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江照片

于晓江

于晓江个人资料:于晓江,1969年出生于大连,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客座教授。……
资料更新时间:2024-01-09 19:05:56

中国摄影师 摄影家 摄影师

一、个人资料简介

于晓江,1969年出生于大连,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客座教授。

二、于晓江 - 简介

于晓江,自由摄影撰稿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硕学会士、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

在《中国摄影》《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家》《摄影之友》《文明》杂志等国家级专业期刊上多次发表摄影作品与文章,有数十幅摄影作品被国外图片机构收藏。现工作生活在北京和大连。

曾历时4年,出了一本有关家乡大连在21世纪初的人文纪实的集子《半岛,大连的影像故事》。2003年开始,用时7年走了10个省近十多万公里,拍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戏剧部分,书名暂定《戏剧映象》,现正由中国摄影出版社整理、编辑、翻译中。

三、于晓江 - 荣誉

《海祭》组照获“第三届全国艺术摄影大奖赛”铜奖 《赶海归来》入选第十一届国际影展 《赶海》《东北秧歌戏》组照获“第四届中国艺术摄影大奖赛”优秀奖 2004年获“五个一工程”奖文艺新人奖 2004年获“中国优秀摄影家”荣誉称号 2004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提名奖 2005年日本爱知县世界博览会收藏六幅作品 2005年受邀参加平遥国际摄影节展出纪实摄影作品46幅 2005年著《半岛-大连的影像故事》一书由中国摄影家杂志社出版

四、于晓江 - 摄影感言

1、2004年3月 我认为布列松留给世人最宝贵的东西,决不是那个经典的“决定性瞬间”的理论。而是他告诉拿着照相机的人们要永远向着生活。

2、2004年9月 摄影本身就有着记录的属性,用镜头去关注记录人类生活的本质才是摄影应该做的事。

3、2005年5月 现在照相机的自动化程序太高了。好像长了脑袋似的,有点相机操控人的感觉。我更喜欢相对简单的照相机,用我的大脑来支配它的眼睛去审视一切。

4、2005年11月 摄影人可以没有先知,但决不能没有良知。“人文关怀”就是摄影的灵魂和至高无上的目标。当你看过塞巴斯蒂奥.萨尔加多和马丽.艾伦.马克等大师的片子后,就不难发现这一点了。

5、2005年9月 在选择拍摄题材时,有的人就愿意跟着别人后屁股满世界的瞎跑,切记不要舍近求远。身边到处都是你既了解又熟悉还特省钱的题材。

6、2006年10月 有些片子一扎眼看上去,似乎在视觉上有一定的冲击力,但越看越乏味、越看越没有意思。有些纪实片子现在看似平淡,不过我始终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显现出它未来的某些价值的。

7、2007年12月 中国摄影以前经常以形式美或美的形式来衡量和评价摄影的时代即将结束。

8、2007年5月 常见到大大小小的摄影媒体、网络铺天盖地的大肆宣传号召全国广大影友,不是到这里拍拍花鸟,就是去那里拍拍山湖美景。是影友盲从?还是媒体误导?这难道不是在误导和消耗国人有限的摄影资源还会是什么?

9、2008年1月 我所熟知的几位国外摄影大师,他们为了拍好那么一、二个题材,往往倾注了一生的精力和时间,总是勤勤恳恳、老老实实的专心拍片,直至拍不动为止。这才肯把拍摄的成果拿出来与世人分享。

10、2008年7月 现在的数码摄影确实是把很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周老虎”的现象决不是中国摄影界的个案,功利的影像必然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中国图片市场的打假之路任重而道远。

五、于晓江 - 人物评价

大连是一座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城市。她诞生于殖民主义的蹂躏之下,她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外来文化的胎记。她三面环海,沐浴着黄渤两海的风潮,有着博大而辽远的海洋性格。她美丽而时尚,现代又前沿。她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并不深厚,于是,大连极少有大科学家和大学者的出现。让人感到惊喜的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大连涌现出了为数不少的优秀摄影家,于越和于晓江便是这个群体当中比较突出的两位。

