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郁夫照片

平山郁夫

平山郁夫个人资料:平山郁夫(1930-2009),日本著名画家,原日中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以《佛教传来》在日本美术界崭露头角,其后相继以《入涅盘幻想》、药师寺三藏院闭环《大唐西域壁画》等佛教题材的画作,成为日本最顶尖的画家之一。……
资料更新时间:2025-04-19 19:28:56

人物 文化人物 美术家 画家

一、个人资料简介

平山郁夫(1930-2009),日本著名画家,原日中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以《佛教传来》在日本美术界崭露头角,其后相继以《入涅盘幻想》、药师寺三藏院闭环《大唐西域壁画》等佛教题材的画作,成为日本最顶尖的画家之一。

二、简介

平山郁夫,1930年出生于日本,日本最顶尖的画家。2009年12月2日平山郁夫因 脑梗塞在东京去世,享年79岁。平山郁夫毕业于 东京美术学校日本画科,1975年起频繁访华和举办个人画展。1984年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1986年被中国 中央美术学院聘为名誉教授。1992年任 日中友好协会会长,热心于协助中国保护 敦煌文物。出版有《 丝绸之路素描集》、《敦煌——历史之旅》等。被授予“中日友好使者”、“ 文化交流贡献奖”等。在中日民间,平山郁夫被誉为“ 当代 唐玄奘”,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人物生平

1930年6月15日生于 广岛县。

1945年,15岁的平山郁夫成为 广岛原子弹事件的幸存者。

1952年 东京美术学校日本画科毕业(现为 东京艺术大学,日本惟一的公立艺术大学)。

1975年起频繁访华和举办个人画展。

1984年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

1986年被中国 中央美术学院聘为名誉教授。

1988年,平山郁夫成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主要负责抢救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工作。

1989年任东京艺术大学第6任校长。

1990年捐赠100万美元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基金”,资助 敦煌学研究。

1992年,他被选为 日中友好协会第4任会长。

1994年,平山郁夫捐赠2亿 日元,成立中国 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

1998年平山郁夫被授予 日本文化勋章。

2002年,中国政府为表彰他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作出的杰出贡献,向他颁发了“ 文化交流贡献奖”。

2008年7月,平山郁夫就任日中友协名誉会长,继续从事日中友好活动。

2009年12月2日凌晨,因 脑梗塞在东京去世,享年79岁。

四、佛教情结

平山郁夫毕业于 东京美术学校(现为 东京艺术大学,日本惟一的公立艺术大学)。1959年,平山郁夫以《佛教传来》在日本美术界崭露头角,其后相继以《入涅盘幻想》、《大唐西域壁画》等佛教题材的画作,成为日本最顶尖的画家。

平山郁夫喜欢佛教艺术,他的作品也多表现佛教的主题,特别是1959年,29岁的平山郁夫以《佛教传来》入选日本第四十四届院展。1962年,平山郁夫又以佛教题材的画作《受胎灵梦》入选院展,并荣获当年的美术院奖及大观奖,也因此,平山获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金资助到欧洲留学。1964年,平山郁夫再次以佛教题材的画作《佛说长阿含经卷五》在四十九届院展中获日本“文部大臣奖”。这一年平山也成为了 东京艺术大学的讲师。

此后,佛教的主题一直是平山郁夫绘画的重要题材。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平山郁夫不断参加有关中亚、印度等地佛教遗迹的考察与写生活动,七十年代以后,差不多每年他都会到沿着 丝绸之路到中亚以及印度等地考察和写生,创作了大量的具有中亚地方风情的作品,这些色彩深厚、手法独特的作品中,表现了画家的独特的宗教情怀和审美眼光。

五、敦煌之缘

平山郁夫与 敦煌之缘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第一次访问 敦煌莫高窟时,敦煌文物研究所的所长 常书鸿热情接待了他。他在感受到敦煌壁画强烈魅力的同时,也深深为以常书鸿为代表的研究者们在 莫高窟前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坚持 壁画临摹与研究工作的精神所感动。他决心要为敦煌做一点什么。于是回到日本后,他开始为敦煌石窟的保护募集资金。1988年,时任日本首相的 竹下登准备到中国访问,除了北京之外,不知道还可以访问哪里,于是平山郁夫向竹下登建议:一定要去敦煌。这一年,竹下登访问了敦煌莫高窟,并决定援助建设 敦煌石窟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同时,平山郁夫通过民间捐款的形式,向 敦煌研究院捐款2亿 日元,在这个基础上, “ 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 得以成立。

