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锦华照片

沈锦华

沈锦华个人资料:沈锦华,1967年生,焦点科技创始人,1996年1月创办南京焦点,1998年2月,南京焦点注册国际顶级域名“Made-in-China.com”,2009年12月9日,焦点科技(中国制造网运营公司)成功登陆深圳中小板市场,上市首日,沈锦华纸面财富已高达50.2亿元。……
资料更新时间:2025-01-31 07:09:02

CEO 人物 企业家 富豪 经济人物

一、个人资料简介

沈锦华,1967年生,焦点科技创始人,1996年1月创办南京焦点,1998年2月,南京焦点注册国际顶级域名“Made-in-China.com”,2009年12月9日,焦点科技(中国制造网运营公司)成功登陆深圳中小板市场,上市首日,沈锦华纸面财富已高达50.2亿元。

二、沈锦华 - 人物简介

沈锦华,焦点科技创始人,1967年生。1987年,沈锦华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

沈锦华属上海市徐汇区户籍。有人称他为“小马云”。显然年龄上不合适,他们只差几岁,但从企业规模、市场地位以及品牌效应上,这个上海走出去的资本市场新贵来说,多少有几分类似。

三、沈锦华 - 事业成就

1996年1月,29岁的沈锦华创办南京焦点,致力于互联网技术的发与应用研究,探求运用互联网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提高中小企业盈利能力、推动中小企业稳定成长的最佳途径。1998年2月,南京焦点注册国际顶级域名“Made-in-China.com”,同年3月推出中国制造网英文版,开始向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中国供应商提供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服务。2009年12月9日,焦点科技(中国制造网运营公司)成功登陆深圳中小板市场,它是中国继阿里巴巴、慧聪国际、环球资源、网盛科技之后,第5家登陆资本市场的本土B2B企业。

四、沈锦华 - 财富

焦点科技2009年12月9日挂牌表现确实非常抢眼,它的发行价为42元,盘中一度超过80元,最终收于72.18元。 结合总发行股本计算,沈锦华纸面财富已高达50.2亿元。这一身家,如果放在2009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接近103位。 而他身边的团队中也因此出现4位亿万富翁——即公司董事兼副总姚瑞波、副总兼销售总监许剑峰、CTO谢永忠。 CBN记者查询到,除了姚瑞波、许剑峰、谢永忠之外,还有近30名持股个人,所持股份基本属于此前沈锦华个人的释股。其中的24名中高层,昨日纸面财富从100万到1000多万元不等。不过,最少的一名持股人仅为23.5万元。

五、沈锦华 - 不喜欢的称呼

“有媒体称我为‘小马云’,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沈锦华说,“马云只比我大3岁,我的中国制造网创办一年后,他才有了成立阿里巴巴的想法。” 沈锦华是2009年12月9日于深圳上市的焦点科技董事长,旗下的中国制造网(Made-in-China)为中国第三大B2B公司(前两家为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和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环球资源网)。上市当天,焦点科技股价冲破80元,按收盘72.18元计,沈锦华身家超过50亿元。 原先不知道沈锦华的人,以为他是业界突然蹿出的黑马。在一个崇尚暴富的年代,人们对一些平常事反而连表诧异:沈锦华耕种中国制造网12年方上市,做“老三”的耐心从何而来? “我同样也不喜欢被人称‘老三’,B2B市场的蛋糕足够大,没必要论资排辈。不过我喜欢马云,他是我们这个行当的‘代言人’。”2009年12月25日,42岁的沈锦华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是焦点科技上市后沈锦华首次接受媒体专访,他表现得随意、轻松,不知道是刚休假回来的原因,还是受圣诞气氛的感染。

六、沈锦华 - 人生路线

有人希望被符号化,有人对之反感。沈锦华显然是后一种。他觉得更为夸张的是,自己是江苏盐城人,有媒体却称他是“正宗的上海人”,并结合中国制造网诞生在南京的事实,模仿两年前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上海为何出不了马云”的口吻称,“‘上海出不了马云’事件再发生”。 “可能是从招股书上我身份证的信息判断我是上海籍,那是因为1983年我到上海读大学时,中国刚刚开始有身份证。”沈锦华说。 从上海交大到东南大学读研究生,到南化集团机械厂做技术员,再到南京方正公司经营部副主任,直到1994年离开方正,及两年后成立焦点科技至今,这是沈锦华40载人生路线图。或许在象牙塔和国有企业压抑太久了,他当初选择创业的原因只是为了“不做任由他人压榨的奴隶”。 1996年沈锦华成立焦点科技琢磨着为企业提供网上信息管理服务的时候,马云正在北京推销他的黄页。那是一个以孕育为主题的年份。不过马云后来在募资和团队上大步流星,而沈锦华走得趔趄,2004年底才开始盈利。 互联网公司征战江湖往往打的是个性牌,就像人的个性一样,张朝阳的张扬、丁磊的圆润、马化腾的内敛、陈天桥的霸气对比鲜明。但在B2B领域,由于没有“C”的参与,尽管商业模式各有千秋,譬如阿里巴巴和中国制造网以线上外贸服务为主,环球资源和汇慧网以线下内贸、会展、商情出版和咨询报告为主,生意宝以行业门户+联盟为主,敦煌网以小宗贸易服务为主等等,但除了经常抛头露面的马云之外,其他各家公司及掌门人的风格,并不为公众所熟悉。 沈锦华很少接受媒体采访,而如今公司上市后其身家与马云相近,加上催生出一批“80后”亿万富豪,这成了他被神化的发端。

