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涅耶夫照片

塔涅耶夫

塔涅耶夫个人资料:谢尔盖·伊凡诺维奇·塔涅耶夫(,俄罗斯作曲家、音乐学家、钢琴家。塔涅耶夫在1856年11月25日生于克利亚济马河畔的弗拉基米尔一个有文化的公务员家庭里,五岁起开始学弹钢琴,接受家庭的音乐教育。……
资料更新时间:2019-12-22 14:21:57

俄罗斯 作曲家 复调音乐 音乐人物

一、个人资料简介

谢尔盖·伊凡诺维奇·塔涅耶夫(,俄罗斯作曲家、音乐学家、钢琴家。塔涅耶夫在1856年11月25日生于克利亚济马河畔的弗拉基米尔一个有文化的公务员家庭里,五岁起开始学弹钢琴,接受家庭的音乐教育。

二、个人生平

1865年间,全家迁居莫斯科。翌年,年方十岁的塔涅耶夫便进当时刚刚开办的 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后来成为尼古拉· 鲁宾斯坦和 柴科夫斯基的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塔涅耶夫便以是很有成就的 钢琴家,他曾在俄罗斯音乐协会举办的交响音乐会上,因演奏 勃拉姆斯的协奏曲而一举成名。从音乐学院毕业后,塔涅耶夫曾同当时在彼得堡音乐学院任教的德国小提琴家奥尔联袂在俄国中、南部十几个城市巡回演出。

1876-1877年,他旅居国外。由于同当时西欧音乐的直接接触,塔涅耶夫认为西欧音乐的古典时代已成过去,为此他加紧深入研究 复调音乐:他以一系列俄罗斯民歌和古老的教会歌曲为素材而进行对位的处理,在他这一类习作中,以《俄罗斯主题尼德兰幻想曲》和仿十四至十五世纪尼德兰复调大师风格写成的十二个声部的复调无伴奏婚礼歌曲合唱最为著名;他多年研究复调技术的心得,系统化地归纳成为一部量论巨著──《严格模仿对位法》(1909年)。塔涅耶夫是俄罗斯最优秀的对位学家之一,有时甚至被誉为“俄国的 巴赫”。

1878年起,塔涅耶夫接替 柴科夫斯基担任 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和声与配器班教学工作,自此之后大约有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他的活动同这所学院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1905年,在涅耶夫的生活和创作中都是一个关键的年头。当俄国第一次革命的浪潮波及 莫斯科音乐学院时,他在报上公开支持进步学生反对校董会官僚的斗争,并为此离开音乐学院,他这一大胆而崇高的行动,同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同在这1905年间参与彼得堡进步音乐力量同反动的官僚专制的斗争十分相似。塔涅耶夫离开音乐学院后,同莫斯科的音乐生活依然保持密切的联系,他积极参加创办"民众音乐学院"(1906年)和"音乐理论图书馆"协会(1908年)等,广泛进行学术启蒙活动。与此同时,他还专心于创作,在他一生的最后十年中,写出一些内容深刻的作品,如《钢琴五重奏曲》和《圣诗读后》 康塔塔等,在这些作品中,他的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1915年6月19日,塔涅耶夫因偶然受寒发病逝世于莫斯科省兹维尼戈罗茨克县丘吉科沃村,他一生从事的多方面紧张的音乐活动就此猝然中断。

三、塔涅耶夫创作

塔涅耶夫的创作主要是一些室内乐作品,他的《第六弦乐四重奏曲》尤其出色。他一共写了四部交响曲(其中一部没有完成)。在所有这些交响曲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最后一部交响曲──《c小调交响曲》(1897-1898),这部作品具有宏伟的格局,充满了戏剧性的激情,可以归入俄罗斯古典交响乐创作的优秀范例之列。除此之外,塔涅耶夫还是写作合唱音乐的能手,他在1884年为纪念他的老师尼古拉·鲁宾什坦而写的 康塔塔《大马士革的约翰》,也是他的创作的一个成就。还有歌剧三部曲《奥瑞斯忒亚》(根据埃斯库罗斯的悲剧,1887—1894)也是他的成功作品,正是由于这部歌剧在彼得堡的演出,使塔涅耶夫得以同彼得堡的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格拉祖诺夫、 里亚多夫以及整个贝莱耶夫小组建立密切的联系。

四、作品侧重于理性

他的作品比较侧重于理性,较多借用远古的神话题材(如根据古 希腊神话写出的歌剧《奥瑞斯忒亚》和《普罗米修斯》 康塔塔,以及根据圣经而写的《圣诗读后》康塔塔等),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有时比较费解,需要细加琢磨,才能悟出其中的内容──深刻的哲理,崇高的思想,纯净的精神和真诚的感情。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