于晓江,多年对艺术的追求,迈进了一个艺术门槛。他甚至放弃了让许多人羡慕不已的公务员职业,为了自己热爱的摄影艺术。一个敢于放弃职业而献身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的人,连上帝也不会辜负他的这份苦心。

记得一位艺术家曾经说过,一个有良心的艺术家的职责就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两个姓于的同龄人走到了一起,共同出版了这册《半岛》摄影集,为了圆心中的一个梦想。当你翻开这本纪实摄影集时,你会情不自禁进入摄影家的思想和心灵,甚至进入他的感情世界。喝着大海之水长大的于越、于晓江,作品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那就是大海的风格和性格。这里的人们生于此,长于此,大海养育了这里的人们,人们与大海也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摄影家的镜头恰恰就对准丁这个广阔的世界。不仅如此,于晓江手中的镜头也对准了现实生活,对准了社会底层的犄角旮旯,对准了所热爱的家乡父老。

那些形形色色的人们生活的真实,思想感情的真实。生活是五花八门的,各色人等在各个生活的层面也占据着各自的位置,每一个人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天地和生活方式,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对于生活的态度也是各不相同。富有者的那种滋润,贫穷者的期盼与渴求,无奈者的苍白无力,无所事事者的百无聊赖,还有孤独者的形只影单。摄影家把握住了瞬间的那一丝表情,那一线眼神,他们一举手,一投足,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包含着无穷无尽的意味。高明的摄影家就是通过这凝固的瞬间,告诉人们意味深远的故事,而且没有比摄影更直接的艺术形式,它告诉人们生活就是这样的,人就是这样的,而绝对不是在教导人们应该怎样生活。

人类社会在进化,大海也在进化。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要生存,他们追赶着潮头去赶海,追逐着浪花,踩着沙滩去采撷、体味生活的甜蜜和辛酸。大海也为他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富足起来的人们迎着海风嬉水弄浪,演化成了快乐的游戏,也只有玩海的人们才能体会得到。当人们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之时,一些古老的民俗乡俗正在消失,一些传统的民风正在淡化,而他们用相机捕捉下了如今已经很难见到的祭祀大海的场景,那些涂抹着大红大绿的祭品摆放在大海的面前,那些被宰杀的牲灵也面向大海。也许在远古时代,人们对大海的崇拜就采用这样的祭祀形式。社会在发展,生命在发展,生命也在延续,摄影家为我们留下了这一幅幅杰作,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看得见昨天的故事。

细细阅读于晓江的作品,你可以感觉到他的忧患意识,但在他的作品当中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快乐的民族,无论是哪一个民族和阶层的人都热爱生活,向往未来。虽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着许多悲剧色彩的场景,但是揣在人们心底的却仍然是对幸福的憧憬。他们将这些活灵活现的美好画面捕捉了下来,它将提示人们珍惜自己的生活。

再读于晓江的作品,你会感觉到他的作品没有象有的人那样去猎奇,去寻找生活的盲点,去搜寻荒僻晦涩龌龊之景。他们就在大干世界当中,他们就在茫茫人海里面,去捕捉那些让人心动,让人感到亲切,饶有趣味的画面。是摄影家用与众不同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视角表现出来的。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包含着多少说不尽的语言。大海潮起潮落,日子还要一天天地过下去,于是,就产生了数不清的故事。这些故事也就期待着那些敏锐的艺术家们去发掘吧。一切仅仅是开始,尽管于晓江获过许多奖,得到过许多荣誉,他们好像依然在忙碌,在思索,他们不是想着怎样达到登峰造极的层面,而是尽其所能,来完成整个艺术体验的全部过程……

六、于晓江 - 作品欣赏

于晓江 - 作品欣赏还在加紧整理中,但由于数据量过大,无法确定整理完毕时间,您也可以通过网站底部邮箱提交给我们于晓江 - 作品欣赏的相关信息。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