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莘照片

王莘

王莘个人资料:王莘(1918年10月—2007年10月15日),原名王莘耕,江苏无锡荡口镇人。天津市音协名誉主席、中国音协“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他1936年参加革命,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天津音乐团团长、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天津歌舞剧院院长、中国音协常务理事、 天津市音协主席、天津市文联副主席等职务。……
资料更新时间:2020-02-19 08:07:04

中国音乐家 人物 华人企业家 商业人物 王氏人物 经济人物

一、个人资料简介

王莘(1918年10月—2007年10月15日),原名王莘耕,江苏无锡荡口镇人。天津市音协名誉主席、中国音协“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他1936年参加革命,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天津音乐团团长、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天津歌舞剧院院长、中国音协常务理事、 天津市音协主席、天津市文联副主席等职务。

二、王莘 - 基本资料

姓名:王莘原名:原名王莘耕职业:作曲家籍贯:江苏无锡人去世时间:2007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5时50分)去世地点:天津去世原因:因病享年:89岁 生前主要作品:《歌唱祖国》、《边区儿童团》、《中朝人民友谊之歌》等

三、王莘 - 人物简介

王莘,1938年入延安鲁艺学习。曾任华北联合大学教师,晋察冀边区群众剧社音乐队队长、副社长。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任天津市音乐学院工作团团长。1958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干部进修班。后任中国音协天津分会主席,天津歌舞剧院院长,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天津文联副副主席,中国音协第一届常务理事和第二、四届理事。是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作品《歌唱祖国》1954年获全国群众歌曲评选一等奖。有《王莘歌曲选集》。

四、王莘 - 人物经历

王莘,自幼受到民间音乐的薰陶,酷爱音乐,并学会吹笛子和拉二胡。父母想把他培养成作曲家,但家里穷得连中学都供他不起。1932年,14岁的王莘来到上海,在先施百货公司当一名见习店员。1935年,受到上海民众掀起的抗日救亡爱国运动的影响,怀有强烈的爱国意识,结识了左翼进步音乐家冼星海、吕骥、孙慎等人,参加了冼星海、吕骥领导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到浙江宁波等地积极宣传抗日。1938年他奔赴延安,在鲁迅文艺学院跟冼星海、吕骥、向隅等学习音乐。当冼星海写出《黄河大合唱》在“鲁艺”排练、演出时,王莘还曾担任过《河边对口曲》中王老七的领唱。1939年毕业后先在晋察冀根据地开展工作,后担任华北联大音乐系教学工作,从此便开始了革命歌曲的创作活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王莘创作了歌曲《晋察冀》、《日头上山岗》、《战斗生产》、《选村长》、《边区儿童团》、《打击顽固分子》、《永远跟着共产党》等数百首,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军民的革命热情。1942年,王莘开始担任群众剧社的领导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创作了小歌剧《宝山参军》和大量歌曲。1949年1月,王莘率群众剧社的同志们进入刚解放的天津市。 解放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主要作品有歌曲《边区儿童团》、《战斗生产》、《愉快的劳动》、《歌唱祖国》、《只因为立功喜报到了家》、《饲养员之歌》、《祖国颂歌》,歌剧《宝山参军》、《义和团》、《煤店新工人》,大合唱《团结反帝》等。其中《歌唱祖国》是一首热情豪放、气概万千的新时代颂歌,刻划出站起来了的东方巨人的形象,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1950年国庆节前夕,在已经整修一新、红旗飘扬的天安门广场上,出差到北京的王莘看到排练游行队列中的神采飞扬的群众队伍和幸福可爱的少年儿童,想到新中国的朝气蓬勃、蒸蒸日上,心中充满了创作激情。在返回天津的火车上,他便开始酝酿创作。不久,一曲气势雄壮、热情豪放的新歌《歌唱祖国》诞生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首凝聚着爱国之情、爱党之心和民族之魂的时代金曲很快传遍神州大地,成为亿万人民久唱不衰的音乐经典。到了第二年的国庆节前夕,中央人民政府、中央文化部向全国人民推荐两首歌曲,其中之一就是《歌唱祖国》。1951年10月29日,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毛主席得知列席会议的王莘就是《歌唱祖国》的作者时说:这首歌好,还特地将刚刚出版的《毛泽东选集》送给王莘,并为他亲笔签名。1954年,《歌唱祖国》获全国群众歌曲评选一等奖。1989年,《歌唱祖国》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2000年,在《歌唱祖国》创作五十周年暨王莘从事音乐创作六十周年纪念活动上,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政府对他进行了表彰。全国解放后,王莘还创作了《歌颂祖国之歌》、《奔向幸福前景》等。他创作的歌剧《王杰赞歌》曾为周总理演出并受到鼓励。他还为毛主席诗词谱曲,为话剧《红岩》、《钗头凤》写了插曲。几十年间,王莘创作了革命歌曲近千首,为人民音乐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82年,王莘患了脑血栓,右半身偏瘫。这对于视创作为生命的他来讲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可是王莘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在12岁参加革命、1944年入党的老伴儿王惠芬的照料、帮助下,他用尚可动弹的左手在儿童写字板上写音符、节奏、小节,然后让老伴“翻译”到纸上,再反复推敲修改,丝毫未减弱创作热情。为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创作了《真理的旗帜》;十六大召开后;创作了《党啊,我们离不开你》、《信仰》。王莘患病后创作的《摘星星》、《每人伸出一只手,推着地球朝前走》等歌曲在全国评选中多次获奖。王莘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一息尚存,就要为建设先进文化尽责任、作贡献! 晚年的王莘不顾疾病困扰,为繁荣音乐事业和社会公益活动尽心竭力。1994年,他拿出全部存款设立了“王莘歌曲创作奖励基金会”,鼓励词曲作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歌唱祖国的歌曲。

