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京剧演员 京剧生行流派 京剧生角演员 传统文化 老生
李洪春,京剧演员。山东武定人。1898年生。幼年在陆华云、胡素仙主办的长春科班学戏。演老生。出科后搭玉成班演出,并拜刘春喜为师,学靠把老生戏。十九岁离京南下,在扬州拜王鸿寿(三麻子)学红净戏。1924年以后,在北京搭程砚秋、高庆奎、马连良等班社演出。青少年时代常演《定军山》、《镇潭州》、《战太平》等靠把老生戏。1931年演出《古城会》、《斩华雄》后,对红生、红净戏精心钻研,所演《白马坡》、《斩貂蝉》、《灞桥挑袍》、《单刀会》、《水淹七军》、《走麦城》等“关公戏”,在北方独树一帜,颇享盛名。李万春、高盛麟、宋遇春、王金璐等都曾向其请益。他戏路极广,奚啸伯、王少楼、刘宗杨等均为其学生。解放后参加中国京剧院,为青年演员说戏。1960年后在中国戏曲学校、北京市戏曲学校任教。
由于梨园世家的关系,李洪春得以学艺名门。7岁入长春陆华云(名小生,内廷供奉)主办的“长春科班”学艺,艺名春才和老生张春彦、李春林;武花刘春利;丑角张春山、旦角荣春善(荣蝶仙)等同科。以《探庄》、《蜈蚣岭》等武生戏开蒙,继而向姚增禄先生学了《秦琼表功》、《赵云截江》、《三河县》等武生戏及向吴和吉老师学老生戏的“三挡”《挡亮》(康茂才挡陈友谅)、《挡幽》(申伯侯挡周幽王)、《挡曹》(关云长挡曹操)的高调娃娃腔。以后才是其他剧目的学习。入学后的百日登台,首次演出了《蟠桃会》的刘海儿外,还同谭鑫培演出了《桑园寄子》的邓元、《三娘教子》的薛倚、《汾河湾》的薛丁山。
李洪春10岁那年,即随大班登台表演。当时他在王鸿寿编剧、俞振庭组班演出的《杀子报》中演官保,梅兰芳演金定。梅兰芳比李洪春大四岁,他们是很好的朋友、兄弟。幼时,他们是近邻,梅兰芳住鞭子巷头条,李洪春住东茶食胡同西口。他们行当虽不同,可相处很融洽,每天一大早一起在金鱼池练噪子,切磋艺术。梅兰芳的爱好是养鸽子,养鸽子是为了练他的眼睛;李洪春的爱好是养鸟,养鸟是为了早起练功、喊嗓子。
11岁那年科班解散,回家从父学艺。后至河南,拜武生葛文玉为师学武生戏。拜谭鑫培弟子刘春喜学谭派《定军山》、《凤鸣关》等剧目;又请丁连升(丁永利之父)教《恶虎村》、《挑滑车》、《武文华》等武生剧目。向赵春瑞学黄(月山)派武生戏;向谭春仲学靠把老生戏;向刘景然学老生戏。为了艺术上的深造又拜武术名家孙文奎为师学习武术,其“关王十三刀”对他日后的表演,起了很大影响。
19岁离京南下,21岁时在湖北遇见了王鸿寿(三麻子),王的关羽戏,使他见了敬慕万分,由湖北追随到了扬州,王见虚心好学,求教甚殷,便收作弟子。与周信芳、林树森同为师兄弟。李洪春勤学好问,深受乃师喜爱,因而倾囊传授,不仅是王派创演的全部关羽戏,就是连台本戏《洪杨传》、全部《岳传》戏及《扫松》、《夸才》等王派徽调代表作,也都得乃师亲传。王收的徒弟很多,而得衣钵精髓者要首推李洪春。他一直追随王鸿寿学艺五年之久,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他不仅全方位继承了王鸿寿的舞台技艺,并且在后来不断的舞台实践及改革创新中,又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王鸿寿在文的方面突出了关羽的性格,李洪春是从武的方面强化了关羽的气度。并根据《三国评话》改编了《走范阳》、《阅军教刀》、《收姚斌》、《破羌兵》等关戏剧目,李洪春的表演艺术逐渐独树一帜,享誉大江南北,并且在四十年代就被业内人士尊称为“红生宗师”。
从艺以来,李洪春作为红遍大江南北的“名角儿”,和陈德霖、王瑶卿、王鸿寿、汪笑侬、杨小楼、尚和玉、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高庆奎、马连良、周信芳、雷喜福、程继先、金仲仁、盖叫天、金少山、侯喜瑞、筱翠花等许多名演员同台演出。他常常根据自己的表演风格,来塑造不同形象。