七、沈锦华 - 投资热水器

2003年初有一件让沈锦华哭笑不得的事。一位浙江企业的老板跑到南京硬要请沈锦华吃饭,沈锦华一时摸不着头脑,一问,原来是这人通过中国制造网做外贸,几年下来赚了近两千万。沈锦华大跌眼镜:要知道彼时中国制造网仍然在亏损! 受了浙江客户的刺激后,沈锦华于2003下半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成立南京艾普太阳能公司。他的打算是,进入一个“人们乐于接受、未来可能有前景”的行业,以冲抵中国制造网持续亏损的风险和拖累。他选择了投资制造太阳能热水器。 回头来看,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人在一个有意思的年份干了一件有意思的事。2003年马云投资创办了淘宝;韩礼士(MerleA.Hinrichs)的环球资源网在上海举办采购交易会,正式进入会展业;刘强东由于SARS关闭京东商城的实体店,开始专注电子商务;只有沈锦华,不走寻常路,玩了一把“混搭”。 沈锦华最后没有走当初给自己留的这条“后路”,不过艾普太能热水器2009年的销售额达8000万元,出口到欧美等国并跻身于美国市场“TOP10”行列。他自始至终没有涉入管理,只是乐悠悠地做着大股东。 对于沈锦华而言,这并不仅仅是逼出来的创想,也是一直以来“变换身份”的延续。 “焦点科技旗下除中国制造网,还有几家公司,我会根据不同公司印不同的名片,哪怕只是中国制造网,我也会印制不同头衔的名片,譬如去各地调研就印‘客户服务经理’,筹划上市也有专门的名头……”沈锦华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不是让一大把的头衔密密地挤到一张卡片上,而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需求,有可能隐去主要头衔,去和不同类型的人交流,沈锦华这种做法在民营企业家群体中着实另类了些。他的解读是“客户和市场重于面子”。 一句原本听起来有些务虚的话在他的“名片情结”中显得反而有了分量。这让人想起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在狱中给创维高管们推荐的一本书《砍掉成本》,曾经非常要面子且控制欲和支配欲极强的黄宏生让高管们细读的章节是《砍掉面子》。 从电子商务到投资实体企业,尽管彼时沈锦华跨行业的步子迈得大了一些,但是拿到动辄言内需的现在,其隐喻与启发不可小觑——更多的网络公司开始走到网下,进入实体领域,譬如原本擅长网上销售和邮寄销售的麦考林早在2006年就开出了第一家EUROMODA实体店,如今实体店数量接近300家。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盛大的陈天桥。2009年11月,盛大与无锡市政府签下一纸协议,宣布将联手在无锡打造“国内第一个基于物联网的互动娱乐主题示范园区”。一个月后,盛大发布三季报,其CFO吴兆莆在盛大文学、音乐、网游、旅游、影视等产业布局中首次提及旅游业,盛大旅游挂牌箭在弦上。

八、沈锦华 - 做好自己的事

沈锦华是个直来直去的人,他称马云是外人眼中的“教父”、行业人的“代言人”,也不讳言对慧聪网郭凡生风格的不认同。他不让自己的任何远近亲属在企业中任职,亦对包括张德江等国家领导人的视察“轻描淡写”,这并不代表他不谦逊、不入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要先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在他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奈斯比特的《定见》。 他一边是信心百倍,“‘中国制造’的广告都打到CNN了,未来我们在社会责任认证、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低碳经济等方面都可对商业模式进行优化”,一边毫不掩饰自己的困惑和担忧,“就怕花错钱。”他说。7年前摇摇欲坠,如今却要为如何花钱而头疼。这正是电子商务的吊诡之处。 谈到低碳经济,他兴致昂然,“艾普太阳能热水器在欧洲某国的一个代理商,一位老头,以进货价的10倍价格销售,屡试不爽,他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在小区里进行现场推广,打低碳和绿色牌。后来我取消了他的独家代理资格,因为销量太少啦!不过我把他的经验学到手了——英文网站上的口号正是“安装一台艾普太阳能便能减少20%的碳排放,相当于植树200棵!”

沈锦华走的是培训路线。从2003年开始,陆续到外贸活跃的地区,与当地政府合作多次举办进出口企业电子商务培训会,而最近两年“升级”为给政府部门做培训,譬如2009年10月广交会期间和商务部及广东省外经贸厅合作的“外经贸系统电子商务及电子政务培训班”。他还专门针对江苏市场成立了“江苏制造网”(Made-in-jiangsu.com)。 他的培训路线多路出击,到底能起到多大的杠杆效用,或是在多大程度上只是在做“启蒙师”,没人知道,沈锦华也只是尽力表现出“从长计议”的洒脱。 “有时我真想到高校当老师。”2009年圣诞节的午餐桌上,沈锦华半玩笑半认真地对南方周末记者道,“不少人说我身家几十亿,我半点感觉都没有,远没有回家抱孩子感到踏实。有人说这正是我能将企业坚持做下来、做大的底气,我怎么觉得这是我的宿命呢?”

只知道这么多
只知道这么多
时间: 02-20
挖掘赵本山
挖掘赵本山
时间: 04-02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