王莘于2007年10月15日晨病逝于天津,享年八十九岁。

五、王莘 - 文革中的风雨

1968年9月22日,驻扎在天津支左的六十六军军长和当时天津市负责人王曼恬对王莘说,首长要见你。王莘知道,他们说的首长,就是指江青。王莘一到钓鱼台国宾馆,只见江青正在排现代京剧样板戏《奇袭白虎团》,休息时,江青对王莘说要他改歌词。尽管王莘不愿意,但是江青的一声令下,他也奈何不得。原词中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其中的“胜利歌声”改成“革命歌声”,把原词中的第三段“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改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创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不久,红卫兵小将们把王莘作为“反动学术权威”、“黑五类”揪出来批斗,毒打,在一些好心人的帮助下,王莘迅速逃到乡下藏了起来。这时,妻子王惠芬正患宫颈癌在医院接受手术,照顾不了他。他在乡下躲躲藏藏一晃就是三年。1975年,江青来天津看戏,质问王莘为什么改歌词,并要求他改过来。1977年5月访日演出归国后不久的王莘,又一场劫难又向他袭来,天津市把他揪出来,说他是“四人帮”余党。这样,王莘坐了三年班房。直到1980年,胡耀邦说《歌唱祖国》应该唱,便问天津有关负责人这支歌的作者现在怎么样?问题澄清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这年5月将这支歌曲作为电台的晨播曲。

六、王莘 - 爱情故事

1944年,26岁的江苏小伙儿王莘和18岁的山西姑娘王惠芬都在晋察冀边区的群众剧社工作。当时王莘已经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王惠芬非常喜欢这些歌曲,经常演唱,但对于歌曲的作者却知之甚少。王莘当时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却没有交往的对象,组织上决定帮助王莘物色一位伴侣,考虑到王莘是当时华北联大的老师,而王惠芬曾经是联大的学生,两个人肯定会有共同语言,便决定撮合两人交往。王莘和王惠芬交往后不久,组织上为四对恋人举行婚礼,当时有意将他们两人也安排其中,但王惠芬拒绝了。她提出“约法三章”:一是抗日战争不彻底胜利不结婚,二是一旦结婚就要白头偕老、绝不变心,三是结婚后定居在北方。王莘对前两条非常支持,但他提出结婚后定居在哪,都要听组织上的安排。1945年8月的一天,王莘从外面开会回来,王惠芬正和女同志们一起纺线,王莘跑到王惠芬面前,一把抱起她,在原地转起了圈圈,兴奋地大声喊道:“日本投降了,抗日战争彻底胜利了!”王惠芬笑着回忆说:“那是王莘唯一一次在众人面前对我有那么亲切的举动。”

1946年的正月十四,王莘突然找到正在工厂演出的王惠芬,告诉她组织上已经批准他们结婚了,而婚期就定在转天。“同志们做被的、布置新房的,全都紧张地准备着。他们告诉我们俩,什么都不用管,只要抓紧时间理发、洗澡,夜里他们一直干到两点多,才都准备妥当。”正月十五这天,不少首长和同志都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大家聚在一起表演节目,有说有笑,特别热闹。晚上入洞房时,同志们还和他们开了个小玩笑,他们把一层薄铁皮铺在褥子下面,将支床的凳子放得摇摇晃晃,一坐上就会发出很大响声,吓得王惠芬一夜都没敢睡。

