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新照片

程永新

程永新个人资料:程永新 (1958~) 上海人。1983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76年赴江苏海丰农场务农。大学毕业后分配至《收获》杂志社工作,历任编辑、主编助理、副主编,副编审。……
资料更新时间:2025-04-09 16:26:32

上海人 人物 作家 文化人物 编辑

一、个人资料简介

程永新 (1958~) 上海人。1983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76年赴江苏海丰农场务农。大学毕业后分配至《收获》杂志社工作,历任编辑、主编助理、副主编,副编审。

二、程永新 - 简历

上海人。1983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76年赴江苏海丰农场务农。大学毕业后分配至《收获》杂志社工作,历任编辑、主编助理、副主编,副编审。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三、程永新 - 作品

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到处都在下雪》,散文随笔集《八三年出发》,话剧剧本《通向太阳之路》、《我们这些人啊》,电影剧本《防风林》等,编著《中国新潮小说选》。话剧《通向太阳之路》获上海大学生会演优秀奖,报告文学《柔道孪生姐妹》获上海青年文学奖。

四、程永新 - 走上编辑岗位

自从大学毕业,程永新便没离开过文学编辑这个岗位,在《收获》杂志一待便是近30年。程永新是站在文学第一线的人,深刻体会到上世纪80年代之后,文学的变化与发展。“这是汉民族想象力与智慧的一次井喷。” 程永新依稀记得以前与作家们整日整夜聊天的情景。只要余华、马原一来上海,他们就一起跑到华东师范大学找格非,在学校后面一条街上的小餐馆喝酒、聊创作、聊文学,喝完了酒经常是凌晨,他们便翻墙回格非的宿舍,接着聊。程永新在1990年前后编著《中国新潮小说选》时,在后记中曾写下这样一段“预言”:“余华、莫言、马原、格非等一批作家对文学的挚爱、虔诚与执著,让我感到中国文学一定会出现大家、大作品,我不敢说大作品一定会在这些人中出现,但一定会循着他们的探索追求而产生。” 程永新说,上世纪80年代,那是一个令人神往、令人无限怀恋的年代。这个时代,不得不提“先锋”二字。“其实,‘先锋’这个概念更可以理解为文学的各种创新和实践。”程永新说。“八十年代,我们把王朔也放到余华、格非那些人中间,有人说,王朔跟他们风格不一样。但我觉得,当时王朔的新北京语言,对有些陈旧观念和陈旧语言的消解,就是新的探索。一段时间的文学,一段时间的精神产品,用先锋这个词,是一种需要。其实,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你说阿城的小说是先锋小说,那么王安忆呢?王朔呢?很多人觉得不是。那个时候中国作家的创造力处在大爆发状态,那么多流派都进行了实验,用先锋或新潮都无法概括,80年代中国作家做的事情要大于这个概念。”

五、程永新 - 谈文学本身

进入90年代,作家们也是延续80年代的精神,继续扩大“使文学回到本身”的成果。程永新觉得,很多作品恐怕已经是新时期以来比较高的高峰,难以超越,比如莫言的《丰乳肥臀》,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贾平凹的《废都》,苏童的一些中短篇《妇女生活》、《红粉》,王安忆的《长恨歌》,阿来的《尘埃落定》,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拿到世界上去,也毫不逊色。“我们这个民族在先秦,在唐宋,精神领域曾经达到过很高的高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达到了极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大家、大作品。新时期以来,已经出现了很多当代经典,只是因为时空的原因,我们不愿轻率地把大师的桂冠给那些优秀的作家。” 程永新个人认为,中国作家当中被高估和被低估的倾向都很严重,比如李锐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小说家,可是马悦然把他拿出来,表示他已经超越了很多中国作家,是高估了。还有,王蒙、张爱玲也都是被高估的。张爱玲擅长表现世态人情,但她只会写一路小说,王安忆小说题材的丰富性远远超过了张爱玲。王蒙的文学道路是一个机会主义者的道路,50年代反官僚主义,80年代搞所谓的“意识流”,其实都是文学时尚,或者说文学秀。倒是他的《青春万岁》,还有一些青春期的活力,有一些真实的情绪在里面流动。被低估的也有很多,像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被严重低估了,北村的《我和上帝有个约》是非常重要的作品,却是被批评家忽略的作品。

六、程永新 - 对文学的思考

程永新认为,一个辉煌的、很好的文学时代渐渐离我们远去了。进入新世纪之后,文学价值标准日益混乱,文化断层加大。知识分子渐渐处于“失语”状态,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小,文学逐渐被学院化、边缘化、商业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非常困难,现在很容易了,但在容易的背后,出现优秀作品却更困难了。 在整理《一个人的文学史》书稿时,程永新一边梳理着过去,一边思考着未来。“几百年来,现代小说从形式到内容,中外作家都提供了无数经典,文本创新的空间和余地已非常窄小。我近来一直在考虑未来写作的可能性问题,西方的学者宣称后现代已经结束,可我觉得,中国真正的后现代作品还没有出现。电视剧倒有一部:《武林外传》,《兄弟》的下部不知道可不可以算?这有点让人沮丧,好像一场体育盛会,中国队还没入场,就已经要闭幕了。我们有必要反省过去文学的划分,纯文学的外延应该扩大。未来写作一定要吸纳其他艺术类型,思维要更加开放,更有包容性,弥合文化的断层,这样才有可能为未来文学的进步腾挪空间。” 程永新近几年发现了越来越多“贴着地面行走”的东西。“这些年,强调‘底层写作’,强调‘贴着地面行走’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是所有的人都去写农民工。农民工应该表现,但表现农民工不应是文学的全部。”程永新认为,过去30年的文学成果不能轻易扔掉,中国的文化形态,近百年来,从来不缺“贴着地面行走”的东西,缺少的恰恰是幻想性的元素,浪漫的元素。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是科技的改变,还是人文科学的发展,幻想性、创新性、包容性都是衡量一个民族是否有所作为的重要标志。

七、程永新 - 人物评价

作家马原说“程永新是少数真正懂小说的人之一”,作家李洱说“没有程永新,1985年以后的中国文学就会是另外一副模样”,作家余华说“程永新给我的深刻印象就是他对小说的真正理解,他对小说形式的敏感是发自内心的,同时对小说的每一个细部和它们之间的衔接也是心领神会”……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