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作家 科幻作家 编辑 重庆人
韩松本是重庆人,到北京求学而有大成。先为文学学士,后为法学硕士。现为新华社记者。韩松参与撰写的非科幻作品《妖魔化中国的背后》风靡一时,“妖魔化”一词已成公共词汇。八十年代末,韩松以《宇宙墓碑》一作敲开科幻文坛之门,一举获得首届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大奖。韩松是中国科幻圈里少有的文学专业人士,对科幻创作进行艺术升华的重任也非其莫属。而韩松本人也确实在这方面进行过认真的探索。
韩松,生于重庆。1984~1991年就读于武汉大学英文系、新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及法学硕士学位。1991年,他以优异的考试成绩进入新华社,历任记者、《瞭望东方周刊》杂志副总编、执行总编,对外部副主任兼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等职。在此期间,他撰写了大量报道中国文化和社会动态的新闻和专访,还参加过中国第一次神农架野人考察。和有关克隆技术进展的报告文学《人造人》。
韩松的作品极富文学情趣,结构精巧,内蕴深远,可谓独树一帜。1988年、1990年获中国科幻银河奖,1991年获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1995年获中国科幻文艺奖。其大部分短篇收录在《宇宙墓碑》中。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集《宇宙墓碑》、长篇小说《2066之西行漫记》、《让我们一起寻找外星人》、《红色海洋》等。 韩松的科幻文学创作起源于大学时代。韩松的早期代表作,是获得了台湾《幻象》杂志主办的“全球华人科幻小说征文”大奖的《宇宙墓碑》。接下来,他的小说还获得了包括《科幻世界》“银河奖”等多种科幻奖项。他的作品别具一格,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包括郑文光、金涛、刘慈欣、姜云生在内的许多中国著名科幻作家都曾表示,韩松在中国科幻文学中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美国《新闻周刊》、科幻评论刊物《轨迹》、英国科幻研究刊物《基地》等,都曾有文章谈论过韩松科幻文学的成就,并给予过高度评价。 思考和写作是韩松的最大乐趣。他的创作不局限在新闻报道和科幻小说。比如,他也创作过非常独特的诗歌、杂文和无法归类的其他小说。1999年出版的《想象力宣言》,至今仍然是中国科幻文学领域最富于批判力的理论著作。《鬼的现场调查》则是集生动曲折的考察记述、引人入胜的文史考证和瑰丽的科学幻想于一体的报告文学。类似的报告文学作品还有展现克隆技术进展的《人造人》等。参与撰写的政论著作《妖魔化中国的背后》风靡一时,“妖魔化”一词成为公共词汇。 像许多文学大家一样,韩松从来不在乎作品的发表与否,更不注重个人名望。每日的写作本身,就是他的享受之源。也正是这种对创作的执着和热情,成就了他对科幻文学范式的多次超越。而《红色海洋》则是这种文学超越的最新尝试。
韩松本人并不自认为是后现代作家,也坚决反对将他的作品称为“后现代”科幻小说。在新生代科幻作家中,他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独树一帜的科幻观:科幻小说“是一种‘现代隐喻’。是作为‘结构寓言’的‘技术时代的神话’;它是一种‘推测小说’,是与现实拉开距离的‘陌生化’作品,代表着一种‘开放的系统’;同时,它又是一种‘有力地批评社会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式’。”。
韩松的作品带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文本特征,但与后现代文学最根本的消解理想、消解意义的特点不同,韩松从不拒绝意义,只是将意义进行了不同于传统的处理。他以卡夫卡式的阴暗绝望,梦魇般的非理性风格,噩梦的氛围,冷漠的语调,建构出一个极为独特的深邃而丰富的虚构时空作为人类历史文化心理的观照,对人类历史文化深层结构中那些触及的黑暗面——积淀了无数年月的野蛮、残酷、愚昧、污垢、灵魂的撕裂和异变——进行了极为冷峻的展示。“最好的科幻小说总是多多少少会将矛头对准那些妨碍人性发展的权力体系,对准战争的罪恶,以及异化人民的市场及官僚体系。……科幻小说因此是一种寓言式的镜子。” 在这个阴暗、可怕、令人作呕的文本世界中,韩松放弃政治、科学、文化的乌托邦,对现实和传统进行批判、颠覆,同时进行着对生存的反讽性调侃——枯竭、腐朽、沉重、滞缓、压抑的日常生活,价值迷惘、信仰危机、意义缺失,没有爱情、放逐理想、消解诗意,没有纯净和美好,没有一丝光亮的所在,充满了让人窒息的绝望感——韩松以锐利的眼光透视生活的荒杂,通过形象和卓越的表现创造出来的第二现实,它比真实的现实即第一现实更有感染力和震撼力,更真实、更深刻、更有反讽意味,正如郑文光所提倡的那样——“将显示生活中的素材在科学和逻辑的主导下夸张、变形,将现实世界变成虚化的世界,其最终结果可以将主题深化。”
韩松的作品大量借鉴西方现代派艺术的表现手法,重感受而轻情节,每篇作品需读之再三,妙处方显。是为文化人写的科幻小说,较难流传,影响面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会越来越体会到韩松科幻小说的艺术价值。
韩松在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群中是颇有争议的一个,广大读者对其作品的接受呈现出“两极现象”,他那些惊世骇俗的、看上去似乎完全异于中国科幻传统创作的作品一方面受到众多读者的冷落、质疑甚至责问,但在另一方面却为他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赢得了比其他科幻作家更广泛的声誉。著名科幻理论研究者与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吴岩副教授认为“韩松是当今中国科幻界最被看好、也最为独树一帜的作者之一。他的小说与经典西方科幻小说、传统中国科幻小说都不一样,他开创了一种将西方科幻精神融会到中国文化之中的全新类型。” ,美国科幻杂志《轨迹》也对他有这样的评价:“韩松先生是中国目前唯一在科幻和主流文学读者中同时获得好评的科幻作家”
与其他中国新生代科幻作者相比,韩松的作品似乎带有更多的“先锋性”,其作品在文类上的边缘性使其无法嵌入软硬科幻的传统分类模式中去,他的作品自觉建构一个假设的虚构场景,自成一个超级现实世界,叙事文本中凸显出来的主题并非现实科学,加上不脱离现实的幻想,使得其作品与正统科幻作品不一样。他“以别具一格的‘后现代文学风尚‘进入科幻文坛,在他的作品中,科幻领域中的’宏大叙事‘完全消失,世界的偶然性、不确定性、琐碎性和人际关系的表面性以一种完全中国化的方式进入文本。更加重要的是,他的小说几乎将科幻文学所有预设的内容规则全部颠覆,在寻找科幻文学本土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短篇宇宙墓碑 没有答案的航程 逃出忧山 柔术 美女狩猎指南 非典幸存者联谊会 台湾漂移 灵隐寺的雨 春到梁山 地铁惊变 乘客与创造者 暗室 长篇 2066年之西行漫记 让我们一起寻找外星人 红色海洋 绿岸山庄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