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 经济 马来西亚
在马来西亚的大部分地区,以华人名字命名的街道都用马来文书写,甚至以其他族裔有功人士命名的路名也附上中文字。这是因为这两个地方在早期兴建时,华人发挥了很大作用。现在,华人在当地的比例很高,而且在经济、政治领域有很大影响力。叶亚来路就是是为纪念开发吉隆坡有功而命名。
是为纪念开发吉隆坡有功的甲必丹叶亚来而命名
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有中国人漂洋过海到达马来半岛。华人的足迹早已成为马来西亚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华
人先贤名字命名的街道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有报道称,马来西亚14个城镇中,以华人名字命名的街道达77条,但也有人说,现在早已超过了这个数字。 不少是历史名人 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以华人先贤命名的道路达数十条之多,包括叶亚来路。
在马来西亚的大部分地区,以华人名字命名的街道都用马来文书写,但东马沙捞越州的诗巫市却有不少华人路名以中文书写。而在“猫城”古晋,甚至以其他族裔有功人士命名的路名也附上中文字。这是因为这两个地方在早期兴建时,华人发挥了很大作用。现在,华人在当地的比例很高,而且在经济、政治领域有很大影响力。
马来西亚是世界产锡大国,吉隆坡有世界“锡都”之美誉。吉隆坡的诞生和锡矿业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十九世纪中叶前,这一带一片荒芜,莽莽丛林、蚊蝇孽生、瘴痨蔓延、野兽出没。1857年,广东省惠阳籍华侨叶亚来等87
名华侨驾驶小船,从马来半岛西海岸溯巴生河而上寻找“锡米”。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水土不服,使得在最初的一个月内,就有初来乍到69人病死他乡或被野兽戕害。幸存的华侨仍然矢志不移继续找矿,并又从老家招来150名华侨协同勘探。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在1859年找到了锡矿,并于同年投入开采,很快运出了第一批锡矿石。与此同时,叶亚来等人在巴生河畔选择比较干燥而又便于小船停泊的位置,建起了两排以棕榈叶铺顶的茅屋和三间简易的“锡米”货栈,这便是吉隆坡的雏形。这里正是巴生河接纳其支流鹅麦河的地方,从锡矿上冲下来的尾砂淤积于河床中,在年降雨量高达2000至3000毫米的当地,遇上雨季,暴雨经常引起河水泛滥,以致泥泞不堪。当地土著人称此为“瓜拉隆坡”,由马来语“河口”和“泥泞的”组成,意为“泥泞的河口”。它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原貌。这就是吉隆坡名称的由来。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吉隆坡城市兴建和发展,它谱写了一曲我国华侨叶亚来等人飘洋过海、筚路蓝缕的创业史。
在马来西亚,广东惠阳籍华侨叶亚来(1837~1885)被当地公认为吉隆坡的奠基者,在吉隆坡城市兴建上可谓功垂千
古。正如J.M格利克在《早期吉隆坡历史》一书中所介绍的:在1855~1885这一时期,吉隆坡的历史与其最伟大的中国甲必丹叶亚来的名字是不可分割的。1885年,叶去世后,全市一片悲恸,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当地政府和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功勋彪炳的名人,将闹市区最早形成一条街命名为叶亚来路(Jalan Yap Ah Loy),并建有叶公纪念碑和叶氏宗祠。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