李洪春曾在北京与杨小楼同台演出红生关羽,红极一时,有“南林北李”、“关剧宗师李洪春”之誉。1924年后曾与程砚秋、高庆奎、马连良等搭班演出。他和著名须生余叔岩、言菊朋、周信芳都曾合作演出,并与四大名旦梅、尚、程、荀以及四小名旦李世芳、张君秋、宋德珠、毛世来等也都合作演出过。他演出过的剧目,连他自己也无法统计。
1984年以86岁高龄在北京中山公园登台演出《训弟》,雄风犹在,名满京华。更为可敬者是他86岁时,为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义演了《古城会》;90岁高龄又为残疾人连续义演了《古城会》和《刮骨疗毒》。
李洪春对红生戏造诣极深,他融合运用了京剧、昆曲、徽调、汉剧的唱工和文武老生、花脸、武生的各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关羽这个历史人物,使舞台上的关羽性格鲜明、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出色地塑了关羽凝重、威武、儒雅、高傲的舞台艺术形象,在北方颇享盛名。
传统的关羽戏演法,大多以嗓音高亢而取胜,而李洪春基于本人嗓音特点在唱法上却以宽音、横音、低音来表现关羽的性格,醇厚雄浑独具一格。将关羽戏由王鸿寿的三十六出增加到四十余出;结合武术刀法创“关公十三刀”的刀式,又精心揣摩关羽的有关图像创“关公48式”亮相,突破了关羽形象的雕塑美。因戏设腔,揉入各种唱法。念白则综合文武老生的庄重沉着,武生的刚毅,花脸的粗犷,并用乡音(关羽系山西人)装点而独具一格。他在表演上强调关羽的威猛,并根据不同的关羽戏,采取了不同的表现手法来塑造形象。他还发展了关羽的春秋刀法,《阅军教刀》一剧,其中就有全套“关王十三刀”的表演。
他的红生戏,几十年来一直享有盛誉,素有“红生泰斗”之称。不仅“关剧”如此,在其他许多剧目中,他塑造的黄忠、赵云、秦琼、岳飞……等英雄形象,也是著称于世的。他还擅演岳飞戏,经他改编的有《岳母训子》、《枪挑小梁王》、《收何元庆》、《小商河》、《镇潭州》、《风波亭》、《荒草冈》等。
李洪春表演亦文亦武,不受传统演法的拘束而多所创新,着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其儒雅肃穆的一面,进一步完善了红生行当的表演。此外,他的戏路亦很宽,武生、老生、诸行当都能胜任,剧目也极宽泛。
其演出的传统关羽剧目:有《古城会》、《斩华雄》、《白马坡》、《灞桥桃袍》、《单刀会》、《水淹七军》、《斩貂蝉》、《华容道》、《走麦城》等。
此外还自编自演了《关羽慈放》、《教子观鱼》、《三许云阳》、《阅兵教刀》、《收姚武》等剧目,丰富了关红和表演艺术。
李洪春不仅能演、还能编、能导、能教,一生热心戏曲教育事业,为培养青年学员不辞辛劳。解放前曾在北京国剧研究社、斌庆社、荣春社、中华戏曲学校、西安正音国剧社、上海戏曲学校任教,解放后历任西北戏曲学校副校长、中国戏曲学院顾问,对造就京剧人才卓有贡献。他胸怀博大,情操高尚,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从事教学工作,传艺授徒,培养了不少颇具成就的艺术人才。门徒众多,京剧文武名演员李少春、李万春、王金璐、记盛麟、宋遇春、曹艺斌、李金声、梁慧超、奚啸伯、王少楼、刘宗杨等均曾向其请艺或出于门下。弟子有李万春、王金璐、宋遇春、李和曾等二三十位,可称桃李满天下,其子李金声亦得其传授。
