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葆秀照片

赵葆秀

赵葆秀个人资料:赵葆秀《风雨同仁堂》剧中饰徐氏《杜鹃山》剧中杜妈妈的扮演者。1948年出生。1968年以优秀成绩毕业于北京戏曲学校,工老旦,国家一级演员,现任北京京剧院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梅花奖、梅兰芳金奖双奖获得者,著名老旦表演艺术家李金泉先生的得意高徒,毕业后在名师指导下技艺日渐完美,在塑造的众多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中充分展示了她精于创造角色的才华和大胆创新勇于突破程式的限定。……
资料更新时间:2023-11-20 01:55:46

中国戏曲名家 京剧 京剧旦角演员 各职业人物 戏剧 戏曲 戏曲名家 戏曲曲艺明星 戏曲演员 按国家分类的各职业人物 老旦 艺术 艺术工作者

一、个人资料简介

赵葆秀《风雨同仁堂》剧中饰徐氏《杜鹃山》剧中杜妈妈的扮演者。1948年出生。1968年以优秀成绩毕业于北京戏曲学校,工老旦,国家一级演员,现任北京京剧院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梅花奖、梅兰芳金奖双奖获得者,著名老旦表演艺术家李金泉先生的得意高徒,毕业后在名师指导下技艺日渐完美,在塑造的众多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中充分展示了她精于创造角色的才华和大胆创新勇于突破程式的限定。

二、赵葆秀 - 个人简介

赵葆秀,女,北京京剧院主演,国家一级演员,工老旦,著名老旦表演艺术家李金泉先生的得意高徒,生于1948年,祖籍北京,满族。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劳动模范。1959年入北京戏曲学校,师从孙甫亭、孙振泉等,196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戏曲学校分入北京京剧院。1981年拜李金泉、何盛清为师。毕业后在名师指导下技艺日渐完美,在塑造的众多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中充分展示了她精于创造角色的才华和大胆创新勇于突破程式的限定。她在业余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普及京剧的事业中,是北京市振兴京昆协会理事,“京剧之旅演讲团”成员,多次到大专院校讲课。她从事普及少儿京剧工作已有十余个年头,经她培养过的孩子成绩突出,多数获奖。她曾随团出访美国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访演出。均引起轰动,受到高度评价,被赞为“实力派”。

三、赵葆秀 - 艺术特色

赵葆秀嗓音甘醇甜美,韵味纯正,演唱细腻,感情充沛,高低自如,扮相端庄大方,台风极佳,基本功扎实。多年来她对艺术执着追求,其表演既重传统又不拘泥于程序,集名家之长,广纳博采,锐意创新,以唱念做舞,虚实结合,神形兼备的综合表演去塑造人物,表现出朝气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和时代感。她为老旦行的表演艺术默默耕耘,能吃苦,耐寂寞,不为其它所动摇。形成其“声情并茂”的艺术风格,她是当今京剧舞台上老旦行当中的佼佼者,享有“老旦状元”之美誉。她是当今京剧舞台上老旦行当中的佼佼者。

四、赵葆秀 - 代表剧目

常演剧目有《李逵探母》、《遇皇后·打龙袍》、《赤桑镇》、《徐母骂曹》、《岳母刺字》、《太君辞朝》、《钓金龟》、《八珍汤》、《金龟记》、《杜鹃山》(扮演杜妈妈)等;她创排、改编了多出老旦挑梁剧目,为丰富老旦行的剧目及拓宽老旦行的表演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改编主演《八珍汤》演唱,深博好评,被中央电视台拍成戏曲艺术片,并获得全国电视戏曲艺术片“蓬波”奖;她整理主演的《金龟记》引起轰动,四折戏一气呵成,举重若轻,充分展示了她的全面才华和深厚功力。观众赞其艺术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该剧并获直播奖。中国唱片总公司录制并发行该剧全部唱腔磁带。她创排主演的由吴祖光先生编剧的《三关宴》,获北京市新剧目表演奖;在新编近代历史剧《风雨同仁堂》中成功的塑造了一位自强不息,爱国敬业的女掌柜乐徐氏鲜明的人物形象,舞台形象丰满,真切感人,有较强的感染力,得到中央领导和各界观众的赞誉。

五、赵葆秀 - 所获奖项

1983年获北京市青年京剧演员调演优秀表演奖,并被选拔到中南海向国家领导人作汇报演出,1986年获电视京剧振兴杯大赛"十佳演员"老旦组第一名,1987年为老旦摘取了第一个梅花奖桂冠,1994年获梅兰芳金奖老旦组第一名。她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程式,创排和改编了多出老旦挑梁剧目,其中《三关宴》获北京市新剧目优秀表演奖,《八珍汤》被中央电视台拍成了戏曲艺术片,并获全国电视戏曲艺术片蓬波奖,《金龟记》四折戏一气呵成,充分展示了演员的全面才华和深厚功力,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该剧并获直播奖,中国唱片总公司录制并发行了该剧的唱腔磁带。她还参加新编历史剧《北国情》、《水龙吟》的演出,由她主演的新编近代戏《风雨同仁堂》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第二届中国京剧节金奖、北京市第二届文学艺术奖、北京市"十个一"工程奖、第十二届上海白玉兰奖,个人获文华表演奖。她还利用业余时间普及京剧,多次到大专院校讲课,学生遍及全国和台湾地区,大多在比赛中获奖。

