实际付出的比应该付出的多些才对。”她多次立功受奖,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集体三等奖、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二等奖,1980 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82年获航天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87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获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荣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99-2000年度飞船首飞”一等功。

四、邹美琪 - 科学研究

1956年,中国初步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科学技术事业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制定的十二年科学规划中,特别强调发展原子能、火箭和喷气技术、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精密机械、仪器仪表等新兴技术。在国家全面开始经济建设,各行各业技术人才奇缺的情况下,邹美琪大学毕业,在人生的道路上,面临着一次新的抉择。她放弃了舒适生活的沿海工厂、学校的招聘,在学校老师的推荐、中国科学院的选拔下,她选择了创建中的中国科学院自动化及远距离操纵研究所。她深深懂得,这将是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因为在国内当时的条件下,要想在这方面获得成功决非易事。

1959年,她全力投入中国空间科学技术遥测遥控技术研究,负责开拓遥控与数据处理项目。当时这项研究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她率领全组同志同心协力,脚踏实地,夜以继日地工作,完成了探空火箭发射场程控装置、16路磁带记录仪的调频控制装置,应用于探空火箭试验。与上海自动化所合作完成了5kg电磁振动台、16路宽频带磁带记录仪、16路大型笔绘记录仪的研制,用于实验室建设。她还承担了国防科研协作任务,完成空空导弹遥测飞行数据信息处理项目,通过了空军有关部门的验收。此后,还参加了时分制遥测设备的研制,为中国卫星遥测遥控技术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63年,按照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中国科学院制定星际航行发展规划,把人造卫星作为星际航行发展的第一步,并安排各项空间技术的预先研究课题和加强基础技术工作。邹美琪参加了卫星控制技术规划的研究。在卫星控制技术预先研究方面,环境试验设备占有重要位置,其艰巨性、复杂性甚至不亚于研制一种型号产品。她面临又一次选择,服从工作需要,按照领导要求负责完成自动化所的环境实验室筹建和规划。通过实践体会到“卫星要上天,环模要先行”。当时建成的环境实验室已具有一定规模,可做高低温、加速度、冲击和震动,5kg、50kg推力的高低频单向和三向振动试验,不仅满足了探空火箭的环境模拟试验要求,也为卫星控制系统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卫星工程举步维艰。邹美琪受到隔离审查,最大的痛苦是剥夺她从事空间科学技术工作的权利,她想干的事无法去干。1969年底,她全家疏散下放到河南省西平县,让她到西平广播站去劳动。她觉得这和她搞的无线电专业有联系,可以使她远离无端的污蔑、恶意的诽谤和粗暴的摧残。西平广播站给了她理论联系实际的大好机会,参加了有线广播调频载波设备研制任务,承担了调频载波装置关键部件之一全套滤波器的研制。她采用现代网络理论来设计滤波器,精心制作,严格测试,保证了电话和广播的质量,调频载波装置在河南省全省评比中获得第一。此后她还参加了40kHz三路调频载波广播装置攻关,培养了一批维修技术人员。

1970年8月,邹美琪恢复了工作,被调回研究所,但她仍不能参加卫星型号工作,只能参加民用产品开发工作。当时中国研制半导体器件,亟待开拓新工艺自动控制设备,她被分配到扩散炉研制组工作,负责定值器研制,并参加ZKL型自动控温扩散炉的整机调试和推广生产。3年内更新了五代,总共生产了40 多台扩散炉,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集体三等奖。半导体激光器件需要在特定的半导体基底上用液相外延的方法,生长薄而均匀的多层性质不同的半导体晶体。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外延层,要求炉温在等温区内非常均匀和稳定,并根据工艺要求在不同时段内按不同速度均匀下降。1974年,她参加程序控制液相外延炉总体设计、整机调试和推广工作,负责外延炉核心部分之一程控精密定值器的研制。程序控制液相外延炉于1976年研制成功以来,经国内10余家单位先后试用,可用于砷化镓双异质结激光器的外延,还可用于微波半导体器件、高频场效应管的外延,1980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79年,负责大口径全程控扩散炉的总体设计(其中包括自动推舟、气流量和温度程序控制的设计)、研制、生产与推广应用工作,1982年获航天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83年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为中国半导体器件生产、研究单位提供了优质而短缺的重要生产和研制设备,并取代了从日本引进的同类产品。