在授艺中,李洪春对学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一方面从学生素质入手,根据其自身特点,发掘其潜力,扬长避短;一方面又从学生的家庭、生活方面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扶持他们早日成材,早挑大梁。李洪春在中华戏剧学校任教时,跟他学戏的一名学生叫王金璐。他出身贫苦,父亲是一名炊事员,家境困难。入科前学老生,后改学武生,学习很刻苦用功,对李洪春的关公戏更是情有独钟。后学校出面,请李洪春为之授艺。李洪春悉心指导,一招一式,倍加精心,又从生活方面多加照顾,使其专心学戏。因此,王金璐既是李洪春的科班弟子,又是李洪春的受业学生。王金璐能及早成为李氏梨园弟子中的佼佼者,与尊师的教诲和真传不无关系。
1976年后致力于整理传统剧目,撰写有京剧艺术回忆录。其著作有《京剧长谈》、《关羽戏集》行世。一九八O年获文化部颁发的荣誉奖。
在梨园有很多轶事趣话,其中一折“老洪‘斩渊’教老三”,在梨园传扬一时,成为艺人们的佳谈。
“老三”,是指马连良。“老洪”是指李洪春。两个称谓是兄弟二人之间的呢称。可见二人的亲密之情非同一般。《借东风》是马连良的拿手剧目之一,那段“学天书”的大段二黄,更是影响很广的名段。当时李洪春搭班高庆奎的“庄兴社”。王鸿寿演鲁肃,李洪春演孔明,马连良听说李洪春演《借东风》,兴致勃勃地跑来看戏。李洪春问:“老三你来干什么?”马连良抱拳李洪春一举:“向老洪兄讨教来了!”李洪春唱的这出《借东风》,不但词和他的不一样,连唱腔也不一样。马连良唱的是京腔,而李洪春唱的是昆曲。
说起“斩渊”,这里面有一段趣闻。马连良在《定军山》中饰演黄忠,他的刀法、步法、手势、眼神都极像谭鑫培,只是斩夏侯渊的斩法不对。谭老是刀劈,而马连良却是一抹。于是,李洪春对马连良说,老三,你这个“斩渊”刀法不对。马连良“知错必改”,在第二天的演出中,就改“抹”为“劈”了。马连良对李洪春严谨的艺术态度甚为感佩。
1933年,马连良带“扶风社”去天津演出。这时李洪春在北京演出。马连良约李洪春去天津北洋戏院同他演出全部的《一捧雪》。马连良先演莫成、中演陆炳、后演莫怀右;李洪春前演莫怀右、后演陆炳;叶盛三演莫衷,李洪福(李洪春二弟)演傅氏(反串老旦)。在这出戏中,马连良对髯口、盔头、服装、台幕等,作了大胆改革,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觉,让李洪春叹为观止。他对马连良师傅传统又不拘陈规,善于推陈出新的精神,由衷地叹服。
1916年10月6日,农历丙辰年九月初十日:荀慧生出师 1920年9月13日,农历庚申年八月初二日:北京梨园公益总会十六省水灾急赈义务戏 1924年8月8日,农历甲子年七月初八日:程艳秋组鸣盛社 1925年8月20日,农历乙丑年七月初二日:鸣盛社改为鸣和社 1926年2月4日,农历乙丑年十二月廿二日,晚:小翠花首演《貂蝉》 1928年9月20日,农历戊辰年八月初七日:程艳秋首演《梅妃》 1930年3月,农历庚午年:程艳秋首次重组鸣和社 1930年3月31日,农历庚午年三月初二日,晚:1930年3月31日华乐园演出 1930年5月19日,农历庚午年四月廿一日:程艳秋首演全本《柳迎春》 1937年,农历丁丑年:奚啸伯拜李洪春为师 1938年2月16日,农历戊寅年正月十七日:杨小楼接三 1938年2月27日,农历戊寅年正月廿八日:杨小楼送圣仪式 1938年2月28日,农历戊寅年正月廿九日:杨小楼大殓举行 1938年10月19日,农历戊寅年八月廿六日:李少春拜余叔岩为师 1950年4月3日,农历庚寅年二月十七日,下午:马彦祥与罗钜壎结婚 1959年6月3日,农历己亥年四月廿七日:马连良收梁益鸣为徒 1984年12月20日,农历甲子年闰十月廿八日,上午:纪念喜(富)连成科班创立八十周年大会举办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