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筱一照片

袁筱一

袁筱一个人资料:袁筱一,女,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教授。南京大学博士。从事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翻译理论研究。译作主要有: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勒克莱齐奥《流浪的星星》、卢梭《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等。……
资料更新时间:2020-04-15 00:06:59

人物 文学 博士 副教授 教育

一、个人资料简介

袁筱一,女,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教授。南京大学博士。从事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翻译理论研究。译作主要有: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勒克莱齐奥《流浪的星星》、卢梭《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等。

二、个人履历

1993年华东师范大学法语专业本科毕业,在读期间用法语创作短篇小说《黄昏雨》,参加法国青年作家大赛得了第一名。

1999年获南京大学博士学位。

曾于1997年在巴黎第八大学进修。

2004年调入华东师大。

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三、主要开设课目

本科生:法语精读、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研究生:文学翻译基本问题,当代法国翻译理论,文学翻译批评。

四、主要科研成果

《文字·传奇》,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莒哈斯传》,台湾联经出版公司,2006

《法兰西组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外面的世界》,作家出版社,2007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法兰西组曲〉译后记》,《世界文学》,2006年第1期

《猝不及防的历史》,《书城》2006年6月号

《宿命与梦想》,《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3月17日

《头发睡着了,沉默在舞蹈》,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7月21日

《西西弗斯,我需要你的勇气》,《文汇报》,2006年7月22日

《我眼中的杜拉斯》,《文艺争鸣》,2006年第5期

《我目光下的你还在吗?》,《书城》,2006年第11月号

《杜拉斯真的是这样读的》,《文汇报》,2007年5月12日

《躲起来,和这个世界开个玩笑》,《书城》,2007年第8期

《无法想象的寒冷》,《书城》,2008年第4期

《差异、女权和身体》,《读书》,2008年第5期

《大卫·戈德尔所开启的小说世界》,《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第2期

《意义单位与翻译单位》,《外语研究》,2008年第2期

主持项目:理解与误解,米兰u2022昆德拉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法国文学翻译史,教育部一般项目

五、终究要和深爱的文字日夜相对

袁筱一现在的生活内容,是在大学讲授法国文学和写作课,同时翻译、写作。有人说,现在的大学老师里,已经很少有像她那样,用自己的感性体验来讲述作家的了;人家都偏好解读流派理念、套用新潮理论,都把作家、作品当作冷冰冰的解剖对象。我记得,在南京大学那个春雨绵绵的下午,袁筱一以“用文字的性感抵御存在的死感”作贯穿线,将萨特、波伏娃、加缪、杜拉斯、萨冈、罗兰?巴特、罗布-格里耶、米兰?昆德拉等9位出生于20世纪、突破性地继承了法国小说传统的现代经典作家一一说来,一直说到当时还不为大家熟知的勒克莱齐奥。

  可她突然离开了学院的圈子,像大多数同窗那样去外企谋生。面对讶异,她说她是厌倦了“双脚不着地”的状态,她被失落打败:“为什么那些教我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一转身却比任何人都现实地活着?”

现在回头看在“家乐福”工作的5年,她说充实而快乐,那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只不过,她终究没有丢开翻译――自己的理想国中的玫瑰园。她忙中偷闲,几页几页地译着法语小说。也许是注定的,她终究要和她深爱的文字日夜相对。她称文学翻译是在“寻找、接近、澄清、相融和分离”的过程中,对精神高度的坚守,那种彼此交缠甚或抵死缠绵的情意,像足了爱。

她始终想着董桥先生对翻译水准高下的论断,“下等译匠是u2018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u2019,给原文压得扁扁的,只好忍气吞声;高等译手是u2018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u2019,跟原文平起平坐,谈情说爱,毫无顾忌”。她所以为的全心投入和舍得交付,或许正如杜拉斯在《情人》里所写,“爱,只有在无可企及时才作为爱而存在”。

在2008年勒克莱齐奥摘得诺贝尔文学奖而被国内文学圈追捧之前,袁筱一就翻译了他的作品,诸多总是以大胆想象代替小心求证的媒体,给她戴上一顶“独具慧眼”的高帽。对此她一再澄清,翻译《流浪的星星》只是完成老师许钧交下的“功课”。当然,这一次的偶遇让她就此喜欢上了勒克莱齐奥。她感性地说,这种译者和原作者的不期而遇,是“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早一步,也没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翻译就像是和活在精神世界里的人谈一场寻常恋爱那样”,这样纯粹的至情至性的表述,是袁筱一喜欢的,如同她一直难以忘怀赵瑞蕻先生。赵瑞蕻是《红与黑》的第一位译者,去世前又在重译。他历经坎坷,却似乎始终不谙世事的劲头儿,特别让她感动,也特别令她向往。在到处是理性的悖反,生存的荒唐、暧昧和令人困惑的漩涡当中,她愿意相信,会有文字以及更为广阔的艺术不停歇地穿过生命,恍若里尔克在一首诗中所写:“你们行走似许多闪光的鹿,而我是黑暗,而我是森林。”

六、巴黎的隐居生活

数度辗转于法国各个城市,她以一个学者的眼光远远观望着这个国度,又以一个异国流浪者的身份近距离感受着城市的细节。

巴黎,大隐隐于市

虽然经常去巴黎,然而每次去,袁筱一都无法待久,最长不会超过3个月。对巴黎,她有一种复杂的矛盾心情,一方面欣赏这个城市的绚烂辉煌,一方面又排斥它的快节奏与冷漠。“这并不是一个适合生活的城市,它的生活节奏就是不断地转地铁,在拥挤的人流中加快脚步,每个人都被逼上固定的轨道”。巴黎太大了,她发现自己被淹没在人群中,既不注意别人也不被别人注意,就好像隐居于世一样。

回忆起在巴黎进行的短期哲学进修,袁筱一怀念起那段闭关一般的日子。为了一些说不出名字的纪念日,法兰西学院常常举办各种各样奇怪的报告会,并向公众开放各种场所。而她当时每周两次跑去法国国立(老)图书馆,雷打不动。那是一所老式木结构的建筑,古色古香,与世隔绝。其间保存的书籍有相当一部分是孤本、善本。她坐在书架与书架之间的角落,就自然而然地沉静下来,仿佛身处专属于她一人的世界。

最美妙的咖啡细节

袁筱一喜欢一个人悠然自在地旅行。在法国的时候,她并不会刻意选择要去的地方或追求刻意的浪漫情调。事实上,真正感动她的,往往是一些美好的小细节。

2002年寒冷的冬天,她出差到里尔———一个法国北方的小城市。到达时是当地时间早晨7、8点钟,几乎所有的饭馆都关着门。然而,在一所古老的小教堂边,她以7.5法郎的价格享受到一顿物美价廉的早餐,外加一大杯热咖啡。那真的是她有记忆以来所喝到过最香的咖啡了,那种温暖的嗅觉记忆至今仍能清晰地重现。“真正要享受法兰西美食的精髓,就不能不去当地的小饭馆”。

法国电影,越简单越好看

法语本身不愧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是一种逻辑性极强又富意象性的语言,善于表达绵长的感情和精确的理性,与中文正好相反。

无可否认,法兰西文化相当伟大,拥有无比的创造力。只是大多数法国人是非常高傲的,怀有一种没落的优越感与传统的官僚主义作风,“相比之下,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要来得热情得多”。

“许多人看法国电影,总爱那些复杂晦涩的,其实法国电影是越简单越好看,法国的电视剧更是远远不如美国肥皂剧。”袁筱一对于法国电影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