1970年8月,邹美琪恢复了工作,被调回研究所,但她仍不能参加卫星型号工作,只能参加民用产品开发工作。当时中国研制半导体器件,亟待开拓新工艺自动控制设备,她被分配到扩散炉研制组工作,负责定值器研制,并参加ZKL型自动控温扩散炉的整机调试和推广生产。3年内更新了五代,总共生产了40 多台扩散炉,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集体三等奖。半导体激光器件需要在特定的半导体基底上用液相外延的方法,生长薄而均匀的多层性质不同的半导体晶体。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外延层,要求炉温在等温区内非常均匀和稳定,并根据工艺要求在不同时段内按不同速度均匀下降。1974年,她参加程序控制液相外延炉总体设计、整机调试和推广工作,负责外延炉核心部分之一程控精密定值器的研制。程序控制液相外延炉于1976年研制成功以来,经国内10余家单位先后试用,可用于砷化镓双异质结激光器的外延,还可用于微波半导体器件、高频场效应管的外延,1980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79年,负责大口径全程控扩散炉的总体设计(其中包括自动推舟、气流量和温度程序控制的设计)、研制、生产与推广应用工作,1982年获航天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83年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为中国半导体器件生产、研究单位提供了优质而短缺的重要生产和研制设备,并取代了从日本引进的同类产品。

五、邹美琪 - 电磁试验

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邹美琪多年的愿望,1958年10月劳动锻炼结束时,她提出了入党申请书,树立了“人生道路是可以选择的”的信念,要向革命先辈们学习,走革命的人生道路,在空间技术事业中奋斗终生。经过30年坎坷磨炼,终于于198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1992年1月,中央专门委员会决定开展中国载人飞船可行性论证工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载人飞船系统的研制和可行性论证工作。这个消息给邹美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她又一次选择了对人生道路的挑战,参加载人飞船系统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工作,熟悉载人航天资料。随后,她还参与从方案的整体优化、系统的任务和指标、系统的功能和原理、系统的组成和接口关系以及研制进度、经费估算和保障条件等方面,对载人飞船系统进行复审。她协助空间院飞船处处理GNC、数据管理、测控通信、推进等分系统的协调和分工;关键技术立项和管理;交会对接立项论证工作。

载人飞船系统基建技改专项工程是保证载人飞船系统研制的重要保障条件,她负责编制项目总体规划,提出“总装、测试、试验一体化”总体方案设想。为了加强专项工程的管理,1993 年8月她担任专项工程基建技改副总设计师、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副总设计师,参与总体规划及总体设计,负责电子方面专业和工艺,完成了EMC试验室、工业园区智能化、飞船故障对策实验室、飞船故障模拟对策试验网和大屏幕演示厅的建设,还进行了测控、通信、计算机等各种大型设备的引进立项、技术论证工作。1995年7月编写《“中心”信息系统建设初步规划》和各分系统的总体设想,她不仅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进步等“硬件”,更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管理体制和法规等“软件”的建设。她还强调实用性、先进性、可扩充性和可靠性,采取统筹规划、分类设计、分步实施的方案,保证了信息基础设施建成后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

整船级电磁兼容(EMC)试验,是进行载人飞船、大中型应用卫星和其他航天器研制中必不可少的环境试验之一。她负责EMC试验室的总体设计、技术协调、指挥调度,创造性地进行了主反射区有限复合型吸波材料布局的优化设计,重点解决屏蔽壳非期望多点接地问题。1998年试验室建成后,经过飞船试验船、正样船、应用卫星等电磁兼容试验考验,通过了整体验收,投入正常运行。

1998年又负责航天大型试验数据图像语音传输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建设。邹美琪参加了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第一期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实现了组装、总装、电测、试验一体化和飞船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运输的建设思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总体设计与工程建设,2001年获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她为第三完成人。2001年她荣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99-2000年度飞船首飞”一等功。

邹美琪在空间电子学道路上经历40多年。漫长的历程使她认识了一个真理,国家要发展尖端技术,离不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她诚信、正直、与人为善,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六、邹美琪 - 主要论著

1 邹美琪主编.有线广播调频载波设备.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71

2 邹美琪.精密控温炉的测温和控温问题.北京7581会议文集,1978

3 邹志膺,萨支天,邹美琪.程序控制液相外延炉.发明与专利,1982 (3);半导体学报,1983(5)

七、邹美琪 - 参考资料

[1] 专家信息网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right.jsp?id=161630&personid=161628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