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记者 河北人 编辑 记者
李庄 出生于1918年7月1日,河北省徐水县人。他一生从事新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培养教育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李庄于抗战初期在太行山参加革命,是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创始人之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前期,先后在《民族革命》半月刊、《胜利报》、《晋冀豫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太行版)、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华北《人民日报》改组为中央机关报,李庄由华北《人民日报》编委进入组建班子,历任《人民日报》记者、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
李庄,出生于1918年7月1日,河北省徐水县人。他一生从事新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培养教育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李庄于抗战初期在太行山参加革命,是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创始人之一。在朝鲜战争期间,深入到朝鲜半岛南部采访,是中国新闻工作者抗美援朝战地采访第一人。
李庄同志历任人民日报社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2006年3月3日15时54分因病逝世,享年88岁。
1938年入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学习。曾任山西《民族革命》半月刊编辑、民族革命通讯社记者。1940年入抗大总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山西《胜利报》采访科科长,《新华日报》记者、编辑科科长、通讯部副部长,新华通讯社华北总分社副主任,《人民日报》采访部部长。建国后,任《人民日报》编委、主编兼记者部主任。1957年赴苏联任《中苏友好》杂志中国专家组组长。1960年回国。后任《人民日报》编委兼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是中纪委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83年11月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编委会委员。1995年8月离休。 著有《新纪元集》等。
李庄同志是党的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发表了大量被人们广为传诵、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作品。抗日战争期间,他撰写 《在保卫大武汉的紧急声中纪念鲁迅先生》、《敌后三月》、《歼敌老虎嘴》等通讯和文章,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映太行根据地军民抗击日寇的战斗生活。解放战争期间,他采写的《为七百万人民请命》、《真理的胜利》等报道,愤怒谴责国民党给黄泛区人民造成的灾难,热情歌颂晋冀鲁豫军民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生活。他参与组织了开国大典前后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他发表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等记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的系列报道,深情颂扬新中国的诞生,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不朽名篇。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受组织委派,李庄同志担任中英法三国记者组成的朝鲜战地国际记者团领队,深入朝鲜战场第一线。多次出入汉城和朝鲜半岛南部采访,是中国新闻工作者抗美援朝战地采访第一人。他先后发表了《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被人们欢呼“万岁”的部队》、《复仇的火焰》等大量新闻和通讯作品,讴歌了中朝两国军民共同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者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 离休后,他仍然关心支持人民日报社的工作,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新纪元集》、《我在人民日报四十年》、《人民日报风雨四十年》、《晚耕集》、《难得清醒》等文集,为后人奉献了大量存留史实、启迪深刻的著作和文章。 一部《李庄文集》 ,四卷,集结了人民日报社深受尊敬的老领导、原总编辑李庄同志的新闻作品、散文、论文和回忆文章。通读文集,犹如漫步走进党领导的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长廊,犹如侧耳倾听人民日报的进行曲乐章。文集中展现的那艰苦的岁月、澎湃的激情,那光辉的历程、成功的欢乐,那痛苦的曲折、难得的清醒,令人思绪涌动,心潮难平。
李庄同志的一生是为党的新闻宣传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是《人民日报》的创始人之一,长期担任人民日报社的领导职务,为办好人民日报,推进人民日报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长期的新闻宣传工作中,李庄同志既善于用“红笔”,修改审定稿件,积累了丰富的新闻宣传工作领导经验;又长于用“蓝笔”,自己动手写文章,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影响很大的作品。即使从人民日报总编辑岗位上离休之后,他仍然笔耕不辍,不断有新的作品问世。将李庄同志长期以来的重要作品收录整理出版,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能够给广大新闻工作者以指导、借鉴和启发。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