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小平照片

郁小平

郁小平个人资料:郁小平,1960年出生,现代海派橄榄核雕名家,沪上著名雕刻艺术家。1975年进入上海玉石雕刻厂技专学校,1978年进入上海玉石雕刻厂,1980年破格提前晋级,1988年大专毕业。2009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资料更新时间:2020-04-14 10:03:23

人物 文化人物 艺术 艺术家 雕刻家

一、个人资料简介

郁小平,1960年出生,现代海派橄榄核雕名家,沪上著名雕刻艺术家。1975年进入上海玉石雕刻厂技专学校,1978年进入上海玉石雕刻厂,1980年破格提前晋级,1988年大专毕业。2009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二、人物档案

郁小平1975年进上海艺术雕刻厂玉牙雕专业,现为上海高级工艺美术师。在微雕方面有深厚造诣,其作品多次获得百花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三、早年经历

1960年出生,1975年进入上海玉石雕刻厂技专学校,1978年进入上海玉石雕刻厂,1980年破格提前晋级,1988年大专毕业。在此期间,郁小平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的比赛及出国展览,其中上海特色品种—《嫦娥奔月》被评为上海市工艺美术优秀奖;参与制作的《精卫填海》获得全国“百花奖”优秀产品。1990年成立个人艺雕工作室,2004年从事橄榄核雕刻,之后其“牙雕、竹雕、核雕”被海外誉为“郁雕”的三绝,并呈“一雕难求”之势。2005年核雕作品《钟馗嫁妹》已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获得优秀奖。藏和陈列其作品。

四、艺术风格

技艺全面,手法独特

15岁的郁小平进入上海玉石雕刻厂工业中学时,对象牙、玉石所知有限,雕刻技艺也不全面。可他并不服气,把握一切机会“亲近”象牙、玉石,分辨各种象牙料、玉材的特性,研究不同特性象牙料、玉材应该创作何种题材,应该选用哪种工具雕刻。“熟练掌握雕刻技法其隐藏的含义就是勤奋,没有任何的窍门,只要不断地丰富理论知识,不断地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技法自然而然就提高了。”郁小平说当初但凡遇到不懂的技术问题,就向师傅请教,直到完完全全明白后再去攻克另一项技术。

逐渐地,郁小平越来越灵活娴熟地运用浮雕、圆雕、立体雕等雕刻技法,更时常尝试着创新。将寿山石雕中薄意雕技法运用在作品中,增强美感。有时,为达到完美的雕刻效果,甚至自己设计制作雕刻工具。尽管彼时他已经达到了创作的高峰,可他却是个极不“安分”的人,总是寻求新的突破。2003年,一次博览会上郁小平第一次接触到了橄榄核雕刻,眼中散发着光芒。他以为橄榄核雕的材质虽因数量较多而不如玉材珍贵,可也正因此反而凸显了雕刻者的精湛工艺。

为此郁小平查询了大量的核雕资料,认真仔细地了解不同核雕材质的产地区别,从中挑选中最适合自己创作手法的核材。广东增城的乌榄由此便成了他沿用至今的御用核材。“广东增城的乌榄生长期时间长,每年的农历八月九月份左右成熟,核质密度大、肉厚、份量重,质地较其他地方的榄核柔滑,易于雕刻。”郁小平说,核雕作品材质是否优质是创作的关键,如果不是上等核材,时间久了就容易破裂。那么即使作品工艺极为精湛,最后也是枉然。

一般情况下,郁小平对刚采摘下来的橄榄核不会立即着手雕刻,而是放置四五年,让橄榄核内原本含有的水分蒸发掉,这样雕刻后的成品便可持久保存。在动手雕刻前,他甚至干脆把橄榄核锯开,弄清楚其内部构造特性后再因材施艺。雕刻过程中,通常还将三四种不同的技法融汇运用在同一件作品种,比如用圆雕表现出立体感,同时将深浮雕和浅浮雕结合运用,表现出层次感。以他最擅长的钟馗题材为例,他会运用圆雕雕刻钟馗的身体,用深浮雕雕刻钟馗的面部,多种技法结合让作品生动逼真,最大程度的展现核雕之美。

立足传统,注重意境

无论运用何种雕刻技法,郁小平始终坚持作品必须要表现出一种意境。若作品缺乏意境,那雕刻者就只能算是一名技术合格的工匠,而非艺术家。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深远的寓言故事、优秀的文学作品由此成了他的创作源泉。譬如《钟馗抓鬼》,在传统文化中有纳福之意,郁小平就在核雕上雕刻一个威严的钟馗,手中抓住一个试图挣脱束缚的小鬼,表现驱邪纳福。但他不会为了讨吉祥的口采而刻意创作纳福题材,总是特别注重作品的故事性、画面感和艺术性。