平山郁夫喜欢 敦煌艺术,他在任 东京艺术大学校长期间,常常率领学生到敦煌观摩学习敦煌艺术,并要求学习东洋绘画的学生必须去 敦煌学习过才能毕业。平山郁夫有较长时间在联合国教文组织担任亲善大使,常常奔走于中亚、 南亚和中国等地,为中国的 敦煌莫高窟、 阿富汗的 巴米扬石窟、 柬埔寨的 吴哥窟等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又担任日本文化振兴财团理事长,又是东京艺术大学的校长, 日中友好协会的会长等等。在这样不断地奔波繁忙的日子里,作为一个画家,他始终没有放下 画笔,走到哪里,他就画到哪里,即使是一幅 速写、一张线描。他都在不停地画。在 莫高窟参观时,作为社会名流,不断地有媒体或各界的要人会找他,但他总是要求有一些时间在洞窟里画一点画,记录下他的感受。

六、当代唐玄奘

平山郁夫先生的作品享誉世界,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1988年,平山郁夫成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主要负责抢救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工作。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亲善大使,平山郁夫先生通过绘画,常年坚持促进国际间的美术及文化交流,促进东西方文化的相互理解与融汇。特别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文化方面,他倾注了不少心血,在这方面的贡献受到国际上的赞誉。平山郁夫先生经受过战争的苦难,他深知和平来之不易,因而倍加珍惜和平。他主张应当“正视历史,开创未来"。他长期坚持以绘画艺术和文化友好交流,呼唤和维护世界与日中之间的和平,为此做了大量积极和有益的工作。因此,平山郁夫获得了“当代 唐玄奘”的称号。

七、中日友好使者

平山郁夫先生是中国人民所熟悉的老朋友,是一位著名的日中友好活动家和日中民间友好的旗帜。长期以来,他积极带头推动日中友好活动的开展,积极促进日中两国人民的友好事业。特别是自1992年担任 日中友好协会会长以来,他不辞辛劳,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开展日中民间友好活动中来,为此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两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评价。

对于“ 丝绸之路”文化,平山郁夫先生更情有独钟。他曾数十次访华,进行有关“丝绸之路”和 敦煌绘画的考察和创作,并为进一步发掘、宣传“丝绸之路”文化,付出了大量心血,甚为感人。由于平山郁夫先生的不懈努力,使“丝绸之路”文化在日本和国际上更加深入人心和广泛弘扬,也使中日文化与感情的纽带连接得更加紧密。 特别是在保护 敦煌和南京古城墙等 中国文化遗产方面,平山郁夫先生不仅付出了很多精力和努力,还专门设立了保护和研究基金,提供了大量、具体的协助,为此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平山郁夫先生深为尊崇和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更为看重中国对日本文化的重大影响。他把中国文化,以及佛教文化视为日本文化的“源流”。他主张日本应对于中国文化的“恩惠”予以回报,继承中日文化交往的久远传统,继续加强两国的文化交流。

八、溘然长逝

2009年12月2日,平山郁夫2日因 脑梗塞在东京去世,享年79岁。

平山郁夫1930年6月15日生于 广岛县,1952年毕业于 东京美术学校(现 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画科。平山郁夫以描绘 丝绸之路和佛教题材的画作而著名,代表作有《佛教传来》、《入涅盘幻想》、《受胎灵梦》等,曾先后获得 日本美术院奖和日本艺术大奖等。 平山郁夫曾多次到古代丝绸之路沿途国家访问和从事创作活动,并积极推动发展与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友好关系。在丝绸之路绘画的创作过程中,平山郁夫曾多次访问中国,积极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他于1992年出任日中友好七团体之一 日中友好协会的会长,曾多次率团访华,为促进日中关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008年7月,平山郁夫就任日中友协名誉会长,继续从事日中友好活动。2002年,中国政府为表彰他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作出的杰出贡献,向他颁发了“文化交流贡献奖”。

九、主要作品

『仏教伝来』译:《佛教传来》(1959)(佐久市立近代美术馆蔵)

『 入涅盘幻想』译:《入涅盘幻想》(1961)( 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蔵)