六、赵葆秀 - 艺术人生

配角当成主角演

相比老生和青衣,京剧老旦一直都是“绿叶衬红花”的角色。1987年,赵葆秀为老旦这个行当摘取了我国第一个梅花奖桂冠。赵葆秀说:老旦在京剧中是一种弱行,它的历史比较短,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老旦要在发展中求变化,只要有人才、有剧目,老旦不一定永远是弱行。这些年来,她演了不少配角,都是把配角当成主角来演,因为每一个角色都有它的创作空间。只要用心,配角照样能出彩。21年前排出的《八珍汤》是赵葆秀的代表作之一,如今已在各地剧团广泛流传,这出戏在她的艺术生涯中可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当时老旦在一出戏里根本不可能挑大梁,所以从请人创作剧本到请导演、请乐队都得我自己去协调、去求人。我咬牙坚持,随着这出戏逐渐被观众接受和喜爱,那种‘老旦还想挑大梁’的议论也渐渐消失了。”接下来,她又排出了全本《金龟记》和《风雨同仁堂》,都是老旦挑大梁的戏。

急于求成不是创新

赵葆秀说:“近年来很多人都很关心京剧的发展,都很支持并且积极参与京剧创新,这很好。但是创新的前提是要懂京剧,不能急于求成。如果不懂就要创新,观众就会问‘这还是京剧吗’?而且盲目排出来的戏很可能演不下去,很快就扔了。”她说,“艺术无止境。几十年来我从没松懈过,就算在别人看来已经功成名就,我也一天没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赵葆秀还强调了市场意识的重要性:“京剧要振兴,就应该面向市场,光指望着等、靠、要是不行的"。

同仁堂里同仁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葆秀穿起了同仁堂集团职工的紫色工服,她和北京京剧院的演员们一道送戏到基层。非典期间,发生在前门大栅栏同仁堂总店那令人难忘的一幕幕,经过艺术家们的再创造,又活生生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演出就在药店办公楼四层的一间活动室里进行。北京京剧院的演员们为同仁堂的职工带来了一组耳熟能详的京剧清唱和两台“非常系列”小戏。由赵葆秀、刘建元和北京戏校12岁的小演员杨艺演出的《非常生日》,就是根据大栅栏同仁堂药店职工高京福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的,而故事的发生地就在演员们演出的活动室。演员们情真意切的表演,让高京福和他的同事们很受感动。高京福说:“那段时间,15天中经我手拆包的药原料就达35吨,舍小家顾大家的不是我一个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感人故事简直太多了,那是同仁堂仁者爱仁精神的一种体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葆秀因六年前成功塑造了《风雨同仁堂》中的大奶奶乐徐氏,而被点名来演这出反映同仁堂生活的小戏。赵葆秀和所有的演员一样辗转大兴的南厂、昌平的北厂、通县的配送中心,以每天两场演出的强度坚持在一线。多天的奔波使她不慎感冒,但是她吃完药马上又“活跃”在台上。

塑造“母亲”

京剧老旦行,似乎是专演贤德的良母的,从《岳母刺字》、《徐母骂曹》、《李逵探母》,到《三关宴》的佘太君、《风雨同仁堂》的乐徐氏,赵葆秀在舞台上塑造过许多身份不同性格各异的母亲形象,但是出演《袁崇焕》的袁母一角,还是让她感到伟大母性感人肺腑的传统道德操守和深明大义的人格感召力。艺术家是讲究创作灵感的突然迸发的,赵葆秀说,是在清明时节剧组到袁大将军墓前拜谒肃穆默立的一刹那,她一下子找到了袁母的角色感觉。袁崇焕的爱国情怀、高风亮节、舍身求仁的“蛮劲”、慷慨赴死的无畏,哪一样不是来自母亲的血脉承继、身教言传,顶天立地大英雄的根处,必有感天动地的母亲。袁母在剧中,第七场才出现,戏不多,却很重。赵葆秀无论演什么戏,担任什么角色,从不计较挑梁不挑梁,排名“第几号”,这么些年在舞台上,她演的配角多了去了,但从没因为是配角,就在台上把艺术掩盖了,关键在于你得把人物树起来。她说,塑造好袁母最核心的是饱满,漫天风雪军旅之中,儿子蒙受奇冤的噩耗传来,将士人心浮动,家事国事两相冲突。袁母所表现出的,不是一般的仁德善良,而是更高境界的母性情怀,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利弊权衡与她的内心感受是有着剧烈冲突的,她的伟大就在于能以女性的坚忍把悲愤强力压抑下去,而把符合儿子节操的抉择,当机立断的做出来。赵葆秀说:这段戏,先是看信,然后是举信,以袁督师的名义号令全军挥师入京,唱念与做戏,她都处理的幅度很大,大处落笔充满激情,非如此不能把袁母刻画的有血有肉,张力不够或节奏拖沓,人物就会黯淡下来,戏也就不感人了。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