1946年12月,王莘夫妇的第一个孩子即将出世,王惠芬难产,剧烈疼痛了很久都没生。王莘派人去卫生队请医生,当时他们住在山里,离卫生队路途很远,王莘就抓紧这段时间为王惠芬补充体力。他扶着王惠芬一同到附近的小河边捉“王八”。王惠芬喝了王莘熬的“王八汤”,有了力气。医生们赶来为王惠芬打了催产针,在王莘的鼓励下,王惠芬终于生下了一个男孩。孩子在出生的过程中头竟被挤压成细长形状,出生后没有哭声,医生们觉得这孩子没救了,都忙着照顾王惠芬。王莘却没放弃,一只手抓着孩子的小脚,一只手猛拍他的屁股,孩子“哇”的一声哭了出来。王莘马上把孩子揣进自己的棉衣里,细心地揉搓起了孩子的脑袋,竟然真的给揉圆了。从那以后,他们一共有了6个孩子,两儿四女。

1962年,王惠芬被查出患有宫颈癌,她无意中看到了自己的诊断证明书,由于当时癌症患者还很少见,所以她连“癌”这个字代表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大家也就都向她隐瞒了病情。经过再次检查确认为癌症后,王惠芬的上级领导决定全面停止她的工作,好好养病。王莘最了解妻子的脾气,他找到领导解释说,王惠芬是个将工作视为生命的人,全面停止她的工作,肯定会令她非常苦恼,也容易让她对自己的病情有所怀疑。从此,王惠芬一边工作一边接受治疗。医院为王惠芬施行类似于电疗的治疗,令王惠芬十分痛苦,王莘看了实在不忍心,他作主停止治疗,鼓励王惠芬多锻炼身体,增强与癌症对抗的信心。1982年,王莘不幸患上了脑血栓,虽经及时治疗,仍然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病魔没有打垮王莘,他在王惠芬的搀扶下坚持每天散步锻炼身体。1989年,他的病情加重,从此只能与轮椅为伴了,而王惠芬就成了他的双腿。没有社会性的事务时,王惠芬就会推着王莘到家附近的公园里散步,周围的黄家花园、桂林路公园、睦南道公园都留下了两位老人在夕阳下散步的身影。王惠芬还特意给王莘在房间里设计了一个坡道,只要沿着这个坡道往上,就能轻松地把王莘推到二楼的阳台上,王莘可以在那里扶着特制的架子进行康复训练,欣赏自己喜欢的花。

七、王莘 - 公益事业

1994年,王莘和老伴拿出多年的积蓄,再加上孩子们凑的钱,一共10万元,成立了王莘音乐创作基金会,奖励主旋律歌曲创作。晋察冀是王莘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2002年,当他得知曲阳、阜平等县有很多山里娃因交不起学费不得不放弃大学梦时,他再也坐不住了,从此,王莘又赋予了基金会新的内涵:帮助太行山区的贫困孩子上大学。王惠芬用轮椅推着王莘四处奔走筹措资金,最终帮这些山里娃走进了大学校园。此后,帮助山里娃上大学成了王莘音乐创作基金会的重要工作。王莘拖着几乎瘫痪的身体,亲临曲阳等地监督每份爱心款的发放,将捐赠的图书和磁带送到学子手中。到目前为止,王莘和他的基金会已帮助几百名贫困山里娃圆了大学梦。2003年“非典”肆虐时期,王莘在家里拉开了战幕,创作出天津市第一首抗“非典”歌曲《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他还从家中拿出2万元将19首歌曲制成3000张CD,全部送至北京小汤山医院和天津海河医院等一线医疗单位。2003年,当王莘听说有56名品学兼优的革命老区青年考上大学,但交不起学费,他便让老伴儿用轮椅推着自己四处“游说”,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影响为他们筹措来45万元资金,使他们终于走进了大学校门。当这些贫困生找到王莘的家向他表示感谢时,感情再也难以抑制:这是两位生活得多么俭朴的老人哪,他们才更需要人照顾!青年们口喊着“爷爷,奶奶”,跪拜在地。王莘夫妇赶忙将他们扶起,反复说道:“今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你们好好学习,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报答!”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