『受胎霊梦』译:《受胎灵梦》(1962)(广岛县立美术馆蔵)

『ガンジスの夕』译:《干湿的稻田》(1970)(成川美术馆蔵)

『画禅院青邨先生还浄図』(1978)( 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蔵)

『広岛生変図』译:《奇怪的广岛生图》(1979)(広岛県立美术馆蔵)

『イラン高原を行く』译:《伊朗高原之行》(1995)(ポーラ美术馆蔵)

『大唐西域 壁画』译:《大唐西域壁画》(2000)( 药师寺 玄奘三蔵院壁画)

『 悠悠大河』平山郁夫自传(2008)

十、轶事典故

平山郁夫 在他的自传中说,自己只是这 悠悠大河中微乎其微的存在。即使注定成尘, 他这颗微尘的重量也比别人大得多。对于他,政治只是一种手段,而目标,是人类文化的传承,是全世界再也不要有战争。一直支持他走下去的,是7世纪中国唐代的一个僧人, 玄奘。

平山15岁的时候,美国向他的家乡广岛投放了人类第一枚原子弹,平山所在的学校201名师生当场死亡。“烟雾中惶惶不安的人们,血肉模糊,或断了手臂,或失去双脚。但仍在拼力挣扎着要站起来。好像在喊着什么,我什么也听不见。还遇到很多眼球冒出来、挂在腮帮子上的人。我在这惨境中继续跑。向着军需厂,不顾一切地奔跑。”虽然活了下来,但平山郁夫却因遭受 核辐射而染上了白血病。29岁时,平山的白血球降到了常人的一半以下。此时,平山郁夫唯一的心愿,就是“临死之前要画一幅令人称心的画,哪怕一幅”。或许真的是上天的启示, 玄奘的形象突然出现在平山的脑海,那个僧人,手指前方,满怀希望和使命感。于是,有了《佛教传来》。

此后,平山追随玄奘的足迹踏上了 丝绸之路。中国、(前)苏联、 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伊朗、 叙利亚、土耳其、 伊拉克……在那个时代,平山郁夫踏破了丝绸之路,走了70余次,行程累计80万公里,可以绕地球20余圈。平山郁夫花费20年心血最终绘成了《大唐西域壁画》。不可思议的是,在艰苦卓绝的常年跋涉中,平山郁夫居然恢复了健康。或许,真的是上天眷顾。上天给虔诚忘我的平山郁夫了一份报偿。但不止于此。对于拯救人类文明,他还有更重要的使命……

1979年,平山郁夫第一次来到了 敦煌,写生的同时,开始为敦煌的保护而奔走。中国文物法第一条就规定,中国的重点文物由中国人自己来保护,而他一个外国人,顶着当时繁琐低效的办事程序,为了使敦煌尽可能长久地存在下去,动用了自己在日本和中国所有正式、非正式的关系,最终促成了敦煌合作保护项目。在当时,日本国总理大臣用于这类项目的金额是100万美元,而平山一人就捐赠了200万美元。在 平山先生的压力下,日本政府最终援助了1000万美元。这一切,即使在今天,也很少为人知晓。

或许是因为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和恐惧,最终平山郁夫成为了一个坚定的 和平主义者,几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战争冲突地区的历史文物保护,在前 南斯拉夫战争毁坏的 杜布罗夫尼克旧城区中,在被摧毁的 阿富汗 巴米扬大佛前,在 伊拉克战后被大规模抢掠的古迹上,都能看到平山郁夫奔波的身影。他用他的画作赚来的钱,保护着人类文化史上难以再次复制的遗产。

平山郁夫说,自己没有在爆炸中当场死亡,这些时间都是多活的,应该对此心存感激。虽然身体渐渐在衰弱,想通以后情绪反而高涨起来。特别地,在 丝绸之路上“走了近三十次,居然毫发无损,平安返回,堪称奇迹。也可以说命大,但我确实感到一种无形的力量支撑着我。也是一种使命感的召唤:一定将 玄奘的事迹传给当代”。

生命之 悠悠大河中,每个人都不过是一粒微尘,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可能你没有受到上天的眷顾,不能熠熠发光,注定转瞬即逝,但在不懈的追求中,每个人都可以获得 自我救赎,都可能让上天改变计划。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