当代工艺美术品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工艺品,而被创作者赋予了艺术性,具有了审美性。好比中国传统国画,许多时候寥寥几笔便表现出一种意境。核雕工艺美术品同样如此。当代创作者越来越注重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力争让观者通过画面产生联想,仿佛置身其中。郁小平最新创作的核雕就极为注重意境,在整体构图中,尝试借鉴中国画的表现手法,营造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同时,让作品具有故事性,可阅读性,使其具有书本的功能,传递出丰富的知识。比如《武松打虎》核雕作品就由核雕、紫檀配景和象牙底座三部分组成。郁小平选用上等紫檀红木和猛犸象牙做成一本《三国演义》读物,并在读物上雕刻了几位代表性人物,创造出故事出自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而后在核雕上雕刻了武松打虎经典故事。这样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故事情节丰富的画面,一看便知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人物。

“好的核雕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要有一定的厚重性,让人产生不断研究其寓意的兴趣。”郁小平表示,但凡有空闲,自己就大量阅读各类历史书籍,从中获取创作灵感。如果当时没有合适的核材进行雕刻,就会将创作思路画成草稿记录下来,等到适当时再用。这样,作品的可读性增强了,许多收藏者就会根据作品表现的内容去翻阅资料,研究当年那段历史,体验收藏艺术品的乐趣丰富知识,增长见闻。

风格简约,疏密有致

作品中丰富的故事情节有着诸多表现手法,郁小平最初选择沿用传统手法,写实地将画面中每个场景均表现出来,将作品雕刻得很满,几乎不“浪费”一点材质。譬如曾经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优秀奖的作品《钟馗嫁妹》。画面上钟馗骑着毛驴、威武庄严,钟妹坐于车中、雍容端庄,众小鬼列队举旗、拉鼓吹打、行进于送嫁途中,场面宏大,栩栩如生。细数一下,小鬼竟有近10个,而且神态各异。背景的树木、道路同样也是错落有致,充分显示出海派核雕作品微中见广、立体构图、景物相融的特色。简单而言,就是做到了面面俱到。

这种面面俱到虽精道,有时候却失去了一种韵味。郁小平在反复研究后发现,只要能够准确地表明主题思想,表现形式不一定面面俱到,用简单的线条和块面结合有时候反而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尤其是把玩型核雕,强调作品的手感,表面必须光滑。为此,如今郁小平的创作风格开始由繁至简的转变,同样《钟馗嫁妹》题材,不再如以往雕出所有人物形象,仅用一张脸表现钟馗,用花轿表现钟妹出嫁之景,用小鬼的手或脚表现抬轿,场面依旧宏大,但画面就极为简约。又比如最新作品《一团和气》,他一改以往采用一尊微笑的弥勒佛表现吉祥寓意的手法,将老子、孔子和弥勒佛的形象环抱在一起,表示三教合一、一团和气之意。作品整体看上去是一张脸,却在脸部中间划开了一道口,从正面和侧面观赏分别就是老子、孔子和弥勒佛的脸。背面用整个块面雕成三者不同的衣饰,简洁又不失韵味。

尤其郁小平的繁简转换并不一味地强调简约,在同一画面中还注重疏密有致。例如将钟馗脸部细致地刻画出来,将其衣着用线条简化。同时将画面中作为配景的树木上树叶精细刻画出来,把树枝简化掉,以此形成强烈的繁简对比,增强视觉效果。

五、荣誉称号

2009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郁小平大师简历:郁小平,现代海派橄榄核雕名家。沪上著名雕刻艺术家。

六、相关知识

雕刻艺术,整木雕成,作侧卧状,四足曲收,头颈侧视,双角竖立目雕饰逼真,双目安详,神态恬静自如。周身深黑漆,以金、黄、红3色绘出较为规整的斑点纹。鹿背部有一小木鼓,鼓径4厘米,厚3厘米。鼓周边呈斜边形,饰涡云纹、点纹。造型美观,风格独特。鹿鸣吉祥是古入的传统观念,以鹿与鼓和谐的组合,使艺术性和实用性得到了巧妙的统一。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 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各个时代宗教 、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如法国旧石器时代的圆雕裸女和牝马、野猪等浮雕,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等地发现的5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认识人本身、认识世界的过程。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帝国大军的威势。雕塑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记录。

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尽管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但基本上都是从传统的阴阳刚柔的观念来立论的。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是贵柔、守雌、尚静;有人则认为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另有人认为是二者之间一“中庸”。应该说,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是发展的,静态的描述难免顾此失彼,以偏概全,而动态的追踪则可以更接近历史的原貌。中国雕塑正好可以成为我们动态地把握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参证。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